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23KB ,
资源ID:4213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2131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联合考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联合考试试题.doc

1、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联合考试试题说明:1请考生使用黑色签字笔认真书写并填涂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并规范答题的格式与序号!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最佳选择题(48个,每小题1分,共计48分)1.商人自称“受命于天、天命恒常”。周人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敬德保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新的天命观,构建了一条“民意有德天命”的政权合法性、“革命”合法性的证明逻辑。从商到周天命思想的转变反映了( )A.国家管理继续强化神权B.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C.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D.商朝制度被西周抛弃2.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

2、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彊乘弱,兴师不请天子。”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诸侯争霸危及中央集权 B.周召二公开启古代丞相制度C.礼崩乐坏局面已经出现 D.天子过失冲击国家宗法制度3.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峰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设苑养马。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 )A.封建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C.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4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

3、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 B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C滥发钱币引发通货膨胀 D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5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建立其规模很大的庄园,这些在佛寺土地上耕种的农户被称之为“佛图户”。“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严格监管,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佛图户”的增加 ( ) A瓦解了封建统治基础 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促进自耕农经济发展 D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6.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

4、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 B突破了政府管理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 D部门间联系减弱7.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A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 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8.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

5、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 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 D.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多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

6、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10.明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进出口商船的登记、纳税、收买舶船带来的货物,具体的商务则由“官设牙行与民贸易”。隆庆之后,牙行由纯粹的买卖中介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牙行的出现( )A.反映出传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松弛 B.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C.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1.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

7、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C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12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在险恶环境中与外轮展开了激烈竞争。在华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联成一气,大幅度降低运费想挤垮招商局。李鸿章采取筹借官款、増拨漕粮及承运官物等措施予以回击,使招商局转亏为盈。结果旗昌公司破产,太古、怡和等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签订“齐价合同”。据上述材料可知李鸿章创办招商局主观目的是(

8、)A抵制外国航运公司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为洋务派军事工业提供运输和资金辅助C创办航运公司推动中国航运事业近代化D借助官督商办和政治地位获取巨额财富13.在甲午战争期间,有人在天津直报撰文指出:日本“条约既有所不顾,公法亦有所不遵。无论议和抑或定约,彼必将多方需索,百般刁难”。可见,该学者在此( )A.揭露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认为清政府应动员全国力量备战C.告诫清廷积极抵抗外侮 D.强调应依国际公法限制日本挑衅14. “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

9、)A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B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C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 D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15.从武昌起义后武汉军政府采用“铁血18星旗”和“黄帝纪元”,到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民国纪年”,实现了单一汉族建国(建立汉族共和国)转变为五族建国(建立多民族共和国)转变。这一变化反映了( )A.日本在东北势力受到遏制B.满汉民族矛盾已解决C.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D.中国政治民主化实现16.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我们是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 )A.主要是为了适应

10、民族战争的需要 B.说明党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C.主要基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 D.反映了党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成熟17.某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配台了国民大革命运动C.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转移D.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8下面是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发展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6%4.4%7.3%1942年58%78%49%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11、)A经济危机冲击中国经济 B工业布局因工业内迁而改变C工业结构随战争而调整 D官僚资本逐步侵蚀民族工业19.1945年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C.决定武装推翻国民党政权D.指明了抗战后中国的光明前途20下图是我国建国初期1956年发行的股票凭证。这一股票发行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正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酝酿21.1954年12月,中国外

12、交部指示驻印尼大使黄镇:对东南亚国家积极工作,稳定亚非两洲的和平中立国家,“我应争取参加亚非会议”,并要求黄镇一旦印尼官方与他谈到亚非会议,就表示支持并愿意参加。这表明当时中国( )A.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 B.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C.构建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2.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十国,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A.促进了“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 B.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C.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D.推

13、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23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右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表中“丁”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241984年11月,武汉柴油机厂正式聘请联邦德国退休工程师格里希为厂长,时任武汉市市长吴官正亲自到会祝贺,外媒评价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这主要源于( )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企业自主权的扩大C.所有制结构多元化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25.下表是新时期我国“所有制政策变迁”。据此这一时期我国( )十四大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

14、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A.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已动摇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在曲折中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26.有学者认为,以自然法为基础,通过罗马外事裁判官而形成的万

15、民法,是国际私法通过统一实体法解决法律冲突的早期渊源。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万民法( )A.立足调节私权关系 B.服务罗马帝国需要 C.淡化司法程序要求 D.凸出自然法的理念27.15101550年,跨越大西洋贸易飞速增长,其贸易额增长了7倍。这一时期跨大西洋贸易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B.国家力量的支持C.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文艺复兴的推动28.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用17 艘大船除运送交换物外,还运去了工匠、农夫和农业工具, 以及各种植物种子和不同动物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 犹如运去了一个小型社会。与此同时, 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烟草、可可等也传到了欧洲。这表明新

16、航路开辟( )A.瓦解了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 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D.提供了各洲文明双赢的契机29.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 )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 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D.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30有史学家认为:英国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这主要是

17、因为专利法( )A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制度前提 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推动了纺织生产的根本变革 D激发了社会创造的活力31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32.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

18、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B.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英国工人运动33.下表是根据张新光的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法国式道路及其现代转型绘制的法国农民土地状况和经营模式。据此可知,法国农业的这一状况( )1862年780万土地占有人110公顷46.5%不足1公顷38.5%,360万个农户无力交纳税款1882年80%的农户直接耕种土地经营面积占全国土地的60%12%的农场主采用租佃制经营形式A.促进了法国政局的稳定 B.长远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C.有助于农业科技的创新 D.客观促进了代议

19、制的完善 34.美国社会枪击案频发,从平民到总统,幼儿到老人,都曾成为枪支暴力的受害者。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即开始要求政府尽快制定枪支管制措施,之后在控枪问题上出台了多部法案,期间夹杂着总统、国会、民众、社会组织与团体的较量与冲突,但直到2019年美国仍有近万人死于涉枪案件。这表明美国( )A.政治派别阶级本质趋同 B.宪政民主制度发展完善C.法律注重保护人民权益 D.政体社会治理能力不足35.1873年为对付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担心这个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5年5月发生了刺杀威廉一世的事件,俾斯麦以此为由提出取缔社会民主党,

20、议会中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再次予以拒绝。材料说明当时德国( )A.首相对帝国议会负责 B.工业化发展促进民主增强C.君主立宪制下宰相没有实权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36.下表是不同史籍对1917年俄国历史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俄国( )阐述出处“俄罗斯从来没有经历过20世纪的今天所发生的事情。这是俄人在1055年内用艰苦劳动建立起来的整个国家的崩溃和无政府状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卷)“居民情绪激动,除个别人外,都认为过去更好的说法越来越多”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8791921)原杜马主席罗将柯说:如果德军重建彼得格勒的法律和秩序,他一定表示欢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卷)A.强烈要

21、求与德和解 B.革命群众基础动摇C.向往德国政体模式 D.急需稳定社会秩序37继十月革命之后,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 D社会主义阵营壮大38.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术界对“战时共产主义”开始重新进行评价。部分学者仍然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部分学者则转而认为“战时共产主义”功绩有限错误严重。这反映了历史认识( )A.受到时代背景影响 B.由研究者立场决定 C.具有相对主义色彩 D.随着研究不断客观39.1934年美

22、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允许总统对凡是同意对美国降低关税的国家降低关税。到1937年,美国已和16个国家达成了降低关税的协定。美国这一举措( )A.表明政府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B.试图通过对外贸易缓解经济危机C.造成经济危机向世界范围扩大 D.继续坚持原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40.学者刘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学者王玮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环境的利益之争B.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23、C.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D.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41. 1945年4月,美驻苏大使哈里曼认为,苏联同时执行两个政策,一个是“与美、英合作的政策”,一个是“对邻国扩展苏联控制的政策”。他还认为,战后苏联重建需要美国,因而美国在重要问题上可以坚持,而不致碰到严重的危险。在此,哈里曼( )A强调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较大 B意在加强美苏之间的合作关系C希望美国对苏联进行适度遏制 D说明美苏关系走向破裂的边缘421946年,美国颁布的就业法案写道,“国会特此宣告:联邦政府的持续的政策和责任,在于运用一切与其需要和职责相一致的手段来促进最大量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

24、”。这一法案( )A确认了政府具备干预经济的职能 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开始得到法律认可C美国政府全面主导了经济的发展 D说明当时美国仍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43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发生改变C.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44.1963年,有美国政府人士表示:“今天我们追求一种对共产党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我们决心对未来变化的任何可能性敞开大门,对

25、那里出现的能够促进我国利益、服务于自由世界和有益于中国人民的变化,不会砰然一声把门关闭。”意在呼吁美国( )A.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B.运用经济手段以遏制中国C.积极开拓新中国市场 D.在对华政策上保持灵活性45.1990年11月,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议上,北约和华约发表联台声明,宣布两大军事集团“不再互为对手,相互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这“成为欧洲冷战时代结束的象征”。这一声明主要是基于( )A.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两大集团力量对比失衡D.欧洲一体化走向深入46.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26、47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48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了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材料表明(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

27、主导作用 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第卷(材料题3个,共52分)4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明代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揭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

28、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 光绪初年以前,民间灾赈几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灾区本地的钟富救济本地的贫民。从1877年爆发旱灾,一直持续到1879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减及大江南北在西方传教士教济父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济机构,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a。摘编自余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技济(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8分)(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救助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12分)50.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时候,尽管乳制品成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但经常食用乳制品还是会被视为贫困的标志。在许多人眼里,这象征着某些被鄙视的落后部落。直到19世纪末期的欧洲,乳品的饮用还并未普及,还是普遍认为直接饮用乳品是很危险的,尤其对幼儿来说。因为它们是微生物的温床,有“变质”的缺点。当时的医生甚至指责奶类会散播麻风病。19世纪末期,由于对肉类消费需求量的提高,也间接带动了乳业农场的发展,更何况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1871年,巴斯德灭菌法发展到成熟阶段,其推广也大大促进了对奶类的消费。一战期间,罐装牛奶、炼乳被用来改善士兵的营养失调问题。1950年3月23日,法

30、国政府强制规定,必须销售用蜡封口的瓶装牛奶。从此,瓶装或纸盒装牛奶的销售日渐普及。 摘编自邸笑飞牛奶:被塑造的白色神话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法、俄分别将奶牛带入中国。1923年,我国最早的牛奶业同业工会“上海牛奶业同业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奶类年产量为21.7万吨,平均每人每年仅为0.4公斤。当时的牛奶消费依然主要集中于北京和沿海的少数几个大城市。改革开放后,牛奶的消费才开始普及。上世纪90年代,瑞典利乐公司把无菌复合纸包装从北欧带到了中国,直接推动了中国乳业“黄金10年”的到来,让牛奶成为家家必备的日常食品。年来,人们的饮食消费习惯逐渐向更高的消费层次转变,与此同时,高铁

31、、互联网购物等消费方式的普及,促进我国乳制品消费的稳步增长。根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5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折合生鲜乳消费量36kg,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摘编搜狐历史、中商情报网(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到现代人们对牛奶的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的牛奶消费的特点及影响。(10分)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

32、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稳定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17级高三上学期段考三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48个,4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BCBBDCCDACCBCC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CCDBDBBBDABCDD3132333435363

33、73839404142434445BCBDBDACBACADDC464748CAA二、 材料题:(49题20分,50题20分,51题12分。共计52分)49. (1)特点:根据贫困程度分类定级,分类扶持;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8分) (2)不同: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4分)原因: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清廷腐朽,政府赈贫力度有限;1877年至1879年发生罕见的大旱灾;李金镛等江南士绅的努力;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8分)50.(1)变化:从被鄙视、视为贫困的象征到重视并普及推广食用。(2分)原因:政府的规范(推动);牛奶加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变化;一战的影响。(8分)(2)建国时,中国牛奶消费量低,集中于大城市;改革开放后逐步普及;新型消费方式促进消费增长;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5分)影响:有助于身体素质的提升;改善饮食结构;推动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税收;融入经济全球化。(5分)50.论述题:(12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