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考内容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九戊 戌 变 法课 标 展 示1基 础 梳 理2典 题 示 例3课 堂 巩 固4课 标 展 示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基 础 梳 理考点 1 历史根源1.社会危机: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激发了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口号。2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指导:早期维新派的产生和维新思潮的形成。考点 2 进程1.公车上书:1895 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公车
2、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2变法宣传:康有为等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尤其是北京的强学会和上海的时务报影响较大,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3施政纲领:1898 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4组织机构:1898 年成立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5百日维新(1)开始标志: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方面。(3)评价:新政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但是变法措施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和定宪法
3、等内容。6失败:新政危机四伏,遭到旧势力强烈反对。慈禧太后做好随时镇压的准备。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新政内容除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考点 3 评价1.维新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2维新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一时期,具有维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形成,他们的宣传和主张及其实践活动,起到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3维新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这是它留给后人的最可贵的精神遗产。近代文化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4、。近代传媒的影响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城市,人们的认知空间扩大。维新派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影响很大。典 题 示 例(2008宁夏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底盛强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材料二 16821725 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 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5、。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募。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塞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人能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
6、世界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解析】本题以中国维新变法和俄国彼得改革的相关材料为背景,重在考查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等新课标能力的测试目标和要求。解答此题要运用归纳概括和比较的方法,这与平时的训练密切相关。第(1)题,康有为的主要观点,要抓住材料的主要意思,稍加概括就可。第(2)题,比较二者的共同之处,在改革这一方面的比较,无外乎背景、目的、性质、方式、内容、结果、影响、评价等。只要找到这些比较项,就能顺利作答。【答案】(1)俄、日改革,由弱变
7、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规律】本题中的材料二,看似超纲,实则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时,可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从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如材料中的时间和背景,目的和任务。二是分析句段大意,提炼有效信息。三是归纳处理句段中的核心内容,并对其进行合并和精炼处理,构筑答题要点,准确组织答案。课 堂 巩 固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
8、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 年 11 月 25 日)(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解析】本题
9、考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两场改革结果的比较。第(1)问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第(2)问从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角度考查其成功的原因。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梁启超(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思想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答案】(1)主张全民教育;重视女学。(2)措施: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兴办女学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意义:培养了具有维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有利于国民素质的
10、提高;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任答三点即可)3(2011青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务学堂师生问答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云去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教习梁(启超)批:(礼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
11、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委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1)杨树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问?梁启超是怎样为学生解惑的?(2)结合所学知识,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答案】(1)疑问:孟子所说的这段话与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君权神授”等有相悖之处。(或与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君臣关系有矛盾之处)解惑:梁启超援引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名言指出,“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也”,以说明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秦朝以后君臣关系发生变化,认为它违背了孟子和儒家的思想。(2)用
12、意:其一,托孔孟之道为推行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其二,借儒家倡导的君民关系,论证其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4(2011济南文综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维新派最大的错误就是要在一个太短的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同时要把所有的政府机构都抓在手里,要一举肃清所有的弊端。在日本,虽然有封建制度需要打破,但是没有若干世纪的传统需要推翻。明恩溥中国在激变中(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为肃清政府机构弊端采取的措施。(2)依据材料,分析归纳中日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答案】(1)裁汰冗员;澄清吏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等。(2)中国:急于求成;贪大求全。日本:传统阻力小。(答出两点即可)5(2011枣庄文综)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据材料一提炼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主张:放足、断发、易服。目的:革除陋习以开民智、兴民权,为变法做准备。(2)视角:现代化史观。影响:变法倡导的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办近代工业,有力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