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1,016KB ,
资源ID:418719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1871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导与练》2015版高考政治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2011-2013真题+模拟).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导与练》2015版高考政治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2011-2013真题+模拟).doc

1、专题三收入与分配考向一个人收入的分配高考试题考点一 分配制度1.(2010年安徽文综,3,4分)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 000元,奖金8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 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 000元26 000元B.36 000元19 000元C.49 000元21 000元D.44 000元11 000元解析:D本题考查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和运用。李某在国有企业工作,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共44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房屋出

2、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共11 000元;个体杂货店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故D项正确。变式1-1某位国有独资企业技术骨干的年收入,由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等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B.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C.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投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D.工资属于按劳分配,奖金、股票投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解析:C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工资、奖金在公有制经济中属于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动、技术、资

3、本、管理等要素获得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由此判断,C为正确选项。变式1-2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 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 0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是()A.29 760元;17 000元B.49 760元;20 000元C.48 800元;20 000元D.44 260元;3 000元解析:B王某所在的是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工资

4、、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即36 000+960+12 800=49 760(元)。按股分红(按资本要素参与分配)和专利技术分红(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即3 000+1 7000=20 000(元)。纳税和捐款不属于“个人收入”。2.(2009年安徽文综,1,4分)为了“扩内需、保增长”,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 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A.债务收入B.红利收入C.劳动收入D.资本收入解析:D本题考查收入分配等知识。政府债券对于债权人来说就是一种投资方式,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

5、是非劳动收入,故C项错误;既不是债务收入,也不是红利收入,故A、B两项不合题意。其收入是凭借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故选D项。3.(2013年山东文综,30(1)(2),14分,节选)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年份项目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R&D经费支出(亿元)4 6165 8027 0638 68710 240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314 045340 903401 513473 104519 322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1.47

6、1.701.761.841.97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材料二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解析:本题以科技创新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知识的综合运用。第(1)问,属于图表类题目,对

7、图表中数据不仅要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还要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同时,还要分析小注中的信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小注中的信息说明我国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第(2)问,要求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中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分析材料中三项具体措施涉及到经济生活的知识点: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其依据是财政的作用;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其依据是我国的分配制度;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其依据是企业的经营及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答案:(1)20082012年我国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GDP持续增长,R&D

8、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可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优化人财物的配置。4.(2013年江苏政治,35(1),6分,节选)材料一某课题组就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说明收入分配发生的变化,首先将样本中的

9、居民分为五个收入组,每组各占总调查人口的20%,然后将各组1985和2008两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图。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具有哪些特征?请利用图中的数据分别加以说明。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收入分配。从图中既要看到各组收入增长速度都很快,又要分析比较五组数据增长幅度的不同,从中发现城镇居民存在收入不平衡、差距拉大的趋势。答案:(1)收入增长速度快;各组收入增长最低都在10倍以上。收入增长不平衡;2008年最低、中等、最高收入组的收入分别约为1985年的14倍、21倍、33倍。收入差距拉大(或收入分配不公);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收入差

10、距从1985年的2.3倍扩大到2008年的5.6倍。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1.(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6,4分)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A.B.C.D.解析:B本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及统筹城乡发展的知识。该市采取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使外来人员可以和本市市民享受到同等的权利,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符合题意。这一举措不会消除收入再分配差距

11、,也不会减少城市管理支出,说法错误。2.(2012年天津文综,5,4分)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解析:C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点。材料中扶贫标准不断提高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不断增加,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故C项正确;A项观点明显错误,这不是标志;B项观点错误,还没有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D

12、项观点错误,合理有序分配格局还没有形成。3.(2011年山东文综,17,4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A.B.C.D.解析:A本题考查促进公平等知识。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增长,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正确;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增加居民收入

13、的重要途径,正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调控是宏观的,不可能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说法错误,排除;货币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能随意发行,排除。4.(2010年福建文综,28,4分)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图曲线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A.X轴为税率Y轴为财政收入B.X轴为居民收入Y轴为商品房价格C.X轴为商品价格总额Y轴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D.X轴为经济增长率Y轴为失业率解析:D本题考查对各种经济因素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图示曲线呈现的是一种反比例关系,只有D项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上升,社会失业率相对降低,准确地体现这一关系。其中A、B两项都是不确定的,不能

14、一概而论。C项体现的是一种正比例关系。5.(2009年江苏政治,12,2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解析:C本题考查注重公平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B项行为主体虽然是国家,但不属于注重公平的措施,故只有C项正确。6.(2013年江苏政治,35(2),6分,节选)材料二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下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于公平。

15、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最高点0.491,以后开始逐步回落,2012年降为0.474。2008年我国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如图所示。注: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绝对公平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公平曲线OPQ之间的面积为B,基尼系数=。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2)根据材料二,从图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2012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同时,从下表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并分别说明理由。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对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出台措施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实现社会公平。根据基

16、尼系数公式以及材料二中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比2008年低,这说明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善,故作图时应选择O点、Q点以及A面积内部的一个点进行连线。然后根据设问中基尼系数下降这一要求寻找相应的政策,只有符合要求。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其他与促进社会公平无直接关系。答案:(2)作图(见下)选项:;理由: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选项:;理由: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或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7.(2013年重庆文综,13(1)(2)(3),14分,节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962010年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变化情况图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图,概括1996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2)从2010年到2020年,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解析:第(1)问,关键是认真审题,根据图的标题及小注从整体上

18、把握该图的主旨,从而找准需要分析对比的角度,对总体变化趋势作出正确判断。第(2)问,若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显然已超过50%,故其增长率一定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第(3)问,主要考查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具体措施。一是注意设问对知识范围的限定,即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的有关知识,不能从再分配等角度进行分析;二是注意解答方向,即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具体措施,这需要从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两机制”等角度分析。答案:(1)示例一:整体来看,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示例二:19962007年,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居民

19、收入分配份额有所增长和波动,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2)大于(3)示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8.(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综,38(1),1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 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材料一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

20、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1、图2所示。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解析:本题以我国居民收入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对比和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比为背景材料,考查收入分配与公平的相关理论与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分配问题。先进行“描述和阐释”,再进行“论证和探究”。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的时候,既要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又要把居民收入和政府及企业的所得进行对比;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论证和探究”的时候,既要针

21、对一个个问题有具体的举措,又要在整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机制。答案:(1)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9.(2012年安徽文综,38(2),8分,节选)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材料二

22、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2)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解析: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正确分析材料中流动人口的期盼是什么,从材料中可知是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的合理解决。其次要明确设问中的行为主体是政府,然后结合实现社会公平的理论知识,逐步分析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答案:(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

23、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通过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学生若答出“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等举措也可)模拟试题考点一 分配制度1.(2013潍坊模拟)莫言作品的影视版权,之前在一二百万元,获诺奖后,其长篇小说的影视改编权立即水涨船高,价格推高至500万元以上。作家的稿酬属于()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D.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解析:C作家的稿酬是通过自己

24、知识所有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故C项正确;按劳分配所得收入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指向个体经济,故不合题意;作家的稿酬属于劳动收入,故D项分析错误。2.(2013岳阳模拟)某乡土地集中连片流转6万亩后,离地农民不但定期得到土地租金和上级财政惠农补贴,而且还可以空出大量时间来打工赚钱,农民领上了“租金+薪金”的“双工资”。材料中农民凭借土地经营权流转取得的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B.按个人劳动成果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承包经营所得分配解析:C土地不是劳动,A项不符合题意;农业经营属于集体经济,B项错误;土地是生产要素之一,C项符合题意;土地流

25、转所得不同于承包经营所得,排除D项。3.(2013枣庄期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2年10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正在推进中。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确定的工资,实施绩效工资()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所有劳动者的收入实现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能够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A.B.C.D.解析:D说法错在所有劳动者,因为有些劳动者可能因为劳动效率低而绩效工资相对较低;说法错误,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只是按劳分配的新形式,并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4.(2012六安模拟)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分配制度。从生

26、产关系内容看,之所以坚持这一制度,是因为()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且不平衡B.社会生产的发展的程度决定产品分配的方式和水平C.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社会生产关系解析:C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项正确;A、B、D三项的角度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5.(2013苏州期末)有资料显示,有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中最大、最突出的问题。政府要实施逐步提高

27、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一系列政策。这体现了()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B.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C.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D.进一步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解析:C在我国现阶段,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故A、D两项说法错误。题干中的工资问题指向的是劳动报酬,而不是整个居民的收入,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6.(2013吉林期末)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下列选项的序号从图的上排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的是()工资收入提高生产供给增加消费需求增加劳动需求增加A.B.C.D.解析:A本题考查分配、生产

28、、消费等知识。根据图示,劳动就业充分会引起工资收入提高,而造成劳动就业充分的是劳动需求增加;市场商品畅销的原因在于消费需求增加,而其产生的影响是生产供给增加。综合上述分析,只有A项分析正确。7.(2011滨州模拟)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今天看来,应当是“既要患寡又要患不均,还要患均”。这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难以保证社会公平的实现在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促进效率的提高A.B.C.D.解析:C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有关知识,解答的关键是读透、读全题干引言的有效信息。首先,观点表述错误,经济快速发展为社会公平的实现提供物质

29、保证。“既要患寡又要患不均”,与具有一致性;“患均”与是直接吻合的;则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8.(2012西安模拟)材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农业技术人员的地位至关重要。因此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激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转换机制,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和绩效工资,推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办法。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谈谈对“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待遇比落实考评办法更重要”的看法。解析:从题型上看,本题属辨析题,需要找出辨点:合理之处是看

30、到待遇的重要,不合理之处没有看到考评的重要性,没有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对找出的辨点,需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进行分析,由此可以看出,科技人员的待遇是从公平方面来说,考评是从效率方面来说的,然后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处理来分析合理及不合理的原因即可。答案:(1)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促进公平分配,整体上提高待遇,才能维护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权益,调动劳动积极性。(2)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完善岗位责任和绩效考评办法,确保农业科技推广效果,提高经济效率。(3)分配要做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既要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防止分配不公,又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效益的提高,做到公平与公正。考向二

31、财政与税收高考试题考点一 财政收入与支出(2012年广东文综,26,4分)对下图解析正确的是() A.该省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B.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C.该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D.该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解析:D本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故A表述错误。居民收入水平应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故B表述错误。大力发展经济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故C表述错误。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故D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32、考点二 财政的作用1.(2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2,4分)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解析:A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适度的财政赤字,使财政支出略大于财政收入,目的是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A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税负的减轻不是财政赤字造成的结果,排除B项。C项与题意无关。2.(2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4,4分)当前,

33、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持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模式。我国农业补贴重心转变的目的在于()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A.B.C.D.解析:B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农业补贴重心向生产者转变可以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以稳定市场供给和农产品价格,而不是缩小供需缺口,入选,排除。农业补贴重心的转变是从供给角度采取的措施,是需求角度,不符合题意。3.(2013年广东文综,26,4分)在开放型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其传导

34、路径正确的是()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原材料的进口增加进口成本上升,生产成本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生产扩张,总需求增加物价上涨通货膨胀A. B.C. D.解析:C本题考查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增发国债等。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经济建设支出增加,使生产规模扩大,这会导致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则对原材料进口增加,此时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进口成本会上升,生产成本会增加,故其传导路径应为。4.(2011年浙江文综,25,4分)2011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3%。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A.削减行政开

35、支,减少财政支出B.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C.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D.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解析:A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具体运用,考查理解并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抑制通货膨胀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即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增加社会总供给,即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C、D两项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当选;增加税收用于公用设施建设,依然会起到刺激需求的作用,B项不当选。5.(2011年重庆文综,24,4分)2010年,重庆市政府拿出部分资金,在全国率先启动公租房建设项目,并计划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60%到70%的人住商品房,30%到40%的人住公

36、租房”的城市住房模式。重庆公租房建设是()调控重庆市商品房房价的重要手段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财政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的重要表现完善重庆市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A.B.C.D.解析:A本题考查财政作用等知识。重庆公租房建设是通过财政这一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来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正确;观点与题干指向无关,排除;题干中的措施属于社会保障,而不是社会保险,故错误。6.(2010年天津文综,4,4分)如图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完善社会

37、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A.B.C.D.解析:D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逐年增加,突出体现了财政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创建和谐社会,故符合题意;材料中不体现。7.(2011年大纲全国文综,38(2),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

38、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 019亿元,平均增长近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 124亿元。(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解析:首先,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有关知识,需要结合财政的具体作用展开分析;其次,设问指向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社会保障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2)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9、,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考点三 税收及其种类1.(2013年四川文综,2,4分)S市是我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城市。截止2012年底,该市共有15.9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有九成企业税负减轻。2013年1月,国务院决定选择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推广“营改增”。 “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是()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益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A.B.C.D.解析:C本题考查税收及其种类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材料显示S市纳入“营改增”试点企业有九成税负减轻,这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正确;“营改增”把交通

40、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列入推广范围,说明国家支持引导其加快发展,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正确;“营改增”把原来征收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不是增加新的税种,而是已有税种之间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也不是拓宽财政收入的来源,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对财政支出的约束,排除。2.(2013年北京文综,30,4分)下表是2011年北京市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度增长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个人所得税14.4%12.5%28.6%15.5%26.7%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出2011年北京市()A.财政收入高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B.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C.社会保障和就

41、业支出增速过快抑制了财政收入增长D.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抑制了个人所得税增长解析:B本题考查财政、税收等知识。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财政支出增长率,并不意味着财政收入一定高于财政支出,增长率和总量不是一回事,故A项错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较快增长是以财政收入的增长为物质前提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职工工资增长推动个人所得税增长,而不是抑制,故D项错误。个人所得税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率高于整个财政收入的增长率,表明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有所上升,故B项分析正确。3.(2012年浙江文综,25,4分)2011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

42、000元提高到3 500元后,又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5 000元提高到20 000元。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A.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B.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C.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D.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解析:C本题考查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意义。题干中涉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上调,其直接效果是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C正确。A中“达到财政收支平衡”题干没有体现。题干没有涉及“企业生产效率”,故B不选。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

43、业转型升级,但这个属于间接效果,D不选。变式3-1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逐步改为征收增值税。将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意味着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经营额征税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有效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实现社会公平直接减少国家税收收入,增强企业发展动力A.B.C.D.解析:B错误,营业税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经营额征税。增值税是对生产经营单位销售货物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错误,将征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不一定使国家税收收入减少,但是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

44、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正确。变式3-2不再对企业购进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征税,并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由过去的 6%(工业)和4%(商业)统一调低至 3%,而矿产品增值税税率则由13%恢复到17%。上述增值税转型改革()有利于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利于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减轻企业负担,扩大内需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A.B.C.D.解析:D本题借助税收的作用,考查了税收政策在调节经济平稳运行中的作用,此题可以采取排除法,属于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故排除;是对增值税作用的正确分析。4.(2012年重庆文综,26,4分)

45、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引起了广泛讨论。根据上图,甲乙两方案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方案有利于B家庭,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乙方案有利于A家庭,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甲方案有利于B家庭,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乙方案有利于A家庭,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A.B.C.D.解析:B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根据图表信息,按照甲方案征税,A、B两家庭为国家每月交税145元,B家庭可以不交税,故这个方案有利于B家庭,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按照乙方案征税,A、B两家庭为国家每月交税105元,A家庭比B家庭少交税45元,故这个方案有利于A家庭,也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故符合题意。5.(2011年福建

46、文综,33,4分)“拉弗曲线”(见图)描述了税率和税收的关系。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A点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佳税率选择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税率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A.B.C.D.解析:C“拉弗曲线”反映的是税率高低与政府税收之间的关系。从曲线变化看,一般认为,政府提高税率,自然会使税收增加,但如果税率太高,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进而减少投资和工作时间,这将导致税收的减少,所以税率的制定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应选。观点在曲线中没有体现,排除。A点是政府获取税收收入的最佳税率选择,但不是宏观

47、调控的最佳选择,故错误。6.(2011年浙江文综,26,4分)假如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 000元上调至3 000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收入3 0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B.月收入超过3 000元的所有居民没有得到实惠C.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解析:C本题考查对个人所得税的理解能力。个税起征点上调至3 000元,意味着收入在3 000元以下的居民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A项错误;因为个税一般采取超额累进税率,这一调整对收入在3 000元以上的居民而言,意味着缴纳税款数量减少,B项错误;提高个税起征点,意味着总体上居民所纳税款减少,在其他

48、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C项正确;个税的调整属国家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D项不当选。7.(2010年重庆文综,27,4分)经济学家拉弗用下图揭示了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A.税率越高,税收收入就越高B.政府若要增加税收,需要确定合理的税率C.R2是政府调节经济的最佳税率选择 D.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看,税率R3优于R1解析:B本题考查税率与税收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税率提高不一定带来税收的增加,A项说法绝对化;R2处是否是政府调节经济的最佳税率选择,要根据经济发展态势及政府调控目标决定,C项表述不正确;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应采取

49、低利率政策,R3与R1税率相同,故排除D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税率与税收的关系这一重要知识点。8.(2010年四川文综,38(1),12分,节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

50、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1)材料一(含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解析:回答本问要注意:前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图可以直接提炼出反映的经济现象。后一小问,明确指示范围仅限于财政和税收,要做到分析有针对性。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在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不合理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长率,居民收入

51、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行业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政府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整对垄断行业的税收政策,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考点四 依法纳税1.(2011年江苏政治,11,2分)“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 500亿元。2011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部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这说明()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

52、遍形式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A.B.C.D.解析:B本题考查我国税收、财政等相关知识。我国把公民手中征缴的车辆购置税再用于农村、西部、“少边穷”地区投资,有利于通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体现出我国税收取之于民和用之于民、体现出财政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故正确;观点都偏离题干指向性,故排除。2.(2009年全国卷文综,25,4分)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200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获得一瓶价值4元的饮料,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上述做法()使餐馆少缴纳6元税

53、款使餐馆多获得6元收益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A.B.C.D.解析:B因为在小明和他爸的这次消费中,该餐馆应纳税额=2005%=10(元),不开发票,就意味着餐馆偷税10元;如减去4元的饮料成本,应是餐馆在偷税的基础上多获得6元的收益,但餐馆偷税额仍是10元,故错误,正确。消费不开具发票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故正确;与题干做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模拟试题考点一 财政收入与支出1.(2013菏泽期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27 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同时财政收入63 795亿元,增长12.2%。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54、.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越多越好B.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C.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政策实施的目的D.财政是税收的主要来源解析:B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我国财政收入也不断增长,故B项符合题意。收入并不是越多越好,A项错误;财政政策实施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C项错误;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来源,D项错误。2.(2012泰州期末)要实现漫画所反映的双赢目标,最直接的措施应当是()A.提高税率 B.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C.大力发展经济D.扩大财政支出解析:B漫画所反映的是要实现国家收入和百姓收入的双赢,这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处理好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故B项正确。考点二 财政的作用3.(2013郴

55、州期末)2012年8月至12月,福建省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交通运输建设攻坚战,确保完成投资380亿元,力争完成430亿元。这体现了()A.财政支出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B.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C.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D.财政决定着重大工程的建设解析:A此题考查财政的作用,福建财政拨款用于交通运输建设体现了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C项错误;财政不能决定重大工程的建设,D项错误,排除。B项不符合题干主旨。4.(2012蚌埠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华网(合肥)2012年4月29日报道,来自安徽省物价局的消息说,安徽2012年进一步加大清

56、费减负工作力度,减、免、缓、停2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类收费,把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材料二安徽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在2014年年底前免收发票工本费等,这些举措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水平,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更加科学。试用财政的作用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安徽对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的意义。解析:本题通过财政的作用分析政策措施落实的意义,从财政的三个作用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答案:(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57、。安徽对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安徽对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考点三 税收及其种类5.(2013长沙模拟)阅读漫画房产税试点。国家开征房产税体现了()运用税收杠杆,加强对经济的调节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发挥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引导居民消费与其收入水平相适应A. B.C.D.解析:C国家开征房产税是通过税收来调节居民收入,从而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故分析正确;错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故排除。观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6.(20

58、12福州模拟)“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该名言主要指出了税收具有()A.指令性B.强制性C.固定性D.无偿性解析:D国家不需要付出任何报酬而征税,这体现出的就是税收的无偿性,而不是其他特征,故选D项。考点四 依法纳税 7.(2013苏州模拟)如图漫画指向网上交易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对漫画中行为理解正确的是()经营者的行为属于骗税经营者的行为属于偷税体现出税收的强制性体现出税收的固定性A.B.C.D.解析:B税收改革和依法纳税是我国的重大方针和社会关注焦点之一,本题通过漫画的形式,紧扣这一热点,考查对税法特征和依法纳税的理解。漫画中经营者是逃避缴税而不是骗取税收优

59、惠,故错误,正确。材料中税务人员的行为体现出征税人员严格依法征税,这是税收强制性的体现,而不是固定性,故正确,错误。8.(2011郑州模拟)“你有情,我有情,依法诚信纳税献真情;你出力,我出力,促进民生发展齐努力;你受益,我受益,共享和谐社会最美丽。”这条税收宣传短信告诉我们()A.国家税收越多越好B.纳税越多权利越多C.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D.要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解析:D本题考查依法纳税问题。国家税收不是越多越好,故A项错误;我国公民权利是平等的,不是纳税越多权利越多,故B项错误;题干的主体指向的是公民,而不是税务机关,故C项不合题意。短信内容就是引导人们自觉纳税,故D项正确。专题测试(时间:

60、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多年间,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我国对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加以保护。这里所说的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入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混合收入企业经营者的财产收入和风险收入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市获得的收入 A.B.C.D.解析:D本题考查对各种分配方式的理解和运用。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入属于劳动收入,不符合题意;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混合收入既有劳动所得也有非劳动所得,不能一概归入非劳动所得,排除。符合题意。2.小毛的爸爸在国企工作,妈妈

61、自己经营了一个报亭,小毛大学毕业后,放弃了考公务员,应聘到一家大型私营企业工作,一家三口都有了自己的收入。他们获得收入的分配方式分别属于()A.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B.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D.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解析:B国企属于公有制,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报亭属于个体经济,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私营企业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以只有B项正确。3.某镇居民张某在一闹市租用李某的两间房子,投资5万元开办了一个小饭店,自己掌厨,妻子购货、理财,儿子女儿当服务员

62、。每年缴纳费税后净收入6万多元。房主李某每月收取租金600元。张某一家人的收入和李某收取的房租分别属于()A.按劳分配所得和非按劳分配所得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C.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和福利性分配所得D.按劳分配所得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解析:B本题考查我国的多种分配方式。张某的小饭店属于个体经济,李某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收入,故选B项。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适用于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因此A、D两项不能选;C项中的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和福利性分配所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2013宁大附中模拟)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已经成为社会特别关心的问题。中国从一个分配最为平均

63、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下列对收入分配差距认识正确的是()收入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A.B.C.D.解析:C本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消除收入差距,只是防止收入差距悬殊,错误;错误;符合题意。5.“十二五”规划,要求在合理调整收入分配问题上,要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下列能体现“通过初次分配促进分配公平”的措施是()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C.提

64、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调节个人所得税解析:A本题考查对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内涵与范围的理解。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主要是劳动者、企业和国家三者的分配。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的方式,来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主要倾向于非物质资料部门的分配。据此判断,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节个人所得税属于再分配,故C、D两项不合要求;A项属于初次分配,故符合题意。B项属于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与公平无关。6.下列图示中既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居民收入结构是()解析:B首先,选项中各图示都指向整个社会的收入结构,不同收入结构代表不同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内需变动

65、的影响不同。其次,从图示看,B项中的社会收入差距最小,最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消费水平,而社会消费水平提高,既有利于扩大内需,又可以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代表的社会收入差距都较大,不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也就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内需扩大,故排除A、C、D三项。7.2012年下半年,央视新闻联播的系列采访“你幸福吗”成为热议话题。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国家就必须()提高保障水平以推进社会公平增加财政收入而减少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以增加社会财富坚持按劳分配而提供制度保障A.B.C.D.解析:A推进社会公平可以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增加社会财富可以让百姓共享更多的发展成

66、果,故正确;增加财政收入会减少公民的收入,故错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不仅仅是按劳分配,故错误。8.2012年10月30日,大众网载文指出,十年来,潍坊财政收入增长5倍多。而潍坊经济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发展速度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当地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起了良性、健康、可持续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可见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B.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C.纳税人的纳税意识D.税收的征管解析:B题干指出经济总量规模不断壮大和财税体制改革,即强调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影响

67、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A项不能全面反映题意; C、D两项也影响财政收入,但不是主要因素,而且与题意不符。9.2012年7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对此,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稳定物价的是()A.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B.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财政支出C.提高存贷款利率,增加财政支出D.降低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解析:A针对材料中的物价上涨,要稳定物价必须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社会总需求,为此必须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A项符合题意。10.我国为了扩大内需,执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逐年增加,财政赤字也有所上升。但是伴随今年物

68、价的持续上涨,我国相对减少了财政赤字。下面关于财政赤字的正确认识是()A.任何时候都不应出现财政赤字B.不需要对财政赤字加以控制C.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D.必须向中央银行透支来弥补财政赤字解析:C此题考查了财政收支关系,财政赤字是国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体现,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排除A项。财政赤字过多,会引发投资过热,导致通货膨胀,排除B项。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式是发行国债,除非财政收入不足以弥补财政赤字或者财政赤字太大,无法弥补的情况下可以向中央银行透支,故排除D项。11.截至2012年10月,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2012年公共租赁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987亿元。

69、上述做法表明()国家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社会保障和经济建设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中央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央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A.B.C.D.解析:C本题考查财政等知识。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保障和经济建设支出占了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故错误;题干中的财政支出属于再分配,故正确,错误;国家财政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支出,体现出其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保障作用,故正确。12.对漫画中的行为进行依法制裁,说明税收具有()A.强制性B.无偿性C.固定性D.返还性解析:A本题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考查理解能力。税收的基本

70、特征都是对国家和纳税人双方的约束。强制性要求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否则要追究其法律责任。据此判断,答案当选A项;其他选项都不是漫画所指。13.2012年全国税收宣传月的宣传主题为“税收发展民生”。这一主题的内在逻辑应是()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惠及民生税收兼顾民生,民生决定发展发展源自税收,税收主导民生民生推动发展,发展保障税收A.B.C.D.解析:B本题考查税收的相关知识。这一主题涵盖了税收、发展、民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有通过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之意,也有通过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从而使税收有了更好的保障之意,符合题意;表述错误,应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8分)

71、 14.材料一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财富明显向资本倾斜。材料二“二代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富二代”“贫二代”是先富道路上遇到的“二代”问题,体现了一代对二代的影响和二代对一代的复制,带来了“二代”朋辈之间的分隔,拷问着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的目标。(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现象?(6分)(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二代现象”的认识。(24分)解析:第(1)问,关键是抓住“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以此反映出初次分配中存在着分配不公平的现象。第(2)问,一是明确材料中的“二代现象”指向的是经济生活

72、中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二是明确认识类题目的解答要求,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多角度分析问题和组织答案。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劳动报酬在社会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过低,收入分配存在贫富差距等不公平现象。(6分)(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制度保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提高效率的同时,拉开了居民收入的差距,并对下一代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影响,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由于分配不公等导致的贫富差距加大,引发的

73、“二代现象”,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背离的。我们要落实好分配政策,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都要注重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差距悬殊,防止两极分化。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24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结构性减税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之一。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小型微利企业税费负担。全国924万余户个体工商户无需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占全部个体工商户的比例达63%以上。同时,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执行期限并扩大范围。政策还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实施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城镇土

74、地使用税减免政策。同时,对蔬菜的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减轻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税收负担。结合材料,运用“财政作用”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结构性减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18分)解析:该题是一道意义类试题,回答时注意答题的知识范围,从“财政作用”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回答。税制改革属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答案:(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通过结构性减税政策,特别对物流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减税,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的发展。(6分)(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结构性减税切实降低企业负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稳定物价和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6分)(3)结构性减税减轻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贯彻了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6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