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B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主要是通过改变年龄组成来控制害虫数量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颜色过艳或脱落均会增大误差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该种群的K值C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无法做出比较,A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主要是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影响出生率,进而实现了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B错误;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会使得该种群的K值降低,D错误。2(2020武汉市高三质检)任何自然种群是不可
2、能无限增长的,种群达到一定密度后,就会因某些限制因素的作用而停止增长。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与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够间接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这可能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D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导致丰富度提高C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A错误;种群的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种群密度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群落的丰富
3、度也不会提高,D错误。3(2020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东亚飞蝗为迁飞性、杂食性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壤中产卵。为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对某地区多年气温、降水量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关系的调查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B季节变化不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C疏松土壤不会影响东亚飞蝗的出生率D可以通过样方法调查东亚飞蝗迁移路线A据图分析可知,季节影响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蝗虫数量随温度、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故季节变化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B错误;蝗虫喜在坚实的土壤中产卵,疏松土壤会影响东亚飞蝗的出生率,C错误;可以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东亚飞蝗
4、迁移路线,D错误。4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与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值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与当前种群数量Nt之比(Nt1/N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乙种群的小B甲、乙生物间存在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乙为捕食者C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1时,一年后两者数量仍相等D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2时,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C结合图示可知,甲种群和乙种群在种群数量处于n2时达到稳定状态,说明两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相等,A错误;图中没有显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无法判断甲、乙生物种群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1时,两种群的值相等,故一年后两者数量
5、仍相等,C正确;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2时,1,两种群数量基本不变,D错误。5(2020江西省九江市高三模拟)水蚤是一种体型微小的水生动物。如图是某水池中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b时期水蚤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当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1时,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若d时期种群出生率升高,则种群数量可大幅度超过KC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选用标志重捕法,水蚤活动能力较弱,通常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时期水蚤种群数量曲线的斜率最大,证明此时水蚤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种群数量仍在增长,证
6、明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d时期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该时期的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若出生率升高,则种群数量可能超过K,但受限于环境中的食物等条件,种群数量不可能大幅度提高,D错误。6如图表示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与增长速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渔业上既要获得最大捕捞量又要使资源更新不被破坏,应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C种群数量超过K/2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K值,从而达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目的C种群数量超过K/2时,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表现增长,C错误。7如图为北美某湿地草原泽鵟种群数量与田鼠
7、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DDT( 一种农药)处理时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C1964年到1969年间田鼠的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DDDT的喷洒对草原泽鵟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的影响C1964年到1966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1966年到1969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大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8(2020陕西省西安八校高三联考)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图甲所示为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充量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乙
8、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甲乙(1)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狭翅雏蝗密度在_(头/m2)时,对牧草产量增长最有利。(2)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由图乙可知,农业工作者分别在图中_点进行了农药防治。e点与a点相比,种群_(填“是”或“否”)发生变化。(3)图中e点时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生物防治除引入天敌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答两点)。(4)g点之后蝗虫数量重新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处于K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_。解析(1)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牧草产量,自变量
9、是蝗虫的种类;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当狭翅雏蝗密度在5头/m2时,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取食量时,牧草产量会增加,对牧草产量增长最有利。(2)样方法主要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跳蝻等),故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由于农药防治中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害虫群体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效果变差,故农业工作者分别在图中a、b、c、d 点进行了农药防治;e点与a点相比,种群密度降低,种群中抗药性的基因频率上升,种群是已经发生变化。(3)生物防治除引入天敌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引入与该生物有利于人们的竞争者、引入该生物的寄生者等。(4)g点之后蝗虫数量重新达到新的动
10、态平衡,处于K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答案(1)牧草产量5(2)样方法a、b、c、d是(3)引入与该生物有利于人们的竞争者、引入该生物的寄生者(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9(2020安徽省十校高三检测)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和营养物质X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实验组别实验处理实验条件实验结果实验1?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培养实验2培养液10 mL,加入干酵母0.1 g,环境温度28 实验3培养液10 mL,加入干酵母0.1
11、g,环境温度5 A.实验1处理应为培养液5 mL,加入干酵母0.1 g,环境温度28 B实验2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其对应的实验结果为曲线a所示Cb组前6天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增加培养液后曲线与a一致D计数时若视野内酵母菌数目太多,须通过预实验确定最适稀释度再进行统计B实验1处理应为无菌水10 mL,加入干酵母0.1 g,环境温度28 ;若为培养液5 mL,加入干酵母0.1 g,环境温度28 ,曲线前期应上升较快,A错误;实验2养分充足、温度适宜,起到了对照作用其结果对应曲线a,B正确;b组对应实验3,前6天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若增加培养液其曲线也无法与a组一致,因其还
12、受温度制约,C错误;计数时,若视野内酵母菌数目太多,可适度增大稀释度,预实验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并不能确定最适的稀释度,D错误。10(2020河南省焦作市高三模拟)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它们均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在春季还辅以部分土壤昆虫为食。林中的普通鵟会捕食鼠类,社鼠与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沿海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A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两者的K值在20162019年间均逐年降低B在夏秋季,如果普通鵟体重增加1 kg,则最多需要消耗100 kg植物C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最激
13、烈,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D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大,中度海拔种群密度一定大于低海拔B据题干图分析可知,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在20162019年间社鼠的K值逐年降低,中华姬鼠的K值保持稳定,A错误;在夏秋季,由植物鼠普通鵟这条食物链可知,若普通鵟体重增加1 kg,最多需要消耗植物110%10%100 kg,B正确;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C错误;分析图2可知小型地栖鼠类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在中度海拔达到最大,海拔进一步升高丰富度逐渐降低,且图中只能得知丰富度的大小,不能判断种群密度大小,D错误。11(2020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
14、末)南极磷虾广泛分布在南极海域,它们主要摄食海水表层的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部分鱼类、企鹅、海鸟、鲸、海豹等生物的饵料,在南极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南极海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南极磷虾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长期捕食磷虾的生物中,蓝鲸长有密集的鲸须,食蟹海豹的牙齿具有复杂缺刻、能够彼此交合,这些过滤结构为捕食成群的南极磷虾提供了方便,体现了生物体的_相适应的特点。(2)蓝鲸是南极海域捕食磷虾量最大的生物。当极昼来临,蓝鲸在南极海域聚集,它们潜入一定深度捕食,回到水面排泄,鲸粪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铁等,这种行为加快了生态系统的_,对缺乏矿质元素的极地表层水域非常重要。此时,表
15、层水体中浮游植物暴发性生长,其原因是_(写出2点)。(3)据调查,磷虾的数量已经连续数十年呈下降趋势,具体原因还不十分确定。图中所示为最近100年蓝鲸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你认为这种变化会使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增加、减少,还是无法确定?请阐述你的理由。_。(4)虽然南极磷虾资源蕴藏量巨大,但人类开发利用仍然需要十分谨慎。若想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应采取怎样的措施?_。解析(1)南极海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依据题干信息“南极磷虾主要摄食海水表层的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部分鱼类、企鹅、海鸟、鲸、海豹等生物的饵料”可知,南极磷虾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这些过滤结构为捕食成群的南极磷虾提供了方
16、便,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蓝鲸捕食磷虾后又把鲸粪排出水面,在微生物的分解下为浮游植物提供丰富的氮、磷、铁等矿质元素,这样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促进表层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同时鲸大量捕食磷虾,磷虾数量下降,浮游植物被捕食量减少,以及极昼的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有利于浮游藻类快速地繁殖等原因,最终促进表层水体中浮游植物暴发性生长。(3)磷虾种群数量不仅仅受蓝鲸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影响。由下降的蓝鲸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也无法确定磷虾种群数量,因为蓝鲸种群数量减少对于磷虾种群数量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上会有不同,具体结果难以确定。(4)为了更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对于南极磷虾应做好以下几点,划定捕捞区域,限定捕捞时间和捕捞量。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根据资源量,确定捕捞量等等。答案(1)生物群落消费者结构与功能(2)物质循环鲸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为浮游植物提供矿质营养;极昼的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有利于浮游藻类快速地繁殖;鲸大量捕食磷虾,磷虾数量下降,浮游植物被捕食量减少(3)不确定,蓝鲸种群数量减少对于磷虾种群数量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上会有不同,具体结果难以确定(4)划定捕捞区域,限定捕捞时间和捕捞量。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根据资源量,确定捕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