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国民大会2、5、6“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1、3、4、9要求民主的呐喊国统区的民主运动7、8一、选择题1.下表为19421944年陕甘宁边区庆阳县参议员统计表,它表明当地()成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合计数量(人)717412691A.停止划分阶级成分B.实现了人人参政C.扩大中农贫农权益D.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解析:D陕甘宁边区吸收各阶层为参议员,目的是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建立和巩固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故选D。2.(201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如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
2、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B.重庆谈判确立了实现和平建国的方针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D.全面内战爆发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解析:C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组建新的民主联合政府成为各阶级的共同愿望,C项正确。A、B两项发生于1945年,D项发生在政协会议之后,均排除。3.仔细观察下列与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有关的图片,这表明,新中国的成立()A.是以民主党派为主要力量建立的B.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成立新中国C.新中国实行的是多党合作的多党制D.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协商、民主建国解析:D新中国的成立主要是中国
3、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民主党派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作用,但不是主要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前途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实行多党制。4.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解析:B本题考查重庆谈判,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从材料信息中“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双方达成协议
4、,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5.下列关于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A.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斗争B.美国推行“扶蒋反共”C.民主党派和中间人士提出独立主张D.国共两党在建国问题上分歧较大解析:A注意结合抗战胜利后初期中国社会形势以及国共两党之间斗争的相关史实(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分析即可确定其正确选项为A。6.1946年,国民党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这主要是因为()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两党的关系B.它违反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C.国民大会的召开缺乏民主基础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解析: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中华民国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中华民国宪法是在国
5、民大会的代表、程序等严重缺乏民主基础的状况下制定的,并没有代表全国各党派、各阶层人民的利益,故C符合题意;A属于全面内战的影响,B仅仅是主要原因的一个方面,D属于国民大会制定伪宪法的目的。7.(2015湖南雅礼中学月考)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毛泽东提出了“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发表这些论断的主要意图是()A.新中国成立后必须与社会主义苏联结盟B.首次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C.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理论准备D.打消民主人士中尚存的走
6、第三条道路的幻想解析:D从“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一齐破了产”“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可以看出毛泽东论断的目的是打消民主人士中尚存的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此时新中国还未成立,还谈不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以望于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以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岂难定,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也。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材料二(一)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
7、二)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职业、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有妨害上列自由权利之法令与条例;(三)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七)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中国民主同盟在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为民主事业而奋斗的历史,日寇投降以来,他们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及其基本政治倾向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及其基本的政治要求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盟对国共两党的态度如何。(4)综合三则材
8、料,可否认定民盟的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变化?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以民盟在抗战胜利前后对国共两党政治态度的变化为材料,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对民盟政治态度变化的影响。答案:(1)寄希望于国民党。政治倾向:走中间路线。(2)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要求民主自由。(3)拥护共产党,打倒国民党。(4)可以。民主党派(民盟)经过铁的事实教育,放弃了对中间路线的幻想,转而拥护共产党,反对且要打倒国民党的独裁统治。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四、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
9、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五、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十一、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年3月)材料二1.各方代表由各方自己推选,人数应按各方所代表的实际力量比例规定。2.国事会议应于最近期间召开。3.国事会议根据革命三民主义的原则,必须通过切合时要、挽救危机的施政纲领以彻底改变国民党所执行的
10、错误政策。4.在共同施政纲领的基础上,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以代替目前的一党专政的政府。5.联合政府有权改组统帅部,成立联合统帅部。6.联合政府成立后,立即准备于最短期间内召开真正人民普选的国民大会,以保证宪政的实施。周恩来如何解决(1944年“双十节”)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政权民主保障手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的认识。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11、可以看出,抗战时期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以确保相互制衡;而在1944年明确指出“在共同施政纲领的基础上,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以代替目前的一党专政的政府”“联合政府成立后,立即准备于最短期间内召开真正人民普选的国民大会,以保证宪政的实施”可知是要党派制衡,由人民普选的国民大会掌握立法权,制约政权。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共产党需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但是要建立各个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政党关系,以推动社会的发展。答案:(1)变化:1940年:各抗日阶级、阶层互相制衡;保障人民对政权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44年:党派制衡;人民普选的国民大会掌握立法权,制约政权。(2)认识:代表人民和进步的政党必须掌握政权的领导权,这是革命走向胜利的保障;是否掌握政权的领导权取决于政党的质量;领导政权不等于一党专政,有效团结其他革命阶级和阶层有利于避免一党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