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8 ,大小:949KB ,
资源ID:416553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165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金山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理科)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金山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理科)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金山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1分)(2015春兰山区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1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月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氧气和葡萄糖 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激素 激素、细胞内液和氨基酸ABCD3(1分)(2014

2、秋榕城区校级期中)肺泡中的O2被运输到组织细胞中并被利用消耗,一共穿过了几层磷脂双分子层()A8层B8层C9层D11层4(1分)(2014秋榕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予a点一定刺激时,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向左偏转,乙向右偏转D甲向左偏转,乙不偏转5(1分)(2008中山模拟)如图所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C内的递质只

3、能经释放再作用于D经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6(1分)(2011闸北区一模)如图所示,则有关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以及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D胰岛素促进、等过程7(1分)(2014秋镜湖区校级期中)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

4、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8(1分)(2013秋清远期末)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表示的器官是心脏B表示的器官是小肠,表示消化吸收的过程C表示的器官是肾脏,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9(1分)(2014秋海珠区期中)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人工诱变实现了基因的定向变异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C“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10(1分)(

5、2014春资阳区校级期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对迎春花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右图其中1、2、3、4组分别是培养环境中2,4D浓度为a、b、c和清水组的生根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说明实验中2,4D浓度关系为abcB图示浓度b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体产生的2,4D与生根有关D实验结果可说明,2,4D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11(1分)(2014秋盐城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

6、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BCD12(1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月考)图一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个物种,其种群密度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图二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某种群数量大小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二中的曲线1可表示甲种群从浅海区迁移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B甲、乙、丙、丁4个种群中乙最可能是生产者C图二中的曲线2可表示丙种群从浅海区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D图二中的P点可表示丁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的种群数量13(1分)(2009山东)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

7、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14(1分)(2012秋济源校级期末)如图是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物种种群数量时只能用样方法B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0C由A到B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由B到C种群数量越来越多DC点之后种群数量不会发生变化15(1分)(2014都江堰市模拟)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1)若图所示

8、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2)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有两种说法正确C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16(1分)(2012秋渭城区期中)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较窄)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

9、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17(1分)(2012镜湖区校级三模)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18(1分)(2011江苏一模)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10、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19(1分)(2011秋涟水县校级期末)在某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互相不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20(1分)(2013秋龙凤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群落演

11、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21(1分)(2012福建)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22(1分)(2014秋湘潭期末)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

12、食物关系假如一条1kg的蛇,的食物来自鼠,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A45kgB22.5kgC90kgD20kg23(1分)(2013秋白下区校级期中)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作用进入大气中C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24(1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

13、获得的能量就越多D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不会损耗二、双项选择题(每题二分,有两个选项正确)25(2分)(2010秋东莞期中)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请选择下列陈述中正确的选项()Aa处给一个刺激,效应器中的肌肉会收缩Bb处的名称是突触,兴奋在此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Ca所示的结构,在反射弧中叫做传入神经D这个简单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26(2分)(2014秋榕城区校级期中)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下丘脑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不受大脑皮层的调控B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C如果感受器、下丘脑、和内分泌腺组成

14、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分别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减少27(2分)(2015湛江模拟)下列物质中,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是()A质粒B抗体CDNA连接酶D限制酶28(2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月考)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f点,ac段为“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f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图乙中g点相当于图甲中de段D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29(2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月考)如图为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种群的

15、增长曲线曲线是对照组,曲线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更换培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B造成曲线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CK值不会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D曲线表示每12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表明资源在 040min内基本不受限制30(2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月考)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B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狐狸同时占据了两个营养级C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各种生物

16、的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D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三、非选择题31(12分)(2013徐州一模)我国参与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下图所示为甲型H1N1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1)人体内首先通过免疫过程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是(2)图中物质b的名称是,D细胞的作用是(3)据图分析,甲型H1N1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与正常人体细胞合成蛋白质过程相比较,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过程,而后者有(4)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可以被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活化,也可以因受到刺

17、激而活化(5)某研究生认为某植物的提取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猪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实验步骤:选择一只健康的猪,让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喂养猪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该植物提取液,观察猪是否出现患病症状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32(12分)(2010秋西城区期末)研究人员测定了香梨果实从形成到成熟及采收后某些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其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1)在香梨果实发育初期(花后15天左右)达到高峰,且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间(花后60天左右)含量比值加大的两种激素是,在此过程中(填激素名称)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说明果实正常发育是的结果(2)香梨

18、果实采收后30天才进入完全成熟阶段,在此过程中乙烯含量的变化说明其主要作用是(3)采收后的骤减是果实成熟的必要条件,脱落酸积累可能触发了果实的衰老过程,含量再次升高,可能促使衰老阶段乙烯的大量合成,因此 在果实成熟衰老后期调节至较低水平将是延缓香梨果实衰老的关键33(14分)(2014广州二模)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1)图中原始真核生物与被吞噬的蓝藻之间的种间关系为,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些生物具有选择性是与其细胞膜上的(物质)有关(2)据题干信息可知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中DNA的形态

19、为(环状/线状)(3)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若调查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4)古生物学家认为线粒体也是由真核生物吞噬某种细菌逐渐形成,试推测该种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理由是34(12分)(2013海淀区模拟)如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如图2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1)图1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会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2)图2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C表示若图甲中营

20、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4)若图1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kJ(用所给字母表示)35(14分)(2014重庆)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与呼吸强度)(1)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含

21、标记元素的化合物被光反应提供的还原成糖类在适宜温度下测得叶片光饱和点,若其他条件不变,进一步提高温度,则该叶片光饱和点的变化是(2)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组B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说明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棉铃脱落(3)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金山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1分)(2015春

22、兰山区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A正确;B、在正常情况下

23、,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B错误;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泌尿四大系统的共同参与,C正确;D、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理解2(1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月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氧气和葡萄糖 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激素 激素、细胞内液和氨基酸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

24、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中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解答:解: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正确;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不是内环境的组分,氧气和葡萄糖是内环境的组分,错误;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激素是内环境的组分,正确;细胞内液不是内环境的组分,激素和氨基酸是内环境组分,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解题的关键是对内环境中的成分要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分为营养物质、调节物质、

25、代谢废物,结合各自的作用进行识记3(1分)(2014秋榕城区校级期中)肺泡中的O2被运输到组织细胞中并被利用消耗,一共穿过了几层磷脂双分子层()A8层B8层C9层D11层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解答此题要考虑到肺泡的结构特点: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氧气需要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进和出)、红细胞(进和出)、组织细胞解答:解: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上皮细胞,肺泡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中,穿过肺泡壁(2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2层)、进入红细胞(1层)、红细胞出来(1层)、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2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

26、层),共11层膜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因此需要经过11层磷脂双分子层故选:D点评:本题以氧气进入的途径为载体,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审题时明确运输到组织细胞中并被利用消耗,故需要穿过线粒体的两层膜;识记在此过程中,需要两次穿过毛细血管壁和红细胞的细胞膜,难度适中4(1分)(2014秋榕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予a点一定刺激时,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向左偏转,乙向右偏转D甲向左偏转,乙不偏转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

27、情况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由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只能单向传递,且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向左据此答题解答:解:(1)兴奋在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因此给予a点一定刺激时,兴奋可到达甲电流表的左极,但不能到达右电极,因此甲指针只向左偏转一次;(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且图中是向左传递,因此给予a点一定刺激时,兴奋不可能达到乙电流表,因此乙不偏转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

28、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5(1分)(2008中山模拟)如图所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C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D经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分析题图可知,是突触小体,线粒体,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解答:解:A、是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的末端,A错误;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

29、B错误;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D、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也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的关系,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突触甲的传递,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6(1分)(2011闸北区一模)如图所示,则有关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以及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D胰岛素促进、等过程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0、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2、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答:解:A、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血糖,故在肌肉细胞中不能发生过程,A错误;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过程,抑制过程,B错误;C、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过程,C错误;D、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7(1分)(2014秋镜湖区校级期中)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

31、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据图分析,A点开始血流量增加,则室内温度升高,B点开始血流量减少,则室

32、内温度降低解答:解:A、A点时,室内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加快,立毛肌舒张,A正确;B、AB段室内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B错误;C、人为恒温动物,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故人体内酶活性不变,C错误;D、BC段,环境温度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此时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人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为肾上腺髓质激素,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8

33、(1分)(2013秋清远期末)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表示的器官是心脏B表示的器官是小肠,表示消化吸收的过程C表示的器官是肾脏,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是肺,是小肠,是肾脏,是皮肤;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解答:解:A、通过完成了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该器官是肺,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体外的营养物质通过进入内环境,器官是小肠;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

34、物质的吸收,B正确;C、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经过排出体外,且存在过程,因此是肾脏,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C正确;D、排除体内代谢废物的器官有肺、肾脏、皮肤,是肺,是肾脏,那么是皮肤,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综合理解是解题的关键9(1分)(2014秋海珠区期中)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人工诱变实现了基因的定向变异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C“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

35、将基因传递给后代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人工诱变原理为基因突变,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B错误;C、“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对细菌起选择作用,C错误;D、受农药处理后

36、经农药的选择作用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10(1分)(2014春资阳区校级期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对迎春花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右图其中1、2、3、4组分别是培养环境中2,4D浓度为a、b、c和清水组的生根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说明实验中2,4D浓度关系为abcB图示浓度b是促进插条生根

37、的最适浓度C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体产生的2,4D与生根有关D实验结果可说明,2,4D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实验设置可知,实验中的清水组为实验的对照组,根据图中的平均生根数看出,1、2两组生根数均高于清水组,即该浓度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而3组的生根数小于对照组,因此该浓度具有抑制生根的作用解答:解:A、实验结果只能确定c的浓度高于a和b,但是不能确定a、b浓度的大小,A错误;B、由于实验中缺少其它浓度的实验组,因此不能确定该浓度是否是最适宜浓度,B错误;C、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体产生的,C错误;D、对清水组的对照组比较克制

38、,2,4D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以及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柱形图获得解题相关信息;明确其中的清水组为实验的对照组,难度适中11(1分)(2014秋盐城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BCD考点: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 分析: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

39、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解答:解: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内蒙古草原上有多种牛,全部的牛不止一个种群,错误;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则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正确;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种内斗争,竞争是指不同一种生物之间的,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种内斗争,错误; 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正确;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正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当出生率小

40、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正确;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迁入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加,当出迁入小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当迁入率等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种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种群概念及特征的理解12(1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月考)图一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个物种,其种群密度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图二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某种群数量大小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二中的曲线1可表示甲种群从浅海区迁移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B甲、乙、丙、丁4个种群中乙最可能是生产者C图二中的曲线2可表示丙种群从浅海区

41、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D图二中的P点可表示丁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的种群数量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图一特点可知,甲随海水加深种群逐渐变大;乙物种从浅海到深海都有分布,故海水压力不是影响该物种种群大小的主要因素;由于丙随海水加深种群逐渐变小,则丙物种最可能为藻类;丁物种的种群最小,且主要分布在深海区,可能是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据图二分析,1表示生殖数量,2表示死亡数量,差值表示种群增长量,先增加后减少,使得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到达环境容纳量(K值)解答:解:A、由图一可知,甲种群从浅海区迁移到深海区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其生殖数量的变化与图二中的曲线1相符,A正确;B、甲

42、、乙、丙、丁4个种群中丙最可能是生产者,B错误;C、图二中的曲线2表示死亡数量,C错误;D、图中P代表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及影响种群大小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13(1分)(2009山东)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 分析:据图分析,曲线a种群密度越大

43、存活率越低,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解答:解:A、对a曲线种群密度越大,个体存活率越低,说明该动物获得的能量少,营养级较高,体型一般较大,故A正确;B、对b曲线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可推测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故B正确;C、由于大型动物的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故C正确;D、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14(1分)(2012秋济源校级期末)如图是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

44、析正确的是()A调查物种种群数量时只能用样方法B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0C由A到B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由B到C种群数量越来越多DC点之后种群数量不会发生变化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图分析,A点之前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A点C点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C点之后(第2030年)=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解答:解:A、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第2030年间=1,种群数量不变,则种群增长率为0,B正确;C、A点到C点之间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C错误;D、C点之后的第2030年间=1,种群数量不变,但30年后未知,则

45、种群数量难以估计,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5(1分)(2014都江堰市模拟)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1)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2)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有两种说法正确C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考点:种群

46、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图分析,曲线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曲线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曲线表明,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捕鱼解答:解:(1)图所示a点后K值降低,种群数量减少,原因可能为过度放牧,正确;(2)图所示b点后K值增大,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增加营养、空间等,正确;(3)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急剧减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47、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正确;(4)图中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若海洋捕捞,维持种群数量在左右,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分析图形的能力,关键是理解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16(1分)(2012秋渭城区期中)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较窄)内,可

48、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分析:1、样方法的注意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解答:解: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

49、蚓等,A正确;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计算其平均值,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B正确;C、由于蚜虫的范围活动较窄,不宜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宜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计算其平均值,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调查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两种方法在不同生物中调查过程中的运用;明确动物能力较弱的动物运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识记样方法调查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如取样随机、样本数量足够大等,以及标记重捕法中标记要求17(1分)(2012镜湖区校级三模)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

50、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

51、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A正确;B、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B正确;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

52、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C错误;D、血球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这是因为计数室中的菌悬液有一定的高度(0.1mm),需要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网格线中,避免细胞分布在不同液层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18(1分)(2011江苏一模)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

53、,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四大家鱼因栖息空间和食性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 四大家鱼之间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不存在捕食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解答:解:A、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

54、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A正确;B、由图可知四大家鱼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B错误;C、从图中可知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而非共生,C错误;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四大家鱼混养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种间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种鱼类栖息空间和食性正确区分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19(1分)(2011秋涟水县校级期末)在某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依据图中的数据推

55、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互相不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据图分析,被捕食者增加,捕食者增加;捕食者增加导致被捕食者减少;被捕食者减少,又导致捕食者减少解答:解:A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互相影响,形成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规律,使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波动现象,A错误,B正确;CD、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影响,被捕食

56、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影响,两者相互影响,C错误,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捕食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0(1分)(2013秋龙凤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

57、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群落演替特点(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的原因(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解答:解:A、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则森林中还能找到苔藓和灌木;故A正确B、人类活动往

58、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故B错误C、昆虫进入,生物种类增多,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群落调节能力发生变化;故C错误D、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种类,能列表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掌握群落演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明确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21(1分)(2012福建)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

59、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知,本题是对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密度进行分析的题目,解读题图分析选项,做出判断解答:解:A、由图中可知,纯茶园物种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错误;B、由题图可知,杉茶间作园在10月份物种丰富度最大,但不能说各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大,B错误;C、梨茶间作园的在6月份时,达到物种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由于受环境空间,食物,天敌等的因素,生物体内的斗争会很激烈,此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C正确;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

60、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22(1分)(2014秋湘潭期末)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假如一条1kg的蛇,的食物来自鼠,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A45kgB22.5kgC90kgD20kg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1、据图分析:图示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鼠蛇,植物昆虫青蛙蛇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答:解: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公式可以得知,20%20%+20%20%20%=45kg故

61、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的计数,意在强化学生对能量流动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23(1分)(2013秋白下区校级期中)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作用进入大气中C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代谢废弃物及遗骸都会被分解者分解,最终归还无机环境因此图中甲是

62、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据此答题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A正确;B、表示甲、丙、乙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回归到大气中,B正确;C、是光合作用,是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C正确;D、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流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4(1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

63、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就越多D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不会损耗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答:解:A、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没有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枝败叶和遗体粪便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也会崩溃,所以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A正确;B、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4、,B正确;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就越少,C错误;D、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不会损耗,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二、双项选择题(每题二分,有两个选项正确)25(2分)(2010秋东莞期中)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请选择下列陈述中正确的选项()Aa处给一个刺激,效应器中的肌肉会收缩Bb处的名称是突触,兴奋在此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Ca所示的结构,在反射弧中叫做传入神经D这个简单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

65、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点位于传出神经纤维上,所以在a点给予一定刺激,肌肉会收缩,但不属于反射b处为神经中枢中突触结构解答:解:A、由于a点位于传出神经纤维上,所以在a点给予一定刺激,肌肉会收缩,A正确;B、b处是突触,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C、a所示的结构,在反射弧中叫做传出神经,C错误;D、由图可知,神经中枢处还有一个较短的神经元,所以这个反射弧是由3个神经元组成,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要求学生能分析图形,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26(2分)(2014秋榕城区校级期中)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下丘脑既是调节

66、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不受大脑皮层的调控B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C如果感受器、下丘脑、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分别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减少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受和两个过程控制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既可参与神经调节过程,也可参与体液调节过程解答:解:A、下丘脑通过过程控制内分泌腺活动,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大脑皮层通过过程控制下丘脑,A

67、错误;B、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的内分泌腺主要是胰岛,还有肾上腺,B错误;C、如果感受器、下丘脑、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则分别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和内分泌腺,C正确;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分析图形的能力27(2分)(2015湛江模拟)下列物质中,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是()A质粒B抗体CDNA连接酶D限制酶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转基因

68、技术 分析:质粒是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内的双链环状DNA,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解答:解:A、质粒是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内的双链环状DNA,质粒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没有特异性识别作用,A错误;B、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B正确;C、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没有特异性识别作用,C错误;D、限制酶的切点大多很严格,要求专一的核苷酸顺序识别顺序,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物质的特异性识别作用,意在强化学

69、生对相关物质的识记与理解28(2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月考)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f点,ac段为“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f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图乙中g点相当于图甲中de段D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前一条表示“J”型曲线,后一条表示“S”型曲线,两曲线之间的阴影表示被淘汰的个体;图乙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

70、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解答:解: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乙图中的F点,但AC段已有少量个体被环境淘汰,所以不能看成是“J”型增长,A错误;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表示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B错误;C、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表示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图乙中g点相当于图甲中de段,C正确;D、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以确保有最

71、大增长率,使种群数量得到快速恢复,D正确故选:AB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增长速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9(2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月考)如图为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种群的增长曲线曲线是对照组,曲线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更换培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B造成曲线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CK值不会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D曲线表示每12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表明资源在 040min内基本不受限制考点:种群

72、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换培养液的间隔时间越短,营养越充足,所以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3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

73、曲线依次是解答:解:A、更换培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小,A错误;B、曲线是空白对照组,营养少,营养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所以K值较小,B正确;C、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D、根据试题分析:曲线表示每12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在 040min内近似J型增长,表明资源在 040min内基本不受限制,D正确故选:AC点评:题考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0(2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月考)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

74、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B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狐狸同时占据了两个营养级C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各种生物的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D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森林松毛虫蜘蛛灰喜鹊狐狸、森林松毛虫灰喜鹊狐狸、森林松鼠狐狸解答:解:A、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因为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从而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A正确;B、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森林松毛虫蜘蛛灰喜鹊狐狸、森林松毛虫灰喜鹊狐狸、森林松鼠狐狸,狐狸同时占据了第三、第四、第五,3个营养级,B

75、错误;C、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使各种生物的数量能尽量维持相对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D、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因为灰喜鹊是动物,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错误故选: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三、非选择题31(12分)(2013徐州一模)我国参与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下图所示为甲型H1N1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1)人体内首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甲型

76、H1N1流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是接种疫苗可诱导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2)图中物质b的名称是抗体,D细胞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其中的病原体(3)据图分析,甲型H1N1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与正常人体细胞合成蛋白质过程相比较,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转录过程,而后者有(4)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可以被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活化,也可以因受到靶细胞(或抗原)刺激而活化(5)某研究生认为某植物的提取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猪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实验步骤:选择一只健康的猪,让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喂养猪的饲料中加入

77、一定量的该植物提取液,观察猪是否出现患病症状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没有对照实验;用于实验的猪数量太少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以抗击甲型H1N1流感为背景的免疫过程的考查,梳理有关免疫的知识点,然后根据问题涉及 具体内容结合题图分析作答解答:解:(1)甲型H1N1流感进入人体后,人体内首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是作为抗原诱导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2)分析题图可知,b是抗体;D是效应T细胞,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其中的病原体(3)分析题图可以看出,甲型H

78、1N1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没有转录过程,正常人体细胞合成蛋白质过程由转录过程(4)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可以被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活化,也可以因受到抗原的刺激而活化(5)分析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是没有对照实验,用于实验的猪数量太少故答案应为(1)体液接种疫苗可诱导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2)抗体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其中的病原体(抗原)(3)转录(4)靶细胞(或抗原)(5)没有对照实验用于实验的猪数量太少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32(12分)(2010秋西城区期末)

79、研究人员测定了香梨果实从形成到成熟及采收后某些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其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1)在香梨果实发育初期(花后15天左右)达到高峰,且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间(花后60天左右)含量比值加大的两种激素是赤霉素和脱落酸,在此过程中生长素(填激素名称)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说明果实正常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香梨果实采收后30天才进入完全成熟阶段,在此过程中乙烯含量的变化说明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3)采收后赤霉素的骤减是果实成熟的必要条件,脱落酸积累可能触发了果实的衰老过程,生长素含量再次升高,可能促使衰老阶段乙烯的大量合成,因此 在果实成熟衰老后期调节脱落酸和生长素至较低水平

80、将是延缓香梨果实衰老的关键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果实采收前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较高,同时生长素含量也较高;果实采收后30d,生长素含量和乙烯含量都升高,且乙烯含量达到最大值解答:解:(1)由图可知:果实采收前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较高;果实采收前生长素含量也较高,说明在此过程中生长素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在植物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是单一的植物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作用,只是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激素种类是不同的(2)香梨果实采收后3

81、0d,乙烯含量达到最大值,说明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3)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快速生长的作用,所以采收后赤霉素的骤减是果实成熟的必要条件果实采收后,生长素含量和乙烯含量都升高,说明生长素可能促使衰老阶段乙烯的大量合成因此在果实成熟衰老后期,调节脱落酸和生长素至较低水平将是延缓香梨果实衰老的关键故答案为:(1)赤霉素和脱落酸 生长素 多种激素共同作用(2)促进果实成熟 (3)赤霉素 生长素 脱落酸和生长素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提取有效信息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能理解不同植物激素功能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

82、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33(14分)(2014广州二模)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1)图中原始真核生物与被吞噬的蓝藻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互利共生,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些生物具有选择性是与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糖蛋白/受体蛋白(物质)有关(2)据题干信息可知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叶绿体中DNA的形态为环状(环状/线状)(3)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若调查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4)古生物学家认为

83、线粒体也是由真核生物吞噬某种细菌逐渐形成,试推测该种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有氧呼吸,理由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而且两者的外膜和内膜的功能不一样,近些年来的内共生学说比较流行关于线粒体的内共生假说:线粒体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叶绿体也是双层膜,叶绿体的起源是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叶绿体解答:解:(1)图中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时为捕食,吞噬后两者

84、的关系为互利共生,故其种间关系为捕食和互利共生,生物膜具有选择性的原因是由于其细胞膜上具有受体,即糖蛋白的缘故(2)据题干信息可知,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故其内有核糖体和DNA,和原核生物的DNA相同,为裸露的环状DNA分子(3)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通过光合作用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若调查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可取水样后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测量(4)由于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故具有线粒体的该种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有氧呼吸故答案为:(1)捕食和互利共生 蛋白质(糖蛋白/受体蛋白 (2)核糖体 环状(3)氧气和有机物 抽样检测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 (4)有氧呼吸 线粒体是有氧呼

85、吸的主要场所点评:本题通过图示过程考查叶绿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课外资料中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4(12分)(2013海淀区模拟)如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如图2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1)图1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会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少(2)图2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

86、量,则B表示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若图1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25A/(1+4X)kJ(用所给字母表示)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分析图1,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光能,m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

87、散失的能量热能;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营养级越高,可利用能量少分析图2,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第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第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的有机物中分析图3,食物链两条:甲丙、甲乙丙,由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能量,至少能量按照20%计算解答:解:(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能量在传递过程中 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可利

88、用的能量越少,所以个体数量往往也越少(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而图乙中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为b,因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a,则丙从甲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X20%,丙从甲乙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1X)20%20%,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可知:aX20%+a(1X)20%20%=A,因此a=25A/(1+4X)故答案为:(1)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营养级越高,可

89、利用的能量少(2)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y100%(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25A/(1+4X)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35(14分)(2014重庆)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与呼吸强度)(1)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碳光合作用过程中,含标记元素的化合物被光反应提供的NADPH(H)

90、还原成糖类在适宜温度下测得叶片光饱和点,若其他条件不变,进一步提高温度,则该叶片光饱和点的变化是降低(2)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C组B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说明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输出减少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CABD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棉铃脱落(3)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赤霉素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实验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利用外源激素处理,

91、因变量为叶片和幼龄的放射性强度图中A组不用激素处理,作为空白对照,而BC作为实验组,并且BC之间又可以进行相互对照解答:解:(1)题中研究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光合作用产物一般用碳元素标记首先标记CO2,CO2被固定为C3,C3被光反应提供的H还原为糖类和C5原光饱和点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若提高温度,酶活性减低,能固定的CO2量和利用的光能减少,光饱和点降低(2)由题干可知,幼铃脱落是光合产物不足导致,对比A、B、C三组,发现C组幼铃中有机物占比最高,因而幼铃脱落显著减少B组中叶片的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较高,说明有机物占比较多,输出较少由题中数据可知,激素可抑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出,有利于幼铃有机物的输入,因而用激素处理叶片,导致叶片有机物输出明显较少,且小于B组,因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CABD(3)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但不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故答案为:(1)碳; NADPH(H); 降低; (2)C; 输出减少 CABD;(3)赤霉素;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的激素调节以及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够通过实验过程图解的分析并结合题意确定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组别;识记赤霉素的生理作用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