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指导即时感悟学习目标:一熟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记忆各家的核心思想内容,理解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二理解诸子对宇宙时空、社会秩序和人生价值的认识。三认识诸子思想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对其接纳程度,并认识争鸣的阶段性特征。四通过学习儒、道、法家的思想,认识思想在社会转型中的指导意义和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积极、消极影响。学习重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学习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回顾预习回顾:1、孔子的主张及评价?2、老子的主张?预习: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的主张。自主合作探究1、 如何认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2、2、 如何认识孔子“仁”和墨子“兼爱”的区别?3、 对韩非子思想的评价?4、 课后阅读与思考5、 课后解析当堂达标完善表格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内容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 道家庄子法家韩非 兵家孙膑 反思提升战国时期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各自的着眼点是什么?当时各国为什么没有采用儒家思想,而纷纷采用法家思想进行改革,并获得成功?拓展延伸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封建制度确立 B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斗争激烈C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思想冲撞激烈 D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各国国
3、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学在官府的局面的改变科技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都正确B都不正确C正确,不正确 D正确,不正确3墨子的思想主张有“仁政”“兼爱” “非攻”选贤任能希望人们互助互爱A B C D4在治理人民的方法上,下面两位思想家主张、观点相反的是A老子和韩非子 B孟子和韩非子 C老子和孔子 D墨子和庄子5战国最为显赫一时的墨家,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的主张得到人民拥护 B墨子主张选贤与能,深得天下支持C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的壮大 D要求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6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实质是A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重点掌握孟子、荀子、墨子的主张。课本p10、11页“阅读与思考”探讨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