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鸣高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考试题高二政治(理科) 注意事项:请用2B铅笔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第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没有神的创造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这段话表明 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没有区别的 B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神与物质世界是没有区别的 D客观实在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总和2“观念一变天地宽”,这是有些下岗工人重新就业以后的感慨。它体现的哲理是A世界是观念的集合,观念一变,世界也变 B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C正
2、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观念,有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 D观念的变化决定着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变化3要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A创造条件让客观适应主观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坚持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世界的起源问题5下列说法中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有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不是风动,不是帆动,仁者心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A B C D始终贯穿着否认和美化侵略反动基调的日本新历史教科书
3、被日本文部省审定合格,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亚洲各国的强烈反对。据此回答67题。 6日本政府的这一行为纯属日本内政,其他国家不应干涉 严重歪曲了历史,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是凭自己的意愿篡改历史的唯心主义A B C D7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总结,必须A想象事物的未来状态,对事物发展作出预见 B建立在当时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C根据客观事物的现状做出超前反映 D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8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这就是说 联系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都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A B C D9要把农业问题当
4、作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兴,全国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安,天下安。这说明 局部高于整体、统帅整体 局部决定着整体 既要统观全局,又要重视局部 局部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A B C D10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联系 B运动和静止 C运动 D静止1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与联系之间的关系是 A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B由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才构成联系C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因是发展 D联系是发展的结果和表现12“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 A要求人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B鼓励人们要具有创新
5、精神C要求人们不要去做重复性的工作 D鼓励人们要善于从实际出发13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水往低处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月亮绕地球转动 红灯停,绿灯行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A B C D14人类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主要表现在 对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做出科学预见 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世界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使规律服从人的意志A B C D15下列说法中包含矛盾观点的有居安思危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失败是成功之母A B C D16“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段话说明 A难与易这对矛盾是因
6、人而异的 B学与不学的矛盾是因时不同的C学与不学的矛盾是起关键作用的 D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17矛盾普遍性原理在方法论上的要求是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 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要坚持抓重点,抓一点 A B C D1821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世纪。老年人和青年人有很多不同之处:老年人常怀念往事,青年人常思索未来;老年人易于墨守成规,青年人敢于打破常规。从哲学上看这说明A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B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C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19“三农问题”
7、,这两年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值得警惕的是,当前一些县、乡干部主要精力偏离了“三农”,忙于“政绩工程”。这些干部的错误在于 A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没有抓住“三农”这个主要矛盾 C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D没有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20“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主次矛盾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发生影响 次要矛盾处理好了,可以为解决主要矛盾创造条件,反之,会增加解决主要矛盾的难度 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自然而然解决A B C D2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并不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是要人为
8、抑制经济增长。这告诉我们 A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B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C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2看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主要是看 A出现时间的先后 B事物的名称、旗号是否有新颖的表现形式 C事物一时的力量强弱、发展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D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23从哲学上看,下列选项中,蕴涵了“事物是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千家万户瞳瞳目,总把新桃换旧符 A B C D 24“名师未必出高徒”这一论断 A
9、肯定了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B否定了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强调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说明了内外因是同等重要的2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变 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地位相互转化引起的 是事物数量变化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的 是事物数量的增减 26“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 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事物的发展变化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27“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这启示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坚持
10、适度原则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28俗话说:“好事多磨”。这句话从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事物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29下列观点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近朱者必赤,近墨者必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A B C D30“拔苗助长”的错误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动性3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 A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进而改造
11、世界 B通过感性认识了解客观事物的全过程C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区别事物的现象和本质32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做到 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开动脑筋,勤于思考A B C D3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运用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表明A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 B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 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D客观形势发展了,主
12、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34“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主要说明 A思考比学习更重要 B要正确处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C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D真理、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35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B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获得理性认识C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完成认识的任务 D只有经过思考,认识运动才能完结36我们要做到创新,就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突破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A B C D37人类社会
13、的现象纷繁复杂,丰富多样,但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类现象,这两类现象就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经济和政治38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邓小平理论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文学、艺术、哲学A B C D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人自由。”据此回答39-40题。39上述论断说明A个人利益不能离开集体利益而存在 B集体利益以个人利益的存在为前提C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回事 D集体利益与个
14、人利益之间不会发生矛盾40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观点,我们应该做到不能追求个人利益 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坚持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的原则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题,40分。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41简答: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制约因素有哪些?(6分)42辨析: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一切从科学理论出发。(10分)43分析说明。(要求紧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层次清楚,表述简练。)材料一:由
15、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较大冲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失业人员增多,出口下降,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材料二: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对农民的各项补贴,对农民购置彩电、冰箱、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等产品这类家用电器实施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拉动农村消费;湖南、杭州、重庆、成都发放消费券;增加对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投入请用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上述两则材料。(10分)44探究与实践:互联网被视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的窗口。与其他媒体相比,网络信息
16、无所不包:营养与毒汁抗衡,沃土与垃圾并存。这种“兼容性”较之于其他媒体更易让人“难以抗拒”,同时又把一部分“网民”特别是一部分上网的中小学生兼容到“难以自拔”的地步。某校高二某班学生拟就中学生上网开展一次专题调查活动,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1)请你拟出这次调查活动的步骤。(3分) (2)你觉得这次调查活动可采取什么方法?(请列出2种不同的方法)(2分)(3)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中学生上网,你认为应包含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3分)选其中的一个观点加以说明。(6分)44(1)如:拟定调查提纲(或问题);分组;各组按调查提纲(或问题)进行调查;撰写小组调查报告。(3分)(2)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文献查阅法等。(2分。其它方法若行之有效,亦可。)(3)全面观点(矛盾观点)、发展观点和联系观点。(3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所以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这就是全面的观点。对中学生上网,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利”,也要看到它的“弊”,不能一概而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