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采集经济发展而来的原始农业是一种“刀砍火种”式的低水平农业。原始人一般是先砍倒树木,放火烧光成片的荆棘,然后撒上种子,任其自然生长。作物成熟后,就用简陋的石镰、石刀来收割。由此可见,从采集经济到原始农业的出现(B)A原始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没有提高B生产工具在生产中起到了主导作用C原始社会劳动对象发生了根本的变革D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解析:材料表明,从采集经济到原始农业的出现,生产工具在生产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故B符合题意;从采集经济到原始农业出现,表明原始人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故A说法错误;原始社会劳动对象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故C说
2、法错误;材料没有表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故D与题意不符。2新中国成立前,大兴安岭地区的鄂温克人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他们共同占有栅栏、驯鹿等生产资料,共同参加围猎等生产活动。一年之中,他们总有一些时候打不到野兽,这迫使他们必须按户平分猎物,以免有人饿死。可见,鄂温克人平分猎物的根本原因是(A)A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B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C对劳动产品平均分配的习俗D成员间的平等互助关系解析: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平均分配猎物的根本原因,故A符合题意,B、C、D不是根本原因。3随着国家的建立,奴隶社会开始形成,与原始社会相比,奴隶社会有很多的不同。以下各项最能反映奴隶社会本质的是(B)军
3、队 私有制 监狱 文字A B C D解析: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工具,反映了奴隶社会的本质,故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4恩格斯说:“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而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尼在讨论分工时说:“从事最简单工作的人,无疑能最出色地完成这项工作。”这表明(C)分工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狭小的氏族范围内不可能出现劳动协作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具有历史必然性没有分工就没有古代社会的大规模工程A B C D解析:材料表明分工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也表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具有历
4、史必然性,故符合题意;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故说法错误;没有协作就没有古代社会的大规模工程,故说法错误。5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原始社会长达二三百万年,导致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的原因有(B)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文字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跃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A B C D解析: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这些是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的
5、原因,故符合题意。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特点。从奴隶社会起,人类才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不是导致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的原因。6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体现。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C)A地主阶级占有全部土地B地主阶级的特权与封建等级制度紧密相连C地主阶级不完全地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D劳动产品全部归地主阶级所有解析: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C正确,A、D错误;B不是生产关系的内容,不符合题意。7封建社会中,地主能够剥削农
6、民的主要原因在于(A)A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B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C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D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解析: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A符合题意;B说明了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而非原因;C、D不是地主能够剥削农民的原因。8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这说明(C)A劳役地租是封建社会中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方式B地主阶级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C地主阶级的剥削常引发农民的抗争乃至起义D封
7、建国家具有君主专制、等级森严等特征解析:材料强调,繁重的徭役、兵役,激起农民反抗,C符合题意;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A排除;B没有涉及农民起义这一信息,只符合部分信息,排除;D与材料无关。9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社会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下面表述正确的是(C)科学技术发展在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只起微小作用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开始为所有大众服务废除了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取向A B C D解析: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故中“只起微小作用”表述错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
8、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废除了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取向”,均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故正确且符合题意;中“为所有大众服务”表述错误。1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具体表现分别是(B)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 B C D解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具体表现。11经济危机时期,一方面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另一方面资本家却大量销毁商品。这一矛盾现象(C)说明资
9、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绝对过剩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腐朽的一面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引起的A B C D解析:首先排除,题干所述现象说明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因为人民并不是丰衣足食,产品并不是真的多到用不完。即使人民饥寒交迫,资本家还是把大量商品销毁,这说明正确。题干说明当危机到来时,资本家却销毁产品,而且联系所学,经济危机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起的,与资本家个人的行为无关,排除。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引起的,正确。故选C。12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根本原因是(D)A资本家不断加大对工
10、人的剥削B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C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符合题意;A、B、C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二、非选择题(共26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由于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大大高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在经济危机中,许多人失业,生活非常窘迫,饭都吃不上,可是那些面包生产商、牛奶生产商却宁愿倒掉、扔掉面包和牛奶,也不愿意把这些多余的面包和牛奶分给失业人群。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危机的认识。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
11、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回答本题,应考虑生产的扩大与工人有效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并由此从社会基本矛盾方面分析其根本原因。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公元前475年,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一般认为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确切时间,是奴隶制瓦解的时间,也是封建制形成
12、的时间。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公元前475年的战国,一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从此,我国开启了新的剥削制度。有人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倒退。对此,我们应如何认识?答案: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封建社会仍然存在剥削,所以才有人认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倒退”。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看到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弊端,其次应看到封建社会的历史进步性,最后应把握评价社会制度进步与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