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高考适应性训练生 物 试 题(一)一、选择题1.真核细胞有边界,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有对细胞的遗传和代谢进行调控的信息中心。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的最外层结构B. 细胞的信息中心就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C. 含叶绿体的细胞内色素均存在于原生质层内D. 高等动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不会形成纺锤体【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1、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细胞能够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细胞保持完整性。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是有液泡和细胞壁,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植物细胞有叶绿体。4
2、、植物细胞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5、植物细胞壁的功能是支持和保护的作用。6、最能体现细胞与细胞之间功能差异的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7、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植物和真菌细胞的最外层结构是细胞壁,但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A错误;B、细胞的信息中心是细胞核或拟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而不是代谢中心,B错误;C、植物细胞内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液中的色素不在原生质层内,C错误;D、动物体内只有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才会出现纺锤体,而动
3、物体内大部分细胞高度分化,不具有增殖能力,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图表示细胞凋亡的部分原理,其中DNase为脱氧核糖核酸酶,能够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s是一组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类似结构的蛋白酶,负责选择性切割某些蛋白质。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示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 DNase能够破坏细胞的生命控制系统,从而影响细胞代谢C. 在凋亡诱导因子的诱导下,相关凋亡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凋亡
4、D. 细胞凋亡过程中既有蛋白质的合成,也有蛋白质的降解【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与凋亡相关的基因会被激活,引起细胞凋亡。【详解】A、根据凋亡诱导因子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可知,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B、DNase能切割DNA,破坏DNA,进而影响代谢,B正确;C、凋亡诱导因子会激活凋亡相关的基因,没有引起基因突变,C错误;D、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凋亡相关的基因会表达出相关的蛋白质,某些蛋白质会被降解,D正确。故选C。3.图表示夏季玉米地里距地面高度不同处CO2浓度的变化,实线表示10时的测定结果,虚线表示22时的测定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5、 在富含有机肥的农田中,图中c点会左移B. 10时,植株不同高度处的光反应强度相同C. 22时,植株高处比低处固定CO2能力强D. b点对应处是玉米植株叶光合面积较大处【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他条件一致时,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光合速率也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上午10时,由于距离地面高度不同处CO2浓度不同,光合速率也不同,夜晚,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固定二氧化碳。【详解】富含有机质的农田中,由于微生物分解作用,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故C点将会右移,A错误;图中实线可知,上午10时玉米植株不同高度CO2的吸收量不同,植株不同高
6、度处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不同,故植株不同高度处的光反应强度不同,B错误;夜晚,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固定二氧化碳,C错误;右图可知,b点二氧化碳浓度最低,是玉米光合作用面积较大处的高度,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读图的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4.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一部分蛾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蛾的变化也影响蝙蝠回声定位系统与捕食策略的改进。当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存在生殖隔离B.
7、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蛾与蝙蝠间发生了协同(共同)进化D. 祖先蛾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与进化有关的知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详解】生殖隔离指的是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由题干信息可知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由于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只有感受到蝙蝠的超声
8、波时,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的蛾才有可能逃脱危险,被保留下来,不具有这种能力的蛾就被蝙蝠吃掉而淘汰了,因此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在蛾与蝙蝠的生存斗争中,这两个物种相互选择,实现了共同进化,C正确;祖先蛾种群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适应能力强的个体,淘汰了适应能力弱的个体,因此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发改变,D错误;因此选D。【点睛】熟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5.科学家把等量的小白鼠败血症病毒(一种RNA病毒)颗粒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其中甲试管中含有带
9、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试管中可以检测到子代病毒B. 该病毒颗粒中不含有与DNA合成有关酶C. 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RNA酶D. 加入RNA酶,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分为DNA病毒、RNA病毒和朊病毒(蛋白质)。RNA病毒的成分为RNA和蛋白质,遗传物质为RNA。RNA病毒有自我复制和逆转录两种复制方式。逆转录方式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
10、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甲试管中发生了逆转录。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乙试管不能合成核酸。两试管对比也可以说明该病毒是逆转录病毒,而不是自我复制型病毒。【详解】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甲试管中只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发生了逆转录,不能合成RNA和蛋白质,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A错误;B、甲试管检测到核酸, 说明该病毒能合成DNA,所以该病毒颗粒中含有与DNA合成有关的酶,B错误;C、该病毒是逆转录型的RNA病毒,
11、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脱氧核苷酸的原料,C错误;D、加入RNA酶,可以降解RNA(逆转录的模板),因此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为结合一定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分析的试题,应注意提高逻辑分析能力。6.下图为某基因内部和周围的DNA片段情况。距离以千碱基对(kb)表示,但未按比例画出,基因长度共8kb,人为划分a-g共7个区间,转录直接生成的前体RNA中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会被加工切除,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成熟mRNA的长度是41kbB. 起始密码子对应位点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C. 终止密码子是最后一个氨基酸结合到核糖体的位
12、点D. mRNA上某一特定位点需要的氨基酸由特定的tRNA将它转运到核糖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基因的长度为8kb,转录起点与转录终点为7.5-1.2=6.3kb。【详解】A、由题意可知,转录出的初始RNA的长度为7.5-1.2=6.3kb,切除的片段为5.2-2.0=3.2kb,故成熟RNA的长度为6.3-3.2=3.1kb,A错误;B、启动子结合的部位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B错误;C、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氨基酸,C错误;D、翻译时氨基酸由tRNA转运至核糖体上,D正确。故选D。7.将四组生理状态相同的神经肌肉标本(离体的青蛙坐骨神经及其支配的腓肠肌),分别浸润在相同浓
13、度氯化钠溶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以相同的电极分别刺激四组标本的神经,检测肌肉收缩的力量,各组标本所处条件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培养瓶中的气体温度()肌肉收缩的力量1组空气25+2组空气5+3组氮气25+4组氮气5+(注:“+越多表示肌肉收缩力量越大”)A. 理论上分析四组实验的神经肌肉标本都会有二氧化碳产生B. 肌内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是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提供ATP的量不同C. 第4组与第3组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是温度对线粒体内呼吸酶的影响较大D. 第3组比第1组肌肉收缩力量小的原因可能与肌肉细胞Na+内流减少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实验设置,实验的
14、自变量有培养瓶中气体和温度,因变量为肌肉收缩的力量,因此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结论。【详解】A、第三组和第四组实验中加的是氮气,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没有二氧化碳的生成,A错误;B、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是: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提供的ATP多少不同,B正确;C、氮气环境中肌肉细胞不能有氧呼吸,第4组与第3组肌肉收缩力量差异体现的是温度对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吸酶的影响,C错误;D、第3组进行的是无氧呼吸,第1组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其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与细胞呼吸提供的ATP多少有关,钠离子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B。8.施用外源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多效唑
15、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小麦植株内源激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断合理的是()测量值 处理条件蒸馏水10mg/kg多效唑15mg/kg多效唑20mg/kg多效唑细胞分裂素(mg/kg)002003005004赤霉素(mg/kg)050041032044叶绿素含量(SPAD值)50556156A. 多效唑能改变内源激素水平,使叶绿素含量增加B. 细胞分裂素可能促进叶绿素合成,赤霉素反之C. 多效唑在影响叶绿素含量上具有两重性D.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ABD【解析】【分析】该题以实验的角度考查了植物激素相关作用,
16、这类题型的突破点为首先确定实验的实验目的并由此分析相关变量。根据题干中描述“探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小麦植株内源激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因变量为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叶绿素的含量,由此进行下一步分析即可。【详解】A、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使用多效唑的组别中的,赤霉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叶绿素含量都高于对照组,A正确;B、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细胞分裂素可能促进叶绿素合成,赤霉素反之,B正确;C、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随着使用多效唑的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也增加,且高于对照组,故只体现促进作用,C错误;D、通过表格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7、,D正确;故选ABD。9.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志重捕法C. 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D. 宜选用50x50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答案】C【解析】【分析】1、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环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2、一般调查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
18、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在一定范围内,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超过一定样方面积后,丰富度不再增加,A错误;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不宜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C正确;D、宜选用2020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D错误。故选C。10.下图一是一年内Wisconsin绿湾中藻类数量随环境的变化曲线图。图二是美国佛罗里达州银泉的能量流动分析图(其中GP代表总生产量,NP代表净生产量:单位:J/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9、 )A. 据图一分析,Wisconsin绿湾中各种藻类的种群数量变化属于增长类型B. 就环境因素分析,其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藻类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等的变化敏感而造成的C. 根据图二分析,“V”和“X”代表的含义分别是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和分解者D. 图二中最高营养级和前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553%【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浮游植物在3-8月份种群密度相对较大,8-12,1-3月份种群密度相对较小。【详解】A、由图可知,1-12月份浮游植物的密度有增有减,A错误;B、由图可知,温度较低的月份浮游植物的密度较小,故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是温度,B错误;C、V表示分解者,X表示呼吸作用散
20、失的热能,C错误;D、最高营养级和前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0.88105)/(15.91105)100%=5.53%,D正确。故选D。11.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命科学的深入探索,生物科学技术会为人类的繁荣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下列关于生物科学技术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可采用质壁分离实验检测制备的原生质体的活性情况B. 在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免疫排斥C. 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方法得到克隆动物是培育新物种的一种方式D. 设计试管婴儿涉及体内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答案】B【解析】【分析】1、体细胞杂交可以克
21、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操作过程包括: 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筛选、杂种细胞培养、杂种植株再生以及杂种植株鉴定等步骤。2、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3、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克隆动物具备双亲的遗传特
22、性,因为其细胞核基因来自提供细胞核的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但其性状主要与提供细胞核的生物相似。4、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然后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详解】A、在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去掉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不能采用质壁分离实验检测制备的原生质体的活性情况,A错误;B、免疫排斥是机体对移植物(异体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使其破坏的过程,细胞之间不存在免疫排斥,B正确;C、通过核移植技术产生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繁殖,不能培育新物种,C错误;D、培育试管婴儿涉及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综合考查
23、植物体细胞杂交、单克隆抗体制备、核移植技术和试管婴儿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识记核移植技术过程、试管婴儿培育过程,根据题干进行筛选。12.下列关于小鼠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 精子在获能液中于37 、5%CO2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使精子获能B. 小鼠在特定光控周期条件下饲养,注射相关激素有促进超数排卵的作用C. 分割的胚胎细胞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发育成的个体没有形态学差异D. 注射到囊胚腔中的胚胎干细胞可以参与个体器官的发育【答案】C【解析】【详解】A、精子在获能液中于37 、5% CO2条件下培养,可使精子获能,A正确;
24、B、给小鼠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其超数排卵,B正确;C、分割的胚胎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影响等,最终发育成的个体可能会有形态学差异,C错误;D、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精子获能和超数排卵、胚胎干细胞的功能特点,难度中等。二、选择题13.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如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在癌细胞中,葡萄糖进入
25、线粒体被分解为丙酮酸B. 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有氧呼吸C. 癌细胞中增强的过程可能有D. 若要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均不宜选为作用位点【答案】C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表示葡萄糖进入细胞,表示葡萄糖转化为五碳糖,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详解】A、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而是分解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A错误;B、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因为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差异,但用于细胞呼吸吸收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说主要用于无氧呼吸,B错误;C、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因为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差异,但用于细胞呼吸吸
26、收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由此推测癌细胞中过程会增强,C正确;D、如果要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因为是正常代谢途径不宜选为作用位点,D正确。故选CD。14.研究显示,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能够与T细胞进行通讯,以增强幼鼠肺部的过敏性炎症,但老年小鼠的肺部却未见该现象。支配小鼠肺部的交感神经在幼年期主要产生多巴胺,但在成年后又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与T细胞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其分化为哮喘加重的Th2细胞,增强了肺部炎症,在成年肺中产生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就没有这种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些发现可能为解释儿童哮喘患病率比成人高的原因提供依据B. 多巴胺和
27、去甲肾上腺素是两种神经递质,二者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出来C. T细胞上的受体具有专一性,多巴胺受体不能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D. 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答案】AB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交感神经可以分泌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故二者均为神经递质,只有多巴胺可以作用于T细胞,增强幼鼠的肺部炎症。【详解】A、题目对小鼠容易患过敏性炎症的原因进行研究,可以据此推测儿童哮喘患病率比成年人高的原因,A正确;B、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是交感神经分泌的,故均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由突触前膜释放,B正确;C、由于受体具有专一性,去甲肾上腺素只能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结合,不能与多巴
28、胺的受体结合,C正确;D、由题意可知,神经递质多巴胺可以作用于T细胞,D错误。故选ABC。15.某种植物的E基因决定花粉的可育程度,F基因决定植株是否存活。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抗病基因导入EEFF植株的受精卵,获得改造后的EeFF和EEFf两种植株(e和f分别指抗病基因插入E和F基因),e基因会使花粉的育性减少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 从E和F基因的角度分析,插入抗病基因,引起其发生基因突变B. EeFFEEFF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中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2C. 选择EeFF与EEFf进行杂交,再让F1中基因型为EeFf的植株自交,若两对基因的遗传满足自由组合定律,则
29、F2中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7/16D. EeFF与EEFf进行杂交,让F1中基因型为EeFf的植株自交,其F2抗病植株中,若同一植株所产生的花粉育性都相同,则这些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5种【答案】BC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由题意知,插入抗病基因用e、f表示,因此从E和F基因的角度分析,插入抗病基因,引起其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 A正确;B、EeFF产生的花粉基因型是EF:eF=1:1,由于e基因会使花粉育性减少1/2,因
30、此可育花粉的类型及比例是EF:eF=2:1,产生的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EF:Ef:eF:ef=1:1: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因此子一代基因型及比例是EeFF:EEFF=1:2,抗病植株占1/3,B错误;C、若两对基因的遗传满足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EeFf自交后代,由于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EF:Ef:eF:ef=2:2:1:1,产生的可育雌配子的基因型比例是EF:Ef:eF:ef=1:1: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FF:EEFf:EeFF:EeFf:eeFf:Eeff:EEff:eeFF:eeff=2:4:3:6:2:3:2:1:1,其中ff不能成活,成活的个体占18份儿,成
31、活个体中含有抗病基因e或f的比例是16/18=8/9,C错误;D、如果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EeFF与EEFf进行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EEFF、EeFF、EEFf、EeFf,自交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是E_F_、E_ff、eeF_、eeff,同一植株所产生的花粉育性都相同的植株的基因型是EEFf、eeFf、eeFF3种,如果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这样的植株的基因型是EEFf一种,D错误。故选BC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使用条件,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16.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即行排放,使海
32、水、湖水中富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称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科学家研制出生态浮床以进行缓解,如下图所示,以下关于生态浮床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B. 生态浮床上的植物能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减少水体污染现象C. 生态浮床上的植物能使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D. 生态浮床上的植物上部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部位于水中可以吸收氮磷等物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的原理【答案】AB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详解】A、湿地群落中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固定CO2,且生活污水中也含有碳元素,A错误
33、;B、植物是不能直接利用环境中有机物的,B错误;C、生态浮床上的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固定到光合作用产物中,所以能增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D、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应为种群和种群之间的位置关系,D错误。故选ABD。【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需要通过图文信息的分析和生态系统的知识相结合来解题。解题时注意以某些关键词作为突破口。17.甲、乙、丙、丁四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按如下流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甲: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乙: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试管苗丙: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获得腐乳丁:剪碎动物组织胰蛋白酶处理细胞悬液原代培
34、养传代培养A. 甲组在发酵时打开排气口的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B. 乙组形成的愈伤组织加上人工种皮可以制成人工种子C. 丙组所加卤汤中酒精的含量为20%左右适宜D. 丁组由原代培养到传代培养时还需用胰蛋白酶处理【答案】AD【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植株;)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详解】A
35、、果酒需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在产生酒精的同时还产生CO2,故要打开排气口,随发酵时间延长,发酵过程逐渐减缓直至停止,可逐渐延长打开排气口的间隔时间,A正确;B、在胚状结构外包裹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制成人工种子,B错误;C、密封腌制时添加卤汤,卤汤中酒精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C错误;D、传代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D正确。故选A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制作、植物组织培养、腐乳的制作和观察脂肪颗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三、非选择题18.研究人员为探究不同遮光强度对小麦
36、叶片光合特性、生理代谢特征的影响。分别设置轻度遮光(S1,单层遮光,光合有效辐射减弱20)、中度遮光(S2,双层遮光,光合有效辐射减弱40)和重度遮光(S3,三层遮光,光合有效辐射减弱60)三个实验组,并以全光照为对照(CK),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下列问题:遮光强度对小麦光合特性参数的影响处理气孔导度umol.m-2-.s-1光合速率umol.m-2.s-1胞间CO2浓度L. -1. L. -1叶绿素amg.g-1叶绿素b mg.g-1叶绿素a/bCK0.237.46536.211.032.63|0.39S10.216.82501 .481.012.34|0.43S20176.0346
37、3.020.862.100.41S30.12512421.710.571.750.33(1)影响小麦光合作用的环境因子,除了光照条件外,还有_(答出2点)以及水分、矿质营养等,除表格中涉及的因素外,影响小麦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还有_。(2)若已知遮光强度对其它色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则相对于CK,将S3的小麦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上面第_条色素带变窄的程度更大,为_色。(3)综合表格数据,随遮光强度增加小麦的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4)小麦生长除了受到光照强度影响外,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新疆昼夜温差大,小麦产量较高的原因是白天温度较高,小麦进行光合作用较强,夜晚温度较低,_较弱,有
38、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答案】 (1). CO2浓度、温度 (2). 酶的含量或酶的活性(类胡萝素的含量) (3). 三 (4). 蓝绿 (5). 遮光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小麦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下降,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叶绿素的含量下降,从而影响光反应,所以光合速率下降 (6). 细胞呼吸【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温度和矿质元素,内因主要是酶的活性和色素的含量。光合色素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1)除了光照条件外,影响小麦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还有CO2浓度、温度以及水分、矿质
39、营养等,内部影响因素有酶的含量和活性等。(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相对于CK,S3的叶绿素a/叶绿素b降低,因此将S3的小麦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若其它色素含量变化不显著,则蓝绿色的叶绿素a带变窄的程度更大,呈蓝绿色。(3)综合表格数据,在遮光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小麦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下降,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叶绿素的含量下降,从而影响光反应,故小麦的光合速率会下降。(4)新疆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晚上温度低,细胞呼吸较弱,消耗的有机物少,故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点睛】该题的难点在于通过实验数据结合各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实验结果。在遮光程度不断加强的时候,去观察结果中
40、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推导其主要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进行分析整体变化原因。19.杨树为雌雄异株的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为2n=38,下图中a与b是某杨树细胞中的一对常染色体、c与d分别为X、Y染色体。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对杨树进行人工杂交的步骤为_,若要测定杨树的基因组,应测定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2)已知常见的杨树无抗寒的特性,现有一株抗寒的雄性植株,只考虑图中的a、b、c、d四条染色体,欲判断抗寒性状的出现是以下哪种情况,a或b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X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突变;Y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突变,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来判断突变基因的位
41、置:实验设计思路:可以选用抗寒雄株与不抗寒雌株进行杂交,_若子代杨树无论雌雄都出现_,则抗寒性状的出现是a或b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若子代杨树出现抗寒雌株:不抗寒雄株=1:1或_则抗寒性状的出现是_染色体上的一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若子代杨树出现抗寒雄株:不抗寒雌株=1:1,则抗寒性状的出现是_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答案】 (1). 套袋-受粉-套袋 (2). 20 (3). 观察并统计子代杨树的性状分离比 (4). 抗寒:不抗寒=1:1 (5). 雌雄株均不抗寒 (6). X (7). Y【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b为常染色体,c为X染色体,d为Y染色体,若Y染色体上的基因
42、发生突变,则突变性状只会出现在雄性中,若突变发生在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则突变性状可能出现在雌雄中。【详解】(1)杨树是雌雄异株的,故进行人工杂交时,不需要进行去雄处理,可以直接进行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然后进行人工授粉,再套袋处理。杨树含有38条染色体,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测定18条常染色体和X、Y共20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2)设抗寒与否相关的基因为A/a,要探究该抗寒性状是由哪种情况造成的,可以让该抗寒雄株与不抗寒雌株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若该抗寒雄性植株是由a或b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造成的,则该突变为显性突变,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与不抗寒的雌株即aa杂交,后代
43、雌雄个体中抗寒:不抗寒均为1:1;若抗寒性状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显性突变而来,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XAY,不抗寒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后代中雌株均为抗寒植株,雄株均为不抗寒植株,若抗寒性状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隐性突变造成,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XaY,不抗寒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后代中雌雄株均为不抗寒植株。若抗寒性状是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而来,则后代中雄株全为抗寒植株,雌株全为不抗寒植株。【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2)抗寒性状出现的原因的探究,需要考生学会根据各种情况进行逆推。新冠型肺炎是一种单链RNA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COVID19感染宿主细胞并繁殖的原理如图所示(示过程
44、)。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0. 据图,COVID19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和过程名称分别是_。21. 据图和已有知识,下列关于COVID19说法正确的是_。A. COVID19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宿主细胞B. RNA聚合酶催化病毒的逆转录过程C. 过程需要宿主细胞内4种游离的核苷酸D. COVID19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22. COVID19从感染宿主细胞到子代病毒的排出,体现宿主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正确的是_。A. 溶酶体中的酶水解病毒衣壳蛋白质B. 中心体协助病毒RNA的移动C. 细胞核控制病毒RNA聚合酶的合成D. 高尔基体加工分泌子代病毒颗粒23. COVID19寄生在宿主细胞,先要突破人
45、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在人体内B淋巴细胞受到COVID19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中,该B淋巴细胞会发生_。A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B接受巨噬细胞发出的信息C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 D抑制病毒繁殖24. 2020年2月初,有媒体报道双黄连对COVID19有抑制作用后,引起了市场上对于双黄连制品的抢购热潮,人民日报紧急发文,抑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人们要理性看待新闻,据图中信息,你认为理想的抗COVID19药物应是_。A. 各类抗菌素B. 干扰或阻止新冠病毒RNA的复制C. 抗艾滋病毒药物D. 抑制新冠病毒衣壳蛋白质的水解作用【答案】2
46、0. RNA合成、组装 21. D 22. AD 23. (1). 非特异 (2). ABC 24. BD【解析】【分析】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前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题图分析,图中RNA释放过程;表示RNA复制;表示翻译过程;RNA复制;为病毒蛋白的合成;为病毒组装过程;为病毒释放过程。【20题
47、详解】1.为合成病毒的+RNA过程;为病毒的组装过程。【21题详解】2. A、图中显示COVID19胞吞方式进入宿主细胞,A错误;B、RNA聚合酶催化病毒的转录过程,B错误;C、过程为通过翻译合成病毒蛋白质的过程,因此需要宿主细胞内的氨基酸,C错误;D、由图可知COVID19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D正确。故选D。【22题详解】A、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因此溶酶体中的酶能水解病毒衣壳蛋白质,A正确; B、中心体为无膜结构的细胞器,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因此,不能协助病毒RNA的移动,B错误;C、图中显示,病毒RNA能控制病毒RNA聚合酶的合成,C错误; D、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而
48、子代病毒的释放过程依靠胞吐方式完成,因此可知推测高尔基体参与加工分泌子代病毒颗粒,D正确。故选AD。【23题详解】病毒侵入机体必须先要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体内B淋巴细胞受到COVID19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在B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的现象,A正确;B、一般来讲,病毒侵入机体后,首先由巨噬细胞的处理并将其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开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C、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的过程是所有活细胞中都要进行的过程,B淋巴细胞也不例外,C正确; D、B淋巴细胞增殖、分
49、化的过程不能抑制病毒的繁殖,只有浆细胞分泌抗体之后,抗体能发挥抑制病毒增殖的功能,D错误。故选ABC。【24题详解】5.A、各类抗菌素即为各种抗体,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这些抗体未必能针对该病毒,A错误;B、干扰或阻止新冠病毒RNA的复制的药物能抑制病毒的增殖过程,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B正确;C、抗艾滋病毒药物是针对艾滋病病毒的,因为抗原的特异性,故抗艾滋病的药物未必有效,C错误; D、若某药物能抑制新冠病毒衣壳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则病毒的抗原特性无法暴露,则不能导致机体过强的免疫反应,从而减缓病情,D正确。故选BD。【点睛】熟知病毒进入机体后激发机体的免疫过程的各个环节是解答本题的
50、关键,能够正确辨别图中的各个过程的生理学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基础。25.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环境问题,早在春秋时期老子曾说过,“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现在我国社会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正逐步提高。人们采用了许多恢复生态学技术来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例如分步骤在盐碱化草原种植不同植物,以改造盐碱化草原,并得到如图所示的生物关系:(1)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_理论,并人为增加_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正常健康状态。(2)恢复后的草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均有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物的来源有_。所以我国提倡的
51、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追求的是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3)调查发现,恢复后的草原生长着紫花苜蓿、黑麦草、燕麦草等多种绿色植物,这些绿色植物能否构成一个生物种群,判断理由是_。(4)有人认为鼠以绿色植物为食,还在草原上打洞,会破坏草原,故应该将其彻底消灭,请从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不可以彻底消灭鼠的原因_。(5)试举例说明草原生态系统的两种间接价值_。【答案】 (1). 生物群落演替、物质和能量 (2). 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与粪便 (3). 自然、经济、社会 (4). 不能种群由同一时间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而这些绿色植物不属于同一物种 (5). 彻底消灭鼠会降低草原生态
52、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草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持 (6). 水土保持 (7). 调节气候【解析】【分析】1、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该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强大的自我恢复力,节省投资。生态工程的恢复作用是有限的,不能误认为只要有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发达国家“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绿色植物为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
53、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详解】(1)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增加物质、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正常健康状态。(2)恢复后的草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均有明显增加。 土壤有机物的来源有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与粪便。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经济、生态、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3
54、)种群由同一时间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草原上生长的紫花苜蓿、黑麦草、燕麦草等多种绿色植物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物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若彻底消灭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不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草原上的植物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草原还是旅游胜地,供人们观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识记生物的种间关系;识记生
55、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掌握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再结合题图信息准确答题。26.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利用非转基因棉A植株培育出抗虫转基因棉B植株,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获取抗虫转基因棉B植株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其中核心步骤是_。启动子是一段特殊结构的DNA片段,它是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2)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转化法农杆菌介导喷花转基因法,即将农杆菌悬浮液用微型喷壶均匀喷洒于棉花柱头和花药等器官上,该方法集合了农杆菌转化法和_ 两种转化法的优点。结合上图,分析其与农杆菌转化法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 (3)通过对Bt蛋白质三维结构图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若将该
56、蛋白质结构中一段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螺旋结构缺失,结构变化后的Bt蛋白质能使棉铃虫具有更高的致死率。若要根据蛋白质工程的原理设计实验对Bt蛋白进行改造,以提高其致死率,实验设计思路是_。(4)若要确认该改造的Bt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_,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_是否得到提高。【答案】 (1).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 RNA聚合酶 (3). 花粉管通道法 (4). 不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转化成功后可直接获得种子 (5). 参照密码子表,找到合成该14个氨基酸的碱基对序列所在的某因位置,将这些碱某对序列进行缺失处理 (6). 表达产
57、物(mRNA和蛋白质) (7). 抗虫性【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58、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获取抗虫转基因棉B植株需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2)农杆菌介导喷花转基因法是指将农杆菌悬浮液用微型喷壶均匀喷洒于棉花柱头和花药等器官上,可以使目的基因顺着花粉管进入胚囊中,所以该方法集合了农杆菌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两种转化法的优点。该方法可以直接形成受精卵,所以具有的优势是不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转化成功后可直接获得种子。(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
59、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以上是蛋白质工程特有的途径;以下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进行。再根据题干信息“将该蛋白质结构中一段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螺旋结构缺失,结构变化后的Bt蛋白质能使棉铃虫具有更高的致死率”可知,要根据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对Bt蛋白进行改造,以提高其致死率,可参照密码子表,找到合成该14个氨基酸的碱基对序列所在的基因位置,将这些碱基对序列进行缺失处理。(4)若要确认该改造的Bt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说明该基因已经成功表达,还可再从个体水平上进行鉴定,即在田
60、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抗虫性是否得到提高。【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7.秋末植物的叶片衰老时,在叶柄基部开始形成离层(如图甲所示),而后从植物体上脱落。离层部位细胞相关的生命活动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乙可知,叶柄基部离层的产生,与_(植物激素)有密切关系。在该植物激素的作用下,细胞核中的有关基因进行表达,基因表达过程分别在_、_中进行。(2)A物质由内质网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小泡,运往高尔基体,再由高尔基体形成分泌囊,运往细胞膜,而后通过细胞膜的
61、_作用,分泌到细胞外。这一系列的过程能够证明_。(3)该过程分泌到细胞壁之间的物质,对离层形成所起的作用是_。(4)在图乙中可以看到多个核糖体与mRNA连接,这一现象也常见于其他细胞中,如图所示。其生物学意义是由于mRNA是单链,结构_,容易被水解成_;多个核糖体与mRNA连接,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合成较多的产物,这样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符合“节约”的原则。(5)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叶柄基部离层的形成,还有脱落酸等其他激素的参与,这说明了什么?_。【答案】 (1). 乙烯 (2). 细胞核 (3). 核糖体(细胞质) (4). 胞吐 (5). 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
62、有一定的连续性 (6). 活性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使叶柄基部细胞之间的联系减弱,从而形成离层 (7). 不稳定 (8). 核糖核苷酸 (9).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不是单一激素的作用,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解析】【分析】1、分析图示:图甲说明在叶片脱落时,出现了离层;图乙是在C2H4刺激下,离层的产生过程。2、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3、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首先到核糖体上,经脱水缩合,合成蛋白质(消化酶),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由此可得: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核糖体,对蛋白质进行盘曲折叠的结构是内质网
63、,加工、包装蛋白质的结构是高尔基体,最后将蛋白质发送到细胞膜排出细胞。【详解】(1)由乙图可知,乙烯刺激了离层的产生,生物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形成RNA前体,然后在核内剪接成成熟mRNA,mRNA由核孔运出核外,结合核糖体进行翻译,形成蛋白质。(2)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首先到核糖体上,经脱水缩合,合成蛋白质(消化酶),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由此可得:将蛋白质发送到细胞膜排出细胞,整个过程是借助于生物膜的流动性进行的。(3)分泌到细胞壁之间的物质即活性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使叶柄基部细胞之间的联系减弱,从而形成离层。(4)在图乙中可以看到多个核糖体与mRNA连接,这一现象也常见于其他细胞中,如图所示。其生物学意义是由于m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被水解成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5)叶柄基部离层的形成,还有脱落酸等其他激素的参与,这说明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不是单一激素的作用,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植物激素、细胞器间的分工和合作、物质运输的方式等知识,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通过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