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3.理解课文标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4.结合“阅读链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标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2.结合“阅读链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9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2.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把握课文内容。3.体会课
2、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背景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谁为人民服务?2.简介写作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张思德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在其追悼会上作这样的演讲呢?我们先了解一下张思德。用课件出示张思德生平资料,并播放电影张思德片段。要求看完电影片段后,说说哪个镜头深深打动了你。3.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后交流。4.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课文的学习:张思德同志是为了救战友而牺牲的,毛主席在演讲中有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他是如何评价张思德同志的?他还讲了哪些内容?让我们带着这几个
3、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要求: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2.扫清字词障碍。(1)用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牺牲/泰山/彻底/批评/目标/送葬(2)请一位同学带着大家一起读。(3)指导书写易错字。提出要求:观察本课的生字字形,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预设:“牺”容易多写一横,“泰”容易把下半部分写成“水”。(4)教师重点指导如何书写“葬”。学生观察结构。教师边讲解边范写。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点评。3.再读课文,要求:圈出难理解的词语,再通过与同桌交流、查字典、向教师求助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三、小组合作,梳理脉络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
4、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然后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预设1:学生找到第2自然段中的“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追问:这一句是关于看待什么问题的?(教师相机板书:如何对待死亡)提示:围绕“为人民服务”,作者首先论述的是如何看待“死”,看看下面的自然段又是论述看待什么问题的。预设2:第3自然段讲的是不要怕别人批评,不要怕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第4自然段讲的是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第5自然段讲的是对于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不管是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教师相机板书: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3.引导学生借助板书,
5、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四、结合资料,初步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1.启发思考: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的演讲中只有两句话提到了张思德,这是为什么?预设:因为对历史背景不了解,学生的交流可能会有困难。2.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阅读,并提出要求:与同桌交流当时“我们的队伍”存在哪些问题。3.同桌交流并汇报。预设:“有些同志认为张思德死得不值得”“不爱听批评”“影响团结”。(教师相机板书:死得不值不听批评影响团结)4.启发学生思考:看看板书,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的演讲中只有两句话提到了张思德吧。3.师生共同归纳:毛主席针对当时革命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讲,是要
6、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都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精神,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2.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结合“阅读链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重难点)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文标题,学生齐读课文标题。2.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回忆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3.(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毛主席是如何清楚地表达“为人
7、民服务”这个观点的。二、细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1.理清第2自然段四句话的关系。(1)引导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如果找两个同学来读这四句话,怎么分配任务比较好?为什么?(2)学生读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第一句话提出了观点,后三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解释说明。(3)思考:我们了解了这四句话之间的关系,再想想毛主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2.细读本段第2-4句话,深入理解句意。(1)用课件出示第2句话。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学生自主读这一句话,启发思考:怎样的死就是重于泰山,怎样的死就是轻于鸿毛?读“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
8、谈谈你对司马迁这句话的理解。预设:当学生说“周总理的死就是重于泰山”时,教师可追问:联系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中了解到的革命先烈事迹,说一说谁的死就是重于泰山,谁的死就是轻于鸿毛。小结:无论是周总理,还是张思德,或是李大钊、刘胡兰等革命先烈,他们都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生前都是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们的死就是重于泰山。毛主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来表达“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个意思,就是引经据典。(2)用课件出示第3句话。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引导学生自读这句话,想想毛主席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指
9、名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一句具体解释了什么样的死比泰山还重,什么样的死比鸿毛还轻,进一步证明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一观点。提问:看看这些加点的词语和词组,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教师小结:不仅内容相反,而且感情也有天壤之别。教师指导朗读:读一读句子,想想毛主席在演讲时会带有怎样的情感,请大家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前面是极力颂扬,后面表现出极为厌恶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交流从人们的哪些举动中,能看出周总理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预设:从“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句话可看出周
10、总理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正是因为周总理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人民对周总理有着无尽的不舍。(3)教师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毛主席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接着引用古人的话证明观点,然后说明不同的人死的意义的区别是什么,最后肯定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重。3.学生尝试背诵这一自然段。三、自主学习第3-5自然段,体会严谨的内在结构1.引导学生默读第3-5自然段,要求:看看毛主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作好批注。2.学生默读,作批注。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预设1:我觉得“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
11、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几句话在表达上、结构上比较严谨。教师提示:(1)用课件出示原文片段与删除关联词的片段(在删除关联词片段中,“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可改为“任何人可向我们指出”),引导思考:对比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颠倒句子的顺序行不行?(2)学生讨论交流。当学生说不清楚不能颠倒顺序的理由时,教师相机追问、点拨:围绕“不怕批评”这个中心意思,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第一句指出不怕别人的批评和指出“我们”的缺点,第二句指出不怕任何人批评,第三句指出“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批评,第四句明确了正确的批评的标准。这四句话的内容越来越具体,逐层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
12、(3)小结:课文运用了几组关联词,让意思表达得非常完整和严密。预设2:我觉得“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这个例子举得好。教师提示:(1)组织讨论:毛主席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表达什么观点?(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课文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我们”不怕批评。四、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1.教师启发思考:我们的身边还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人呢?2.指名学生交流。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观看电影张思德,写下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12为人民服务如何对待死亡死得不值如何对待批评不听批评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影响团结教学反思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对他们而言,议论文还不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因此我对于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没有作过多介绍,重在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理清内部逻辑关系。教学时,我先围绕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些内容,再让学生思考这些内容与课题之间的关系,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从而梳理课文行文的思路,了解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用语的准确严谨,并借助相关阅读资料进一步领会文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