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1218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5.1人类影响环境.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14-2015苏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 5.1 人类影响环境一、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1)了解目前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及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压力。(2)关注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生态环境的关系。(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4)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重难点重点:(1)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压力。(2)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生态环境的关系。(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4)环境污染的种类。难点:(1)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生态环境的关系。(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二、知识网络人类影响环境环人类影响环境人口增长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我国人口现状及前景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

2、土地资源丧失环境污染引发人口特点发展目标采取措施计划生育三、导学过程 “导”自主预习一人口增长概述1.人口的概念: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 和 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 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2.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处于 增长率 增长量的态势。3我国人口政策的重点: 。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问题: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环境、 和经济发展等带来一系列问题。2.人口增长引发的问题:水资源危机、 、土地资源丧失、环境污染等。3.环境污染(1)概念:主要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 、转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 影响

3、的现象。(2)原因:污染物的浓度或其总量超过了环境的 。(3)实质: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 能力,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互动探究探究一 人口增长及其特点阅读课本P94-95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方式,那么人口增长是接近哪一种增长方式呢?为什么?提示:如果一种生物没有了天敌,而食物供应又比较充足,它就会过度繁殖,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数百年来,人口的增长就是这样的情景。2.将你置于拥挤不堪的人群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想法?提示:假如置身于图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

4、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3.造成人群拥挤的可能原因是什么?提示: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4.你是同意“人满为患,地球超载”的观点?提示: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亿至500亿)。5.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是从1949年开始的,我国人口急剧

5、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1949年建立新中国之后,人民脱离了战乱,生活比较安定。出生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6.我们国家为什么非常重视人口问题,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呢?提示:我们国家的现状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较少。7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能否用图解其中的相互关系?提示:8.我国是如何控制人口增长,与此同时还做了什么?提示:实行计划生育和颁布了法律法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经典回眸】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

6、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目前人口数量还没达到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能完全适合人口的增长的情况,人口的增长情况还受到社会因素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固然可以缓解因人口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例如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不可能因科技的进步而得到解决的。【答案】D【变式训练】1.如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

7、关系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探究二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阅读课本P97-99页,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观察下面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回答相关问题。1.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什么不同?提示: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2.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是否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提示: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

8、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3.种群大小随人口增长,土地资源能否增多?提示:否。土地资源是有限的。4.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亩产量变化与人口种群大小变化之间表现出什么关系时,才能维持人口的生存?提示:对粮食资源的影响:由于人口剧增,耕地相对减少。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为0.15公顷,大大低于1975年的0.31公顷,我国人均只有0.08公顷,形势非常严峻。人口增加,人均土地资源减少,只有在人口增长和粮食亩产量基本相符合的情况下,人才能够生存得长久。5.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现阶段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提

9、示:人口剧增对生产能源和生活能源的需求大大增加。现在已出现世界性的能源短缺,为了满足能源的需求,人类大力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尽管这样,人类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6.人口数量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如何?提示:人口剧增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人类无休止地开发矿藏、森林、淡水、海洋资源,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7.有人说“人口增长只是部分直接污染了环境,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如何解决?提示:不正确。为了向土地索取粮食,人类向环境施用大量农药、化肥,这种无节制的使用,造成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在能源

10、大量消耗的同时,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也严重污染环境,滥开发资源会引起资源枯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恶果,加剧了环境污染。由于人口增加而对粮食、能源和资源的需求,直接或间接的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破坏又直接危及人类的生活。要解决以上问题,主要途径是控制人口增长,把人口数量控制在环境负载量以下,与环境和谐共存。8.总结以上内容,请你绘制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图。提示: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植被破坏耕地退化自然灾害频繁作物单产不高不稳开垦土地需要更多劳动力人口继续增加开垦土地开垦土地9.简易绘制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流程图。

11、提示: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生存空间、资源减少再增长资源紧张人类不恰当活动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类生存10.我国现有13亿人口。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030年人口总数可能达到16亿。全国现有耕地1.3亿公顷,今后耕地可能会进一步减少。试说明如何协调我国人口与耕地的关系。提示: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现有耕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等。11.人口增长的极限是相对于环境而言的,人口的增长与环境有必然的联系吗?提示:人类属于生物圈中一员,其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活及无机环境稳定。【经典回眸】如图是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的“人口、粮食、自然资

12、源和环境污染”数值变化模型,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曲线各表示哪项数值变化:_;_;_。(2)从总的趋势分析,该模型存在的缺陷是_。(3)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控制_,保护_,防治_。【解析】(1)3条曲线中最易判断的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这是因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增长而过度开采利用,将逐渐下降,即自然资源对应曲线。随人口工业产量增加,环境污染逐渐加剧,所以环境污染对应曲线。人口的增长,依赖于粮食的增加,所以粮食先增加,人口随粮食的增加而增加,粮食对应曲线。(2)人类是有自身发展和创造力的,通过采取科学措施,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3)要使人类

13、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答案】(1)自然资源 粮食 环境污染(2)未考虑人的创造力和自身发展的能力(3)人口增长 自然资源 环境污染【变式训练】年A国年B国年C国年D国粮食产量/英亩和种群大小粮食产量/英亩和种群大小粮食产量/英亩和种群大小粮食产量/英亩和种群大小2.下图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因而会使

14、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因此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B.人的生存除需要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解析:选C。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和耕地,因而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要想耕地多,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开垦土地,因而就会使人口增多;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人均耕地与人均淡水量都极低,这些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变式训练参考答案】B B C 四、达标检测1.下列有关中国的人口和城市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的人口问

15、题表现为老龄化严重B.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C.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已高于发达国家D.中国城市化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多选)()A.杜绝人口出生B.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C.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D.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3.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

16、污染无关的是()温室效应赤潮光化学污染潮汐臭氧层空洞水俣病酸雨大脖子病A. B. C. D.5.根据下图中曲线和表中的数据分析回答下列各题。我国耕地变化趋势年 份194919651975198019841986耕地总面积(亿亩)14.6815.514.4914.9014.7414.30人均耕地面积(亩)2.712.141.61.521.461.34(1)从1950年至1990年,我国粮食总量增长约 倍。而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近 倍。其主要原因是 。(2)1996年,我国的人均粮食为 kg,已经达到了 水平。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以后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有:一是 ,二是 。(3)

17、耕地面积有没有较大的可能?为什么?(4)我国是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要使今后人均粮食消费有所提高,一是靠 ,二是改变 发展 。1998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的农业要从 型向 型转变。(5)生物技术已经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生物基因研究,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品种,你认为创世纪,世界农业发展将有哪些变化?【当堂检测参考答案】1 4.D BCD A D5.(1)3倍 2倍 人口增长过快(2)402kg 世界平均 控制人口数量 努力增产粮食(3)没有较大的可能我国人口净增长快,人均耕地逐渐减少 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环境恶化,不少耕地失去种

18、植能力(4)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食物结构 多样化食品 粗放型 集约型(5)基因克隆切割转换基因培育新的粮食品种。杂交优质粮食品种,使粮食产量更高。适应恶劣环境的品种将越来越多。粮食种植由室外走向室内,生产工厂化,由陆地走向海洋。五、依据考点,归纳总结【例1】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

19、因是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解析】(1)先联系S型曲线的形成原因,再分析解答,人口剧增会导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严重后果,即生存斗争会加剧,若这种现状得不到有效改善,会使人口增长趋势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又开始减少,

20、呈现c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数量维持在一定数值,因此应表现为b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环境阻力,地球环境对生物种群的容纳量是有限的,如果生物数量过多,则生物会因争夺资源而斗争激烈,如果数量过少,则不利于生物的进化与发展,因此适当的数量既能保证资源充足,又能使生物更好地生存。世界人口作为一个生物种群,当人口数量为 时,环境阻力最小,此时既能保证资源充足,又能使人类更好地生存。(3)小题应先绘出食物网图:若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11,则人获得1 kg的能量需消耗植物0.51010+0.510=55 kg,若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14,则人获得1 kg的能量

21、需消耗植物1/51010+4/510=28 kg,所以人获得相同的能量,前者消耗植物的量约是后者消耗植物量的1.96倍,即改变膳食结构后,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是原来的 1.96倍。(4)分析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目的,即延长世代长度,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答案】(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3)1.96(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出生率技巧点拨:本题以人口数量增长曲线为载体考查人口过度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应突破以下几点:关

22、键点【例2】环境污染对人或哺乳动物具有三致作用,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三致作用”( )A致癌作用 B致突变作用 C致死作用 D致畸作用【解析】环境污染的“三致作用”是指环境污染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其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后代。【解答】C规律总结:致癌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用。在污染物中有能够诱发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致癌物。致癌物可以分为化学性致癌物(如亚硝酸盐、石棉和生产蚊香用的双氯甲醚等),物理性致癌物(如镭的核聚变物,各种射线等)和生物性致癌物(如黄曲霉素、致癌病毒等)三类。致突变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

23、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人或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如果发生突变,可以影响妊娠过程,导致不孕或胚胎早期死亡等。人或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如果发生突变,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常见的致突变物有亚硝胺类、甲醛、苯和敌敌畏等。致畸作用是指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新生儿或幼小哺乳动物先天性畸形的作用。目前已经确认的致畸物质有甲基汞、乙醇和某些病毒等。【例3】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A.、B.、C.、D.、【解析】环境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最大量。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理想的模式是人口数量不超过环境容量,人有足

24、够的环境资源可以利用,如图;即使在某一段时期超过环境容量,也可以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来增大环境容量,如图;如果人口数量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环境资源严重破坏而无法承载增长的人口数量,势必会造成人口的剧烈下降,最终形成新的人口与环境平衡关系。当然,如果这样,人类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如图。【答案】A易错警示:(1)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形成并不是一个方面的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资源数量和速度剧增;人们向环境排放的废物也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2)富营养化发生在海洋和湖泊中的具体表现不同:发生在海洋中为赤潮,发生在湖泊等淡水流域中称为水华。六、布置作业

25、1.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漠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A. B. C. D.2.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

26、.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3.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

27、.因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5.引起环境污染的因素不包括()A.大量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 B.森林吸收CO2放出O2C.生活垃圾、汽车排放尾气 D.工业排放的“三废”6.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的含氧量减少7.试根据下列1982年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1)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

28、是 。(2)图中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3)图中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4)人口到一定时间也会减少,是由于 。参考答案与解析1.D 【解析】土地沙漠化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以及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植被破坏等。防治土地沙漠化就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等。土地沙漠化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2.D 【解析】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

29、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3.C 【解析】人口增长有符合种群增长的一面,但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如出生率升高而死亡率降低导致人口增加,但人类可以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鉴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等方面,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首位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但我国人口数还会有一个增加的时期,这是我国前一阶段人口迅速增加的必然结果,之后才能降下来。4.B 【解析】环境容纳量表

30、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5.B 【解析】森林吸收CO2放出O2对于缓解“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不是引起环境污染的因素。6.A 【解析】“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CO2的增加所致。浮游植物死亡,会加剧温室效应,因为这些大量死亡的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大气中的CO2无法被它们吸收利用。同时,海洋表层的需氧微生物因分解死亡的浮游植物而急剧增加,有机质被分解,又释放出大量的CO2,同时还消耗大量的O2,从而

31、使大气中CO2量增加,故A项符合题意。7.【答案】(1)男性产生两种精子数目相等,且与卵细胞的结合机会相等 (2)出生率迅速提高(3)出生率不断下降,推行计划生育取得实效(4)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不足。【解析】本题结合了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1)男女人数基本保持平衡是因为性产生两种精子(含X和含Y的精子)数目相等,且与卵细胞的结合机会相等。(2)阶段中幼年个体相当多,说明该阶段出生率迅速提高。(3)阶段中幼年个体相对减少许多,说明该阶段出生率不断下降,推行计划生育取得了相当大的效果。(4)生态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粮食供应不足,会造成人口数量下降。七、课后反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收获内容疑点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