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4-2015学年生物(新人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4.3群落的结构1一、学习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2.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三、知识网络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四、导学过程 “导”自主预习一、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的集合,叫做群落。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丰富度:群落中 的多少称为丰富度。2各种种间关系的对比类型概念数量坐标图特点竞争两种
2、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 等开始时A、B两种生物同时增加,此时的竞争并不激烈,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空间、食物有限,两种生物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甚至弱者最终被淘汰捕食 一般表现为“先增者先减,后增者后减”即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先增加又先减少的是被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的是捕食者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变化。两种生物生态位(食性及生活条件)相似程度越大,竞争越激烈寄生寄生者寄居在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 来维持生活寄生生活对寄生者来说是有利的,而对寄主(被寄生者)来说则有害3.群落
3、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主要与 有关 动物的分层主要与 有关 水平结构:由于 、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使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不同种群呈 分布 “学”互动探究探究一 群落的概念和结构1.群落的概念是什么?提示: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即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统称。注意:群落不是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来的有机体。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提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位、群落的范围、边界和演替等。3群落的物种
4、组成提示:(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4种间关系有哪些?请举例。名称举例互利共生地衣、大豆和根瘤菌寄生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竞争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捕食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经典回眸】 (2014西安联考)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
5、,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解析】由题意可知栉毛虫与大草履虫是捕食关系,由甲图可知栉毛虫是捕食者。形成乙图的原因是加入沉渣作为隐蔽场所,大草履虫躲避在里面避免被栉毛虫捕食,使栉毛虫捕食不到大草履虫而全部死亡。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部分流入栉毛虫,还有部分被分解者利用。答案C【变式训练】1.(2014烟台模拟)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右图为藻
6、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C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少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2.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
7、分【变式训练答案】1C 2C五、达标检测1、大、小鲈鱼高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2、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3、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 )所有的树木 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D所有的生物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5、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
8、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种群的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6、对某一群落中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2)在3、4月份甲种群数量的下降,很可能是由于 。(3)种群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 (4)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会导致被捕食者种群的消亡吗? 。参考答案:15 CADAC6、(1)捕食 (2)乙种群(或捕食者)数量的增加 (3)1年 (4)不会 六、依据考点,归纳总结【例1】表示物种和物种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
9、】A【解析】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是非同步变化关系,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例2】下图表示蓝色太阳鱼捕食水蚤的模型及实验结果,据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水蚤种群密度低时,太阳鱼捕食小型水蚤为主B.水蚤种群密度中等时,太阳鱼捕食中等体型水蚤为主C.水蚤在种群密度高时,太阳鱼对三种体型水蚤的捕食基本相同D.实验数据支持太阳鱼选择猎物使能量摄入最大化的假说【答案】D【解析】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例3】江苏省境内的淡水资源丰富,池塘养鱼已成为不少地区的支柱农业之一。现对某地典型的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类群介绍如下:请结合有关生物学原理分析或解释下列有关问题:(1)从上
10、述池塘生物的组成及不同动物的食性分布来看,这些生物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2)结合江苏省的日照特点,分析说明池塘里的鱼在一年四季中生长最快的季节是 ,理由是 。(3)自然情况下,鱼塘中哪种鱼的总产量最低? 。原因是 (4)有的渔民为了提高产量,在池塘中投放大量的水草及施较多的有机肥,结果池塘中有机物含量太高,夏季常出现鱼“翻白”(鱼因缺氧死亡)现象,试分析这种受到污染的池塘夏季出现池水缺氧的原因。 由于有机物含量高导致 。由于高气温导致 。【答案】(1)垂直 (2)夏季 夏季日照时间长,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多,单位时间内流向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多(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消费
11、者有充足的食物来源) (3)青鱼 青鱼在该种池塘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4)各种微生物大量繁殖,好氧生物大量消耗水中氧气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 【解析】 根据图表生物在池塘的立体分布可确定群落结构。据能量传递规律可知只有生产者数量增加消费者总量才能增加。 规律总结:群落及其种间关系辨析1群落与种群的比较种 群群 落区别概念内涵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概念外延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种群内个体间可进行天然基因交流并拥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由不同种群构成,群落中各物种间因存在“生殖隔离”而无法进行天然基因交流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
12、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联 系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2.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
13、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当,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与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提醒(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2)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
14、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七、布置作业选择题1表示物种和物种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 A. B. C. D. 2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 B.群落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D.群落内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被捕食3科学家在深约3200m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该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的相同 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
15、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 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4 下列哪个环境中的群落的丰富度最大( )A.西双版纳森林 B.内蒙古草原 C.长白山 D.一块农田5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竞争 捕食 捕食 B.捕食 捕食 捕食C.种内竞争 寄生 捕食 D.捕食 寄生 捕食6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
16、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研究海洋鱼类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人工农田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复杂8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细菌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看成()A.单个菌体B.一个种群C.一个生物群落D.一个生态系统9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
17、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非选择题10某些植物根能分泌一些化学物质用于抑制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这称为他感作用。大麦、玉米、向日葵、苜蓿等植物,是杂草的天然抑制者,又叫“闷盖庄稼”。为了验证大麦对邻近杂草生长具有他感作用,请根据所给材料器具,在给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预期实验现象。材料器具:大麦种子、狗尾草、长与宽各为50cm的栽种盒、剪刀、喷水壶、天平、直尺等。方法步骤:
18、第一步:选取A、B、C三个栽种盒,在栽种土壤表面画55cm的小方格,每小方格中心放一粒大麦或杂草种子。三个栽种盒的播种方式依次为:A:_ _ _;B:_ _ _;C:_ 。第二步:洒上少许细泥土覆盖种子,喷水壶浇水,把三个实验栽培盒放在_ _ 培养24周,每天均保持足够时间的_。第三步:每天观察记录,统计盒内植株的 等数量特征。比较三个实验栽培盒的植物特征差异。预期的实验现象:_ _ _。答案选择题1A解析: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是非同步变化关系,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2D解析:.群落内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被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竞争等各种关系。3A解析:据题意.蠕虫和细菌消耗有机
19、物在深海生活所以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性所以A正确;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在生态学上属于共生、鲸骨架细菌蠕虫没有生产者不属于食物链。BCD错误4A解析:熟悉各生态系统的特点,群落的丰富度热带雨林(西双版纳森林)大于寒带针叶林(长白山)大于草原大于农田。5C6B解析:甲、乙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其中被捕食者不会因为捕食者的灭绝而灭绝,A错;生物之间的基因的突变并不是相互影响的,C错;即使种群数量稳定,也会因为突变或重组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7D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比农田生态系统的复杂8B解析:菌落是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20、,属于种群。9C解析:由甲图和乙图可知2个实验的不同点是是否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沉渣对栉毛虫和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都有影响,大草履虫是栉毛虫的食物;该人工生态系统中无生产者由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所以选C。非选择题10A:大麦种子和杂草种子间隔种植B:只种大麦种子C:只种杂草种子(顺序可变)第二步: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光照第三步:平均株高,平均叶长,平均重量等(答对两个即可) 预期的实验现象:A盒中的杂草生长情况明显比C盒中的差(注意与播种方式相对应)解析:该实验为了验证大麦对邻近杂草生长具有他感作用,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栽种方式,单独栽种和混合栽种相对照,同时控制光照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实验的因变量是观察植株的平均株高,平均叶长,平均重量等。八、课后反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收获内容疑点内容-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