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素养评价(四)(第四章)(60分钟100分)(7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0南宁高一检测)早期进化论学者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进化理论。而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提出进化是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两种理论的关系是()A.达尔文的思想发展并包含了拉马克的思想B.达尔文受到拉马克启迪但更正了拉马克的错误C.拉马克和达尔文的思想是同一理论的不同表达D.达尔文用数学表达方式整理了拉马克的观点【解析】选 B。“用进废退”“获
2、得性遗传”“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表明达尔文受到拉马克启迪但更正了拉马克的错误,故B正确,A、C错误;D材料未体现,排除。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下列说法符合其观点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B.生存斗争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微小的有利变异来自基因突变【解析】选A。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变异是在环境改变之前就存在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不能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则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微小的有利变异可以通过遗传得到积累,但没有说微小的有利变异来自基因突变。3.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这属于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A.通过相互选择,不同生物的基因库趋于相同B.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和影响C.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了相似的适应性D.不同生物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解析】选 C。不同生物不会出现相同的基因库,因为本身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也会出现相互选择,B错误;生物进化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环境选择生物,推动生物进化;另一方
4、面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所以在相同的环境,不同种生物也会出现相似的形态结构,C正确;不同生物不会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D错误。4.如图横坐标为纬度变化、纵坐标为温度变化,4个不规则的图形表示、4种不同的生物的生存范围。若环境变化剧烈,最可能有被淘汰危险的物种是()A.B.C.D.【解析】选A。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生物的生存范围最小,且和生存范围重叠,当环境剧烈变化后,该物种最可能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被淘汰。5.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
5、果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解析】选C。菜青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A错误;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错误;通过选择淘汰掉不抗药的个体,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C正确;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错误。6.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两个同种种群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形成了新的物种D.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解析】选D。形成新物种的方式一般是由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
6、的必要条件,而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7.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A.蓝鲸的胸鳍和金丝猴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B.人与黑猩猩DNA序列一致性比猕猴高,说明人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比猕猴高C.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可靠的证据【解析】选C。同源器官是指部位、结构相似,起源相同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同源器官能反映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7、,蓝鲸的胸鳍和金丝猴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能够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A正确;DNA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因此亲缘关系越近,故人与黑猩猩DNA序列一致性比猕猴高,说明人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比猕猴高,B正确;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也可能是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故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可靠的证据,D正确。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A.脊椎动物中陆生种类在胚胎
8、早期有鳃裂,说明陆生脊椎动物是从水生鱼类进化而来的B.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的存在,是比较胚胎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C.通过细胞色素c的研究可以知道生物进化的历程D.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解析】选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都有鳃裂和尾,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的鳃裂都消失了,A正确;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不是比较胚胎学的证据,而是比较解剖学的证据,B错误;通过细胞色素c的研究可以知道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C错误;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D错误。9.
9、如图为测定生物体内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比较,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方面的证据B.该序列比化石更能直接表示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C.响尾蛇与人之间亲缘关系比与猴之间亲缘关系远D.人与猴亲缘关系最近【解析】选D。这是生物进化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A错误;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B错误;生物之间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差别越大,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可见响尾蛇与人之间亲缘关系比与猴之间亲缘关系近,C错误;图中人与猴之间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最多,亲缘关系最近,D正确。10.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
10、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稳定的环境中生物不会发生进化,更不会形成新物种B.突变和基因重组只通过有性生殖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协同进化对被捕食者是有利的D.二倍体马和二倍体驴杂交产生的二倍体骡子属于新物种【解析】选C。在稳定的环境中,生物也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所以生物会发生进化,当产生生殖隔离则会形成新物种,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既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也可以通过无性生殖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被捕食的往往都是老、弱、病、残等,故对被捕食者是有利的,C正确;二倍体马和二倍体
11、驴杂交产生的二倍体骡子不是可育后代,不属于新物种,D错误。11.自然界现存的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下面有关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的论述中,科学的是()A.比较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B.通过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C.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再到原始生命,每一步都得到科学家的证实D.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那么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一定越复杂【解析】选B。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通过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
12、,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得到科学家的证实,其他环节没有得到证实;在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也存在简单、低等的物种。1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物种的灭绝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解析】选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物种的灭绝说明该物种不适应环境,被新物种代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13.某与外界隔
13、离的岛屿上,经调查该地区居民中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2a/(1+a)B.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bC.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1c)2/2D.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白化病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ac【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正常基因的频率为1-a,则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1-a)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2a(1-a),则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 2a /(1+a),A正确;男性的基因型有XBY、X
14、bY,而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因此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b,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则正常基因频率为(1-c),因此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 (1-c)2/ 2,C正确;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b2/(2c-c2),D错误。14. 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长舌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不同舌长的蝙蝠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
15、C.蝙蝠微小的长舌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积累为显著变异D.上述实例说明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因素【解析】选D。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不同舌长的蝙蝠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B正确;蝙蝠微小的长舌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积累为显著变异,C正确;上述实例说明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因素,D错误。15.在男女比例均等的某校学生中,红绿色盲患者占4.5%,且全为男生,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占7%,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是()A.11.5% B.7.67%C.8% D.4.54%【解析】选 B。设该校男女学生各100人,由于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色盲基
16、因携带者是女性,因此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2004.5%+2007%)(1002+100)100%7.67%。16.果蝇种群中某个体X染色体上重复了一个相同的完整基因片段,使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条形眼果蝇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可能会被淘汰B.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该条形眼果蝇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D.果蝇与复眼形状相关的所有等位基因构成该种果蝇的基因库【解析】选A。该变异产生新性状,如果不适应环境,可能会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A正确;果蝇种群中某个体X染色体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基因突变,B错误;生殖
17、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该变异不一定引起生殖隔离,C错误;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一个个体不一定含有基因库中的所有基因,所以果蝇与复眼形状相关的所有等位基因不能构成该种果蝇的基因库,D错误。17.经常刮大风的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昆虫的性状分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析】选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为环境的差异,选择不同,导致翅的长度出现不同。18.基因型为AA、Aa、aa的
18、一个种群后代中,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B.A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a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C.与a基因相比,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自然选择过程中,AA与Aa的基因型频率始终相等【解析】选D。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A正确;由于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所以在生存斗争过程中,A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B正确;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说明与a基因相比,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C正确;由于A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则AA与
19、Aa的基因型频率不可能始终相等,D错误。19.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报告指出,在1998年2008年10年间,新几内亚岛上发现了1 060种新物种,其中有12种为哺乳动物,如居住在火山里的羊毛鼠、惹人喜爱的扁鳍海豚等。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解析】选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既可以是相互斗争、相互淘汰,从而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导致进化发生,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
20、互选择、共同进化,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因为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协同进化,C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20.兰花通过基因的扩张和收缩致使基因组形成了5个亚科,产生更多的多样性,因此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大灭绝后,迅速地适应了新的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发现所有现存于地球上的兰花都是恐龙灭绝时期幸存的兰花后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材料表明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遗传的多样性越丰富,物种越容易生存下来B.兰花细长的花距和生有细长吸管型口
21、器的蛾类是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C.严重破坏后的生态系统诱导兰花基因组发生了定向变异以适应新环境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兰花个体的表型,进而将适应新环境的基因保留下来【解析】选C。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物种遗传多样性越大,生存几率越大,A正确;兰花细长的花距和生有细长吸管型口器的蛾类是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严重破坏后的生态系统不会诱导兰花基因组发生适应新环境的定向变异,而是将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类型保留下来,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兰花个体的表型,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0分)21.(12分) 通过测定并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化学结构,发现其序列很相似,但也有差别
22、。如表所示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的差别,这种结构上的差异程度又恰好与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相对应。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生物种类黑猩猩猕猴兔鸡龟蛇小麦酵母菌氨基酸差异数0191315233544 (1)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_。(2)表中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从表中数据看,人和_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_。(3)你在推断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时,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是_。(4)表中属于哺乳类的是_,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_类进化而来的。(5)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从_方面为生物的
23、进化提供了证据。【解析】(1)通过表中数据的比较可知,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2)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人类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大是44,因此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3)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推断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主要方法。(4)表中的哺乳动物有黑猩猩、猕猴、兔。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5)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比较,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答案:(1)越小(2)黑猩猩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
24、异最大(3)比较法(4)黑猩猩、猕猴、兔古代爬行(5)分子生物学22.(8分) 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图1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_称为该鳉鱼种群的基因库。(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两湖鳉鱼之间存在_;来自C、D两湖的鳉鱼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
25、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3)C湖泊中的鳉鱼某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该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图2为某段时间内,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假设无基因突变,则该种群在_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在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解析】(1)D湖中的所有鳉鱼构成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湖中的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2)A、B两湖的鳉鱼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C、D两湖的鳉鱼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
26、代,说明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3)由题图曲线可知,C湖泊中鳉鱼种群的A基因频率在Y1Y3时间段发生变化,因此该阶段发生了进化;该种群在Y3Y4时间段内保持遗传平衡,且只有a一个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0.9,则a的基因频率为0.1,该时间段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90.1100%=18%。答案:(1)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2)生殖隔离遗传多样性(3)Y1Y318%23.(10分) 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
27、内因是甲岛、乙岛上的A物种出现不同的_,外因是_,进化的实质是_。(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能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3)迁到乙岛的B物种也可能会_。(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10%,a的基因频率为90%,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解析】(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甲岛、乙岛上的A物种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外因是甲、乙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环境下自然选择方向不同,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
28、殖隔离。(3)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C物种不能与B物种自由交配,故B物种可能会形成新物种D。(4)根据题意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是0.10.1=0.01,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90.1=0.18,aa的基因型频率是0.90.9=0.8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数量变化趋势是逐渐下降。答案: (1)突变和基因重组甲、乙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环境下自然选择方向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D (4)逐渐下降(30分)24.(5分)某生物种群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
29、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是()A.19501980年间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B.197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42%C.1990年该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D.环境的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解析】选D。19501980年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发生了进化;1970年该种群A基因的频率为0.3,a基因的频率为0.7,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基因型的频率为0.30.72=42%,但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197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不一定为42%;1990年该种群发生了进化,但并没有形成新物种;环境的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25.(5分)在用杀虫剂防治
30、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B.抗药性对该害虫来说总是有利的变异C.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决定了害虫进化的方向D.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解析】选B。害虫的抗药性是本来就有的,A正确;性状的有利和无利是相对的,在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B错误;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决定了害虫进化的方向,C正确;停止使用杀虫剂,不抗药的个体就会繁殖增多,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D正确。26.(5分)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
31、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B.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强C.Aa个体在、段数量均为48,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在段,A的基因频率从60%下降到40%【解析】选D。基因型频率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段aa个体数增加,AA个体数减少,即aa的适应能力更强;分析可知,阶段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在段,A的基因频率=(362+48)200100%=60%,段A的基因频率=(162+48)200100%=40%。27.(15分)原产某地
32、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种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_。(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_。(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
33、化的方向;_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解析】(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因为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这说明种群b和种群c已产生了生殖隔离。(2)第一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则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20%,由此可以计算出D的基因频率为10%+20%(1/2)=20%,d的基因频率为80%;第二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则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2%,由此可以计算出D的基因频率为4%+32%(1/2)=20%,d的基因频率为80%。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该植物种群没有发生进化。(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2)否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3)种群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