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资料搜集、解析史料、合作探究、谈话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重点难点
2、】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正确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新课导入】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明确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在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等因素影响下产生以来,经历约80年的曲折发展,于1949年左右萎缩。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新课讲授】 第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49年到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在经济建设领域的探索,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有计划的经
3、济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改造等三方面的内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材料: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从材料中,大家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形势啊?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济形势严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会出现国民经济严峻形势呢?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
4、重破坏。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而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则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恢复经济的措施:(4952)意义:仅仅经过三年的时间,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
5、的基础。国民经济的恢复以较短的时间,医治了战争的创伤,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为进入一个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初步检验。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中国人民自然迫切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大步
6、骤,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目前我国实施第几个五年计划?)2、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简单说来就是建立两大方面的基础: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特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历经了五个年头,经过反复修改,到正式通过时已经实施了大部分,它从我国实际出发
7、,又参照苏联的经验,成为切实可行的计划。 “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通过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小农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消灭了剥削阶级,避免了两极分化。党和国家还创造性地采用赎买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资本主义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8、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成功标志着社会主义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至此,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客观地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对部分工商业者使用和处理不够适当,以致遗留了部分问题。【问题探究】假设你是一位生活在当时的公民,你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国情有哪些判断?对国内主要矛盾会作出怎样的分析?认为党和国家应如何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任务?二、探索与失误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此后的十年,党在经济建设领域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1、中共八大1
9、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国内主要矛盾必然要发生变化。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突出了我国生产力还很落后的基本国情,强调了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和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共同构成了新中国发展的良好开端。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八大的正确方针在党内未能牢固确立,一些重要思想没有能
10、够在实践中充分坚持下去,因此,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总路线的指导作用,“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到1958年底,全国共生产钢1 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
11、800万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经济效益低下,1958年农业丰产而没有丰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渡的一次典型实验,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由此可见,党这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问题上,还缺乏足够清醒的和科学的认识,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
12、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3、国民经济的调整失误:正确: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0年国民经济的调整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三年经济困难59-61面对严峻的现实,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已势在必行。继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之后,国家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启示三年经济困难59-61
13、: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2、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3、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5、还须发扬民主,加强党建,反对个人崇拜和专断。所有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都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都将成为党继续领导经济建设的宝贵财富。三、国民经济的劫难然而,经济领域的逐步发展迅速被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打破。1967、1968两年的时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李先念同志曾说过:“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
14、失人民币5 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提出批判极“左”思潮,使国民经济在1973年出现复苏的局面。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全面整顿取得的成绩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鼓舞,他们又重新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但随着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全面整顿被迫中断。【板书设计】 第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7)1、国民经济的恢复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三大改造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改造:三大改造方式: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结果:1956年底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十年探索1956-1966)1、中共八大:主要矛盾2、“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国民经济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