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广州市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13周摸底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没有健康码乘车遇阻、现金支付遭拒当前,不少老年人因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购物、出行、就医、消费等方面遇到不便,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不小影响。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引发了社会对老年群体遭遇“代际数字鸿沟”问题的高度关注。“数字鸿沟”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指教育背景、生活环境或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导致不同群体在信息接收或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2、。代际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数字技术或者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远远快于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的速度,这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了信息接收和数字使用能力的巨大差异。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势不可挡,其触角延伸至生活的各个角落,如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出行、数字化支付、数字化办公甚至是数字化就医等。因此,解决代际数字鸿沟,加快老年人进步的步伐,已经迫在眉睫,这需要政府、社区、家庭各方面的努力。比如,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补贴,增强老年人智能手机的普及水平,简化应用,设计出适合老年人特点和知识水平的数字化设备和应用,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化设备应用恐惧,提高老年人数字应用学习和普及效率。同时,从家庭和社区入手,提高老年人
3、群智能运用水平,发挥家庭与社区代际信息反哺能力,增强家庭与社区不同年龄人群之间智能应用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传播。当然,可以看到的是,数字化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比如互联网生活缴费、互联网购物、互联网理财、互联网出行、互联网事务服务大厅等等,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帮助我们节省了鞋底成本、管理成本、兑付成本等等,这也正是数字化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初衷。从近几年老年人智能手机普及率及使用率看,这种数字化趋势也正在向高龄人群渗透,不少老年人开始拥抱“数字圈”,但是老年人作为数字化“弱势群体”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高龄人群进入“数字圈”除了面临文化、教育等软约束,还面临着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资费等一系列硬约束
4、,这种社会、家庭有意无意叠加的交流壁垒,是高龄人群跳过数字鸿沟的一大重要障碍。以数字化设备为例,数字化设备费用、SIM资费、服务咨询、软件使用都是依照社会大众的收入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应运而生的,而这些无疑给高龄人群设下了无形的门槛。同时即使持有银行卡等支付工具,也会加剧高龄人群“数字化盲人”的自卑心理和畏惧心理,顿挫了他们融入“数字圈”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让高龄人群更好享受数字化便利,显得非常的必要。比如首先设立老年人数字化设备及SIM卡专项服务柜台,减轻老年人数字化学习、设备维护、资费服务过程中的困难是非常必要的。其次,研发老年数字设备和应用,让老年人感受到数字化过程中社会的诚意,是消除老年人
5、数字融入恐惧,增加主动性的重要激励。最后,政府、社区尤其是家庭,是数字化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年轻人要给予老年人更多耐心,同时给予他们更多转化过渡时间及参与数字化的鼓励,避免“抨击”性的数字化教学过程。无论年轻人的生活多么的简单和遥远,升格社会中没有哪一个地方的长辈能知道晚辈知道的一切。年轻人在数字化信息和应用方面的压倒性优势,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的代际关系,让高龄人群产生了不安、焦虑和不自信的情绪。作为数字化优势一方,我们应该在消除代际数字鸿沟的过程中,给予老年人更多耐心的指导和成长时间,我想这是数字化时代赋予“尊老爱幼”的新内涵。(摘编自盘和林老年人拥抱“数字圈”请多关照)材料二:国务院办公厅日
6、前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要求。方案强调,要完善法规规范,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过程中的各项合法权益。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理事崔晶雪说,在抓好常态化综合监管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加强宣传,引导他们重视和保护个人信息,通过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等开展智能技术教育,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针对当前出现的一些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国家将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
7、建设:一是会同相关部委、地方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基层社区,共同引导规范水电煤气、公用事业缴费领域,以及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高频服务场所的现金使用行为。二是强化日常监管。通过暗访、巡察等方式开展摸底调查,建立违法主体名录库进行重点跟踪,对涉及公共服务、民生及公众关注度比较高、影响范围比较大的拒收现金主体,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惩治。三是强化正面引导和警示教育。(摘编自丁怡婷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年人由于教育背景、生活环境之类因素影响,在智能技术学习上的速度较慢,所以出现了没有健康码乘车遇阻之类的生活问题。B. 数字化平台
8、设立的初衷就是服务于生活,给人们带去生活的便利,而它也确实帮助我们节省了鞋底成本、管理成本、兑付成本等。C. 从整体上看,老年人群体目前依然是数字化的“弱势群体”,一些老年人因跳不过数字鸿沟,所以常有一种自卑心理和畏惧心理。D.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内容很具体,针对的就是老年人遭遇的“代际数字鸿沟”问题。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解决“代际数字鸿沟”的方法中,社区和家庭的信息反哺是极重要的一种,因为社区、家庭与老年人们的接触很方便。B. 年轻人辅导老年人进行数字化学习时,如果缺乏耐心,缺乏鼓励,而多用“抨击”性语言,则老年人的
9、学习速度会比较慢。C. 老年人的个人信息需严加保护,因为不法分子都是利用老年人容易对人产生信任的特点,诱使他们上当,使其损失钱财。D. 水电煤气、公用事业缴费领域,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高频服务场所,都不得拒收现金,这是法规,也是时代需要。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8.1%,基本上进入了老龄社会。B. 石家庄裕华区组织青年志愿者成立服务队,对社区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C. 北京一位老人因无“健康宝”被禁止进人地坛公园,他就硬闯了进去,引起围观。D. 湖北宜昌一医保局拒收老人交纳的现金,被爆光后,受到
10、上级政府部门严厉处罚。4. 两则材料各自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 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1. B 2. C 3. D 4. 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法,如其主体部分的三、四、五、六段都是先指出观点,再举实例予以论证。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法,它的第二段引用的是崔晶雪的观点,第三段引用的是李伟的看法。 5. 相同点:都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方案为由头,指出要帮助老年人解决“代际数字鸿沟”问题。不同点:材料一侧重于从政府、社区、家庭诸方面谈帮助老年人的做法,材料二侧重于从法律保障层面谈帮助老年人。【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
11、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B.“数字化平台设立的初衷就是服务于生活”说法绝对,“服务于生活”是“数字化平台设立”的目的之一,不是全部。选项表述绝对。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C“老年人的个人信息需严加保护,因为不法分子都是利用老年人容易对人产生信任的特点,诱使他们上当,使其损失钱财”于文无据,材料二第二段中只是说“要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加强宣传,引导他们重视和保护个人信息,通过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等开展智能技术教育,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选项表述绝对,属于主观臆断,曲解文意。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
12、能力。D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方案强调,要完善法规规范,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过程中的各项合法权益”及第三段“针对当前出现的一些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国家将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可知,材料二的观点:为切实保障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过程中的各项合法权益,将要完善法规规范,且对目前对于一些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要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由此可知,D项材料符合论点的要求。A.属于老龄化问题,与材料二观点无大关联,不能作为论据。B.属于做得好的方面,不能支撑材料二
13、的观点,因为材料二主要是针对老年人智能技术使用存在问题而言。C.这是老年人自身不遵守规则存在意识观念行文不当等问题。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三段的“如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出行”“比如,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补贴”,第四段的“比如互联网生活缴费、互联网购物”,第五段的“比如首先设立老年人数字化设备及SIM卡专项服务柜台”,第六段的“以数字化设备为例”等句子可知,材料一主要使用的举例论证法。从材料二第二段的“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理事崔晶雪说”,第三段的“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可知,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法。【5题详解】本题考
14、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引入文章,引出老年群体遭遇的“代际数字鸿沟”问题。第二段解释“数字鸿沟”的定义,并分析“代际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第三段指出解决代际数字鸿沟,加快老年人进步的步伐,已经迫在眉睫,这需要政府、社区、家庭各方面的努力。第四段点明数字化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第五段指出从近几年老年人智能手机普及率及使用率看,这种数字化趋势也正在向高龄人群渗透,不少老年人开始拥抱“数字圈”,但是老年人作为数字化“弱势群体”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第六段强调如何让高龄人群更好享受数字化便利,显得非常的
15、必要。第七段点明我们应该在消除代际数字鸿沟的过程中,给予老年人更多耐心的指导和成长时间。材料二:第一段从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引起文章,强调,为切实保障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过程中的各项合法权益,要完善法规规范。第二段引用“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理事崔晶雪”的话,指出在抓好常态化综合监管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加强宣传并开展智能技术教育。第三段引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的话,表示,针对当前出现的一些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国家将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所以两则材料的相同点:都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方案为由头,指出要帮助老年人
16、解决“代际数字鸿沟”问题。不同点:材料一侧重于从政府、社区、家庭诸方面谈帮助老年人的做法,材料二侧重于从法律保障层面谈帮助老年人。(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场决斗莫泊桑战争结束了,普鲁士军队仍旧驻在法国。从那座饥饿不堪而百般失望的巴黎市里,几列火车出发了,开向新定的国界。有着富商式大肚子的杜步伊先生在巴黎被围的整个时期中,一直在城里的国民防护队服务,现在他乘了列车到瑞士去找他的妻子和女儿。在敌人侵入以前,出于谨慎,她母女俩早已到了国外。车厢里还有两个来游历的英国人,正用好奇的眼光向四处巡视。他们也都是胖子,有时打开旅行指南高声读着,有时辨认那些记在
17、书上的地名。忽然,列车在一个小城市的车站上停住了,一个普鲁士军官,在佩刀和客车的两级踏脚板相触的巨大响声里上了车。他高大的身材紧紧裹在军服里,胡子几乎连到了眼角,眼光有几分寒气。下额的长髯红得像是着了火;上唇的长髭须的颜色略微淡些,分别斜着脸儿的两边翘起。列车又开动了。两个英国人继续谈天,突然,他们指向远处一个小镇,那个普鲁士军官伸长了他那双长腿,把身子在座位上向后仰着,说:“在那个小镇里,我杀死过十二个法国兵。我俘虏过两百多个。”英国人都显得很有兴致,立刻就问:“噢!它叫做什么,那个小镇?”普鲁士军官答道:“法尔司堡。”他接着说:“那些法国小子,我狠狠地拧他们的耳朵。”普鲁士军官瞧着杜步伊先
18、生,一面骄傲地在胡子里露出笑容来。他继续往下说道:“20年后,整个儿欧洲,整个儿,都要属于我们了。普鲁士,比任何国家都强大。”两个英国人再也不答话了。这时候,普鲁士军官开始笑起来,忽然伸出了那双长筒马靴靠着杜步伊先生的大腿,抽出了自己的烟斗,瞧着这个法国人说:“小子,你身上带烟了吗?”杜步伊先生答道:“没有,先生!”普鲁士人接着说:“等会儿车子停了的时候,你去给我买点来。”列车呜呜地叫了,速度渐渐地降低了。列车到了一座被火烧毁了的车站,随即完全停住了。普鲁士人打开了车厢的门,随即抓住了杜步伊先生的胳膊对他说:“去,替我跑腿吧!快点,快点!”杜步伊先生向月台上一跳,又紧跑几步,钻进这辆客车的一个
19、邻近的车厢里了。他解开了坎肩的钮子,心房真跳得厉害,于是又喘着气去擦额上的汗。列车在另一个站里停住了。那个军官忽然又在杜步伊先生的车厢门口出现并且进来了。立刻,那两个被好奇心驱使的英国人也跟着进来了。普鲁士人在法国人的对面坐下,始终带着笑容:“你刚才不肯替我去跑腿?”杜步伊先生回答:“不肯,先生!”列车又开动了。军官说:“那么,我拔掉您的胡子来装我的烟斗吧。”于是他向着他面前的这一位的脸伸过手来。两个英国人始终是镇静自若的,都目不转睛地瞧着。普鲁士人抓住了杜步伊先生嘴唇上的一撮胡子拔起来。在这当儿,杜步伊先生反手一下就托起了普鲁士人的胳膊,抓住了他的脖子,把他推倒在座位上。他睁圆着两只冒火的眼
20、睛,一只手始终扼住他的脖子,另一只手握成拳头向他脸上打个不住。普鲁士人猛力挣扎,但是杜步伊先生用自己那个大肚子的重量压住了他,使他不能动弹,然后不住手,不换气,也不管什么地方,老是打着。血出来了,那个被扼的普鲁士人只是干喘,咬牙切齿。两个英国人挺直地站着,满腔的快乐和惊奇,预备从这两个打架的人当中,各选一个来赌胜负。末了,杜步伊先生被这样一个劲的狠打弄乏了,他忽然站起来,一言不发地重新坐到了原来的座位上。那个普鲁士人缓过气来之后,说:“倘若你不肯用左轮手枪来和我决斗,我就要宰掉你!”杜步伊先生回答:“只要您愿意,我完全同意。”普鲁士人接着说:“我们立刻就要到斯特拉斯堡了,我可以找两个军官来做公
21、证人,在这趟车子离开斯特拉斯堡以前,我是来得及的。杜步伊先生向那两个英国人说:“您两位可愿意替我做公证人?”他们俩齐声用英国话回答:“噢,是的。”列车停住了。在一分钟之内,普鲁士人找到了两个带着左轮手枪而来的同事,于是这一干人证都走到了城墙底下。有人问杜步伊先生:“您预备好了吗?”他口里回答:“预备好了,先生。”他看见了那两个英国人中间的一个已经撑开了雨伞力他遮住阳光。一个声音发出了命令:“放!”杜步伊先生不等瞄准,信手放了一枪,接着便莫名其妙地看到那个站在他对面的普鲁士人摇晃了一两下,直挺挺地扑着倒在地下,死了。一个英国人喊了一声“噢”。这声音因为喜悦而发抖。另一个英国人本来始终握着自己的表
22、,这时候挽住杜步伊先生的胳膊,用体操步儿拉着他向火车站走。他们回到了列车上,两个英国人都摘下了他们头上的旅行小帽举在空中,接着就大声喊:“嗨!嗨!嗨!万岁!”随后,他们挨次庄重地向杜步伊先生伸出右手,握手之后就折转了身躯,仍然一个挨一个地坐在他们的座位上了。(有删节)6.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几列火车从巴黎开向了新定的国界,暗示出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土地,国家的边界被改变了。B. 小说描写普鲁士军官的相貌,特地突出了他红红的长髯和向脸两边翘起的长髭须,借此表现了他冷酷横蛮的个性特征。C. 杜步伊先生先是在受辱时退让,不肯惹祸,以
23、至于逃到别的车厢,但在被逼无奈中终于忍无可忍,教训了这个侵略者。D. 为杜步伊撑伞遮阳的细节表现了英国人对杜步伊的关心,拉着杜步伊用体操步向火车站走的细节表现了英国人的喜悦。7. 文中画线部分在小说结构和内容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借写英国人闭嘴、普鲁士人用马靴靠杜步伊,使情节结构呈现跌宕起伏的特点。B. 承接前文兴致勃勃的对话,强调普鲁士军官的言语打击了两个英国人的自尊心。C. 以普鲁士军官的“笑”对应后面“始终带着笑容”,使前后情节具有了连贯性。D. 通过写普鲁士军官向杜步伊索要烟丝,推动了情节发展,引出后面的许多内容。8. 小说写普鲁士军官的佩刀和客车的脚踏板猛烈
24、相碰,又写他“狠狠地拧他们的耳朵”,这样的描写暗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9. 两个英国人在小说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请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6. B 7. A 8. 写刀和脚踏板猛烈相撞,表现了普鲁士军官耀武扬威、气势汹汹。写“狠狠地拧他们的耳朵”,表现普鲁士军官对法国人很残暴。暗示普鲁士军官将要做出蛮横无理的侮辱人的举动。 9. 推动了情节发展。如他们对小镇的指点引出了普鲁士军官的自我夸耀。丰富了小说内容。这两个人是主人公活动的环境的一部分,他们的出现,使情节更丰富了。如果只写决斗的双方,则情节太简单,内容太单薄。深化了小说主题。他们听了普鲁士军官的狂妄言语后,就面无表情;见杜步伊获胜,就
25、兴高采烈,表明他们后来对侵略者也充满了憎恶,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小说的爱国主义主题。【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特地突出了他红红的长髯和向脸两边翘起的长髭须,借此表现了他冷酷横蛮的个性特征”分析不正确,长髯和长髭须表现不出人物冷酷横蛮的个性,此处描写只是显出普鲁士军官长相的与众不同。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A.“使情节结构呈现跌宕起伏的特点”理解错误,“跌宕起伏”的说法是相对于小说类的整个故事情节的,仅凭个别一两个情节,体现不出这种特点。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首先
26、,“一个普鲁士军官,在佩刀和客车的两级踏脚板相触的巨大响声里上了车”,这是普鲁士军官首次登场,“普鲁士军官的佩刀和客车的脚踏板猛烈相碰”表现了普鲁士军官的狂妄自大,在安静的客车上,这种猛烈地撞击声让人感觉普鲁士军官耀武扬威、气势汹汹;写普鲁士军官“狠狠地拧他们的耳朵”,结合后文“普鲁士军官瞧着杜步伊先生,一面骄傲地在胡子里露出笑容来”可知,因为杜步伊先生为法国人,普鲁士军官这样说无疑是为了炫耀自己,同时也表现出普鲁士军官对法国人的残暴。其次,这样的描写具有暗示作用:作者描写普鲁士军官的狂妄自大、耀武扬威、残暴蛮横,为下文普鲁士军官要做出蛮横无理的侮辱人的举动埋下了伏笔,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9
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为杜步伊先生,两个英国人为次要人物。小说中,主要人物杜步伊先生的一举一动往往是从次要人物两个英国人的眼睛里看出来的,对人物的感受、评论,也是从两个英国人的嘴里说出来的,通过两个英国人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文中两个英国人“他们指向远处一个小镇”就引出了下文普鲁士军官的自我夸耀。两个英国人处于杜步伊先生和普鲁士军官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构成了作品的具体环境,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和最广阔的舞台,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如果小说只写杜步伊先生和普鲁士军官的决斗,就会使小说内容显得
28、单薄。两个英国人在文中是杜步伊先生的支持者和同情者,当普鲁士军官说到“20年后,整个儿欧洲,整个儿,都要属于我们了。普鲁士,比任何国家都强大”,他们“再也不答话了”,由此可见,两个英国人对狂妄自大的普鲁士军官是极其厌恶的,而当杜步伊先生决斗时,他们“中间的一个已经撑开了雨伞力他遮住阳光”,在杜步伊先生获胜后,“一个英国人喊了一声噢。这声音因为喜悦而发抖”,另一个英国人“挽住杜步伊先生的胳膊,用体操步儿拉着他向火车站走”,回到列车,他们大声喊:“嗨!嗨!嗨!万岁!”由此可知,这两个英国人对以普鲁士军官代表的侵略者的憎恶,强化了小说爱国主义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29、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卢怀慎,滑州人。怀慎在童卯已不凡,父友监察御史韩思彦叹曰:“此儿器不可量!”及长,第进士,神龙中,迁侍御史。中宗谒武后上阳宫,后诏帝十日一朝。怀慎谏曰:“愚人万有一犯属车之尘,虽罪之何及。臣愚谓宜遵内朝以奉温清,无烦出入。”不省。迁右御史台中丞。上疏陈时政曰:“臣请都督、刺史、上佐、畿令任未四考,不得迁。若治有尤异,玺书慰勉,须公卿阙,则擢之以励能者。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肯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不赐收齿。”疏奏,不报。迁黄门侍郎。与魏知古分领东都选。
30、开元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又兼吏部尚书,以疾乞骸骨,许之。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遗言荐宋璟、李朝隐、卢从愿,帝悼叹之。怀慎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饥,所得禄赐,于故人亲戚无所惜,随散辄尽。赴东都掌远,奉身之具,止一布囊。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会风雨至,举席自障。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憸人乘间而进矣。公第志之!”及治丧,家无留储。帝时将幸东都,四门博士张
31、晏上言:“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锡,无以劝善。”乃下制赐其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一)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B. 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C. 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D. 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
32、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文中指洛阳,因在唐代京城长安之东而命名。B. 宪司,魏晋以来御史的别称。约在秦朝之后,御史负责监察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C.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指那些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而从事教授生徒的人。D. 下制,下达制令。制就是古代帝王的命令。如“矫制之罪”即假托皇帝下语的罪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卢怀慎犯颜直谏,不被听从。武后下诏让中宗十日朝见一次,卢怀慎认为中宗应该把武后
33、接到内朝以尽孝养之情,既尽孝道,又保安全,但中宗不听从。B. 卢怀慎不畏权贵,坚持真理。薛王的舅舅王仙童侵害百姓,被御史弹劾,皇帝要求复核,卢怀慎联合姚崇坚决反对,这才定了王仙童的罪,予以制裁。C. 卢怀慎清正廉洁,自奉俭薄。他到东都担任高官时,只有一布囊随身。他没有什么家产,衣服、器物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妻子儿女常寒冷饥饿。D. 庐怀慎明察于人,优虑君主。他认为皇有治好天下的心思,但因在位久而渐趋懈怠。他担心有险恶小人趁机上位,所以提醒宋璟和卢从愿予以注意。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冶有尤异,玺书慰勉,须公卿阙,则擢之以励能者。(2)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会风
34、雨至,举席自障。14. “伴食宰相”是什么意思?卢怀慎为什么会被冠以这种称呼?【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如果他们的治理有特别优异的成绩,就下玺书加以安慰勉励,等到公卿之位有缺额,就提升他们来奖励那些有能力的人。(2)他得病后,宋璟、卢从愿来看望他,适逢有风雨到来,他举起席子遮挡自己。 14. 意思:陪着吃饭的宰相,言外之意是卢怀慎身为宰相却无所作为,不称职。原因: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迁授”同义复合词,升官任职,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C;“治状”中,“治”作“
35、状”的定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本句的意思是:臣请求才干能担任郡守及其属官者,都给以迁任,使他们效力四方,求取政绩。有年老疾病及不能任职者,全部罢免,使贤明与不才明确区别。臣请求因贪赃而被免官者,匿迹没有数十年,不许录用。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表述错误。博士,古时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B“卢怀慎联合姚崇坚决反对”分析错误,依据原文“怀慎与姚崇执奏”可知,皇帝下令核实时,卢怀慎和
36、姚崇不是反对,而是坚持上奏,申明王仙童的罪状十分明显。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若”,如果;“治”,治理,引申为政绩;“阙”,(职位)缺员;“擢”,提升。(2)“既”,已经、之后;“属疾”,患病;“候”,探望;“障”,遮挡;“会”,恰逢;“举席自障”,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举席障自”。【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伴食宰相”字面意思就是陪着吃饭的宰相,这是在说卢怀慎身为宰相却没有尽到宰相的职责,说明卢怀慎在做宰相时不称职,尸位素餐,白占职位不敢实际的事情。 依据原文“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可知,卢
37、怀慎之所以被称为“伴食宰相”是因为卢怀慎自己认为才能比不上姚崇,遇事都推让而不自行决定。参考译文:卢怀慎,滑州人。卢怀慎在儿童时已不寻常,父亲的友人监察御史韩思彦赞叹说:“这孩子的器度不可衡量!”等到长大,考中进士科,神龙年间升任侍御史。中宗在上阳宫谒见武后,武后诏令皇帝十日一朝,卢怀慎进谏说:“万一有愚人违犯属车的尘扰,虽然罪罚又如何来得及。臣愚认为应将太后遵入内朝以周备的礼节侍奉,不必烦劳出入。”不被采纳。卢怀慎升任右御史台中丞。他上疏陈述时政说:“臣请求都督、刺史及其下属官员和两畿县令未经过四次考核的,不得升官。如果政绩优异,颁玺书慰勉,等到公卿缺员,则提升以勉励有能力者。那些不称职或贪
38、婪残暴者,免职回乡,以显明赏罚的信用。臣请求才干能担任郡守及其属官者,都给以迁任使他们效力四方,求取政绩。有年老疾病及不能任职者,全部罢免,使贤明与不才明确区别。臣请求因贪赃而被免官者,匿迹没有数十年,不许录用。”奏疏递上,没有答复。卢怀慎升任黄门侍郎。他与魏知古分掌东都选官事务。开元三年,改任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虐百姓,御史审查得到他的罪状,已经申报,诏令紫微、黄门核实。卢怀慎与姚崇坚持上奏:“王仙童罪状十分明显,如果御史可疑,那么其他人有谁可以相信?”于是判罪定案。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遇事都推让而不自行决定,当时人讥讽他是“伴食宰相”。他又兼任吏部尚书,因病请求退休,允许。去世
39、,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叫文成。遗言推荐宋璟、李朝隐、卢从愿,皇帝悼念赞叹他。卢怀慎清俭不谋求产业,服装器物没有金玉纹饰,虽然官职显贵而妻小仍然饥寒,得到的俸禄赏赐,对朋友亲戚毫不计较吝惜,随时散发往往无所保留。他赴东都主持选官事务,随身的东西,只有一个布袋。患病期间,宋璟、卢从愿探望他,正值风雨侵来,举席遮挡身体。临别,卢怀慎拉着两人的手说:“皇上寻求治理的心情恳切,然而即位时间长久,往往厌倦勤勉,将有奸邪的人乘机进入朝廷占据重要职位了。公且牢记!”等到办理丧事时,家中没有积蓄。皇帝当时将要前往东都,四门博士张宴上奏说:“卢怀慎忠诚清廉,始终正直,不加优厚赏赐,就不能劝勉善行。”于是就下诏赐给
40、他家帛一百段,米粟二百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途中望雨怀归韦庄满空寒雨漫霏霏,去路云深锁翠微。牧竖远当烟草立,饥禽闲傍渚田飞。谁家树压红榴折,几处篱悬白菌肥。对此不堪乡外思,荷蓑遥羡钓人归。【注】翠微:青绿的山色。泛指青山。牧竖:牧童。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目含有地点、事件、感情,点明了本诗的内容,有统领全诗之功用。B. 首联写高处“满空寒雨”、远处“云深锁翠微”,画面空阔且有纵深感。C. 颔联写牧童难放牧、鸟饥,颈联写树压红榴折,透露出浓浓的憎雨之意。D. 作者因为韵律的需要,在末句中颠倒了词序,前四字应是
41、“遥羡荷蓑”。16. 本诗前三联与尾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它们有怎样的联系?试作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 前三联写的是途中望雨所见景色:细雨霏霏,远山青翠,牧童闲立,禽鸟翻飞,石榴红艳,篱上菌肥,景色十分美丽。尾联写的是作者思念故乡,急欲归去。联系:前三联是景,尾联是情,作者是触景生情,情因景而生,景因情更美。【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C.“浓浓的憎雨之意”错误。“树压红榴折”是指石榴长的大而多,“牧竖远当烟草立”指牧童立于烟草,而“牧童难放牧”也于文无据,故并无憎雨之意。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景和情之间关系的能力。先看诗歌前
42、三联和尾各写了什么内容。诗歌前三联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远处青山,近处的篱笆,天上的飞禽,地上的牧童,还有红彤彤的石榴,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喜爱之情。尾联以抒情为主,作者看到如此美景,而自己却是个外乡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想要回归故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接着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先写景,后抒情。情与景交融,景越美,情更切,寓情于景,让人回味无穷,情感表达达到极致。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含意的能力。诗歌前三联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篱笆,天上的飞禽,地上的牧童,还有红彤彤的石榴,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喜爱之情。尾联以抒情为主,作者看到如此美景,而自己却是个外乡人
43、,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想要回归故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方式的能力。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先写景,后抒情。情与景交融,景越美,情更切,寓情于景,让人回味无穷,情感表达达到极致。(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车马舟楫进行比喻之后,得出了“_,_”的规律,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善于寻求帮助。(2)苏轼赤壁赋中的“_,_”,写的是诗人乘舟越过万顷江面时有如御风而行,因而产生的那种飘然欲仙的美妙感觉。(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写自己所居之地的地势低下与环境荒凉,字里行间透露出被贬谪之后
44、的伤感之情。【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 羽化而登仙 (5). 住近湓江地低湿 (6). 黄芦苦竹绕宅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形:生、假、飘、遗、湓、芦、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初冬落雪,谈不上壮观,( ),一朵接着一朵,额头的一朵刚化,脸颊的一朵就来,鼻梁的一朵稍停, 耳畔的一朵溜走,袖口的一朵飞来,鞋面的一朵就藏,藏了飞了,像个清新剂,眼前都是旋转的镜面,相互抚摸着 融汇着,映照着,原本朴素的世界,一下
45、就敞开了,明清了,飞升了。进入隆冬,天气的眉头锁得更紧,一副零下20度上下的表情。风总是紧紧地裹着人们奔跑,感觉无处躲藏,身上的热气也仿佛抽出了许多。盼着盼着,大雪就急匆匆地赶来了。雪飘着飘着,就变大了,成了初夏的薄公英:飘着飘着,就提速了,像把仲春的所有花瓣重新搬来,散落在黛色的苍穹;飘着飘着,就密起来,成片的轻盈的棉絮直坠向大地,密得一丝视线挤不进。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走在这样的天气里,谁都会神清气爽,极为优雅B. 但极为优雅,走在这样的天气里,谁都会神清气爽C. 极为优雅,但谁都会神清气爽,走在这样的天气里D. 但走在这样的天气里极为优雅,谁都
46、会神清气爽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项是( )A.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B.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C.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答案】18. B 19. A 20. 成分残缺,在“成片”前加“像”字。用词不当,改“直坠”为“飘向”。语序不当,把“挤不进”置于“密得”后面。【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括号中的内容要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上文是“初冬落雪,谈不上壮观”,下文是写雪花一朵一朵地优雅地落下的情景,既然
47、“谈不上壮观”,那么括号中的内容就一定会强调落雪的其他特点,那就是下文所展现的落雪的“优雅”,这样排除A、D;再根据答案B、C中语言的逻辑关系,“神清气爽”是“走在这样的天气里”的感触,故应先说“走在这样的天气里”,排除C。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从画波浪线句子“雪飘着飘着,就变大了,成了初夏的薄公英”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雪花比喻成了蒲公英。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将琵琶声比喻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句中的“蜡烛”有心且还会垂泪,这是将蜡烛拟人化了,使用的是“拟人”的手法。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
48、千仞岳上摩天”句中“三万里”“五千仞”使用的是“夸张”的手法。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句意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 使用了“互文”手法;“管弦”是借代的修辞,代指音乐。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从句子中“成片的轻盈的棉絮”可知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在“成片”前加比喻词“像”字,这属于成分残缺的语病。再看句子“成片的轻盈的棉絮直坠向大地”,句子中的“直坠”突出了重量感,既然是“轻盈的棉絮”,那么此处应该用“飘向”,属于“用词不当”的语病。句子“密得一丝视线挤不进”语序上不合逻辑,“一丝视线”和“挤不进”应该调换位置,属于语序不当的语病。(二)语言
49、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就文学艺术的诸种门类而言,哪两者的关系最密切?我们发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 , 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它们有相近的本质,表现人的心灵世界,都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 ,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当今时代,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 ,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音乐礼赞。21. 在上文横
50、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 请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每句不超过17个字。【答案】21. 后来虽然分了家;古代描写音乐的诗很多;其中的诗分两类。 22. 诗歌与音乐最密切;诗人最易与音乐产生共鸣;音乐女神的音乐和诗结合得最好。【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由句后面的句子“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可以推知“诗”和“音乐”已是独立的个体,但是还有联系;再由句前的内容“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可判断,句处就填的句子为“后来虽然分了家”。从句前的内容“正是由于诗歌与
51、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可以捕捉到信息:有描写音乐的诗存在;句后的内容“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意思是历朝历代描写音乐的诗歌就有很多,这是作为例证来证明前面观点的。所以推知句处应填的内容为“古代描写音乐的诗很多”由句前的内容“当今时代,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推知,音乐女神是一部描写音乐的诗歌集;再从句后的内容“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音乐礼赞”可推知句应填的内容为“其中的诗分两类”。【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52、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第一段:根据相关句子“哪两者的关系最密切”“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可知,本段论说的是音乐与诗歌之间最密切的关系。故第一段意思强调为“诗歌与音乐最密切”。第二段:根据相关句子“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可知本段论说的是诗人更容易受到音乐的触发而写出诗。故第二段的意思强调为“诗人最易与音乐产生共鸣”。第三段:根据相关句子“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可知在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中,只有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中的诗与音乐结合的好。故第三段的意思强调为“音乐女神的音乐和诗结合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