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161.50KB ,
资源ID:4082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0828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82019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二中高一(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分)1.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成就(部分),划线处所填内容正确的是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 有利于安排农事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秦汉 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隋唐筒车 控制耕土的深浅A. 刀耕火种耧车二牛抬杠B. 铁犁牛耕大镰风力水车C. 刀耕火种大镰风力水车D. 铁犁牛耕耧车曲辕犁【答案】D【解析】【详解】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成就的还有铁犁牛耕,属于秦汉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成就的还有耧车,属于隋唐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成就的还有曲辕犁。故答案为D项。刀耕火种是

2、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风力水车是明清时期的农业技术成就,其他三项说法错误,排除A、B、C项。2.如果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战国到秦汉时期的牛耕技术,下列可供参考的对象中,按照证据可靠性程度的从重到轻依次是当时的文人学者著作当代专家的专业论著当时描绘牛耕的画像石年长者代代相传的故事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史料研究。画像石较为真实客观,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可靠性最高;当时的文人学者更能准确记录当时的情况,但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可靠性次之;当代专家与秦汉时期时间距离较远,要通过各种史料论证得出结论,可靠性进一步下降;代代相传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很可能歪曲偏离实际情况,

3、可靠性最低。所以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应该是,故排除A、B、C项。故选D。3.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A. 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B. 农耕文明不断发展C.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D.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答案】B【解析】“春牛”民俗文化和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农耕文化分不开,在农耕文明时代,牛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的牛是相当重要的畜力,故B正确;“春牛”文化主要和农耕文明相关,铁犁牛耕是小农

4、经济产生的条件之一,A因果倒置,排除;“春牛”文化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C;“春牛”文化是民俗文化,和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关系不大,排除D。4.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展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展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展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B.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 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 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蓬蒿藜藿南鄙之田隙地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展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奴隶社会实行集体耕作的井田制,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从而推动了奴隶

5、开垦公田之外的私田,故C项正确;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此时土地制度仍然是井田制,并没有瓦解,故B项错误;私田的大量开垦,是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5.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 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B. 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C. 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尚复被水旱之灾”说明农业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

6、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不能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征,C项正确,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说明自然灾害和税收是导致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6.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答案】C【解析】据材料“通过中人验证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重视管理土地交易,故C选

7、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只能说明政府的管理,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不抑兼并的政策,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D选项错误。故选C。7.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 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C. 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D. 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棉布、丝绸业、瓷器”等反映新兴工商业市镇专业化明显,故选B项;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是唐朝时期,排除A项;明清时期农

8、业占经济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市镇的专业分工,没有反映规模,排除D项。8.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 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 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C. 政府摒弃了抑商政策D. 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式落后【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明清时期苏州私营纺织业的发展超过官营,体现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故B项正确;材料的重点在于民营与官营的比较,标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应为雇佣关系的

9、出现,所以A项错误;这并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所以C项错误;从材料中也不能得出官营管理方式落后的结论,所以D项错误。9.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是一个商业革命的时代。下列能够反映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是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答案】D【解析】【详解】宋代时城市商业打破市坊界限和时间限制,“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反映出商业活动没有地点限制,故选D项;“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反映出在固定地点确立市场,与宋代商业发展状况不符,排除A项;唐朝时期出现了草市,草市出

10、现不能体现宋代商业特点,排除B项;唐朝后期商业活动逐渐打破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排除C项。【点睛】(1)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六朝:草市形成,设“草市蔚”进行管理。(4)宋:“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的服务功能完善10.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商业市镇开始兴起B.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 坊市制度逐渐打破D.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答案】C【解

11、析】根据“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结合所学,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坊市制度逐渐打破,商业活动不仅仅局限在“市”内进行,故C正确;明清商业市镇开始兴起,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错误;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联系所学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分析解答。11.据统计,1493-1600年,世界的银产量是23000吨,其中新大陆美洲生产的是17000吨。而从1550年到1645年,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有14000吨,是这一时期

12、中国自产白银的近10倍。材料说明A.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B.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C. 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 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有14000吨,是这一时期中国自产白银的近10倍”中可知,16、17世纪中国在对外贸易处于优势,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外来货币的对中国的市场的影响,故A项排除;外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说明当时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故C项错误;价格革命是对欧洲市场的影响,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D项排除。12.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

13、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据此可知()市坊制度开始瓦解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仁”“义”“德”“信”体现出商标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故正确;“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说明商家注重商业信用的宣传,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市坊制度开始瓦解,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错误,选择D项正确。13.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

14、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A. 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B. 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C. 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D. 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强调了与唐代相比宋代城市格局和功能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例如,商业街表明城市的经济功能,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主要城市已经仍然是政治中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区域经济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唐代长安和宋代汴京均不是工商业市镇,即材料未涉及工商业市镇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涉及到城市的格局也涉及到城市的功能。

15、14.明清时期,”九省通衢”的汉口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剧增17倍,外来人口构成了市民的主体。叶调元有竹枝词云:“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这反映出汉口A. 社会生活习俗有了重大变化B. 是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C. 官府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D. 列强入侵推动了商业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方面强调了汉口城市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九分商贾一分民”等字眼又强调了强调汉口是以商业功能为主的,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生活习俗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清官府推行重农抑商而非“工商皆本”的政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列强入侵

16、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分成两层意思,既强调了市镇规模大又强调了市镇的商业功能。15.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传入是品种传入中国时期玉蜀黍(玉米)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落花生(花生)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烟草(烟)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番薯(红薯)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A. 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B. 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C.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D.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大致是在晚清时期,故排除A项;明清

17、厉行海禁,限制中外交往,所以外来植物传入中国不是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故排除B项;世界市场的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D项。玉米、花生、烟草和红薯这些植物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向外传播,所以这些植物传入中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故选C。16.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 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D. 欧洲加大了对亚洲的资本输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美洲白银生产并被运到欧洲,欧洲又将其中部分白银

18、运往亚洲,说明新航路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故B项正确。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材料不能说明当时亚洲是世界贸易中心,故C项错误。欧洲加大了对亚洲的资本输出是19世纪末,故D项错误。17.如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B. 工业革命已向欧美各国扩展C. 中国被迫开放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玉米等作物多路径传入非洲【答案】A【解析】示意图表明,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均有直接的商业联系,说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故A正确;1765年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材料反映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84

19、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示意图表明,玉米通过美洲和欧洲流入亚洲,D错误。18.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A. 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 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答案】D【解析】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英国才不断的向外冒险,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进行侵略扩张,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十六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尚未成为主流,选项A

20、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尚未确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是导致英国殖民侵略的根源。19.“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英国拥有“机会”是因为率先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B. 英国的“意愿”是以自由贸易的名义推行殖民扩张C. 英国的“意愿”建立在其“海上马车夫”称号基础上D. 英国“在全世界扩大势力”急

21、于建成“日不落”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率先开展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排除A项;海上马车夫是荷兰的称号,故排除C项;建成“日不落”帝国是英国殖民扩张的结果,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所以它的意愿就是以自由贸易的名义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故选B。20.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简表(以1913年为100%)。据此推断1870年1890年1910年1913年德国184089100英国446285100美国119389100A. 资本主义各国城市化迅速完成B. 英国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趋势C. 科技对经济发展作用

22、愈显重要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表格时间可知,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从美国、德国、英国的经济增长率看,各国经济都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在欧美大陆广泛传播,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故C正确;从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数据不能得出各国城市化的情况,排除A;从材料数据看,英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较高,无法得出英国经济衰退趋势,排除B;世界市场指的是世界经济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材料数据无法体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21.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

23、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B.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D. 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答案】C【解析】“火车的发明”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清朝政府正走向衰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工业革命中汽船、火车交通工具的发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所以世界才会“逐渐缩小”;从中可以分析出该著作研究的主题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故C项正确;A项符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排除;B项符合“大清帝国的衰落”,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中西方文明的交融,故D

24、项排除。22.“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英国拥有“机会”是因为率先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B. 英国“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包括获得北美新法兰西C. 英国的“意愿”是以自由贸易的名义推行殖民扩张D. 英国对拒绝其“意愿”的中国使用武力并割占香港【答案】C【解析】【详解】19世纪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C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包括获得北美新法兰西是在18世纪,B时间

25、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对拒绝其“意愿”的中国使用武力并割占香港,这是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3.下面是18731920年中国的进口值和机制品出口值统计表(单位:万元),此表信息反映了年份1873189319031920进口值103492358272130118759机制品出口值1804701142319694资料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7273页,科学出版社,1958年。A. 中国贸易逆差扩大趋势B. 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C. 中国近代工业持续发展D. 民族工业受外国商品的排挤【答案】C【解析】表格数据表明,18731920年中国的进口值和机

26、制品出口值都有大幅增长,其中出口值的大幅增长说明中国近代工业持续发展。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总额的比较,不能反映中国贸易逆差扩大,排除A项;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主要是指国家主权的丧失,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4.晚清时期“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一现象说明A.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 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D. 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人见轮船招商与

27、开平矿务获利无算,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可知体现了洋务运动获利带动了人们投资近代企业,争相购买股票,故选C项;自然经济解体是指农产品商品化和耕织分离,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企业带动了人们对近代民族工业的投资和建立,没有体现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矿业,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人们争相购买新建公司的股票,不能体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排除D项。25.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其原因不包括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

28、抵制B.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C. 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D.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民众购买力低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鸦片战争后外国对华倾销总体上徘徊不前,究其原因大致有:外国侵华势力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外国商品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尽相符,鸦片走私削弱中国人民的购买力,最重要的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但不能说南京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故C符合题意。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26.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18301833年1868年19世纪70年代末茶叶年平均

29、32800014400002000000生丝年平均80005700080000A.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C. 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D. 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中国越来越多的丝茶出口到国外,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这反映出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故A项正确;丝茶大量出口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它刺激了中国茶叶、蚕桑种植区的扩大和商品化经济的发展,故B项逻辑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主导地位”;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不一定会导致茶叶、生丝出口数量增加,故D项错误。27.图为中国

30、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造成F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洗劫和破坏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官僚资本的压榨国民党政府大举内债,溢发纸币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数轴中G段是1964-1949,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此时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萎缩趋势,主要是美国与中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商品倾销中国,国民政府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压榨以及国民党政府为大举内债,溢发纸币,正确;是F阶段原因,排除,选择D项正确。【点睛】28.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

31、额棉布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10%,棉纱的3%其主要原因是中国A. 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B. 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C. 民众内敛式消费观的影响D. 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由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导致了英国商品在中国无法畅销,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不是主要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中国不存在民众内敛式消费观,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传统手工业已经没有优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9.据清人记载,无锡地区的一部分农民一年四季中只有三个月“食于田”,其余九个月则“以布易米”来维持生活。商人在无锡地区收购的布匹每年不下数十百万,

32、再把这些布匹泛舟而鬻诸北,运销至淮、扬、高、宝等处。这说明当时无锡地区A. 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高B.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 是全国商品长途贩运中心D. 农村地域分工明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无锡地区的一部分农民一年四季中只有三个月从事农业活动,其余九个月则“以布易米”来维持生活即通过商品交换来满足生活需要,说明清代无锡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逐渐被打破即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正确答案为B。材料中无锡地区随着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布逐渐畅销,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并没有提到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故A项错误; 商人在无锡地区收购的布匹运销至淮(淮阴)扬(扬州)高(

33、高邮)宝(宝应)等处,这些地区都在江苏境内,因此并不是长途贩运,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表明清代无锡地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并没有提到地域分工,故D项错误。30.有学者研究发现,洋务企业的病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厂所依赖的洋人中有不少技术水平低下者在滥竽充数;二是官办企业的定额经费导致工匠依样画葫芦,阻碍技术创新;三是企业管理者不懂技术,管理水平低。这一现象反映了A. 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短缺B. 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C. 洋务企业管理体制弊端重重D. “中体西用”思想是错误的【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一是各厂所依赖的洋人中有不少技术水平低下者在滥竽充数;二是官办企业的定额经费导致工

34、匠依样画葫芦,阻碍技术创新;三是企业管理者不懂技术,管理水平低。”可知其病源是管理体制弊端重重,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且以偏概全,排除;洋务运动顺应了近代化潮流,排除B项;D项说法违背实事求是原则,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提炼信息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31.读中国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的税率比较表,下列对应正确的是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担6.54%5.72%印花布匹14.25%4.98%棉纱担6.94%4.86%A. 从国外进口棉花、棉纱等原料棉纺织民族工业已

35、经兴起B. 原料和商品税率都降低棉纺织业被西方列强所控制C. 原料和商品都有进口且税率降低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D. 1843年后税率开始降低英国完全控制关税制定权【答案】C【解析】【详解】“棉花、棉纱”属于原料;“印花布”属于商品,且都有进口和税率的降低,体现国门被打开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了,故选C项;民族工业兴起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项;税率降低不能体现被列强控制,排除B项;南京条约中英协定关税,而不是由英国控制关税制定权,排除D项。32.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地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导致“忽

36、如一夜春风来”的因素有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促进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官僚资本主义的推动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中诗句,可知“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当时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故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故正确;民国初期国人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正确;官僚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由此得出正确为,A项符合题意。【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产生:(千呼万唤始出来)鸦片战争

37、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二、初步发展:(小荷才露尖尖角)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三、短暂繁荣:(忽如一夜春风来)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数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是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和面粉

38、业。四、日益萎缩(19271937 年柳暗花明又一村)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破产。五、山穷水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11月,国民党同美国签订了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商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同时,“金圆券改革”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使整个国民经济陷入崩溃。六、获得新生建国初期。建国初合理调整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以恢复和发展经济

39、,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1953年1956年,我国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材料三 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材料四 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企业,它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

40、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有何特点?(2)据材料二,可以判定明朝末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当时有何特征?(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使用产生了什么影响?(4)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如何看待垄断组织这种生产方式?【答案】(1)男耕女织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比较稳定,但十分脆弱;精耕细作。(2)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特征:机户出资组织生产以获取利润,机工

41、出卖劳动为生(或者回答雇佣关系也可)(3)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4)第二次工业革命看法:资产阶级为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也获得了更多的利润【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田”可知是小农经济模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春秋战国时期回答;第三小问从自给自足以及精耕细作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可知是资本主义萌芽特征;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从雇佣关系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瓦特在改进蒸

42、汽机后”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回答。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企业”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小问从垄断组织特点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回答。34.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也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此时第一次出现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支柱的、真正具有实际影响力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这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已经纳入到全球管辖的范畴,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也应运而生。摘编自杨宁一

43、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三 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粮食则是小麦,所有这些,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围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到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主要来源于外围国)。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摘编自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请回答:(1)材料一中大多数学者“

44、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出现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贸易政策变动的主要经济背景。这一政策的推行对英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何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答案】(1)依据: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国际经济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2)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影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3)变化:工业国从不依赖到依赖外围国的原料。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国人口的增加;消费能

45、力的增强【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联系所学可知,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主要依据是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出现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2)联系所学可知,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政策的推行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3)根据材料中的“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围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到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等信息可知,19世纪末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发生的变化是工业国从不依赖到依赖外围国的原料。根据材

46、料中的时间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国人口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增强。35.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

47、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

48、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的表现,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答案】(1)表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如近代民族工业、洋务企业、外商企业也可)意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加速了旧制度的崩溃;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促进近代社会变革,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

49、潮流。(2)特点:具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近代工商业的重要投资者。影响: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丰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由于依附洋人,阻碍中国革命,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对象之一。(3)趋向:逐步迈向近代化(现代化)。【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表现:依据材料可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经济成份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减小,出现了新的经济成份,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出其表现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如近代民族工业、外商企业也可)逐步产生。意义: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所讲到的经济结构所带来的“双重性”主

50、要是指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再结合所学即可回答出其意义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加速了旧制度的崩溃;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促进近代社会变革,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特点:依据材料中的“买办是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这此内容可概括出买办的特点是具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近代工商业的重要投资者。影响:依据“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可概括出“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依据“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可概括出“丰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由于依附洋人,阻碍中国革命,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对象之一。然后分析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回答。(3)通过以上两问的回答和对材料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我国自然经济走向瓦解,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现象,这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从而体现其发展趋向为逐步迈向近代化(现代化)。依据“”可概括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