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4.75KB ,
资源ID:40816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0816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绝密启用前岳池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试卷总分: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乐观与悲观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两种对人生不同的看法。要知道一个人的人生观,主要是要知道他对人生是抱乐观还

2、是抱悲观的态度。所以我们讨论乐观与悲观,也就是在讨论一般人最关心的人生观问题。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这种看法普遍叫做“直观”或“洞见”。一个人的观与行或知与行是永远合一而不能分的。乐与悲是人类共有的情绪,当然都是主观的,随个人的感触、态度、环境而变易的。因此也可以说悲观与乐观皆是不好的看法,我们最好是不悲观不乐观,实事求是,不动感情,受纯理智的指导,勿陷于主观。但在某种意义下,悲观与乐观仍然可以说是客观的,因为悲和乐的情绪也可以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因此也有客观性。根据上面对于乐观和悲观性质的解释,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明,“悲观”不是“观悲”。对于一个人悲哀的情绪,尽可以

3、用科学方法研究。如心理学家分析悲哀情绪的状态,穷究悲哀心理的来源,考察悲哀事实在神经上所发生的作用。在做这种研究工作时,心理学家本人并不“悲观”,他乃是在“观悲”。根据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分辨“乐观”不是“观乐”。譬如,参加盛宴,进戏园,看热闹,都可以说是“观乐”,但却并不一定是“乐观”。因为赴宴会看热闹的人,心中也许感到异常孤寂悲哀,或兴“良辰不再”之叹,或有“众醉独醒”之感。那么乐观多少包含主观上轻蔑痛苦、超越悲哀的态度,而并不是事实上否认痛苦和悲哀的客观现象。乐观和悲观既然是主观的态度,那么一个人之抱乐观或抱悲观并不一定为客观事实所决定,而是以个人快乐或痛苦的经验为转移。许多聪明的年轻人

4、,家境甚好,涉世甚浅,然而每每稍受挫折,便容易陷于悲观。而饱经忧患、备尝艰苦的人,对于人生反而取乐观的态度。由此足见真正乐观的人并不一定志得意满,生活上毫无痛苦。同样,悲观的人也不一定垂头丧气,自苦自杀。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横槊赋诗时,他的诗却是“忧思难忘”的悲观情调。叔本华是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家,然而他最怕死,最反对自杀。相反,历史上许多忠臣烈士、先知先觉,到了生死关头,慷慨就义,然而他们精神上仍是乐观的。苏格拉底始终相信善人快乐、恶人痛苦。当他被判处死刑时,他还说“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好,只有上帝知道”。其实许多圣贤豪杰在动心忍性、困心衡虑的艰苦生活中,仍不减少其奋斗的勇气,大抵都由于他

5、们在精神上保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在那里支持着,鼓舞着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根据以上的讨论,乐观与悲观两种看法,性质之异同,价值之高下,何去何取,显而易明,不难决定了。不过须知悲观论亦有其相当价值。悲观论足以否定浅薄轻易、不学无术的乐观。并且须知悲观主义每挟现实以俱来,其传染于人有如疾病,亦非可轻易摒除。同情心稍有不丰,信心稍有不坚,希望稍有不真,而为退化观的旧说所动,则悲观思想便乘虚而入,不能自拔。更须知乐观亦非轻易可得,必须基于学问修养、经验阅历,有眼光,有毅力,能克服恶劣险阻的环境,战胜悲观,方可达到真正健全而无流弊的乐观思想。(摘编自贺麟乐观与悲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6、是(3分)( )A.乐观与悲观的“观”,就是“直观”或“洞见”,也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B.悲观与乐观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实事求是,不悲观也不乐观。C.乐观不是“观乐”,因为“观乐”,多少包含着事实上否认痛苦和悲哀的客观现象。D.乐观或悲观是由个人快乐或痛苦的经验决定的,跟个人面对的客观事实没有关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将乐观和悲观扩展到人生观的范围来认识,并分析了其客观性和主观性。B.文章第五段列举曹操等的事例,证明个人乐观或悲观不会因主观经验而转移。B.文章采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全面而深入地论证了论点,使论点更加鲜

7、明。D.文章既肯定悲观论的价值,又指明了悲观主义的影响,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的观与行是永远合一而不能分的,因此主观态度必定在行为上有所体现。B.李大钊就义前大义凛然,“我的肉体虽死,精神却不灭!”可见其态度并不悲观。C.心理学家分析欢乐情绪的状态、穷究欢乐心理来源时,他的情绪理应是乐观的。D.人们了解乐观与悲观的性质和价值,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有助于自己正确性决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稻米传奇文慧谁是稻米的最早驯化者?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瑞士的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

8、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虽然他也曾提过,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国,水稻作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经被种植,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直到1917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就开始日益响亮起来。20世起70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7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国稻米由印度传入的说法,证明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另一方面,人们发现早期的中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农耕文明发源较早的同时,其南方也开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农业文化。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展

9、了一项水稻DNA基因研究。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由此,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算是铁板钉钉,华夏祖先才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人。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为稻米种植带来勃勃生机。跟随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还有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与南方的湿润气候与丰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万顷良田。经过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断经营和开发,江南的稻米逐渐成为维系国力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说,中国稻米的栽种史是一部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史。从人口历

10、史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数量从未超过6000万,与之对应的,是从商周时期到汉唐时期中国北粟南稻,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而伴随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南迁带来的南方土地开发,稻的地位开始超越粟。特别是从11世纪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与本地的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大大增加了南方稻米的产量,南宋人口也迅速突破亿的大关。随着历史进程中人口的迁徙和流动,以稻米为基础的长江文明与黄河流域的粟作文明交相辉映,前者逐渐发展出了繁荣的稻米文明。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国内人口也达到了4亿多。在这些重大转变的背后,稻米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作为稻米的故乡以及最大的稻米产区,中国的稻作技术和稻米文化影

11、响了世界。大约3000年前开始,稻米从中国出发,向北传递到朝鲜,向南影响至越南,2000年前东传到了日本。中国稻米穿越崇山峻岭、漂洋过海,随后陆续传播到西亚、欧洲等地,最终形成了日本学者渡部忠世所说的“稻米之路”。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稻米之路不仅为许多民族带去了食粮,更影响了这些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俗,在这个过程中,稻米将中国和整个亚洲连接到一起,最终塑造出独特的“稻米文化圈”。(有删改)4.下列有关水稻种植起源认定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恒河流域最早出现籼稻,瑞士人阿方斯德康多尔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B.当在中国南方发现的稻种数量与印度不相上下时,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呼

12、声渐响。C.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人工栽培稻遗址证实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通过水稻DNA基因研究,科学家确认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是水稻种植的起源地。5.下列对中国水稻种植历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迁移民带来的先进种植技术与南方合适的气候、土壤相结合,推动了水稻种植。B.伴随着南方土地开发,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发生改变,稻的地位开始超越粟。C.越南占城稻与南方本地晚稻配合成双季稻,使稻米产量与宋朝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清朝末年,得益于水稻种植的推动,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稻米文明取代了粟米文明。6.请简要梳理稻米的传播之路。(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

13、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 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

14、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

15、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

16、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

17、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摘编自散文选刊)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说故乡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故乡贫穷的是物质,富硕的是故乡在精神层面给予作者影响。B.作者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是因为作者当年向往外面的世界而离开了故乡。C.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采茶的情景,是为了表现故乡是多么的贫穷苍白,以至于作者曾经迫切地想离开这里。D.作者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战争的洗礼,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作者也深受影响。8.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

18、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9.请根据文本,分析题目纸上故乡的含义。(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朝

19、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

20、“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巳乃自昌平还,意快快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节选自明史张钦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

21、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B.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C.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D.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被称为进士。B.御史,明代设监察御史,奉命外出巡视关防的称为巡关御史。C.幸,古代一般指封建帝王到某地去,或者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文中指前者。D.微服

22、,古代专指封建帝王为避人注目或隐匿身份、改换服装出行或私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后官至太仆卿。B.张钦力阻皇帝出关。他违抗君命,命人闭关门,藏起钥匙,亲自持剑坐在城关下禁止打开关门。C.张钦始终坚守职责。他不肯妥协,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史安在”,足见皇帝对他的恼怒。D.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三次忠谏,皇帝从宣府回来没有治罪他,原因之一就是感念他的忠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5分)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诛者,帝

23、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注释】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生不得重用。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B.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

24、无奈,又聊以自慰。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D.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情感细腻委婉,传达出浓重的悲哀情绪。15.尾联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晋对郑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郑重考虑的句子是:_,_。(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了自己“布衣”的出身,并以“_,_”两句,表明自己的志趣:当时只想着能活下

25、去,并不想做什么高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该剧讲述了1915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这段历史,这是一个国运飘摇、_的艰难时世。( )一是该剧所采取的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所讲述的历史内容_,形质交融,让观众内心既感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二是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细腻、委婉、深情、动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揭示。觉醒年代塑造的人物_,伟人的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

26、可敬可爱。“情与爱”的注入,让伟人们不但是百年间千里独行的“苦行僧”,而且真的在中国的土壤里生了根,落了地,开出了感人肺腑,明艳活泼的花朵。三是剧组坚持“以史为据、以人为本”“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尽可能呈现历史真实、传递爱国情怀,无论剧本、表演,还是服装、化妆、道具,各环节都力求_。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民不聊生浑然一体有血有肉精益求精B.哀鸿遍野浑然一体惟妙惟肖锦上添花C.哀鸿遍野浑然天成惟妙惟肖精益求精D.民不聊生浑然天成有血有肉锦上添花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

27、作品,是觉醒年代的独特的艺术审美。B.觉醒年代的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C.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展示,是觉醒年代的独特的艺术审美。D.觉醒年代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让伟人们不但是百年间千里独行的“苦行僧”,而且真的在中国的土壤里落了地,生了根,开出了感人肺腑、明艳活泼的花朵。B.让伟人们不再是百年间千里独行的“苦行僧”,而是真的在中国的土壤里生了根,落了地,开出了感人肺腑、明艳活泼的花朵。C.让伟人们不再是百年间千里独

28、行的“苦行僧”,而是真的在中国的土壤里落了地,生了根,开出了感人肺腑、明艳活泼的花朵。D.让伟人们不仅是百年间千里独行的“苦行僧”,而且是真的在中国的土壤里落了地,生了根,开出了感人肺腑、明艳活泼的花朵。(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我站在景明楼上,凭栏凝视,无意间望见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快步出楼下桥,细看柳树,粗粗胖胖的树身上树皮纹路纵横交错,各不相同:有的沟黑棱灰,似知了乱爬,形同蝉虫出洞;有的棱突暴张、白皮外露、势若万马奔腾;有的形如游人,或走或站或坐。从眼前的一棵柳,到堤两边的临水柳,再到环昆明湖的无数柳,它们迎阳光,接风雨;披霜雪,报春来,

29、_,淡然于人们的遗忘。一阵劲风,呼啸万寿山林,卷起昆明湖水,叫湖水翻腾,也使我思绪空灵。我想起了杭州西湖苏堤柳,想起遍生天山南北的左公柳,想起古文中的五棵柳在我心里,棵棵柳树,行行柳荫,都是公在百姓,利在天下,贵在品德。眼前,_,扎根泥土,抵浪护堤,出尽全力;这天下的柳,纵然乱风卷丝,仍身正干直。远山的玉峰宝塔,近处的西堤之桥,脚下的漫漫长堤,响动的南水北调一渠清流,古树发新芽的满眼绿柳,_:造塔的人,造桥的人,造堤的人,造福百姓的人,历史无名还有名。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论长在京城闹市,还是长在边关要塞,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30、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告别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

31、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岳池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解析】C项,原文说的是“乐观多少包含主观上轻蔑痛苦、超越悲哀的态度”,而不是“事实上否认痛苦和悲哀的客观现象”,这是在区分“乐观”和“观乐”,并不构成因果关系。2.(3分)B【解析】B项,“不会因主观经验而转移”有误,举曹操等人的事例就是为了说明“一个人之抱乐观或抱悲观并不一定为客观事实所决定,而是以个人快乐或痛苦的经验为转移”。3.(3分)C【解析】C项,推理错误,根

32、据原文第四段“在做这种研究工作时,心理学家本人并不悲观,他乃是在观悲。根据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分辨乐观不是观乐”,可知心理学家分析欢乐情绪的状态、穷究欢乐心理来源时,他的情绪也可能是悲观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A【解析】A项,根据原文第一段的内容“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可知,阿方斯德康多尔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是因为彼时在印度发现的水稻栽培品种多。5.(3分)D【解析】D项,由原文第三段“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国内人口也达到了4亿多。在这些重大转变的背后,稻米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可知,水稻种植的

33、作用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别的原因。6.(6分)公元前8500年前,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随后传到印度,后来印度籼稻又传回中国;3000年前开始向北传到朝鲜;3000年前开始向南影响至越南,从11世纪起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2000年前向东传到日本;随后陆续传到西亚、欧洲等地。(每点1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C【解析】C项,“写孩子们学大人采茶的情景”也表现了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而且“以至于作者曾经迫切地想离开这里”的说法在文中并没有体现。8.(6分)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吃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每

34、点3分)9.(6分)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我”用文字构建的“纸上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3分)C【解析】句意:况且一般人尚且不会看轻自己,陛下怎能凭借担负宗庙国家重任之身奔赴不能预测风险的地方。陛下您不考虑祸患事变,想放开马缰长驱直入,在极远的边塞显示兵力,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危险的。“陛下”是“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的主语,且上一句句意完整,排除A、D两项。“以宗庙社稷之身”做状语与后面的“蹈不测之险

35、”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故选C。11.(3分)D【解析】D项,不是专指封建帝王,也可指高官或有身份的人。12.(3分)C【解析】C项,“足见皇帝对他的恼怒”错误,应是皇帝怕他再次阻拦,并没有恼怒。13.(10分)(5分)我猜测陛下不是随意游玩,大概想亲自征讨北方的贼寇。(“度”“漫游”“盖”各1分,翻译准确、句意通顺2分)(5分)皇帝犹豫没有下决心,张钦的奏章也到了,朝中大臣又纷纷进谏,皇帝不得已就从昌平回来了,心中一直闷闷不乐。(“疏”“谏”“怏怏”各1分,翻译准确、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张钦,字敬之,顺天府通州人。正德六年中进士,从行人升职到御史,巡察居庸关一带的关隘。正德十二年七月,

36、明武宗听信江彬的进言,打算出居庸关去宣府,张钦上书劝谏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不厌弃恳切率直的进言来接纳忠臣,有气节壮志的人不畏惧死亡的责罚来极力劝谏。近来,人们议论纷纷,说陛下想度过居庸关,到远方的边塞游历。我猜测陛下不是随意游玩,大概是想亲自征讨北方的贼寇。不知道北方贼寇猖獗,只可以派遣将领前往征讨,哪能陛下亲自带军征讨?况且一般人尚且不会看轻自己,陛下怎能凭借担负宗庙国家重任之身奔赴不能预测风险的地方。陛下您不考虑祸患事变,想放开马缰长驱直入,在极远的边塞显示兵力,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危险的。”后来,听说朝中大臣的恳切劝谏都未被采纳。张钦又上书,奏议呈报后,没有回应。八月初一,皇帝私访到昌平,

37、通报出关的命令非常紧急。张钦命令指挥官孙玺紧闭关门,收取了关门的钥匙藏起来。分守宦官刘嵩想到昌平去觐见,张钦阻止他说:“陛下将要出关,今天是我和你的生死之时。关门不开,陛下不能出去,违抗天子的命令,当被处死。如果打开关门,让陛下出关,国家的事情就不可预料了。万一情势有变化,我和你也会被处死。宁可因不开关获死罪,死了也会不朽。”张钦于是背负着敕符印信,手中持剑坐在城关门下说:“敢说打开关门的人,杀之。”当夜拟写奏章说:“我听说天子如有亲自率兵征战的事情,一定会先约定时间下诏书让朝中大臣们集中商议,陛下出发,有禁军护卫,百官跟从,后面有喧哗的车马和华丽的仪仗。现在安静得听不见一点声音,而总是说陛下

38、的车马当天要过关门,这肯定是假借陛下的名义出关跟外敌勾结。我请求抓捕这个人,依照法律公开处置,不这样的话被处死也不接受陛下的命令。”奏章还没送到,皇帝派来的使者又来了。张钦拔剑呵斥他说:“这是使诈。”使者害怕,返回去了,对皇帝说“张御史差点杀了我”。皇帝大怒,回头对朱宁说:“替我快去逮捕杀掉张御史。”正好梁储、蒋冕等人追到沙河,恳请皇帝返回京城。皇帝犹豫没有下决心,张钦的奏章也到了,朝中大臣又纷纷进谏,皇帝不得已就从昌平回来了,心中一直闷闷不乐。又过了二十多天,张钦巡视白羊口。皇帝改换衣服隐藏身份从德胜门出来,晚上住宿在民家房舍,于是快速奔驰出关门,多次询问“张御史在哪里”。张钦听说后,追赶他

39、,已经来不及了。想再次上书劝谏,而皇帝派宦官谷大用把守关门,禁止任何人出关。张钦有所感触而激愤,面向西痛哭。于是京城广泛传播“张御史闭关三疏”的事。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来。到了关门,笑着说:“以前张御史阻止我出关,我现在已经回来了。”但也没有治罪他。明世宗继承君位后,张钦离开京城到汉中做知府。多次升官至太仆卿。(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3分)B【解析】“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错,应为归途遥远,不知何日能到,只能在梦中回去。15.(6分)“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衰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已老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客秦关”表达客居

40、他乡的羁旅惆怅。(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6分)(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3)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每句1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17.(3分)A【解析】“民不聊生”指人民没办法生活。“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第一空,用来形容“时世”,“民不聊生”更合适。“浑然一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浑然天成”指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或文章完美自然。此处用来表示手法、风格与历史内容不可分割,选“浑然一体”。

41、“有血有肉”比喻文艺作品描写生动,内容充实。“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用来形容人物塑造用“有血有肉”更适合。“精益求精”形容(学术、技术、产品、作品等)好了还求更好。“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美好。“服装、化妆、道具”等都属于技术、产品范畴,故“精益求精”更适合。故选A。18.(3分)D【解析】根据后文的“一是”“二是”等可知前面的句子主语应是“觉醒年代”,排除A、C两项;B项,“觉醒年代的独特的艺术审美”主语是“艺术审美”也不正确,故选D。19.(3分)C【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使用不恰当,应该是“不再是而是”;二是词语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落地”再“生根”,据此可知C项修改正确。(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20.(6分)坦然面对春夏秋冬这西堤的柳让我生出万千感慨(每处2分)21.(5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树皮纹路纵横交错,各不相同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气势(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不同的纹路分别比作“蝉虫出洞”“万马奔腾”“游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各不相同的树皮纹路,使文段富有文采(3分)。四、写作(60分)22.(60分)略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