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双基巩固学考突破(2019山东烟台高一期末)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环流,根据下表提供的四点气压数值,完成13题。地点气压/百帕a601b612c1015d10001.若a、b、c、d四点间形成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c处气流流向a处B.a处气压低于b处,所以b处气流流向a处C.b处气压低于d处,所以b处气温高于d处D.c处气压高于d处,所以c处气温高于d处2.关于a、b、c、d四点间存在的热力环流,判断正确的有()A.若该环流发生在夜晚沿海地区,则c为海洋B.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则d为郊区C.若该环流发生在白天沿海地区,则c为
2、海洋D.若该环流发生在夜晚山谷地区,则d为山坡3.a、b、c、d四点间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垂直方向气压差异B.高空温度差异C.近地面温度差异D.近地面风向差异答案:1.B2.C3.C解析:第1题,根据四点的气压值,可以判断环流的流向为cdbac。第2题,沿海地区白天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夜晚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城市气压低,郊区气压高;山谷地区白天谷底气压高,山坡气压低,夜晚谷底气压低,山坡气压高。第3题,近地面温度的差异,导致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从而引起大气运动。4.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根据等压面的凸凹可判断气压的
3、高低。地表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下凹;高空形成高压,等压面向上凸。地表冷却,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向上凸;高空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下凹。(2019广西柳州高一检测)下图是我国江汉平原某城市冬季某日20时气温实况图。读图,完成56题。5.下图是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绘制的经过城市中心的等压面或等温面示意图。四幅图中,绘制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6.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该城市风向的特点是()A.从城市中心吹向城市郊区B.从城市郊区吹向城市中心C.从城市中心吹向东南D.从西北方向吹向城市中心答案:5.C6.B解析:第5题,城市中心气温较高
4、,由此推断城市中心为低压区,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等温面向上弯曲。第6题,城市郊区气温低,为高压,风从城市郊区吹向城市中心。7.某同学做地理演示实验: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盖上胶合板,胶合板上有孔的一侧对着冰块盆。点燃香,把香垂直从小孔插入适当深度,观察玻璃缸内气流的运动状况。该实验模拟的是()A.热力环流B.冷锋活动C.垂直对流D.暖锋活动答案:A解析:结合实验过程知其模拟的是因冷热不均造成的大气运动状况,这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中M点海拔为241米,N点海拔为480米。读甲、乙两图,完成89题。8.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
5、()A.海陆风B.焚风C.山谷风D.季风9.下列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发生在白天,图乙发生在夜晚B.图甲发生在夜晚,图乙发生在白天C.图甲发生在冬季,图乙发生在夏季D.图甲发生在夏季,图乙发生在冬季答案:8.C9.A解析:第8题,图甲中近地面气流由山谷吹向山顶,图乙中近地面气流由山顶吹向山谷,属于山谷风。第9题,图甲为谷风,发生在白天,图乙为山风,发生在夜晚。10.某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如图所示),在教室中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图2说明:木盒锡纸条1锡纸条2蜡烛纸杯透明水晶板实验开始前(图1),学生观察到学具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显的水平摆动。
6、实验开始后,学生点燃蜡烛,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逐渐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的摆动(图2)。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发现结果相同。(1)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2)依据图1、图2及实验过程,请在下图中连续绘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在环节3中标出近地面气压状况。(3)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请提出你的建议。答案:(1)冷热不均会引起大气的运动(2)(3)选择更轻薄的纸进行实验,增加蜡烛与冰块的数量(或缩小学具尺寸、增加学具的密封性等)。(至少两条,合理即可)解析:第(1)题,热力环流是因温度高低不同引起的大气环流形式,锡纸条一侧为点燃的蜡烛,一侧为冰块,温度差异明显
7、,冷热不均会引起大气的运动。第(2)题,在点燃蜡烛与放入冰块前,锡纸条两侧温度相同,没有明显的大气运动;锡纸条左侧蜡烛点燃,升温;右侧放入冰块,降温;气温高、气流上升;气温低,气流下沉;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在水平方向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第(3)题,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说明风力更大,因此应考虑增大锡纸条两侧的温差,或减少外界的影响等。增大锡纸条两侧的温差可以选择增加蜡烛与冰块的数量,也可以在不改变蜡烛与冰块数量的前提下,缩小空间范围。选考奠基素养提升下图为某区域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四幅图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等
8、压面分布的是()2.如果甲为海洋,乙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若是昼夜变化,此时为白天若是昼夜变化,此时为晚上若是季节变化,此时为冬季若是季节变化,此时为夏季A.B.C.D.答案:1.C2.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近地面气流上升,说明气温高,气压低;乙地则与甲地相反。第1题,近地面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为低压区;高空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第2题,由于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大,因此在一天中,白天海洋气温较同纬度陆地低,气压高,晚上则是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压则较低;在一年中,与同纬度陆地相比较,海洋夏季气温低、气压高,冬季气温高、气压低。据此可判断是正确的。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
9、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某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据此完成34题。3.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原理是()A.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B.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C.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D.不同物体的比热容差异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B.乙气流为下沉气流C.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出空气隔层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答案:3.B4.B解析:第3题,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是利用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原理,室内地面的直接热源不是太阳辐射,而是集热墙的热辐射;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也是集热墙的热辐射。第4题,白色吸热效果最差,
10、黑色吸热效果好,所以集热墙可能为黑色;乙气流为下沉气流;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丙气流为冷气流,流入空气隔层。5.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下图为大气环流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处气压比G处高B. E处气压比H处低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G是市区,H是郊区D.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G是陆地,H是海洋答案:B解析:地球表面任何一点,低空气压均比高空气压高,相对G处,F处为高空,故A项错误;相对H处,E处为高空,故B项正确。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故H是市区,G是郊区。若G是陆地,H
11、是海洋,仅考虑热力环流,一年中,沿海地区冬季时大气环流与图示相符,夏季相反;一天中,夜间时大气环流与图示相符,白天相反。6.下面四种局部环流形势图中,不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A图是局部热力环流图,地面受“热”点,气流应膨胀上升,反之遇“冷”点,则气流收缩下沉,故A图不正确;B图反映白天,吹谷风;C图表示海滨夜晚,吹陆风;D图则表示城市与郊区之间,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7.(研究性学习)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小课题研究。图甲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图乙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图丙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请
12、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1)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2)图甲中代表陆地的数码是;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A.18时至次日7时B.4时至14时C.16时至次日8时D.6时至18时(3)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什么?(4)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热力环流(2)D(3)冬季冬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4)海风从海上吹来,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13、解析:第(1)题,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海陆受热差异。白天,陆地吸热速度快,受热多,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陆地散热速度快,受热少,气流下降,形成高压,而海洋上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第(2)题,海洋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其温度变化比陆地小,昼夜温差小,图甲中代表陆地,代表海洋。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吹海风。第(3)题,从图丙可以看出,一年中冬季海陆风出现次数最少,此时我国受强盛的冬季风影响,海陆温差小,不易形成海陆风。第(4)题,海风来自温度较低的海洋,有助于降低城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使大气污染物扩散,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