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87KB ,
资源ID:407824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0782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山东省宁阳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 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 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 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 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答案】B【解析】“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从这里可以反映出,这种纪念活动围绕的是期盼或者庆祝农业的丰收,因此它所反映出的应是农耕经济影响社会

2、生活,故B项正确;材料中迷信活动是围绕农业经济进行,故A项错误;节日习俗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反映诗歌发展,故D项错误。2.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西汉初年颁布的二年律令中,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这反映了西汉初年A.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B.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D. 关中地区农耕经济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的地方制度,为防止诸侯王国尾大不掉甚至割据称雄举兵内向,汉王朝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如为限制王国军事力量的增强,汉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

3、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即材料“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说明这时期地方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才导致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防范王国,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初为了防范王国威胁而严格限制马匹出关,没有体现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初中央为了防范王侯势力威胁中央而采取的措施,无法得出关中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问题,故D选项错误。3.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学校名称朝代入学资格国子学唐朝三品以上官员子孙

4、宋朝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孙太学唐朝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宋朝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四门学唐朝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宋朝八品以下官员至庶人子弟A. 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B. 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C. 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D. 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对比唐朝,宋朝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均有所放宽,即面向社会招生范围不断扩大,这是科举制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表现,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入学资格的放宽,与知识分子参政没有关系,排除A;材料中的变化有利于打破特权阶层对入学权的垄断,但并不意味着社会等级秩序走向瓦解,排除C;材料未涉及理学地位确立的问题,排

5、除D。4.下表摘编自清末重臣戴鸿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国考察后撰写的出使九国日记。由此可知戴鸿慈参观地感想伦敦博物馆吾国宫内宝物,流传外间者不少,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美国总统故居诚哉!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德国中国“观望不前,未知用电之理”,实属可耻A. 是立宪派代表B. 主张民主共和C. 反对清朝统治D. 充满爱国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戴鸿慈对国宝流亡海外“刻骨铭心,永不能忘”,对中国“观望不前,未知用电之理”深以为耻,这体现了戴鸿慈的爱国情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戴鸿慈的立宪主张,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他是立宪派代表;依据材料可知,戴鸿慈为清末

6、重臣,他维护清朝的统治,并不主张民主共和,因此B、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1890年,马建忠提出“富民说”,强调“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仿造外洋之货,敌其销路”,开采矿山,以保证财富常聚而不散。作者意在A. 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B. 呼吁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 支持民众反帝爱国运动D. 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亡【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只是马建忠的经济思想,没有涉及民族意识,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对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反帝爱国运动,排除C;材料中的“富民说”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兴办实业,同列强进行商业竞争,挽救民族危亡,故选D;6.中共成立初期,共产国

7、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共领导人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遭到反对,但1923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A. 会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B. 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C. 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与军事基础D. 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时间上,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这个时间是国民党势力快速增长的阶段,只有与国民党联合才有可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削弱他的势力不是目的,目的是与其合作实现

8、革命;C、D选项不是主要目的。7.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开始时间代议机关名称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1936年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1937年5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1938年11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1945年10月陕甘宁边区下辖县(乡)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C. 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D.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来

9、调整代议机关的名称,这是中共成熟的表现,19371945年处于全民族抗战阶段,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代议机关主要叫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或者参议会,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必然关系,主要和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有关,A选项排除。从1840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选项排除。19371945年期间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C选项排除。8.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A. 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 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 民生主义是

10、三民主义的核心D. 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民生就是政治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可知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国家的中心,是国家的根本,故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不是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故B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C错误;政治问题的解决是民权主义,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三民主义。材料“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可知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国家的根本。9.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

11、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举措A. 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B. 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C. 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可以看出,我国的制度在不断的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与多党合作无关,排除A;C项是1954年;D项是要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10.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时间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差额(亿美元)2011年11606

12、005602012年11177723452013年11769022742014年119610291672015年12631180832016年11月截止11381617479A. 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B. 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C. 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D. 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中国直接对外投资的数额明显增多,与直接利用外资的差额不断增加,说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故B正确;A中与材料上升趋势相反;C中跨越式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显示利用外资情况,并不能体现贸易差信息,故D错误。11.古希腊人常在重大场合及庆典活动中举行竞技比赛以展示男性的力量和勇气,优胜者

13、将获得橄榄枝花冠来彰显父辈和城邦的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塑立雕像和唱颂赞歌。这表明A. 竞技精神是人文主义的体现B. 成年男性是城邦政治的核心C. 英雄人物塑造源于竞技比赛D. 公共活动能够凝聚城邦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材料“彰显父辈和城邦的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反映了以竞技比赛为核心的公共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城邦的力量,故D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重大公共活动的作用,而不是主要突出人文主义精神,故A排除;仅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成年男性是城邦政治的核心,故B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凝聚城邦的力量,而不是英雄人物的塑造,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

14、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彰显父辈和城邦的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凝聚城邦的力量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2.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长达300多年的“三角贸易”。这一现象A. 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B. 破坏了多元文明格局C. 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D. 瓦解了西欧封建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文明传播,但破坏了非洲、美洲文明,因此“三角贸易”破坏了多元文明的格局,故B项正

15、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故A项排除;C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13.1921年7月,为了燃料供应,苏维埃政府建立了“顿巴斯小煤矿利用委员会”,把小型煤矿出租给私人。这些煤矿采煤量占到顿巴斯总采煤量的11.9。这表明苏维埃政府A. 保留部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效果有限C. 注重利用市场规律发展经济D. 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把小型煤矿出租给私人。这些煤矿采煤量占到顿巴斯总采煤量的11.9”可知,这时期苏维埃政府允许私人经营小煤矿,说明此时苏俄利用市场规律发展经济,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

16、政策,取消自由贸易,不会把“小型煤矿出租给私人”,故A选项错误;材料“这些煤矿采煤量占到顿巴斯总采煤量的11.9”可知,体现了对新经济政策的肯定,而不是强调其效果有限,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故D选项错误。14.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洲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B. 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C. 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D. 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

17、数洲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反映的是教育范围的扩大,与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的结论,排除;D项,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排除。【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

18、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15.罗纳德芬德利在强权与富足中指出:“一战、二战、冷战表明,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这说明,战后以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的建立A. 有效消除了战争根源B. 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C. 保证了全球共同发展D. 有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可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在推动世界整体发展,避免

19、对立、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D项;战后的自由贸易体制不可能消除战争的根源,A错误;当时的贸易体制没有满足各个国家的利益,B错误;当时的贸易体制不可能保障全球共同发展,C错误。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从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至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止,是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一些域外国家或地区的物产,如西域的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甚至还有一些如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是,就整体过程而言,中国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而出现或存在的,呈

20、现出明显的中华文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和扩散的色彩。这是一种进步文明向不太进步地区的自然辐射,是一种高势能文化向低势能文化渗透与浸润的自然过程,基本上是各国间的和平、和谐发展。第二个阶段,大致自清朝初年至其覆亡止。此一时期,虽然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但中外之间的联系并未完全中断。除了西方国家的商人不断来华以外,诸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曾派遣使节来华,力图与中国建起商贸,甚至是国家的关系。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材料二 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它先后打败西、荷、法,树立了海上霸权、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18世纪60年代

21、,成为“日不落帝国”。它拥有的殖民地之广、市场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就此确立了。有几种条件决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首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强劲动力。摘编自杨子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概要材料三 “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2017年3月南方周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大致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2)根据

22、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近代世界市场的异同。(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答案】(1)西汉到明初中国处于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地位;中华文明通过自然辐射影响周边;中国政府大多采取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而明清时期中国逐步落后世界;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或被迫开放的态度;西方国家主动来华,西学东渐历程逐渐加深,西方侵略中国。(2)同:均加强世界联系,传播先进文明。异:“丝绸之路”为中国处于主动地位,大多为和平交往方式,各种文明和谐发展,文明传播多为自然辐射,但始终没能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世界市场以西方为中心,各国通过武装拓殖,争夺霸权,强制输

23、出西方文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3)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解析】【详解】(1)依据:根据材料一“中国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而出现或存在的,呈现出明显的中华文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和扩散的色彩”得出是西汉到明初中国处于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地位;中华文明通过自然辐射影响周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统治阶级积极实行对外贸易政策,根据材料一“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得出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材料一“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曾派遣使节来华,力图与中国建起商贸,甚至是国

24、家的关系”得出西方国家主动来华和西学东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相同点:结合两者对世界联系的推动和文明的传播来分析。不同:根据材料一可知“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主导的,交往的方式主要是商品的交换,属于和平的方式,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可知主要是中国的文明自然的传播,对中国社会的转型的作用有限;根据材料二可知主要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材料二中“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主要是以西方为主,根据材料二“它拥有的殖民地之广、市场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就此确立了”得出主要通过殖民扩张,武力方式将西方的工业

25、文明传播出去,根据材料二中“如此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首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强劲动力”得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3)影响:对中国,据材料三“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得出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对世界,据材料三“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没有宪政就没有民主。”宪政是西方政治传统的精髓,是当今世界政治文明的标志。英法美德四国现代宪政的确立过程及其立宪道路、模式上具有不同的

26、特点。我国宪法学家李步云认为:“宪政是国家根据一部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宪法进行治理,以实现最广泛的人权为目的的一种政治制度。”中国的“立宪”工作,源于清末,然而只是昙花一现。孙中山先生曾说:“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无文宪法,是英国最好。英(国)是不能学的,美(国)是不必学的。”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时,宋教仁一再要求采用责任内阁制,但南京临时政府未予理睬,采取了总统制。此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摘编自谢居福中华民国宪政史研究结合材料与中外历史的相关事实,围绕“宪政设想与实践”。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给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定的一

27、个具体的论题,阐述须有具体的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中华民国的宪政构想与实践过程。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仿照美国政体施行总统制共和制。然而,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后来颁布的 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由于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最终使得整个国家后来陷入军阀混战之中,美国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最终以失败告终!因此,我国宪政实施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解析】【详解】首先,确定论述的具体对象,拟定具体的标题。如以中华民国为论述对象,则可拟定标题为“中华民国的宪政构想与实践过

28、程”。其次,确定可用于论述分析的具体的史实。如在论述“中华民国的宪政构想与实践过程”时,其可用的史实包括总统制的酝酿、责任内阁制的实施、责任内阁制的流产等。第三、依据确定的史实说明因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统制的酝酿主要和辛亥革命的成功有关;责任内阁制的实施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责任内阁制的流产是因为辛亥革命为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最终使得整个国家后来陷入军阀混战之中。最后,依据论述得出结论。中华民国宪政的实践过程说明宪政实施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

29、,反对教权的政府。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

30、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科三 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有关浪漫主义思潮的认识,学术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摘编自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新发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恐怖”的理解。【答案】(1)诉求:批判教权统治,主张因信称义,宣传人性

31、解放和思想自由。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2)新发展:在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在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3)理解:工业革命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一些人抒发情感,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积极追寻理想世界。【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关于诉求,根据材料一“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可从批判教权统治,主张因信称义,宣传人性解放和

32、思想自由方面回答诉求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关系,根据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可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方面回答关系即可。(2)关于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根据材料二“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

33、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等信息可从主张自由放任、信仰自由、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等方面概括即可。(3)关于对“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特点等方面回答“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的理解即可。【点睛】材料解析题的四步解题方法:第一步,先看该题设问,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如抓住本题 “诉求、关系”“新发展”“理解”等相关设

34、问要求。第二步,读材料,找出关键字词句,最大限度的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等,紧扣设问要求。第三步,回归教材,分析材料与课本某一内容的联系。抓住教材中关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浪漫主义文学的相关内容,紧扣设问,逐一分析材料即可解决。第四步,提炼答案,分点作答,答案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总结后得出的。19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五”计划成就(1957年与1952年比较)项目工农业总产值生产资料消费资料钢产量煤产量发电量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1957年比1952年增长(%)67.8210.083.0296.096.0166.024.819.026.0年均增长(%)10.925.412.959.219.233.24.53.74.71953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指数钢生铁原煤发电量中国18.031.725.214.421.6英国4.15.75.9下降7.8美国2.83.95.07.89.1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

36、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重工业方面取得中的大成就。阐述:由于原有工业基础薄弱,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尽快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优先发展有工业的策略。“一五”期间,不仅同内经济纵向发展迅速,而且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这些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对整个同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表格中信息从“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重工业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或者从中外发展重工业比较等角度提取观点,论证结合表格中工业基

37、础薄弱、一五计划对于国美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角度分析论证即可。点睛:这种题型是通过用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形式,要求考生能够透过材料的表象,深入地揭示历史发展进程的本质(实质)或者概述历史事件的特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跨度大,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解读史料以及概括历史特征的能力。点睛:近年来高考选择题直接以“本质”面目出现的比较少,基本上以隐蔽的方式体现出来,一是依据材料概括某一历史事件的特点,或者是从材料中并结合所学概括历史事件发展的实质。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等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比较大:1. 要注意对本质概念的把握: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方法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2.概括历史事件的本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再加上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事件属性。3.注意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结合材料中主旨老概括特点或者本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