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记3年前,有媒体曾经报道过安徽阜阳南塘村在“海龟”袁天鹏推动下试验议事规则的故事,由此形成的“南塘十三条”,是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农村版。如今,這些经验汇总成一本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随书附带有光碟。影像中,那些看起来朴素、土气的村民与城市里来的面皮白嫩的“海龟”精英一起,操练一百多年前由一位美国将军记录、整理、研究出来的议事规则。袁天鹏对议事规则发生兴趣,起因于留学美国时参与学校社团的启示。该校的学生自治组织决策机构是学生议会,其成员在全体学生中直选。袁天鹏入选后发现,学生议会的议事规则,遵循的就是罗伯特议事规则。最大的冲击是议会主席的“无能”。议会主席作为会议
2、的主持者,只是会议发言机会的分配者,不能表态,如果他对某个议题确实有话要说,那就必须把主席的位置暂时出让,由别人代行主席职务主持会议,然后再发言。其原理是,只有被限制的权力才有可能是公正的。主持人自己不表态,不发言,才能保证公平。這与袁天鹏在国内时的经历反差甚大。大学时,身为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会主席、团中央表彰的“全国优秀学生干部”,袁天鹏已经初尝权力的甜头,北邮的学生会有一点儿经费,钱怎么用也要开会议一议,但最后方案都要等到他這个主席拍板才能确定下来。规则在议会中是至高无上的。一开始袁天鹏不懂会议规则,几次会议根本没机会发言就过去了。后来明白过来,所有的人,谁想发言都得先举手,主席同意才可发言
3、。发言都有时间限制;发言不按先后次序,而是一个人说完了之后主席会问:“有没有反对意见?”同时举手的人中间,反对意见优先。发言的时候必须开头先说“我同意”或“我反对”,然后再说理由,以让大家听着容易;发言时,任何人不得打断。如果跑题,主持人会告诉你“跑题”了;发言人必须面向主持人说话;而不是冲不同意见的人发言,以此避免冲突;发言超时会被打断。民主决策是“少数服从多数”的看法也得到了颠覆。首先,没有“服从”這样强烈的字眼儿,民主是作为一个共同体同进同退的游戏,不是谁让谁服从的简单决定;其次,就算是“服从”,服从的也是决议,而不是人,這决议还必须是按规则共同作出的。在纪录片独立制作人寇延丁的牵线下,
4、已是美国议事专家协会首位中国会员的袁天鹏被介绍给南塘村村民。南塘村农民合作社是个村民维权组织,当地政府发现,让這个组织存在,减少了农民去省里、北京上访的次数。但是,這个组织的负责人却长期苦于会员们不会开会,开会时,常被三大问题困扰:跑题儿、“一言堂”、野蛮争论。袁天鹏与同事一起,把罗伯特议事规则做了简写版,结合村民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深入浅出地引导会员们学习如何开会。几乎所有常见的情况,比如跑题、超时发言、抢话、人身攻击、打板凳拍桌子等等,都编了小情景剧演给乡亲们看,让大家在笑声中发现老习惯的荒谬,再通过非常具体的议题,引导大家讨论,让大家在讨论中自己形成规则。在培训中,乡亲们主要纠结于两个问
5、题:一是主持人没有任何权力,這个他们很不适应,一个动议的形成比如地里的萝卜怎么办,是就這么烂着、分了,还是拉到超市直销、便宜卖给中间商這些动议的形成,要经过特定的程序产生。但开始的时候乡亲们坚持认为這是主持人的工作,“不然要他干啥?”“没个挑头的人带领大家,這会还咋开?”等等。另一个纠结是,弃权票怎么算?培训课上袁天鹏问乡亲们:“9个人开会,4票赞成3票反对2票弃权,這个动议过不过?”乡亲们答:“过!”袁天鹏故意说:“可是只有4票赞成,没过半数啊!”乡亲们答:“那2票弃权的就不能算数,所以是7个人里4票赞成,过半数了!”好,這时有人跑出来问:“如果是1人赞成8人弃权,那过不过?”要知道這是农村开会时最常见的情况之一1个人说,另外的人不吱声。這时,乡亲们的意见就变了:“8个人都不吱声,说明他们心里是反对你的,碍于面子,不想当面说出来,所以這个动议不能过!”這种爱面子、老好人的乡愿文化又岂止是在中国的乡村?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袁天鹏唇焦舌敝掰开揉碎地讲了又讲,乡亲们最终还是理解并同意了“弃权就是弃权,反对就要说出来”的观念。在南塘,面对乡亲们,袁天鹏把罗伯特议事规则简化到了13条。而在阿拉善联盟,面对企业家们,袁天鹏将之归纳成了40条。面对不同的人群,他确实做到了因地制宜。袁天鹏们认为,中国走向民主,应该有一些可以操作的东西,而议事规则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策略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