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阶段评估检测(二)(第三、四单元)(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胃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解析】选D。本题考查酶的有关知识。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A正确;胃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B正确;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可以将生物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
2、,属于水解酶类,C正确;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但不能降解细菌细胞壁,D错误。2.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解析】选C。加入酶C后A浓度降低,B浓度升高,说明在酶C的催化下A能生成B,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随着反应的进行,底物A浓度由大变小,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图示反应在最适温度下进行,降低反
3、应温度,反应速率将减慢,反应时间将延长,T2值增大。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C.细胞内各种吸能反应一般需要消耗ATPD.ATP是由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腺嘌呤构成的【解析】选D。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细胞内各种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ATP是由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腺苷构成的。4.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很多人开始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
4、中错误的是()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解析】选D。人进入高原后,由于氧气含量下降,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乳酸增多,内环境pH略有下降,A正确;氧气浓度降低,无氧呼吸增强,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B正确;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由于无氧呼吸增强,有氧呼吸减弱,因此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C正确;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氧气减少直接影响了有氧呼吸
5、的第三阶段,D错误。5.将酵母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形成小膜泡,将各结构或物质进行纯化处理。含有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能产生CO2的是()A.葡萄糖+细胞质基质B.丙酮酸+小膜泡C.丙酮酸+细胞质基质D.丙酮酸+线粒体基质【解析】选B。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A不符合题意;小膜泡是由线粒体内膜形成的,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但是不能直接利用丙酮酸产生CO2,B符合题意;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利用丙酮酸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C不符合题意;酵母菌可以利用丙酮酸在线粒体基
6、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D不符合题意。6.(2020福州模拟)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马拉松运动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CO2B.伤口较浅时,破伤风芽孢杆菌进行有氧呼吸繁殖快C.松土能促进根系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D.利用酵母菌在持续通气的发酵罐中进行无氧呼吸可以生产酒精【解析】选C。人体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其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从而促进根系细胞的有氧呼吸,在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ATP,能为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提供更多的能量,C正确;
7、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若在发酵罐中持续通气,酵母菌将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不产生酒精,D错误。7.(2020泉州模拟)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出现砖红色沉淀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用斐林试剂检测不出现砖红色沉淀丙组: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用斐林试剂检测?A.该实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B.丙组的实验结果是“出现砖红色沉淀”C.三组的实验结果都可用碘液进行检验D.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和酶的种类【解析】选C。淀粉溶液+新鲜唾液,蔗糖溶液+新鲜唾液,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这三组实验,可以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A正确;丙组中蔗糖在蔗糖
8、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实验结果是“出现砖红色沉淀”,B正确;乙组和丙组的实验结果都不可用碘液进行检验,C错误;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和酶的种类,D正确。8.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于乙图中的A点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于乙图中的CD段C.甲图的a、b、c、d中c对应的氧浓度是最适合贮藏植物器官的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解析】选B。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大于O2的
9、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于乙图中的AC区段上某点,B错误;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甲图中的c)对应的氧浓度,C正确;氧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9.甲(人的成熟红细胞)和乙(高等植物的成熟筛管细胞)都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其中前者没有其他细胞器,但后者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甲能存活120天左右,而乙能存活好几年。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A.甲的ATP来自细胞呼吸,而乙的ATP来自光合作用B.乙更新的蛋白质可通过胞间连丝由相邻的细胞提供C.甲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10、某种物质的速率不受氧浓度限制D.细胞寿命的长短与细胞结构的完整程度有一定关系【解析】选A。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所以细胞内的ATP只能来自无氧呼吸;高等植物的成熟筛管细胞内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所以既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ATP,也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A不合理。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使细胞之间能够进行物质交换,B合理。由于人的成熟红细胞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主动运输中所消耗的能量只来自无氧呼吸,所以吸收某种物质的速率不受氧浓度限制,C合理。由于细胞乙的结构比细胞甲的结构更完整,所以细胞乙的寿命比细胞甲更长,D合理。10.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纺锤丝出现在分裂中期B.
11、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长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分裂前期D.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解析】选D。纺锤丝出现在分裂前期;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长得多,而分裂间期染色体解开螺旋,以染色质形态存在,因此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短;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11.如图所示为某雄性动物(2n=6)处于分裂期的一个细胞中的6条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其中字母表示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动物的基因型为BbXAYB.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该细胞内染色体已完成复制【解析】选A。由图中染色体的形态和基因所在的位置可
12、以判断,左起第二条含A的X染色体与左起第四条常染色体发生了易位,所以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XY,A项错误。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项正确。该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可以推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C项正确。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该细胞已经完成复制,D项正确。12.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细胞的2倍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
13、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解析】选C。a、b峰细胞的DNA含量分别为40、80;a峰中细胞为DNA未复制的细胞,b峰中细胞为DNA复制已完成的细胞,a峰与b峰之间的细胞DNA含量为4080,正在进行DNA复制;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已完成DNA的复制,所以应被计数在b峰中;药物处理后b峰中细胞数目大大减少,这说明此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13.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宜条件下,水稻幼苗叶肉细胞中氧气浓度: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一定条件下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NADPH可来自水和有机物C.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叶肉细胞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D.同一细胞中同时存
14、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和酒精的酶【解析】选A。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叶绿体中氧气浓度最高;细胞呼吸消耗氧气,所以线粒体中氧气浓度最低,因此水稻幼苗叶肉细胞中氧气浓度为: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正确。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NADPH是光反应的产物,B错误;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叶肉细胞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C错误;同一细胞中只能进行一种类型的无氧呼吸,所以不可能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和酒精的酶,D错误。14.(2020青岛模拟)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是()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B.在探究
15、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预实验确定最适温度范围C.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甲基绿染色组和吡罗红染色组进行对照D.在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选用马蛔虫的受精卵进行实验【解析】选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可以检测二氧化碳的有无,但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有二氧化碳生成,A错误;预实验可以事先摸索条件,可以确定大致范围,B正确;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甲基绿染料和吡罗红染料混合液染色,C错误;马蛔虫的受精卵只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15.下面为几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图1中,若光照强度适当增
16、强至最适状态,a点左移,b点右移B.图2中,若CO2浓度适当增大至最适状态,a点右移,b点左移C.图3中,a点与b点相比,a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多D.图3中,限制b点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解析】选B。图1和图2中的a点代表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在曲线达到最高点之前,光照强度和CO2浓度都是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当其中一个因素增大,要达到相同的生理状态,另一个因素在其相对较弱时即可满足,故图1中光照强度适当增强至最适状态时,a点会左移,图2中CO2浓度适当增大至最适状态时,a点也会左移;图1和图2中的b点代表光合作用的饱和点,限制因素光照强度
17、或CO2浓度适当增大时,光合作用强度也会增大,所需的CO2浓度或光照强度也会增大,b点都右移;图3中,b点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均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a点和b点的光照强度相同,故a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比b点时多。16.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均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B.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C.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D.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解析】选A。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既可以来自细胞呼吸,也可以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
18、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如乳酸;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17.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表。光照强度(klx)12357810CO2变化量mg/(100 cm2h)+20-2-6-10-12-12分析表中数据,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1 kl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B.光照强度为2 klx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不为零C.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到7 klx时,叶肉细胞中C
19、3合成速率增大;而由7 klx增强到8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合成速率减小D.光照强度为9 klx时,叶绿体色素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解析】选C。表格中测得的CO2变化量可表示净光合速率,只要有光照,植物就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强度为1 klx时,容器内CO2增多是因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2 klx时,CO2变化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不为零;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到7 klx时,CO2的吸收量增加,因此叶肉细胞中C3合成速率增大;而由7 klx增强到8 klx时,CO2的吸收量增加,叶肉细胞中C3合成速率也增大;光照强度
20、由8 klx增强到10 klx时,CO2变化量不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状态,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有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等,外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18.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使亲子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C.人类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0或1条Y染色体D.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导致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解析】选B。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减数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恢复,二者保证了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21、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或2条Y染色体;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19.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次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只分离一次,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有两次分离B.有丝分裂后期异常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都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C.次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的体细胞核内的DNA分子数目有可能相同D.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分别使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加倍【解析】选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两极,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两极;有丝分裂后期异常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都可能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次级
22、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与正常的体细胞核内的DNA分子数目相同;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使DNA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20.(2019济南模拟)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是:P53基因能编码一个由39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可与 DNA发生特异性结合以阻止损伤的DNA复制,促使DNA自我修复;如修复失败则引起细胞出现“自杀”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出现“自杀”现象与溶酶体有关B.癌细胞的形成可能与P53基因突变有关C.细胞分裂过程中若DNA受损,P53蛋白质可使间期时间延长D.与P53蛋白质的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
23、体【解析】选D。细胞出现“自杀”是凋亡现象,与溶酶体有关,A正确;癌细胞能无限增殖,P5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阻止损伤的DNA复制,故癌细胞的形成可能与P53基因突变有关,B正确;P5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阻止损伤的DNA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若DNA受损,P53蛋白质可使间期时间延长,C正确;由于P53蛋白质是胞内蛋白。故与P53蛋白质的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错误。21.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调控人体内抑癌基因P53表达的盒子结合蛋白XPB1u,这对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正常人的干细胞和神经细胞中存在抑癌基因P53B.如果XPB1u异常增多,抑癌基因P53会
24、表达异常C.XPB1u的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抑癌基因P53的调控机制D.抑癌基因P53只调节细胞周期,其突变后可能会引发肿瘤产生【解析】选D。正常人的干细胞和神经细胞中存在抑癌基因P53,A正确;调控人体内抑癌基因P53表达的盒子结合蛋白XPB1u,这对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如果XPB1u异常增多,抑癌基因P53会表达异常,B正确;XPB1u的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抑癌基因P53的调控机制,C正确;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D错误。22.(2020宜昌模拟)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不会随细胞分裂而发生长度改变B.
25、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有丝分裂中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D.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往往核糖体数量较多【解析】选D。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随细胞分裂而变短,导致细胞衰老,A错误;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种子属于器官,因此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联会现象,C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往往核糖体数量较多,D正确。23.李白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细胞学的角度分析,这个过程中不
26、会出现的变化是()A.细胞核体积缩小B.酶的活性降低C.细胞内水分减少D.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解析】选A。细胞衰老的特征包括细胞核体积变大。2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B.正常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虽然发生了稳定性差异,但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正常人体只要细胞癌变,必然在体内形成肿瘤D.细胞凋亡过程中,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解析】选B。细胞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降低;正常人体细胞癌变,不一定在体内形成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多数酶的活性降低,与凋亡有关酶的活性增强。25.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
27、确的是()A. 任何生物的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B.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有蛋白质的合成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不相同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基因重组【解析】选B。对于二倍体生物来说,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但有些生物,如蜜蜂的雄蜂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是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因为蜜蜂的雄蜂是单倍体,无同源染色体,A错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有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时期相同,有的时期不同,C错误;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二、
28、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26.(12分)图甲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与图丙(曲线)分别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氧气产生量与时间、过氧化氢浓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_(填“一定”或“不一定”)高于无机催化剂。pH由C降到A的过程中,过氧化氢酶活性_。(2)若适度升温,图乙中M点的移动方向为_(填“左移”或“右移”)。(3)图丙中若在O点_(填“适度升温”或“增加底物量”),就会形成曲线。(4)将动物的肝脏研磨液煮沸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此时仍有少量的氧气产生,试解释原因:_。将动物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另一过氧化氢溶液中,如发现只
29、产生少量的氧气,试解释原因:_。【解析】(1)过氧化氢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显著,所以适宜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条件不适宜时酶活性下降,甚至失活,此时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高于无机催化剂;pH处于C点时,强碱下酶已失活,所以pH由C降到A的过程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保持不变。(2)图乙是在适温条件下所做实验,如果适度升温,会降低酶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延长反应所需时间,即M点将右移。(3)图丙是在适温条件下所做实验,如果适度升温,会降低酶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从而减少氧气的生成量,因此如果形成曲线即增加氧气的生成量,需要增加底物量。(4)将动物的肝脏研磨液煮沸,研磨
30、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失活,但由于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所以肝脏研磨液煮沸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仍有少量的氧气产生。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如发现只产生少量的氧气,说明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过低。答案:(1)不一定保持不变(2)右移(3)增加底物量(4)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过低27.(12分)(2019山东师大附中模拟)图1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2为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物质E是_,物质D是_,过程为_。(2)图2中,
31、O t1段,细胞中C6O6的含量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_(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t3t4段,图1中的变化是_(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3)提取该绿色植物叶片中的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小的是_。【解析】(1)图1中表示的是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据图分析,过程分别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一阶段。A至F分别为ATP、ADP、氧气、二氧化碳、H、丙酮酸。(2)图2中,O t1段,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细胞中C6O6的含量不变。
32、t2时刻光照已经充足,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不变。t3t4段,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暗反应增强,光反应也会增强,即会增强。(3)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叶绿素b这一条带在最下面,扩散最慢,所以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小的是叶绿素b。答案:(1)H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光反应(2)不变不变增强(3)叶绿素b28.(14分)如图所示的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基因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分析回答:(1)图1所示细胞的名称为_,其染色体与DNA的关系与图2曲线的_区段对应。(2)从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可以
33、看出,图1细胞内有_个染色体组、_对同源染色体。(3)从来源来看,图1所示细胞中变异基因A出现的原因是_,发生的时期位于图2所示曲线的_区段。(4)若图1细胞中A为变异基因,则与该细胞一同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_。【解析】(1)题干已经表明该生物是雌性,雌性生物出现图1所示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则此细胞的名称为第一极体,其染色体有6条,DNA有6个,与图2曲线的ef区段对应。(2)从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可以看出,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故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0对同源染色体。(3)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dd,从来源来看,图1所示细胞中变异基因A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基因突变最可能
34、发生在DNA复制时期,此时期DNA解旋时单链不稳定,故易发生基因突变,对应图2的bc段。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对应图2 的cd段。(4)该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基因组成为AaBbdd,并且A为变异基因,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A为基因突变导致,则与该细胞一同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Abd;若A为交叉互换导致,则与该细胞一同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Abd或abd,所以答案为Abd或abd。答案:(1)第一极体ef(2)20(3)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bc或cd(4)Abd或abd29.(12分)为探究两种抗癌药物A和B联合作用的效果,用A和B单独及联合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测定细胞周期各
35、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组别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G1(%)S(%)G2+分裂期(%)对照组32.7122.0145.285.29仅用药物A34.1263.152.7318.14仅用药物B90.276.543.1931.86药物A、B联合使用45.4648.386.1652.46注:G1期、S期、G2期都属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其中G1期发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发生DNA复制; G2期发生的是有丝分裂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1)结果显示,药物A主要使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_期,推测其作用机理是_。(2)细胞内ERK蛋白被磷酸化为pERK
36、,可导致细胞增殖。用药物B处理肝癌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ERK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ERK的含量明显下降,由此推测,药物B可能通过_影响人肝癌细胞的增殖。(3)细胞凋亡是_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上述四组实验结果,说明联合用药对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是_,两种药物在治疗癌症的效果上表现为_作用。【解析】(1)从表中分析,仅使用药物A组和对照组比较,S期细胞比例大,则该药物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此时期细胞进行的是DNA复制,由此推测该药物具有阻断DNA复制的作用。(2)用药物B处理的癌细胞,ERK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ERK的含量明显下降,而ERK蛋白被磷酸化为pERK导致细胞增殖,由此推测药物B能抑制ERK蛋白的磷酸化。(3)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分析表中数据,药物A、B联合使用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组,因此二者具有协同作用。答案: (1)S阻断DNA的复制(2)抑制ERK蛋白的磷酸化过程(3)基因促进凋亡作用强于单独处理组协同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