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课参考》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时作业:1.1.1-2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712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参考》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时作业:1.1.1-2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备课参考》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时作业:1.1.1-2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备课参考》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时作业:1.1.1-2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备课参考》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时作业:1.1.1-2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备课参考》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时作业:1.1.1-2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备课参考》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时作业:1.1.1-2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备课参考》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时作业:1.1.1-2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备课参考》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时作业:1.1.1-2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二课时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第12题。1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A.有界性B.差异性C.整体性D.层次性2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A.是按照自然要素差异划分的空间单位B.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C.三大区域之间存在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D.三大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解析:第1题,三大区域间的面积、人口比重与城市化水平不同,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与区域划分的指标。第2题,区域面积、人口数值为确定值,说明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是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区域划分。区域之间

2、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答案:1.B2.C下表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据此完成第35题。项目甲乙丙地形高原、高山高原、盆地、山地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植被森林、草甸、荒漠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农业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种植业3表中的表示()A.盆地、丘陵B.平原、丘陵、高原C.高原、盆地D.高原、盆地、山地4表示的气候主要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山气候5有关表中的描述,正确的有()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

3、产基地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A.B.C.D.解析:根据表中提供材料判断,甲区为青藏高寒区,乙区为东部季风区,丙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第3题,指东部季风区的地形,以三大平原、三大丘陵、两大高原为主。第4题,青藏高寒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山气候。第5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特征突出,水源补给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主要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内蒙古高原有优良的草原牧场,新疆以山地牧场为主,新疆也是我国特色果、棉生产基地,但在种植区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答案:3.B4.D5.C读下图,完成第67题。6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A.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

4、天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7影响该区域人口和聚落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解析:依据图示山脉、河流、沙漠等信息可确定,该地区为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风力作用强烈,人口、聚落和生产活动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山前地带。答案:6.B7.B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完成第810题。8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地形崎岖B.光照较少C.降水不足D.积温过高9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措施中不能缓解上述问题的是()A.南水北调B.西气东输

5、C.西电东送D.北煤南运10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解析:第8题,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云雾天气多,光照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第9题,苏州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能源、矿产资源不足,水资源丰富。第10题,长江三角洲不位于地震带附近;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长城以北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较少。答案:8.B9.A10.A读下图,完成第1113题。1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

6、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12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有广泛分布的黑土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水稻土水田水稻种植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旱地耕作业A.B.C.D.1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趋势的是()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甲为我国东北地区,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两地纬度差异大,热量差异导致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第12题,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土壤经长期耕作发育成肥沃的水稻土。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第13题,长江三角洲随着经济快速

7、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受市场影响城市周围种植花卉、蔬菜的比重上升,粮食、塘鱼比重有所下降。答案:11.B12.B13.B14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矿产和能源资源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开发程度A.B.C.D.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开放早,经济发展水平高,但矿产和能源缺乏;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经济基础薄弱,但资源丰富。答案:D下图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划定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1999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据此完成第1516题。15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差异的

8、因素有()地理区位矿产丰富程度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土地面积A.B.C.D.162008年东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最大,说明()A.中西部经济加速增长,东西部差距逐渐消失B.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西移,造成东部发展衰落C.东部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减产D.东部外向型经济比重高,受国际市场影响大解析:第15题,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主要与地理区位、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科技水平有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高附加值产业、新兴产业比重大,则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快。第16题,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对外向型经济影响较大。答案:15.C16.D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上海世博会西藏馆的外立面是一幅高

9、7米、长63米的三面整体的拉萨城市画卷。展馆中的主体影片“天上西藏”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紧贴鲜明的西藏特点。甲世博会西藏馆展馆外观乙西藏交通简图(1)(多选)西藏馆的主体影片为“天上西藏”,下列对西藏的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反映“天上西藏”特征的是()A.位于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上B.地势高,空气稀薄C.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D.气候高寒,气温日较差较大(2)西藏的人口及城市的分布特征是什么?原因是什么?(3)拉萨号称“日光城”,说明太阳能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4)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如何促进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析:本题借助世博会的时事,主要考查区

10、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的相关内容,解答此题应准确理解青藏高原对西藏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形成高寒的气候,对西藏的植被、土壤、农业活动、人口城市分布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答案:(1)ABD(2)西藏的人口及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降水相对适宜。(3)因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能资源丰富。(4)西藏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交通不便,科教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这一切都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首先发展科教事业,大力发展基础设施

11、建设,改善交通,加强与我国内地的经济文化交往,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8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材料二:乙省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变化图。材料三:2005年甲、乙两省部分社会经济数据比较。人口(万)城市人口比重(%)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进出口额(亿美元)粮食产量(万吨)甲省9 7683210 53577.44 582乙省7 4004718 2722 279.42 834(1)我国骨干铁路的“一横三纵”经过甲省,根据材料一,判断字母所代表的铁路与其名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陇海线b

12、京广线c京九线d京沪线B.a陇海线b焦柳线c京广线d京九线C.a陇海线b京广线c京九线d焦柳线D.a陇海线b京九线c京广线d京沪线(2)读材料二,判断乙省近年来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逐年下降B.粮食单产水平逐年下降C.水旱灾害频发D.农业部门结构调整(3)乙省粮食产量的变化可能为甲省粮食生产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简述甲省要把握这一机遇,应采取哪些措施。(4)甲、乙两省分别属于我国的哪个经济地带?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影响甲、乙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甲省应发挥哪些区域优势,实现经济振兴。解析:图中甲为河南省,乙为江苏省。第(1)题,依据图示回答。

13、第(2)题,江苏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城市的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且大量耕地改种经济作物,使粮食产量下降。第(3)题,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可大力发展粮食种植并利用江苏粮食产量下降这一机会进入江苏市场。第(4)题,从工业基础、政府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第(5)题,结合材料中铁路线、煤矿、人口、文化遗产等信息可回答。答案:(1)B(2)D(3)提供了粮食销售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造耕作方式),改造中、低产田,加强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4)甲省属于中部经济地带,乙省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影响甲、乙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乙省临海,具有开放性的位置和便利的海运,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甲省较闭塞;近代工业乙省比甲省发展早,经济基础较好;乙省人们的思想观念较甲省开放;乙省产业结构较甲省优化,城市化水平较高;乙省比甲省具有政策优势。(5)发挥交通优势,推动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的发展;建设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利用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