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662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7 第七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20世纪初1919年) 本单元课标主要内容:政治: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美日加紧侵华。经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思想文化: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外交:一战期间欧洲国家暂时放松侵略中国。阶段特征政治:清政府的变革与资产阶级革命救国方式并存;辛亥革命推动下的政治进步与反动势力反复较量。经济:民族工业由初步发展到短暂春天,再到发展速度放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实业救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封建思想受到激烈批判。社会生活:国人生活向健康、文明、大众化方向发展,但呈现新旧并存的状态。

2、外交:美日等加紧侵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深化。主干知识一、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概念:狭义辛亥革命指1911年10月10日夜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广义辛亥革命则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及革命后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一)武昌起义1背景(1)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使清政府的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新政”和“预备立宪”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2)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3)组织、理论准备: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确立三民主义为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3、“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反映了中国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时代前进方向;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和群众基础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原有地价归原主,涨价地价归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4)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尤其是黄花岗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5)时机成熟:四川兴起保路运动,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 2过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建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

4、迅速土崩瓦解。问题建构与知识、方法运用1:1梁启超反对提倡“排满复仇论”,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他提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据此,比较梁启超、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相似点。提示:可从民族主义的内涵、国内民族间关系等角度分析。21905年川汉铁路公司向社会发行股票,1907年改为商办。1911年清政府借铁路国有之名向英、法、德、美出卖路权,激起民愤,兴起保路运动。有学者称“川汉铁路搞倒了一个王朝”,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可从清政府出卖路权激化社会矛盾、

5、清政府镇压保路运动提供起义时机等角度分析。思维提升1: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洋务运动、戊戌新政、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三次新政环环相扣,层级递进。洋务运动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尽管其“中体西用”招来后人许多批评,但却让西方文化在中国有了输入的通道和立足之地。戊戌新政的内容更广泛、深入,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如文化教育领域,兴办的已不只是培养洋务专才的专科学堂,而是面向国民教育(“开民智”)的大学堂、中小学堂,还废八股改试策论。反映了维新派追求系统的、全面的社会变革。清末新政几乎同时进行了制度、

6、军事制度、体制、财政制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直至进行政治体制改革。2.在救亡压倒启蒙的背景下,由于清政府的一误再误,错失了改革的最好时机,至20世纪初,清政府主持的改革已无成功可能,才会被更高层级的资产阶级革命取代。问题设计:指出晚清三次新政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分别产生的作用。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改造中国1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象征民族平等的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2改造中国:对中国进行全面的改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以政治为例:颁布临时约法,规定民众权利和国家制度等。 (1)主要内容:权力来源方面规定主权在民;公民权利和义务方

7、面规定基本人权;民族主义方面规定民族平等;政治体制方面规定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 (2)意义: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民主化进程的丰碑;废除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并被视为民国的重要象征;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为捍卫民主共和制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法律依据。著名史学家先生所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深远意义的结果。”问题建构与知识、方法运用2:1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仅“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是他的主张,其他内容均不是他主张的。为什么孙中山最后仍签署了临时约法?提示:可

8、从临时约法的进步性与颁布该法的目的、孙中山的革命目标等角度分析。21912年间,各种政党团体出现了300多个。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约100种增至500种,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推动1912年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可从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临时约法内容、民主共和观念传播、学习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等角度分析。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1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提高了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颁布了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9、创造了条件。4是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亚洲觉醒”的标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天下为公等思想,对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11912年3月,袁世凯依据逼清帝退位之功和承诺赞成共和,于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及之后的北洋军阀倒行逆施,大肆破坏民主共和。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先后掀起宪政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该时段民主与专制、光明和黑暗的博弈激烈。问题建构与知识、方法运用3:学者吕明灼认为,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学者扬天石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

10、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问题设计:你赞同哪位学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提示:可从经济发展水平状况、革命领导阶级与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思想与群众基础状况、革命目标完成情况等角度论证。思维提升2:多元史观视角认识辛亥革命和孙中山 革命史观。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故孙中山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族主义者”。 文明史观。辛亥革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

11、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它结束帝制,建立共和国,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故孙中山“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现代化史观。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族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故“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整体史观。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推动了亚洲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故孙中山“

12、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社会史观。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措施,以官职、先生、君、同志等取代老爷、大人、奴婢、奴才等称呼,以鞠躬之礼代替跪拜、作揖、请安、拱手等礼节。自由、平等、友爱的社会风气兴起。文化教育上,理性化和科学化有了发展。故孙中山“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问题设计:多元史观认识历史事物的必要性。 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经济方面: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1)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令;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等

13、。 (2)概况:新建厂矿、新增资本空前;代表性企业:荣氏兄弟的纺织和面粉业;张謇的大生纱厂集团。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及其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3)特点:主要是轻工业为主,如纺织、面粉业;区域分布不合理;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经济相比处于劣势。 (4)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2.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变革 (1)剪辫、易服、废缠足。 (2)风俗礼仪:采用先生、同志等称呼,婚姻逐步自主;丧礼简化;增加国庆、元旦等节日;改阳历。 (3)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公民教育,新编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4)大众传媒及娱乐的发展,如各类报刊兴办,国产电

14、影发展。 三、新文化运动1.背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列强加紧侵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青年杂志 油画宽容2.概况:(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科学。(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阵地:新青年(第二期起改为此名);活动基地:北大(因为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方针,推动新思想在北大传播)。 (4)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指民主思想、民主制度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科学精神),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道德指的是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旧

15、道德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四川的吴虞被誉为“只手打到孔家店的老英雄”。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形式上的革命),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内容上的革命)。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孔乙己等,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十月革命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中国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3.意义:(1)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中国知识分子

16、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物的关心。对五四运动起宣传和动员的作用。(3)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4)不足: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或者否定。思维提升3:学术新视野里的新文化运动的“激进主义”1传统观点多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激进主义之弊,如“全盘反传统”“全盘西化”,此举是“走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歧途”,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2对此,部分学者如中山大学袁伟时认为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都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至前所未有的

17、很高的评价。以儒学来说,在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民国初,封建思想泛滥的环境下,全盘西化倾向,实为不得已而为之,所谓“取乎上,得乎中”。后来,胡适撰文解释其本意为“充分世界化”“一心一意现代化”,可见全盘西化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问题设计:任选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知识结构结构图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结构图二: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结构图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连线一、近现代以来中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变化时间历史背景变化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洋货”涌入,近代大都市崛起。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生活发生

18、显著变化,特别是城市。第二次辛亥革命后推翻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旧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冲击,人们精神生活相应变化。第三次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强制取缔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物质生活改善,社会风气根本性改变,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社会生活受政治生活影响较大。第四次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变化原因时代巨变,如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等;近现代中国的开放,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西方工业文明传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社会运动的影响;政府的政策、法令、法规的推行;科学技术

19、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二、近现代民族工业产生和曲折发展时间特征发展概况发展原因历史影响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类型: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地点: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等。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商品输出、掠夺原料)瓦解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加速自然经济解体;西学东渐在器物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新设厂矿和新增的资本总额增长迅速。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

20、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西学东渐进入制度阶段。1914-1918“短暂春天”新建厂矿和新增资本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辛亥革命;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思潮。为新文化运动奠定物质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成立提供阶级基础。1927-1936“黄金十年”重工业有所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1936年最高纪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家基本统一;国民政府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货币改革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一定

21、的基础。1937-1949萧条、困境抗战时:战争摧毁;内战时:大量工商业破产。战争(日本侵略、内战);美国经济侵略;官僚资本侵蚀、打压;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捐税多。抗战时:大量企业内迁;内战时:民族资产阶级与国民政府决裂。1949-1956新生、改造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3-1956,三大改造。1956,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本单元学习笔记高考真题7 1(2015海南卷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 )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22、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2(2010年全国卷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C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3(2015山东卷15)右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D )A英国B德国C俄国D日本 4(2015四川卷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

23、要撰稿人在 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B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5(2013海南卷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C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6(2013年江苏卷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

24、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D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7(2015安徽卷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顾炎武1613168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

25、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海国图志)陈独秀18791942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2分)(2)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14分) 课堂训练7一、选择题(共6小题,共24分)1孙中山说:“同盟会之主张,创立民国后,则继之以平均地权,倘能

26、达此目的,则社会问题已解决过半矣。平均地权者,即井田之遗意也。”这里的“井田之遗意”应指( B )A实现土地私有 B推行土地国有C实行集体耕作 D实行个体耕作2武昌起义之后,广州地方商绅要求光复广东的请愿活动被两广总督张鸣歧驱散,革命党则暗杀满族将军并组织民军向广州进发,广州商绅再集会选举张鸣歧为新政府都督,不料张鸣歧已逃出广州。据此说明( D )A商绅斗争目标不同于革命党人B革命党人暴力活动得到商绅支持C当时封建统治的支柱是商绅阶层D各阶层在反清的方式上不尽相同31912年8月,孙中山当面建议袁世凯:“此十年内君当为大总统,专练精兵五百万,始能在地球上与各强国言国际之平等。”当记者黄远庸提问

27、“袁世凯有没有野心”时,孙氏的回答也相当干脆:“那是没有的。”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B )A符合当时中国国内的形势B孙中山迫切期望国家富强C体现了革命派的反帝主张D袁世凯骗取了孙中山信任41916年1月农商公报记载,“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致电大阪询问行情者。”这主要反映出中国( A)A深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C政府鼓励农产品走向世界市场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5右图是1915年的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

28、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该漫画意在说明(C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五四运动的群众基础雄厚6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D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26分)7(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2年3月11

29、日,孙中山签署并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1921年他却在五权宪法中指出:“在南京定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在一次讨论中他又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国会且然,何有内阁?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据李伟迪孙中山与的制定等)(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临时约法不满意的理由,(6分)结合当时政局,指出他依然签署和颁布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因,(6分)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品质?(2分) 材料二 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简表 时期角

30、色定位价值取向(目标追求)戊戌时期“新贤妻良母”兴女学提高女性素质,非缠足强健女性体魄,使女性能完全胜任相夫教子之职责,抚育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达到强国保种的目的,国家民族才有希望。辛亥时期“女国民”“一国之女子,一国国民之母也是故男子当尽爱国之责任,女子亦当尽爱国之责任;男子当尽国民之义务,女子亦当尽国民之义务。女子者国中之一分子也”五四时期“自由独立之女子”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强调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追求家庭生活的平等自由和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平等和自由。 (据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2)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与价值取向的变化。(12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