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3.50KB ,
资源ID:406310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0631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秋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六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秋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六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1、单元检测六一、选择题1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新政()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B推动了思想解放C挽救了清王朝的危机 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2孙中山说:“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据此判断,这一言论出现在()A1894年 B1905年C1911年 D1912年3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极大地改变了革命的特征与方式。孙中山不必只在社会边缘人中开展工作他能从归国学生、不满现状的文人与进步军官中寻找到支持,而传统上这些人是中

2、国的领导群体。材料表明,同盟会的成立()A革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展B汇聚了全部革命力量C革命活动摆脱了边缘群体D提供统一的中央组织4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该“革命”()A实现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B根除了封建思想的残余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51914年,袁世凯宣布废除国务院,在总统府设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帅部,取消国务总理,改设国务卿并向总统负责。袁世凯这一调整事实上违背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哪一原则()

3、A责任内阁 B三权分立C自由平等 D主权在民6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庆祝活动的纪录。正如某报道所称:“共和重昭,阴霾肃清,人民皆以诚意祝祷盛况,迥非往年所可比。”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新文化运动已席卷全国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强C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D复辟帝制行为有违潮流7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8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

4、力量”。近代中国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军阀长期割据混战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C列强在华企业压制排挤D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9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A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C美国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D爱国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1019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改良文字,使文字悉统于声音”的主张,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了汉字拼音化的方案,

5、发起了切音字运动,强调“字话一律、文话相通”,以达到“中国虽大,犹如一家”的目的。这反映了当时()A向西方学习进入了伦理层面B取消方言成为社会各界共识C文化传承的难题得到了解决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有所增强11“要以民主与科学的标准挑战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传统所有习俗、制度、风俗、圣贤教训都应重新被评估。”提出上述主张的是()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D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12“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B夸大了对人性的

6、赞美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二、非选择题13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辛亥革命有着非同凡响的历史意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新陈代谢(时报1912年3月5日)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

7、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时报描述的社会新事物所涉及的领域。针对引文描述的现象,试评述民国初年社会的新陈代谢。(2)据材料二,概述西方学者对民国政体的评价。“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如何理解?(3)据

8、材料三,分析指出政治制度“真实发生相当作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辛亥革命有着非同凡响的历史意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历史意味”的历史理解?14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

9、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材料二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作为助力推动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四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

10、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陈独秀(1917年1月1日)(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相通的地方”,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指的是什么事件?伏尔泰、罗伯斯庇尔推崇儒家思想的意图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单元检测六1答案:A解析:材料

11、信息是,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不但没有获得多少维护清政府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即清末新政推动了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这为清朝灭亡造就了基础,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没有强调推动了思想解放,故B项错误;C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清末新政加重了清王朝的危机;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故D项错误。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孙中山的这句话是在1905年同盟会成立大会上说的,表达了推翻清政府的决心,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故选B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不必只在社会边缘人中开展工作他能从归国

12、学生、不满现状的文人与进步军官中寻找到支持,而传统上这些人是中国的领导群体”可知,革命的基础得以扩展,选项A正确;选项B表述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在同盟会成立后可以吸纳更多的人,但并未抛弃原有的革命群体,排除C项;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等信息可知,该“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因此A项正确。B项表述过于绝对,辛亥革命并未根除封建思想的残余;C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

13、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故正确答案为A项。5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签署才能生效,即实行责任内阁制。袁世凯宣布废除国务院,取消国务总理,改设国务卿并向总统负责,因此,这一调整事实上违背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责任内阁制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三权分立、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原则,故B、C、D三项错误。6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共和重昭,阴霾肃清”可知,各界民众因为共和制度失而复得而倍感珍惜,这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不得人心,D项符合题意;A项中的“席卷全国”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国民的民主参

14、政意识,B项排除;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十分薄弱,C项排除。故答案为D项。7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但随着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快速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一直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故答案为C项。A项,工业结构不合理是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是民族工业所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的,排除;B项,地区分布不平衡是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是民族工业所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的,排除;D项军阀割据混战是近代中国社会环境的具体体现

15、,不符合题意,排除。8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近代中国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D项符合题意;北洋军阀长期割据混战导致政局动荡,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A项错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是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B项错误;列强在华企业压制排挤是导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9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日本在1915年初提出了“二十一条”,通过材料信息可能看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因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其“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而在它

16、打出“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后,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大众的消费心理受民族主义影响,故D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民族烟草工业迅速发展,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出现,排除B项;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根据“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可知,主要侵华国家是日本,排除C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切音字运动强调实现“中国虽大,犹如一家”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民族国家意识有所增强,D项正确;切音字运动主张的是汉字拼音化,无关伦理层面,A项错误;知识分子的汉字拼音化方案不能

17、说明取消方言成为社会各界“共识”,B项错误;只通过“改良文字,使文字悉统于声音”和“汉字拼音化”不能解决文化传承的难题,C项不符合题意。11答案:C解析:材料“要以民主与科学的标准挑战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传统”符合新文化运动期间以民主和科学为武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和独裁专制,故C项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没有深入到以民主和科学改造国民性,故A、B两项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而材料是要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12答案: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中国总想当“圣人”“圣贤”,但往往缺少做人起码的诚实与正直;与其

18、唱“圣贤”的高调,不如做“平常人”,即做一个正直之人,以说真话为人生第一要义。何况,说真话才是对提问者的尊重。尊重提问者,最重要的是不欺骗提问者。这个意思就是:给予“真”,便是报以“善”。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揭露了旧文化缺失诚实与正直,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均排除。故选A项。13答案:(1)领域:政治变革:文化教育;社会习俗等。评述:引文一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社会的变迁;但另一方面,事物的变迁(新陈代谢)又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新旧长期并存。(2)评价:共和政体在中国毫无根基,必然失败。理解:共和政体符合世界潮流。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顾国情,简单地照搬西方模式行不通。(3

19、)注意:与传统相融合;与人事相配合。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解析:第(1)问,“领域”:根据材料一中“共和政体成,专制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剪发兴,辫子灭”等信息可知,时报描写的是政治、文教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革。“评述”:根据材料一和第一个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用唯物史观进行分析,从社会变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漫长性等方面评述民国初年社会的新陈代谢。第(2)问,“评价”:根据材料二中“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等信息

20、可知,西方学者对民国政体的评价是共和政体在中国毫无根基,势必失败。“理解”:根据材料二中“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及其之后的具体分析,可从中国近代的国情出发,指出无论多么理想的、顺应时代潮流的东西,都不可不顾国情简单照搬。第(3)问,“注意”:根据材料三“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可知,要想政治制度“真实发生相当作用”应该注意与“传统”相融合,与“人事”相配合。“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就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作用和主要教训等,评价其非同凡响的历史价值。14答案:(1

21、)“相通的地方”: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源头。(2)事件:欧洲启蒙运动。意图:借助孔子思想来反对等级、特权制度,维护人权,提倡自由平等,维护资产阶级利益。(3)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这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4)赞成:陈独秀反对独尊儒学,对儒学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他是站在反尊孔复古、反封建专制的立场上看问题的,也是站在倡导思想文化自由、宣传民主科学的立场上看

22、问题的,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进步的声音。反对:陈独秀把近代中国的黑暗归结为尊儒有失偏颇,把儒学与近代文明对立起来很不恰当。这种割裂传统的观点不利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这种倡导思想文化自由的主张也容易导致政治和社会的混乱。解析:第(1)问,“相通的地方”:根据所学知识,由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哲学命题和孔子“仁”“礼”思想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产生的影响分别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

23、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源头。第(2)问,“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指的是启蒙运动;“意图”:根据材料二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罗伯斯庇尔推崇儒家思想的意图是借助孔子思想来反对等级、特权制度,维护人权,提倡自由平等,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第(3)问,“态度”:依据材料三中“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这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第(4)问,“看法”:根据材料四中“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等信息可知,陈独秀反对独尊儒学,对儒学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去肯定其观点,或者从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指出其观点的偏颇,无论持何种看法,都先要明确陈独秀的观点,然后明确个人的看法,接下来用所学知识,对其观点的合理或偏颇之处,说明其原因,解答过程需要按逻辑明观点,定看法,析原因,论从史出,清晰合理。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