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高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 B C D2史记中记载:“(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县 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是分
2、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 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A B C D3中国俗话“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州官”,其最早职能是A管理地方行政 B管理地方军事C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 D代表中央节制地方4下列四图反映了杭州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5“凡厥衣冠(冠族华胄),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宋书恩幸传序)材料中反映的选官制度A是汉朝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C门第出身决定官品大小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6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
3、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A中央的派出机构 B皇帝的秘书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7“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江,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公”指的是A李冰 B杜诗 C王景 D郑国8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9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4、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C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D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10据史书记载,直到西汉末年,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渔猎采集在经济生活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原地区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统一后,北方政局相对稳定B南方自然条件差,水灾频繁C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首先在北方得到推广D南方商品经济发达,抑制了农业的发展11(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售农用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材料表明A宋代开始出现定期举行的草市B宋
5、代草市开始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C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12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满载着皮毛、花旗参、胡椒等纯正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5个月的航行到达了中国,随后又把茶叶、瓷器、丝绸等一大批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A泉州 B广州 C南京 D上海13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
6、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1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是指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15伏尔泰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民主政治的创立者之一。他一生中最崇拜的人,就是中国的孔子。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不可能被伏尔泰所推崇的是A“
7、仁者,爱人” B“有教无类”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克己复礼”16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写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天行有常”C“天人感应” D“存天理,灭人欲”17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18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
8、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A“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19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20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
9、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21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22印度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
10、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下列关于右图颜真卿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 B讲究法度与规范C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D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23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A唐 B宋 C明 D清24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25清代皇帝康熙曾感叹:“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
11、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康熙帝勤政爱民 B清代君权专制的发展C皇帝终身制的必然结果 D清代有官员退出机制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8分,29题9分,共50分)26(10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
12、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6分)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
13、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三图1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2唐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材料四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
14、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2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4分)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
15、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极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
16、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4分)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2分)(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分析董仲舒提出这些观点的主要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其原因。(4分)(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2分)29(9分)阅
1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1分)(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