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上学期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高三历史一、选择题1. 为了巩固西周政权,周公东征,摧毁商殷及其同盟淮夷的残余势力后,又要在全国冲大封同姓、异性和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这说明分封A. 有效解决了地方分权B. 传播了西周先进文化C. 巩固了血缘贵族同盟D. 具有武装部落殖民性【答案】D【解析】【详解】周朝在新占领的东方进行分封,既起到镇压和防范当地参与势力,又起到“以藩屏周”的作用,说明周代的分封带有武装部落的殖民性,故选D;分封制本身就属于分权,而不是为了解决分权,排除A;题意没有体现对周文化的传播,排除B;周朝的分封还包括异姓和古帝王之后,因此并不能说明是
2、为了巩固血缘贵族同盟,排除C。2. 汉代郡国并行,郡设守(太守),国设相,为郡国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尉、国中尉协助郡守、国相分管军事.郡丞、国内史,辅佐郡守、国相管理行政及刑狱事务。汉武帝时,还增设十三部州刺史监察郡国官吏。这反映了汉代A. 具有较严密的地方管理系统B. 中央集权受到地方势力威胁C. 黄老思想导致国家管理混乱D. 多元大一统的国家政治格局【答案】A【解析】【详解】汉代实行郡国并行,但无论是郡内还是王国内都有成体系的行政管理系统,如郡内有郡守、郡尉和郡丞等,而且汉武帝还增设十三刺史掌管地方监察,说明汉代具有较为严密的地方管理系统,故选A;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的内容,
3、也无法体现多元大一统的国家政治格局,排除BD;汉武帝时期已经确立了儒术独尊,不再实行黄老思想,排除C。3. 唐代奚人质子热壞墓志载:“原夫轩丘有子,朔垂分王,代雄辽碣,厥胤繁昌。轩丘”当指黄帝,即将吴人始祖追溯为黄帝。将祖先追溯为炎帝或黄帝等三皇五帝,在边疆民族史中司空见惯。上述材料反映了A. 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B. 正统思想的影响深入C. 民族认同感的加深D. 论证政权合理性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将祖先追溯为炎帝或黄帝等三皇五帝,在边疆民族史中司空见惯”可知唐代的边疆少数民族都认可华夏始祖三皇五帝,说明不同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加深,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民族认同感的加深,和
4、唐朝的民族政策以及论述政权合理性没有关系,排除AD;少数民族认同华夏始祖是民族认同感加深的表现,并不是所谓的正统思想的影响,排除B。4. 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历史记述,根据此表可知军机处A. 发展为正式的官府衙门B. 是皇帝独断的辅政机构C. 只负贵处理军事事务D. 使得清朝行政复杂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军机处没有实权,只是皇帝处理政务的辅助机构,是皇权不断强化的产物,B项正确;军机处只是临时机构,排除A;C项太绝对,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复杂的特点,排除D。5. 1871年8月,郭嵩焘出于保护华侨利益考虑,上奏清廷,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该建议得到清廷赞
5、赏,1878年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领事馆,以维护海外华侨的权益。这-举动A. 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B. 初步实现了外交近代化C. 是近代外交意识觉醒的表现D. 冲击了列强的领事裁判权【答案】C【解析】【详解】清政府在海外设立领事馆以维护海外华侨的利益,这是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是近代外交意识觉醒的表现,故选C;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总理衙门的设立初步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排除B;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中国国内享有特殊的法外治权,与题意不符,排除D。6. 据花溪日记载,1861年5月,太平军在浙江海宁县“追完田银,士农畏其虎势,无不输钱完纳,仍以咸丰十年串票发之”。由此可知太平天国仍照旧
6、时粮册征收田赋,如图是该票证,这反映了栗串銀宠A. 天朝田亩制度未得到落实B. 天国对社会改造力不从心C. 操作过程中采取相对务实政策D. “下层民众对新制度的抵制【答案】C【解析】【详解】太平军仍然通过咸丰十年的“完银串票”完成征缴税银工作,从而保证了税银的征缴,说明太平天国在税银征缴操作过程中采取了相对务实的政策,故选C;该“完银串票”没有涉及土地制度的变化,不能说明天朝田亩制度是否得到落实,排除A;税银得到了征缴,所以“力不从心”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根据“无不输钱完纳”可知“对新制度的抵制”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7. 在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通过官制改革等多种方式,使地方
7、督抚权力逐渐有所削弱。不过,清政府虽然有将新军指挥权、调遣权收归军资府和军部,但事实上两部并未能对新军进行有效的指挥和调遣。这一状况反映了A. 中国军事管理与指挥的近代化B. 地方督抚呈现治理的多元化C. 清朝中央的权威得到极大加强D. 清廷中央与地方关系复杂性【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末中央试图削弱地方的权力,但实际上却未能真正限制地方的权力,故D项正确;A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B;从材料可以看出,地方权力增大,而中央权威受损,排除C。8. 梅林在新时代杂志发表中国的骚乱一文,写道:“据我们所知,中国人从来没有企图拿着武器扼杀欧洲的“文明和人道,然而铁拳政策到中国去干什
8、么却是大有文章的,无论如何是跟欧洲的文明和人道是风牛马不相及的”。材料中的“骚乱”指的是A. 义和团运动B. 八国联军侵华C. 甲午中日战争D. 民主革命浪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中国的骚乱”、“铁拳政策到中国去干什么”等信息可知,发生在中国的暴动遭到了欧洲殖民者的干涉和镇压,由此判断材料中的“骚乱”指的应该是义和团运动,故选A;八国联军侵华指的是欧洲的“铁拳政策”,排除B;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中日之间,和欧洲无关,排除C;民主革命浪潮的兴起没有遭到欧洲的干涉和镇压,排除D。9. 20世纪初,妇女时报则通过大量翻译欧美、日本的科学信息,从个人卫生、体操、饮食到婴儿养育等方面为妇女提供日
9、常知识与经验,目的在于培养现代“国民之母,其中不乏有关“贤母良妻和“理想新家庭”的讨论。这些做法反映出A. 为国民新生活运动提供借鉴B. 促进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C. 生活中渗透中体西用思想D. 改造现实国民性的迫切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目的在于培养现代国民之母,其中不乏有关贤母良妻和理想新家庭的讨论”可以看出,妇女时报试图通过宣传西方国家的的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国民教育的改造,故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要提供借鉴,排除A;社会转型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排除C。10. 1926年,民国上下正在讨论废除领事裁判权一事,忽传前国务总理熊希龄因经济纠纷在上海遭到
10、租借公廨传唤。一向主张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上海律师陈霆锐会同外国律师古沃代理此案。此案引起举国大哗,激发了民众对治外法权的僧恶,促进了领事裁判权的废除。这说明民国律师阶层A. 影响中国近代外交观念B. 加速中国社会的政治分野C. 更新了当时的社会观念D. 影响当时民意和政治选择【答案】D【解析】【详解】主张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陈霆锐代理熊希龄案引起国内震动,推动了治外法权的废除,说明民国的律师阶层可以影响到当时的民意和政治选择,故选D;材料内容不涉及对外交往和中国社会的政治分野,排除B;推动治外法权的废除并不是更新当时的社会观念,排除C。11. 中共三大明确指出现阶段使命是“自国民革命以来解放被压迫的
11、中国民族,进而解放全世界;国民党一大时,孙中山亦强调“综观中国之现状,益知进行国民革命之不可懈。据此可知A. 国共双方有合作的政治基础B. 国共所说的“国民革命”含义一致C. 国民革命已进入高潮阶段D. 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已基本无差别【答案】A【解析】【详解】国共两党都强调进行国民革命以寻求民族解放,说明国共双方有合作的政治基础,故选A;国共两党政党性质不同,对于“国民革命”的含义不可能一致,两党在政治主张上也不可能没有差别,排除BD;国民党一大标志着这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此时国民革命尚未进入高潮阶段,排除C。12. 如图所示是19371945年中共党员发展状况(单位:万人)。据此判断,这一
12、时期A. 土地革命取得了巨大成果B. 中共抗战方针赢得人民支持C. 国共合作壮大了中共队伍D. 中共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时期即19371945年,中共党员人数显著増加,说明各阶层人民对共产党和共产党抗战方针的拥戴和支持,B项正确;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实行争取和团结地主抗日的统一战线,党员的增加与消灭地主的土地革命无关,排除A项;抗战时期国共各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分别在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抗日,两党的党外合作不是中共党员队伍壮大的原因,C项错误;全面抗战初期的主要战场是正面战场,不是敌后战场,D项错误13. 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致电总前委
13、说,“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此前,蒋介石也致函对黄百韬说:“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之关键,务希严督所部,切实训导,同心一德者所涉及的事件A. 为解放东北全境奠定了基础B. 促进了北平问题的和平解决C. 基本歼灭国民党的主干力量D. 揭开了反攻国民党军队序幕【答案】C【解析】【详解】1948年11月中旬即战略决战时期,中共中央指出人民军队的胜利,将关系到基本解决长江以北的战事,掌控全国形势,蒋介石致函“黄百韬”,将战事当作“成败”、“存亡”的关键,高度重视,都强调了“淮海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淮海战役胜利后,改变了敌我力量对比,
14、基本歼灭国民党的主干力量,C项正确;为解放东北全境奠定了基础的辽沈战役,在1948年11月初已经结束,A项错误;促进了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平津战役,不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存亡”的最大关键,B项错误;1947年夏天,揭开了反攻国民党军队序幕的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不是人民解放战争中解决“全国局面”的战役,D项错误。14. 有学者认为:这是要打破权力单向中心化结构,建立起个中心与周边之间的经常性互动与反馈的体系,中心带动周边,通过汇聚民智而变得更加聪慧,周边烘托中心,通过领悟中心而变得更加自觉,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A. 雅典民主政治B.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民族
15、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题意中所论述的结构中,既要有一个中心,同时中心与周边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二者共同作用推动社会的 进步,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民政协制度与该描述相符。即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广泛团结各阶层代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故选B;雅典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与这一描述不符,排除ACD。15. 1953年3月1日,选举法正式颁布施行。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如图是当时的选民证,该历史文物见证了A. 社会主义法制化的起步B.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现C. 人民当家做主纪
16、元开启D. 统一战线工作落实【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可知这个当时的选民证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制度的构建有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以这个选民证见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的起步,故选A;新中国的成立已经意味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实现和人民当家做主纪元的开启,排除BC;该选民证是组织构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和统一战线工作的落实无关,排除D。16. 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
17、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该外交原则的提出A. 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C. 推断中苏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D. 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50年代这一时间信息,并结合材料“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可以看出其体现的是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排除B;求同存异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才提出的,排除A;中苏同盟在这之前已经建立,排除C;“积极响应”不符合史实,排除D。17. 新中国成立后,小说家和诗人们大都怀着激动和感恩的
18、心情,开始寻找新的叙事资源。他们决心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写出歌颂英雄、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如刘白羽的火光在前孙犁的风云初记柳青的铜墙铁壁等。这些作品A. 逐渐突破了“左”的思想束缚B. 重构了国家集体化的记忆C. 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 塑造社会主义国家新风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他们决心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写出歌颂英雄、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的小说家和诗人更多的关注国家和时代,这有利于建构新的有关国家集体化的记忆,故选B;这些作品是新中国成立后时代变化的表现,并不是为了突破“左”的思想束缚,排除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三
19、大改造的完成,题意无从体现,排除C;“塑造新风尚”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18. 亚里士多德认为:“作为城邦一分子的个人,只能在城邦中才能完善自己的品德和显示自己的才能。人是政治动物,所以每个城邦公民都应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该观点A. 说明精通政治才是参政的前提B. 说明个人与城堡即整体与部分C. 强调城邦政治活动的重要地位D. 直接为梭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答案】C【解析】【详解】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善自己的品德和显示自己的才能,公民应该积极参与城邦活动,由此体现了城邦政治活动在公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故选C;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应该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但公民不一定精通政治才能
20、参与,排除A;亚里士多德主要强调了城邦政治活动在公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个人与城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排除B;亚里士多德生活在梭伦之后的时代,排除D。19. 美国建国者认为,社会层面的主权是不可分的,由人民掌握,但政治层面的主权可在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在国家职责的划分上,新国家与邦联基本一致,联邦政府处理整体性和外部性事务,而各州几乎不受影响地进行内部治理。这体现了A. 共和制原则B. 民主制原则C. 三权分立制衡D. 联邦制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联邦政府处理整体性和外部性事务,而各州几乎不受影响地进行内部治理”可知体现了联邦政府与地方各州之间的分权,所以体现了联邦
21、制原则,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属于联邦制,与共和制、民主制和三权分立无关,排除ABC。20. 恩格斯在1866年指出:“自从俾斯麦利用普鲁士军队极其成功地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小德意志计划(即:德国统一)的时候,德国的发展就这样坚决地采取了这个方向,以至于我们和其他人一样只能承认这个既成事实,不管我们是否喜欢它。”恩格斯的观点表明A. 二元君主立宪制存在众多弊端B. 普鲁士统一德国是历史的必然C. 容克地主代表了当时社会方向D. 军国主义促进了德国的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以至于我们和其他人一样只能承认这个既成事实,不管我们是否喜欢它”可以看出,德意志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2、是德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反映出其历史必然性,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二元制的特点,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容克,排除C;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军国主义对德国统一的作用,排除D。21. 威廉.李卜克内西曾说:“当达尔文对自己的研究作出结论并把它交给社会界评论时,有好几个月我们(威廉李卜克内西与马克思)除了谈论达尔文和他的发展的革命力量外,便什么都不谈了。”马克思对达尔文成果的高度关注,说明马克思A. 尊崇科学家挑战权威的斗争精神B. 力图推动社会改良运动的发展C. 欲将历史观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D. 重视自然科学成果的社会意义【答案】D【解析】【详解】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运动与工人运动的学说,马克思和李
23、卜克内西之所以关注达尔文的成果,是因为进化论中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主张,他们是在重视该成果的社会意义,故选D;A项明显不是马克思关注达尔文的主要原因,排除;马克思主义不提倡社会改良,排除B;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建立在唯物论上,不可能建立在进化论上,排除C。22. 1917年的“二月革命”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即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群众,尤其是工人和士兵的自发骚乱所决定的。在革命进程中,参与其中的党派、组织和人士的作用往往是被.动的,是受这种无政府主义的不满浪潮所控制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 无政府主义获普遍认可B. 无产阶级政党还不成熟C. 资产阶级统治不得人心D. 俄国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答
24、案】D【解析】【详解】二月革命是由群众,尤其是工人和士兵的自发骚乱所决定的,而参与其中的党派、组织和人士无法起到组织和领导的作用,说明二月革命中各种人群都有不同的政治诉求和斗争目标,无法得到统一,由此也说明当时的俄国各种矛盾交织,故选D;“获得普遍认可”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二月革命前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已经走向成熟,排除B;二月革命斗争的对象是封建的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尚未建立统治,排除C。23. 1949年,杜鲁门宣布苏联爆炸了自制的原子弹装置。美国漫画家赫布洛克随即创作了一幅时事讽刺画,画家笔下的原子弹并不是凶神恶鬼,而是“鲁滨逊”。这位“鲁滨逊站在海滩上,惊恐地发现了另一个人的足迹。
25、该漫画意在讽刺A. 美国对核垄断被打破的不适应B. 西方殖民主义政策受到冲击C. 苏联研制原子弹威胁人类安全D. 美苏冷战局势面临升级危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惊恐地发现了另一个人的足迹”可知另一个人指的是苏联,由此说明苏联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使美国有所不适应,故A正确;材料与殖民主义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苏联的威胁,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出对抗升级,排除D。24. 1999年科索沃战争改变了欧洲一体化及欧盟的扩大进程,这场战争使欧洲人意识到,欧洲不仅在政治决策,而且在军事能力上都过多地依赖于华盛顿。战后,欧盟先后成立了欧盟政治和安全委员会,欧盟军事委员会和欧盟军事参谋部。由材料可
26、知欧盟的举措A. 滞缓了欧洲联合进程B. 抵制苏联在欧洲东南部的扩张C. 力图摆脱美国的约束D. 加速欧洲政治经济实体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针对科索沃战争中过多依赖美国,政治决策、军事能力上缺乏独立自主的状况,1999年以来,欧盟通过成立政治和安全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谋部等举措,深化欧洲一体化及欧盟的扩大进程,反映出其力图摆脱美国的约束 ,C项正确;滞缓了欧洲联合进程与欧盟先后成立“欧盟政治和安全委员会,欧盟军事委员会和欧盟军事参谋部”等不符, A项错误;苏联早在1991年已经解体,B项错误;欧洲政治经济实体即欧盟已经在1993年正式成立,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5. 阅读材料
27、,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汉元始二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疫病随之而来,皇帝下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延熙五年,名将皇甫规率领军队征讨陇右地区,军中不幸发生疫病,皇甫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这里的“庵庐”指的就是军队建立的临时性隔离医院。除了隔离之外,两汉时期的医家也总结了一些治疗疾病的药方。摘编自邓铁涛主编中国防疫史材料二 19171918年的鼠疫给绥远、山西等疫区带来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北洋政府设立防疫机构,制定卫生法规,为瘟疫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实际指导,使清末业已开始的近代防.疫事业逐渐制度化。但受应对水平和社会控制能力的限制,民众与政府缺乏良性互动,又限制了
28、防疫绩效。摘编自张照青19171918年鼠疫流行与民国政府的反应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福建等省区的鼠疫肆虐,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党和政府以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利益为本,把鼠疫预防与防治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预防注射,并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实施快速有效的疫区处理,开展广泛的清洁卫生运动等。通过这些举措,我国不仅成功地控制了当时鼠疫的流行和蔓延,而且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鼠疫流行及其防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时期的防疫措施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与中华人
29、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防疫的异同。【答案】(1)措施:设置隔离区;研究治疗疫病的药方等。意义:有助于早日战胜疫病,减轻民众疾苦;推动了中国古代中医学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政权巩固等。(2)同:都重视疫情,制定制度法规。异:北洋政府主要依靠政府力量,但其社会控制力较弱,效果有限;新中国依靠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效果明显。北洋政府时期,应对水平有限制,缺乏社会互动;新中国的措施更加全面,有预防注射、疫情报告制度。【解析】【详解】(1)措施:根据“军队建立的临时性隔离医院”得出设置隔离区;根据“两汉时期的医家也总结了一些治疗疾病的药方”得出研究治疗疫病的药方等。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汉
30、时期的防疫措施有助于早日战胜疫病,减轻民众疾苦;推动了中国古代中医学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政权巩固等。(2)同:根据“北洋政府设立防疫机构,制定卫生法规,为瘟疫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实际指导”、“党和政府以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利益为本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实施快速有效的疫区处理”可知两者都重视疫情,制定制度法规。异:根据“受应对水平和社会控制能力的限制,民众与政府缺乏良性互动,又限制了防疫绩效”得出北洋政府主要依靠政府力量,但其社会控制力较弱,效果有限;根据“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预防注射,并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并结合所学得出新中国依靠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效果
31、明显。综合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北洋政府时期,应对水平有限制,缺乏社会互动;新中国的措施更加全面,有预防注射、疫情报告制度。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变原来规定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各种教科书认定此为“以法制袁”从而给予积极评价。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临时约法的这一特点是“因人立法”的表现,不符合法制精神。本来是对该约法的肯定,却为批评该约法因人立法提供了口实。当时参与临时约法制定工作的吴景濂认为,所谓用临时约法柬缚袁世凯的说法是“袁氏(指袁世凯)倡之,国人不察而和之,发为怪诞议论甚多,以此抨击约法”。而与临时约法相比,袁记约法才真正是因人立法,它的整个立法程序完全在袁
32、世凯控制之下,身为大总统的袁世凯通过制定约法,肆意扩大自己的权力。其实,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各有其所长,而其长处之发挥需要视具体环境和条件而定。摘编自刘笃才临时约法“因人立法”说辩正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对所提炼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因人立法”应辩证看待。一方面,临时约法变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在军阀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背景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贵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民主成果,就具有合理性。而临时约法是由拥有立法权的参议院集体商议通过,不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具有合法性。另一
33、方面,临时约法的这种改变无论是否有意,都有因人立法之嫌,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精神,也成为后来袁世凯攻击和破坏法律的借口。而且临时约法的这种改变最终也未能起到维护民主的作用成为一纸空文。综上所述,既要看到“因人立法的初衷,也要看到其实际结果。其他参考论题如;1912年的因人立法有利于制约袁世凯的权力:因人立法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1912年的中国应该实行总统制(或责任内阁制);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取决于当时的国情。【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引用相关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变原来规定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各种
34、教科书认定此为“以法制袁”从而给予积极评价。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临时约法的这一特点是“因人立法”的表现,不符合法制精神”可得出“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因人立法应辩证看待”的观点,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和带来的影响对此观点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公元760年,为解决财政危机,唐肃宗任命刘晏担任盐铁使,进行盐政改革。刘晏变民制官收官运官销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由当局独有盐利到官商分利转化。“国家榷盐,粜于商人;商人纳榷,粜于百姓,则是天下百姓无贫富贵贱,皆输钱于官矣,不必与国家交手付钱,然后输钱于官也。”同时,开设“常平盐”;政府在全国各重要城市设立常
35、平仓,管理食盐,以调节市场,平抑盐价。新盐法,保证了政府的盐税收入,也使盐利更加稳定。但是改革却增加了管理盐务的官府机构,食盐的生产成本也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市场交易活动,违反了经济规律。摘编自李梁唐朝盐政改革下的河东解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盐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晏盐政改革的影响。【答案】(1)内容:调整抑商政策,变民制官收官运官销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在全国各重要城市设立常平仓,管理食盐。动机:调动商人贩盐的积极性;调节市场,平抑盐价:解决财政危机。(2)保证了政府盐税收入,有利于增强国家实力,平息安史之乱:增加了食盐生产的
36、成本,一定程度上千扰了市场交易活动: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为后世提供借鉴。【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变民制官收官运官销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由当局独有盐利到官商分利转化”得出调整抑商政策,变民制官收官运官销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根据“政府在全国各重要城市设立常平仓,管理食盐,以调节市场,平抑盐价”得出在全国各重要城市设立常平仓,管理食盐。动机:根据“保证了政府的盐税收入,也使盐利更加稳定”并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在于调动商人贩盐的积极性;调节市场,平抑盐价;解决财政危机。(2)根据“保证了政府的盐税收入,也使盐利更加稳定。但是改革却增加了管理盐务的官府机构,食盐的生产成本也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37、了正常的市场交易活动,违反了经济规律”得出其影响在于保证了政府的盐税收入,有利于增强国家实力,平息安史之乱;增加了食盐生产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千扰了市场交易活动;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为后世提供借鉴。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教育家,是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毕生研究地质科学,著有数百万字的科学著作。他讲课内容丰富,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们都愿意听他的课。据不完全统计,从1955年中国科学院设立学部委员(现称院士)至1980年,有21位.院士是学习期间直接受过李四光的教育和指导的。强调“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提倡“要为真理而奋斗”的治学精神。他认为,真正做学问,
38、既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要允许怀疑,“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学地质的人,主要实验室在野外,他经常带领学生登高山、下矿井。他的许多科学论著也源于野外考察中的重大发现,这也是对学生的事实的教育。培养青年,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心。北大地质学系自1917 年恢复招生以来,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学生的野外实习受到限制。李四光倡导进行地热问题的研究。北大地质地理系于20世纪60年代末组织了地热研究组,在河北怀来后郝窑、天津等地开展地热调查和研究工作。1970 年,北大与有关单位合作在后郝窑地区建成我国第一个地热电站,实际出力达300千瓦。摘编自于洗李四光在北大(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3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取得成就的原因。【答案】(1)培养科学人才:推动中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毕生研究地质科学,有大量科学著作:注意将科学成果运用于实际。(2)强调科学研究与实践统一;献身于科学的精神,爱国精神:“为真理而奋斗”的严谨治学精神;国家的支持和建设需要:对学生严爱相济。【解析】【详解】(1)根据“有21位院士是学习期间直接受过李四光的教育和指导的”得出培养科学人才;根据“他毕生研究地质科学,著有数百万字的科学著作”得出推动中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毕生研究地质科学,有大量科学著作;根据“李四光倡导进行地热问题的研究。北大地质地理系于20世纪60年代末组织了地热研究组,在河北怀来后郝窑、天津等地开展地热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后郝窑地区建成我国第一个地热电站,实际出力达300千瓦”得出注意将科学成果运用于实际。(2)根据“他经常带领学生登高山、下矿井。他的许多科学论著也源于野外考察中的重大发现”得出强调科学研究与实践的统一;根据“他毕生研究地质科学”并结合所学得出献身于科学的精神和爱国精神;根据“既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要允许怀疑,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得出“为真理而奋斗”的严谨治学精神;根据“培养青年,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心”得出对学生严爱相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有国家的支持和建设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