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想: 历史新课程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宗旨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怎样才能把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营建一个开放而又民主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构建合理的平台,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形成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
2、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生成点,对教学的把握,围绕“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进行。基于以上认识以及我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确定了本课教学设计方案。 二、 教材分析: 1、课标、学科指导意见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人民版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尊重,突出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典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作用和问题。说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特别
3、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思考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如何兴利除弊,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树立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意识和人类社会持续均衡发展的意识,为建立和谐世界而努力。 2、与必修一专题九第三节走向多极化的关系处理: 首先明确两部分的叙述重心的差异。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的重心在于对战后两大经济体系(贸易和金融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描述,引出中国的加入和美国掌控世界,从而过渡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谈的是经济问题。必修(一)“走向多极化的世界”的重心在于描述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谈的是政治问题。两者之间共同说明了全球走向一体化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整体知识观念,学会联系
4、,学会回头看,学会对知识的整合。帮助他们理解经济、政治全球一体化的原因、实质。 3、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为全书的最后一课,有收官之效。本课时间跨度达到半个多世纪,对于学生学习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而且本课与当今社会联系密切,学生的感触颇多,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接受。 4、与初中教材的关系: 初中历史与社会侧重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对制定世界规则的地方联合国的叙述,而高一新课程应该是在初中课程的基础上,更注重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过程及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对中国加入世贸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叙述;经济全球化的条件和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初中是高中教学的基础,而高一新课程是初
5、中历史与社会的提高。 三、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生活体验,这为理性认识经济全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毕竟是高一学生,知识范围、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都是有限的,他们可能会对有些问题产生疑问。因此,他们对经济全球化的了解较为片面,需要对全球化的知识做进一步的探究,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 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分析,认识世贸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认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6、,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与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世界经济从战后至今的发展趋势。 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与现实相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围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利与弊”和“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问题,组织讨论和辩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面向世界、胸
7、怀全球、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五、 重点难点: 世贸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中国加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面临问题及对策。 全球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理解是难点。 六、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将采用历史课堂“主体性教学模式”,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掌握其终身发展的技能为宗旨,参考建立在建构主义等当代心理学、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采用和创造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情境复现、问题探究、课堂辩论和合作学习等多种以显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8、和手段。 七、 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氛围,对于激发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教学需要搜集、整理录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多方组织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准备学生随时提出来的不同问题,学生在课前要收集身边关于全球化的事例,能例举学生自己每天日常生活享受到的全球化成果的事例,上网查找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及全球化对我们的机遇和挑战,到企业和外贸局去调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是怎样应对全球化的。八、 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看一看、说一说: 可口可乐公司总部大厦 课件播放:可口可乐s.h.e魔兽世界广告视频。 请学生带着问题看广告和下列两
9、幅图,边看边问:可口可乐公司的总部在哪里?为什么它要有这么多不同语言的标识?它是我们中国的品牌吗?为什么要来中国?为什么能来中国?受什么经济现象的推动?学生一般都能回答出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KO)总部设在美国亚特兰大,是美国的知名品牌,在世界各地都有它的产地和市场,来中国为了赚钱,受经济全球化推动。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表现?它的形成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在这过程中会产生什么问题?该如何应对?由此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它的历程。 可口可乐各种语言标识 导入设计意图:在放幻灯片过程中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观看,在看过程中需要体会经济全球化,并需
10、要直接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学生对幻灯片可能会比较感兴趣,而忽略了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指出。本导入力图将“看一看、说一说”二方面有机结合,将学生带入课堂,通过二方面的师生互动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凝神、起兴”的导入目的,为下面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达到“点题”的目的。 2)、 新课讲授: 入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经济全球化的历程,课件播放从新航路开辟到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历程。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简单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学生要对这个历程有所了解,部分学生对知识记忆不清,教师要在放完后作简单总结。 设计意图
11、:一是新旧知识联系,二是导出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会向纵深方向发展,具备了什么条件和原因? 到下一个板块 二)、分析90年代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条件和原因: 打乱教材编排顺序,进行重新整合,叫学生阅读P142页二-三两段,分析、归纳全球化的条件和原因。先由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允许学生小组讨论进行补充,学生的分析可能会欠缺深度,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引导。随着教师的引导加深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通过伟人的名言理解科技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强调经济全球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的补充、总结: 1、原始动力: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物质基础:科技革命
12、的推动。(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根本原因) 3、重要保障: 全球市场化的变革: 促成因素:(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WTO形成并发展; 成熟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IBF和WB保障); 体制保证:全球统一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采用。 4、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和渗透。 5、催化剂: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 6、历史基础:历史上已出现的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 设计意图:打乱教材顺序重新编排,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循序渐进的历史概念,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展开师生互动学习。 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继续运用可口可乐公司的两则材
13、料, 材料一: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其系列产品畅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400多个饮料品牌,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生产超过2600种产品,每日销量超过14亿杯,并拥有全球最畅销软饮料品牌前五名中四个,包括可口可乐、健怡可口可乐、雪碧、芬达。 材料二:可口可乐公司通过与全球各装瓶伙伴的广泛合作,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分销系统,同时可口可乐全球不仅拥有7.1万名员工,而且运用最先进的营销管理,跨越文化差异,不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问:可口可乐公司的销售与生产有什么特点?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得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由此讲解全球化的表现之一和之二: a、 先讲解表现之一:贸易全球
14、化,即教材中“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一目,为此我将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 国与国之间做生意会不会发生纠纷?会。发生纠纷怎么办?需要协调。那么在国际贸易中协调的机构是什么?现在是世界贸易组织。那么: 世界贸易组织是怎样成立的?它的前身是什么? 世界贸易组织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作用? 中国是怎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什么要加入?会有什么利弊? 这几个问题有的学生依据教材能作答,对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利弊,作答有难度,能回答的几个也较理性,照本宣科,直观性不强。教师要做的就是怎样化理性为感性,深入浅出,使学生把理性的教材与感性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不能回答几个
15、问题,通过课前学生的上网、图书馆搜集,企业和外贸局调查后,也能稍作回答,需要教师补充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一组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把教材的重、难点和盘托出,显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思维的层次性、递进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同时通过课前的搜集、调查,培养了学生相互沟通、主动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相互协调、组织能力。 b、讲解全球化表现之二: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扩张和渗透。 根据上面导入材料可得出可口可乐公司就是一个很大的跨国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全球有71000名员工,在全球生产2600多种产品,光在中国就有30000名员工,有29家装瓶公司及35家厂房。同时
16、出示一则材料:据联合国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年全球已有15000家跨国公司,35000家分支机构;1994年世界跨国公司大约4万家,它们的国外分公司约有25万家。而到1999年,全球跨国公司的总数已达6.3万家,共有国外分公司70万家。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生产的1/3,国际贸易的2/3,对外直接投资的3/4。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叫学生说一说知道的跨国公司有哪些?提起跨国公司,有人会说出十大跨国公司微软、诺基亚、索尼、丰田、宝马、英特尔、麦当劳、耐克、三星电子等等一大堆,它们会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关系或影响?教师
17、可从学生所接触的衣、食、住、行方面进行引导。 但要说到中国的跨国公司,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中国有多少家境外企业吗? 已办起6200多家企业,对外投资总额74亿美元,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企业同国际上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还有相当的差距,还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它的典型代表是海尔。(请看右图) 同时,在生产的全球化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事实,现在很多产品不是一个国家完成的,而是很多国家一起完成的。耐克是美国的品牌,但是美国耐克公司只负责设计、选厂、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40多家工厂完成。一台康柏电脑的部件很可能来自美国、中国和新加坡。宝马汽车的部件由20多个国家生产
18、。 c、讲解全球化表现之三: 资本的全球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这一目作简单讲解,就教材内容设计了几个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怎样建立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保障机构是什么?它们的宗旨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金融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两大表现,但教材并未按这个体例来编排,金融全球化在教材中只是介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生产全球化更无明确的框目要求,但作为经济全球化两个重要表现,又必须得讲,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四)、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有了上面的感性认识后,再来进行概念讲解,什么是经济全
19、球化? 耐克是美国的品牌。但是美国耐克公司只负责设计、选厂、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40多家工厂完成。一台康柏电脑的部件很可能来自美国、中国和新加坡。宝马汽车由德国设计,发动机由澳大利亚生产,变速器来自美国和加拿大,车身薄板油日本生产,轮胎由韩国生产,它的部件是由20多个国家生产的。这说明什么呢?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流通,生产分工国际化,资源配置在优化。 由此可以得出全球化就是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面三点的讲解,学生有了感性认识,
20、所以再来讲解概念,相对来得更容易些。 五)、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教师讲述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表现的分析,我们可知经济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给我们创造大量财富,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它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发展中国家处境更为不利,那么我们该怎样去认识全球化的利弊得失呢?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机遇和挑战?暴露出了哪些问题?由此过渡到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分析: 讨论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我们想以中国为个案来研究,探讨一下全球
21、化对中国的利弊,今天我们讨论的方式,根据课前的布置开展课堂擂台大PK进行辩论,宣布方式、步骤、营造辩论情景, 1、方式:围绕“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这一主题开展课堂辩论 2步骤: 课前准备:学生自由组织两个辩论小组,一个小组为正方,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利大于弊”为本组的论点;一个小组为反方,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弊大于利”为本组论点。各小组成员合作查找资料,围绕本组的论点组织论据。 营造辩论情景,请看下面三则关于可口可乐的材料: 材料一:来自北大、清华和美国南卡罗来那大学的经济学家们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个案,评估这个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发现它的生产和销售对中国的就业、税收和产值等方面产生了
22、巨大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41万多个就业机会;1998年可口可乐制瓶商向中国政府缴税3.87亿元,投入产出分析结果显示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运作为中国创收12亿元;灌装系统在1998年为中国经济注入81.6亿元,投入产出分析显示中国为此获得大约217亿元的收入。 材料二: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积极推进本地化进程,在采购、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目前所有中国可口可乐装瓶厂使用的浓缩液均在上海制造,98%的原材料在中国当地采购,到2005年,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已建有29家装瓶公司及35家厂房,在中国员工超过30000人,99%员工为中国本地员工。并通过全新的全球营销和管理策略以及最新
23、的生产技术支持了与之合作的国有企业的改革。 材料三:新华社内参记者作者曾华国在收购中国提到:“收购中国”,这个说法也许有点耸人听闻。但当我们看到铺天盖地的“可口可乐”广告时,当我们了解到国内日化行业的企业大多数被外国公司收购时,当我们看到满大街的进口轿车时,当我们看到天上飞的民航班机几乎是清一色的“波音”、“麦道”、“空中客车”时我们对此就不会感到惊讶了。国内大多数行业已被外国企业占领了或多或少的市场份额。当可口可乐跳起舞来,娃哈哈还能笑多久。 那么到底跨国公司的扩张、外资的引进,经济的全球化对我们是有利还是有弊呢?请大家发表看法。 组织辩论:完全由学生组织辩论,选出一名主持人,各组推选三名辩
24、手,并成立由学生组成的评委。要求主持人控制各辩手的辩论时间,让每位辩手都有发言的机会。 总结评定:评委代表公布评定结果及其理由,教师作总结发言,强调以下观点: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带来的有利因素: 1、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2、 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3、 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5、 外资的进入有利于我国的经济转型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带来的不利因素: 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a外资进入对弱势的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b、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的经济主权c、我国还受到发
25、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规则和秩序的制约。d、 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使我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3、它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拉大了我国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三)我们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我国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第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第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推进信息化的步伐,加快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第四,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研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第五,面对全球化挑战,应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性合作;第六,要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保护自己的利益;第七
26、、应与世界其他不同文明和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加强交流和借鉴,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保持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 (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全球范围来说会产生诸如共同发展、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活动猖獗等问题。我们要考虑的是,是不是因为全球化有弊病,而因噎废食把全球化拒之门外,那么我们都将淹没在这个大潮,只有 第一、顺应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它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能阻挡; 第二,同时要致力于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促进世界共同繁荣; 第三,要认识到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方向。 3设计意图:关于经济全
27、球化影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全球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不同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也不同,这就为辩论的开展提供了素材。辩论赛是一种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课堂内容的容量也比较大。让学生在辩论赛中经历探究知识并形成知识的过程,辩论的开展,构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辩方法,在立论和辩驳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力求实现认知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
28、、方法并重的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发展前途的课题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九、 板书设计: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和原因: 1、原始动力: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物质基础:科技革命的推动。(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根本原因) 3、重要保障: 全球市场化的变革: 促成因素:(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WTO形成并发展; 成熟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I
29、BF和WB的保障; 体制保证:全球统一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采用 4、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和渗透。 5、技术支持:全球信息的网络化 6、催化剂: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 7、历史基础:历史上已出现的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表现之一:贸易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及发展 2、表现之二:金融全球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3、表现之三:生产全球化 跨国公司的扩张和渗透 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五)、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十、作业设计:创意大比拼: 假如你是中国的商务部长,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你会给我国弱势工业以怎样的建议,来保护我们弱势民族工业? 十一、问题探讨: 1、“不甘落后的非洲”一目与“欧洲的联合”、“发展的亚太”也是区域集团化的问题,是否应提到前面两节去讲。 2、教材以“突破国家的界限”为题,介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货币与金融的全球化问题,并未突出课标的“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要求,故这部分内容为什么不放到别处去讲。 3、人口问题、恐怖组织活动猖獗问题、粮食问题、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能源危机这些到底是不是全球化所带来的,还是值得商榷的,难道没有全球化这些问题就不产生了吗?育星教育网育星教育网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