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513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基态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B. 过氧化氢电子式:C. As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3D.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答案】D【解析】【详解】A核外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A错误;B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B错误;CAs原子核外共有33个电子,故简化的电子排布式为:Ar3

2、d104s24p3,C错误;D氧原子质子数为8,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质量数为18,原子符号为818O,故D正确。答案选D。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MgCl2(l)=Mg(l)+Cl2(g)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B. 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酸碱溶液混合要迅速,且为防止热量散失不要搅拌C. 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C时NaCl溶液的KwD. 100时,将pH=2的硫酸溶液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答案】A【解析】【详解】A. 镁在氯气中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反之则为吸热反应,故反应MgCl2(l)=Mg(l)+Cl2(g)是吸热熵增的反应,故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3、,A正确;B.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酸和碱迅速混合减少热量的散失,使酸碱溶液混合均匀,用环形玻璃棒进行搅拌,故B错误;C. 温度越高,水的离子积常数越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故C错误;D. 100C时Kw=1012,将pH=2的硫酸与pH=12的氧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c(H+)=0.01mol/LT1,T2T1时,生成物浓度增大,说明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v逆,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则abcd,B项正确;答案选B。4. 下列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Na+、K+、B.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

4、溶液中:K+、Mg2+、C. 水电离产生c(H+)=110-13mol./L溶液中:K+、Cu2+、Cl-、D. Na2S溶液中:、K+、Fe3+、Cu2+、Cl-【答案】B【解析】【详解】A.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会与反应,生成CO2和水,故A不符合题意;B.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K+、Mg2+、能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C.水电离产生c(H+)=110-13mol/L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中Cu2+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D.Na2S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中Fe3+、Cu2+不能共存,硫离子与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铜离子与硫离子生成沉淀,不能大量

5、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B。5.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的描述合理的是A.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NaClB. 用pH试纸测得NaClO溶液的pH约为11.2C. 将CuSO4溶液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硫酸铜晶体D. 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15.00mLKMnO4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g,不能称量出25.20gNaCl固体,故A错误;BNaClO具有漂白性,用pH试纸无法测得其pH,故B错误;CCuSO4溶液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硫酸铜晶体,C正确;D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橡胶管,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D错误;答案选C。6. 一定温度下

6、,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c(CO).c(H2O)/c(CO2).c(H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H2浓度减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 恒温恒容下,再充入CO2气体,H2浓度一定减小C. 升高温度,会使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移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答案】C【解析】【详解】平衡常数K=,所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CO+H2O。A、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选项A正确;B、恒温恒容下,再充入CO2气体,平衡正向移动,

7、H2浓度减小,选项B正确;C、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正反应方向移动,选项C不正确;D、平衡常数K=,所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CO+H2O,选项D正确;答案选C。7. 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B. 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C. 在镀件上电镀铜时,用金属铜作阳极D. 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答案】D【解析】【详解】A铜锌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材料是粗铜,粗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纯铜作阴极,阴极上铜离子放电析出铜,故B正确;C电镀铜时,铜作阳极,阳

8、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镀件作阴极,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铜,故C正确;D如果用铜作阳极电解稀硫酸溶液,阳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得不到氧气,应该用惰性电极电解稀硫酸,故D错误;故答案为D。8. 在相同温度时,100mL0.01molL1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1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中,前者大于后者的是()A. H+的物质的量B. 醋酸的电离常数C. 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D. CH3COOH的物质的量【答案】A【解析】【分析】在相同温度时,100mL0.01molL1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1的醋酸溶液,可将前者是后者溶液体积扩大10倍后所得。【详解】A. 稀

9、释后,会促进醋酸的电离,H+的物质的量增大,A正确;B. 温度不变,电离常数不变,B错误;C. 稀释后,醋酸的物质的量不变,故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不变,C错误;D. 稀释后,醋酸的物质的量不变,D错误;故答案选A。9. 在t时,Ag2CrO4(橘红色)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AgCl的Ksp1.8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时,Ag2CrO4的Ksp为1108B. 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C. t时,Y点和Z点时Ag2CrO4的Ksp相等D. t时,将0.01 molL1AgNO3溶液滴入20 mL 0.01 molL1K

10、Cl和0.01 molL1K2CrO4的混合溶液中,Cl先沉淀【答案】A【解析】【详解】A、由图中数据可计算Ksp(Ag2CrO4)c2(Ag)c(CrO42-)(1103)21105=1.01011,故A错误,符合题意;B、在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c(CrO42-)增大,则c(Ag)降低,而X点与Y点的c(Ag)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Y点、Z点溶液的温度相同,则Ksp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AgCl的Ksp计算此条件下AgCl沉淀时的c(Ag)molL11.8108molL1,由Ag2CrO4的Ksp计算c(Ag)molL13.2105molL1,Cl沉淀

11、需要的c(Ag)更低,可知Cl先沉淀,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0. 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增加C的量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判断。【详解】反应物C为固体,增加C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反应速率不变;容器体积缩小一半,反应物H2O(g)浓度加倍,故反应速率加快;体积不变时充入N2,虽然体系压强增大,但H2O(g)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压强不变时

12、充入N2,容器体积增大,H2O(g)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小。本题选B。【点睛】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本质是气体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从此本质分析,就能作出正确结论。11. 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c1:c23:1B. 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 X、Y的转化率相等D. 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答案】CD【解析】【分析】设X的转化的浓度为x,则

13、有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之比亦为1:3,故起始浓度之比c1:c21:3,A选项错误;B平衡时Y生成表示逆反应,Z生成表示正反应且v生成(Y):v生成(Z)应为3:2,B选项错误;C反应前后X、Y气体的浓度比相同,符合反应系数之比,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X、Y的转化率相等,C选项正确;D若正反应完全进行,则c1取最大值为0.14mol/L,若逆反应完全进行,c1取最小值为0,由可逆反应的特点,物质不可能完全转化,可知0c10.14 molL1,D选项正确;答案选CD。12. 已知酸式盐NaH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变化:NaHB=NaHB,HBHB2,HBH2OH2BO

14、H,且溶液中c(B2)c(H2B),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0.01 molL1的NaHB溶液,其pH可能为2B. NaHB及H2B均为强电解质C. 该酸式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小于纯水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D. HB的电离程度小于HB的水解程度【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酸式盐NaH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变化:NaHB=NaHB,HBHB2,HBH2OH2BOH,且溶液中c(B2)c(H2B),由以上信息可以推断,H2B为二元弱酸,HB既能电离、又能水解,且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详解】A. 0.01 molL1的NaHB溶液,其pH一定大于2,A不正确;B. H2B是弱电

15、解质,B不正确;C. 该酸式盐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所以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小于纯水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C正确;D. HB的电离程度大于HB的水解程度,D不正确;本题选C。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键,可能有键B. 每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C. 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光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D. 同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的递增依次增大【答案】AD【解析】【详解】A气体单质中不一定有键,例如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化学键,气体单质中可能有键,例如氮气分子,A不正确;B每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能量低的s能级开始,并且能层序数

16、等于该能层所具有的能级数,如第三能层,具有3s、3p、3d能级,B正确;C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常将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C正确;D第一电离能可以衡量元素的气体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同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的递增依次减小,D不正确;答案选AD。14. 已知水的电离平衡如图所示,且pOH=-lgc(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各点对应的水的离子积:Kw(f)Kw(e)=Kw(d)B. 加热f点纯水,其组成由f点沿fd直线向d方向迁移C. 向d点纯水中通入少量HCl,其组成由d点沿cde曲线向e点移动D. df直线上各点对应的水溶

17、液(或纯水)一定显中性【答案】B【解析】【分析】pOH=-lgc(OH-),故pOH越大,c(OH-)越小;pH=-lgc(H+),故pH越大,c(H+)越小;pH+ pOH=pKw。【详解】A水的电离吸热,温度越高,水的离子积Kw越大,pOH、pH越小,所以温度T20C,即Kw(f)Kw(d),同时Kw只与温度有关,d、e点在等温线上,所以Kw(f)Kw(e)=Kw(d),A正确;B由于水的电离吸热,所以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Kw增大,pOH、pH减小,即加热f点纯水,其组成由f点沿Of直线向O方向迁移,B错误;C恒温条件下,向d点纯水中通入少量HCl,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由于pOH+pH

18、=pKw,所以pOH增大,其组成由d点沿cde曲线向e点移动,C正确;Ddf直线上各点对应的水溶液中均有pH= pOH,即c(OH-)=c(H+),所以df直线上各点对应的水溶液均呈中性,D正确;故选B。15. 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pH=2的醋酸与pH=12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c(Na+)c(H+)c(OH-)B. 溶有等物质的量NaClO、NaHCO3的溶液中:c(HClO)+c(ClO-)=c()+c()+c(H2CO3)C. 向10mL0.2mol/LNaCl溶液中滴入2mL0.1mol/LAgNO3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

19、Na+)c()=c(Cl-)c(Ag+)D. 0.1mol/LNH4NO3溶液中:c()c()c(H+)c(OH-)【答案】AB【解析】【详解】A醋酸是弱酸,pH=2的醋酸,醋酸浓度远大于0.01molL1,pH=12的烧碱,NaOH浓度为0.01molL1,等体积混合时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则离子浓度为c(CH3COO-)c (Na+)c(H+)c(OH-),故A正确; B溶有等物质的量NaClO、NaHCO3的溶液中,氯元素对应的粒子有HClO、ClO,碳元素对应的粒子有CO32、HCO3和H2CO3,由物料守恒得:c(HClO)+c(ClO)c(CO32)+c(HCO3)+c(H2CO3

20、)=c(Na+),故B正确;C硝酸银明显不足完全反应,银离子完全沉淀,氯离子有余,且钠离子、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离子浓度大小为:c(Na+) c(Cl-) c()c(Ag+),故C错误;DNH4+水解溶液呈酸性,则浓度排序为:c()c()c(H+)c(OH-)故D错误;答案选AB。16. 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化学式CH3COOHH2SO3HClOH2CO3H2C2O4电离平衡常数K1=1.810-5K1=1.210-2K2=6.610-8K=3.010-8K1=4.410-7K2=4.710-11K1=5.410-2K2=5.410-5(1)NaHC2O4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1、为_。(2)常温下,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某未知浓度的H2C2O4溶液,滴定曲线如图,c点所示溶液中:2c(-)+2c()+2c(H2C2O4)=c(Na+)该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a点所示溶液中,c(Na+)、c(H+)、c(OH-)、c(HC2O4-)、c(C2O42-)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3)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_。ANa2CO3溶液吸收少量SO2:2+SO2+H2O=+2B漂白液生效的原理:ClO-+CO2+H2O=HClO+C次氯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ClO-+SO2+H2O=HClO+(4)已知100时,水离子积为

22、110-12,将此温度下pH=1的H2SO4溶液aL与pH=11的NaOH溶液b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pH=2,则a:b=_。(5)常温下,将SO2通入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的-_。【答案】 (1). +H2OH2C2O4+OH- (2). 0.05400mol/L (3). c(Na+)c()c(H+)c()c(OH-) (4). AB (5). 11:9 (6). 1.5【解析】分析】(1)根据c点所示溶液中:2c(-)+2c()+2c(H2C2O4)=c(Na+),得到c点的溶液是草酸钠的水溶液,a点是草酸与氢氧化钠按物质的量之比1:1恰好完全反应生成草酸氢钠,以此分析解答。【详解

23、】(1)HC2O4-为弱根离子,所以NaHC2O4能发生水解,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2OH2C2O4+OH-,故答案:+H2OH2C2O4+OH-。(2)该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0.0540mol/L;a点是草酸与氢氧化钠按物质的量之比1:1恰好完全反应生成草酸氢钠,根据H2C2O4 的电离平衡常数:K1=5.410-2、K2=5.410-5,草酸氢钠溶液中,由于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所以a点所示溶液中,c(Na+)、c(H+)、c(OH-)、c(HC2O4-)、c(C2O42-)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c(H+)c()c(OH-)

24、,故答案:0.0540mol/L;c(Na+)c()c(H+)c()c(OH-);(3)ANa2CO3溶液吸收少量S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O2+H2O=+2HCO3-,故A正确; B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HClO的酸性介于H2CO3和HCO3-之间,该离子方程式为:ClO-+CO2+H2O=HClO+,故B正确;CHClO能把SO32-氧化成SO42-,故C错误;故答案:AB。(4)100C时,水的离子积为110-12,将此温度下pH=1的H2SO4溶液aL与pH=11的NaOH溶液b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pH=2,说明溶液显酸性,c(H+)= =10-2mol/L,a:b=11:9

25、,故答案:11:9; (5)常温下,将SO2通入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的=1.5,故答案:1.5。17.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I.已知: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下则气体NO分解为氮气和氧气热化学方程式为_.根据下图填空:(1)图1为含有少量Zn杂质的粗银电解精炼银的示意图,则_(填“a”或“b)极为含有杂质的粗银。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c(Ag+)浓度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b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生成该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_。(2)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NaCl溶液湿润后,置于如图2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下列有关

26、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A.铁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B.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电能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腐蚀D.以水代替NaCl溶液,铁不能发生吸氧腐蚀(3)甲醛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需对甲醛进行含量检测及污染处理。某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则b极是_极。当电路中转移410-4mol电子时,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甲醛(HCHO)质量为_。【答案】 (1). 2NO(g)=N2(g)+O2(g)H=-180kJ/mol (2). a (3). 偏小 (4). +e-+2H+=NO2+H2O(或+3e-+4H+=NO+2H2O) (5). AC (6). 负 (

27、7). 3mg【解析】【分析】I. 按图示信息,计算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书写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即可;. 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阳极,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阳极流出,电子沿着导线流向电源正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是阴极,电源负极上电子流出,电子沿着导线流向电解池的阴极,阴极极上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电解精炼时,不纯的金属作阳极、纯净的金属作阴极;原电池中,还原剂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出,电子沿着导线流向正极,正极上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原电池原理发生金属腐

28、蚀时,极弱酸性、中性和碱性环境发生吸氧腐蚀,电化学反应时,电极上电子数守恒,据此分析回答;【详解】I. N2(g)+O2(g)2NO(g)的反应热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则气体NO分解为氮气和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N2(g)+O2(g) H=-180kJ/mol ;. (1)电解精炼时,粗银做阳极,所以粗银是a极;阳极粗银中活泼的锌优先放电,而阴极银离子放电,在得失电子守恒的条件下,溶液中银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就变小; b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了红棕色气体是NO2,可能是电极上直接产生的,也可能是NO转变而来的,故

29、电极反应为:+e-+2H+=NO2+H2O(或+3e-+4H+=NO+2H2O); (2)A. 该装置中发生吸氧腐蚀,Fe作负极,Fe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A正确;B. 铁腐蚀过程发生电化学反应,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放热,所以还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变化,故B错误;C. Fe、C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Fe易失电子被腐蚀,加速Fe的腐蚀,故C正确;D. 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铁腐蚀吸氧腐蚀,水代替NaCl溶液,溶液仍然呈中性,Fe发生吸氧腐蚀,故D错误;故正确的是AC;(3)由装置图可知,HCHO失电子被氧化生成CO2,则b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当电路中转移4104

30、mol电子时,消耗HCHO的物质的量为1104mol,则HCHO质量为1104mol30g/mol=3mg。【点睛】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及其综合应用,运用建模思想解题,故掌握基础知识、建立模型是解题关键。18. 某学生欲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以酚酞试液为滴定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1)对于一支洁净的滴定管使用前两步操作为_、_。(2)排除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_,,然后小心操作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3)用标准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的盐酸溶液时,眼睛注视_。(4)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盐酸溶液的浓度偏低的_。A.量

31、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最后读数时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B.滴定前盛放盐酸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C.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D.读取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5)若第一次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请将数据填入下面表格的横线处。_。(6)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该盐胶溶液的物质的量依度c(HCl)=_。(7)请简述滴定终点的判定_。【答案】 (1). 检查是否漏水 (2). 润洗 (3). (4).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5). AD (6). 26.10 (7). 0.1044mol/L (8). 当滴最后一滴标准氢氧化钠溶液

32、时,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解析】【分析】(1)根据中和滴定有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滴定等操作;(2)根据碱式滴定管中排气泡的方法完成;(3)滴定时,两眼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4)根据实验操作对c(待测)=的影响分析误差;(5)根据滴定管的结构、精度以及测量原理来解答;(6)先判断数据的有效性、计算NaOH溶液的平均体积,然后根据HClNaOH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7)NaOH溶液滴定盐酸,以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详解】(1)中和滴定按照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

33、、滴定等顺序操作,所以滴定管使用前两步操作为检查是否漏水、润洗;(2)碱式滴定管中排气泡的方法:把滴定管的胶头部分稍微向上弯曲,再排气泡,所以正确,答案为;(3)滴定时,两眼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以便准确判断终点的到达;(4)A. 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最后读数时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导致待测液的体积偏小,实际消耗NaOH溶液体积偏小,标准溶液体积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故A选;B. 滴定前盛放盐酸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对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没有影响,不影响滴定结果,故B不选;C. 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不影响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但是气泡的体积也计量

34、到标准溶液的体积中了,故所测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不选;D. 读取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读数偏大、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小,则导致所测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D选;故答案为:AD;(5)根据题中图上的刻度可知,滴定前数值为0.00mL,滴定后数值为26.10mL,所以KOH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6.10mL;(6)四次实验,第2到4次实验中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26.30mL,26.08mL,26.12mL,第二次数据偏差大舍去,另几次滴定盐酸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6.10mL,由HClNaOH可知,n(HCl)=n(NaOH)=cV,所以 ;(7)NaO

35、H溶液滴定盐酸,以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滴加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颜色由无色变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点睛】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滴定,涉及实验基本操作、滴定计算、滴定终点判断、误差分析等知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能正确进行数据处理正确的误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19. I.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I)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II)所示。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填“变大”、“

36、变小”或“不变”)。II.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回答下列问题:(1)一般说化学平衡常数数值K_,通常认为该反应进行较完全。(2)该反应为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多选扣分)。a.v正(H2)=v逆(H2O)b.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c.容器中压强不再发生变化d.混合气体中c(CO2)不变(4)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O2和1molH2充

37、分反应达平衡时,CO平衡浓度为0.25mol/L,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5)若在(4)所处的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3mol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_。【答案】 (1). A(g)+3B(g)2C(g) (2). 变小 (3). 大于105 (4). 吸热 (5). ad (6). 830 (7). 60%【解析】【分析】I. 应用图示信息,(1)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值之比等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A、B、C的化学计量数、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对反应A(g)+3B(g) 2C(g),在升温时平衡向左移动,据此判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II.对反

38、应: CO2(g)+H2(g) CO(g)+H2O(g),(1)(2)通过表格数据,判断温度改变时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3)判断CO2(g)+H2(g) CO(g)+H2O(g)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只要抓住平衡特征判断即可:通过 “等”、“定”来判断, “等”,即统一同一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定”即各成分的浓度等保持不变,选择判据时一定要符合这2个特征才行;(4)(5)运用三段式、列式计算某条件下的K,由于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根据K求出温度为830,结合已知条件求CO2的平衡转化率,据此回答;【详解】I. (1)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

39、C浓度变化如图(I)所示,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值之比等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2:0.6:0.4=1:3:2,到t1时达到平衡,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3B(g) 2C(g); (2) 从图()知,其它条件相同时T1时比T2时更早达到平衡,则T1时反应速率更快,故T1T2,T1时B的体积分数大,则对反应A(g)+3B(g)2C(g),在升温时平衡向左移动,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II. (1)化学平衡常数数值K大于105,通常认为该反应进行较完全;(2) 从表中知,温度升高,反应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变

40、大,则升温平衡向右移动,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3)能判断反应CO2(g)+H2(g) CO(g)+H2O(g)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a.v正(H2)=v逆(H2O)= v逆(H2),a正确;b. 处于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没有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不为零,b错误;c. CO2(g)+H2(g) CO(g)+H2O(g)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压强始终不会随着反应而变化,故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错误; d.混合气体中c(CO2)不变,符合平衡特征,则d正确;故正确的说法是ad;(4)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O2和1mol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

41、CO平衡浓度为0.25mol/L,则,从表中数值知,此时的温度为830;(5)若在(4)所处的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3mol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则 ,得x=1.2mol/L,CO2的平衡转化率为=60%。【点睛】考查了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等,有效提取图、表中的信息并灵活应用是关键。20. X、Y、Z、W、Q、R均为前4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X元素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级中,且每个能级中的电子总数相同Y原子的2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Z元素的族序数是其周期数的3倍W原

42、子的第一至第六电离能分别为:I1=578kJ/mol;I2=1817kJ/mol;I3=2745kJ/mol;I4=11575kJ/mol;I5=14830kJ/mol;I6=18376kJ/molQ为前4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元素R位于周期表的第11列请回答下列问题:(1)Y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R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2)元素X、Y、Z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填元素符号);X、Y、Z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填元素名称)。(3)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X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中键角为_;化合物Q2Z2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4)YZ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 (1).

43、1s22s22p3 (2). 3d104s1 (3). ONC (4). 氮 (5). 第3周期A 族 (6). 109.5/10928 (7).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8). 3NO2+H2O=2H+2-+NO【解析】【分析】X、Y、Z、W、Q、R均为前4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级中,且每个能级中的电子总数相同,则X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则X为碳元素;Y原子的2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Y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3,则Y为氮元素;Z元素的族序数是其周期数的3倍,Z处于第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为氧元素;W原子的第四电

44、离能剧增,表现+3价,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故W为Al元素;Q为前4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即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K元素;元素R位于周期表的第11列,R处于第四周期,为Cu元素,据此回答;【详解】(1)据分析,Y元素即氮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R元素即铜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2)元素X、Y、Z分别为碳、氮和氧元素,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大电负性越强,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的2p能级有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比O的大,故第一电离能NOC ,故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氮;(3) W为Al元素,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A族; X的最简单氢化物为甲烷,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构型,则键角为109.5或10928;化合物Q2Z2为K2O2,是由K+和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含非极性键,故所含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4)YZ2为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则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NO。【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电负性、电离能和化学键等,难度中等,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