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上,伫立着12根描述巴蜀历史的文化柱,其中一根文化柱上刻有四个大字文宗在蜀。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孕育了无数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从汉代“文章冠天下”的四大家: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雄,到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再到宋朝的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以及近代的作家郭沫若、巴金等,“巴蜀自古出文宗”的传承可谓是千古流芳。巴蜀有句俗话,“李冰治水,文翁化蜀”。说的是李冰治
2、水,为蜀地成为“天府之国”提供了物质保障,而文翁兴学,则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秦两汉时期的巴蜀之地已形成独特文明和文化,然而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正统文化标准来看,早期的巴蜀因道险且阻,难免给人一种“蜀地僻陋,非齐鲁诸儒风声教化之所被”的感觉。为了改变巴蜀地区文化落后的现状,西汉时期,时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在成都创办了官学“文翁石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文翁不仅面向全郡招收子弟学习,为学生免除徭役赋税,还挑选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亲自教授,并派遣学生前往长安学习。官学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蜀地的文化状况,一时间蜀中求学蔚然成风,巴蜀之地一度出现“学徒鳞萃,蜀学
3、比于齐鲁”的盛况,更涌现出了诸如司马相如、扬雄这样的辞赋大家。受其影响,官学这一办学模式被推广于天下郡国,大大推动了全国教育的发展。蜀学之兴,由此开始。自汉代以来,蜀学教育的兴盛就未曾中断。即使是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后蜀也拥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以继续发展教育。宋代,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繁荣,加上重视文教的时代风气,学校教育堪称发达。绍兴七年(1137年),文翁礼殿改为大成殿,当时的皇帝高宗御书“大成之殿”四字匾额以赐府学。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成都府学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石室之学,通养六十州之士”,成都府学不仅承担起培养
4、整个四川地区人才的重任,也为全国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诞生于唐代、作为官方藏书和修书之处的书院也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其教学功能不断被强化。明清时期,成都各地书院依旧蓬勃发展,在教化人民、培养“良士”“名臣”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四川文化事业的繁荣。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有识之士提出废科举、办新学的主张。清末,几乎所有书院都改为新式学堂,由此拉开了蜀地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序幕。(摘编自成都博物馆2019年8月原来这才是“西蜀自古出文宗”的秘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成都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千古流芳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享有“文宗在蜀
5、”的美誉。B. 李冰兴建水利工程,为蜀地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提供了物质基础。C. 由于巴蜀之地有着道阻且险的地理特点,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动乱时期这里的教育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D. 明清时期,已经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的成都各地书院为四川的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本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后以时间为序论述蜀学教育的发展,旨在证明发达的蜀学教育是“文宗在蜀”的主要原因。B. 文本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论证“两宋以文治国”的论点。C. 文本开头引用天府广场文化柱上的刻字内容,扣题的同时引出下文对巴蜀教育的相关论述
6、。D. 文本结尾仍以时间为序,从成都各地的书院功能的转化,再次证明蜀地的教育与文化在持续发展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教育、文化得到繁荣发展,众多求学的人聚集于此,人数一度远超齐鲁地区。B. “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校,文翁向全郡招收子弟并亲自教授,以致蜀中求学之风盛行。C. 蜀地官学得到了一些朝代当政者的重视,汉代统治者曾向全国推广这一办学模式,宋高宗还曾经为文翁礼殿亲自书写牌匾。D. “文翁石室”被称为“官学”,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的;“府学”则是从创办者的身份言之。这两个概念所指相同都是说教学机构。【答案】1. A 2. B 3.
7、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A项,偷换概念。第1段:“孕育了无数千古流芳的文学巨匠和宗师”,有“文宗在蜀”美誉的不是成都,是整个蜀地。下文李白(一说绵阳)、苏轼(眉山)也有提示作用。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核学生对论证方法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B项,论证方法的作用分析有误。第6段:文中“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一句是一个论据(先总说,后举例),列举“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是为了论证两宋时期
8、“学校教育堪称发达”。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核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A项,夸大程度,且以偏概全。第4段:“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中“比”是“并列”之意;此外“蜀学”不仅指“求学的人”,更指蜀地的文化成果。B项,扩大范围,且强加因果。原文“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文翁亲自教授的是“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此外文翁招生和授课的方式不构成“蜀中求学蔚然成风”的全部原因。D项,张冠李戴。“官学”,是从创办者的身份言之;“府学”则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的。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浙江省外语种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学考的
10、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
11、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材料二: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各高校专业(
12、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材料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
13、。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材料四: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按
14、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
15、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B. 从2017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C. 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D. 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6. 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4. C 5. B 6. 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划个人人生及专
16、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整合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考核的方式是用框架图概括文章的内容。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C项,“不会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的推论错误。从原文“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可知:上海市就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
17、一次考试的现象。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的第一段,根据原文“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也就是说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
18、C项,“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曲解文意,相关信息在材料三第一段,原文说: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非依据,“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属无中生有;D项,“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材料四最后一段,原文说,“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并非各选项所说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了,录取方式变为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故选B。【6题详解】本
19、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材料的内容或观点,向外挖掘主要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谈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的认识。貌似提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概括材料的观点,注意提取各则材料中涉题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回答问题。本题,材料一“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表明高一新生首先要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材料四种指出“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
20、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各省规定不同,考生要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材料三指出“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表明高一新生要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
21、,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22、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未遂赖海石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弯腰突然,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抬上破中巴。破中巴突突突喘着粗气向医院驶去。医院,急救室。医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抢救。一个护士高声喊:“家属家属,去收费处缴费!”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在收费窗口,中
23、年汉子对护士说:“护士,我是送老太太过来的,我不是家属。我有他儿子电话。我的手机打不了,我报号码你打一下她儿子电话好吗?”护士打完电话,往窗外一瞧,中年汉子早跑没影儿了。三天后。小酒馆。彭老板举杯:“任大成,来,我先敬你一杯。谢谢你把我妈送医院,救了她一条命。”又说:“我有一事不解,你为什么不用手机直接打我电话?为什么叫医院打?护士打电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要跑掉?如果不查医院监控,我都不知道是你送我妈来的医院。”任大成说:“我的手机那时刚好出问题了,打不了。我跑掉是因为我有事要办,怕医院误会,以为我是肇事者,抓住我不放。”彭老板说:“哦,原来是这样。你是我的恩人,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另外,欠你那八十
24、多万工程款,我一定想办法结清给你。你等我的好消息。来,我再敬你一杯。”这回彭老板没有食言,半个月后,他把八十多万元转到了任大成账上。任大成手下的二十多个工人师傅终于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年了。虽然拖欠了两年多,但事情总算有了圆满结果。把钱款分发给工人后,任大成打算请彭老板喝一次酒表示感谢。按响别墅门铃后,出来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爷子。任大成疑惑地问:“请问彭老板在家吗?”“你是说这别墅原来的主人吗?”老爷子说,“他把别墅卖给我们了,他搬走了。”任大成很吃惊,难道彭老板为了结工钱把别墅都卖了?他拨通了彭老板的电话:“彭老板,我到你别墅找你,才知道你卖了房子,你现在位哪里?”“我在老围租房子住。”老围?
25、任大成知道,老围可都是百多年前的土坯瓦房,而且是危房,没几个人在那里住。难道彭老板穷到了这种程度?任大成说了句:“我过去找你。”也不等彭老板回话,就挂断了电话。老围路口。彭老板早已站在那里等候。任大成说:“走,去你家看看。”彭老板说:“看啥,想耻笑我落魄?走,喝酒去。”硬拉任大成进了旁边的小酒馆。任大成举杯:“彭老板,今天我先敬你,我代表二十多个工人师傅敬你,为了给工人发工资,你把别墅都卖了,我们以后还跟着你干,你会东山再起的,别墅会再回来的!”彭老板声音有点哽咽:“我不是不知道你们的难处。我如果不是被别人骗了二百多万,怎么会拖欠你们那么久”任大成眼睛有点湿润,又举起一杯酒:“彭老板,我以前对
26、你有误会,以为你故意拖欠我们工资。我自罚一杯。”说着一饮而尽。那天,在文化广场,任大成和另一个中年汉子本来是想绑架彭老板母亲来逼迫彭老板结清欠款的,没想到还没开始行动,老太太就突然晕倒了,他们只好把她送到医院。否则否则,任大成现在就不是坐在这里喝酒,而是蹲在大牢里了。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并非闲笔,而是为后文发生的一系列“意料之外的故事”埋下伏笔。B. 动作描写是小说中的一大特色,如“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这一动作描写生动的彰显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C. 小说中任大成和彭老板在小酒馆喝酒
27、时,两个人推心置腹的交谈起来,通过这一情节充分地展现了二人真诚的性格特征。D. 小说通过任大成和彭老板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表现了赞美淳朴善良人性、批判社会中不诚信的丑恶现象这一主题。8. 小说在情节上环环相扣,构思巧妙。请结合小说简要梳理、概括。9. 小说结尾交代了事情真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答案】7. D 8. 开头展现了一个常见的救人的故事。小说笔锋突转,被救的是彭老板的母亲,彭老板良心发现,立刻还了拖欠的工程款。情节再转,彭老板还款,是卖掉了自己的别墅。结尾再掀波澜:揭出小说开头的“救人”事件,竟是一个精心策划的犯罪未遂案件。 9. 情节上,补叙使小说情节完整,结构
28、严谨。形象上,使任大成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艺术效果上,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小说的可读性;由 作者点出真相,增强故事的真实感。【解析】【7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D项,“批判社会中不诚信的丑恶现象”并非小说主题。文中的彭老板拖欠工程款,是因为他被骗了200万,并非有钱不还。小说的主旨是赞美淳朴善良人性。故选D项。【8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赏析写作技
29、巧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然后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梳理概括。本题说小说在情节上环环相扣,构思巧妙,要求简要概括。小说开头直接写了小中巴车的两个汉子救晕倒的老太太。然后交代晕倒的老太太是彭老板的母亲,彭老板本欠救人的任大成一笔工程款,为感激他救了自己的母亲,出于感激,他立刻还了拖欠的工程款。接着交代,彭老板所还的欠款,是他卖掉自己的别墅所得的钱,情节发生了转折。结尾交代原来任大成因向彭老板要工程款要不来,本想绑了彭老板的母亲来逼迫彭老板结清欠款的,碰巧老太太晕倒了,这才救了人。这个结尾很是出人意外。【9题详解】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就是考查小说结尾情节的作
30、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结尾的形式特点及表达效果,结尾与环境的关系,和前文情节之间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小说结尾交代了事情真相,原来任大成本是想绑架老太太来逼近彭老板还钱的,正巧老太太晕倒了,这才送救了老太太。情节上分析,这个结尾是补叙,这个补充交代的结局使小说的情节完整。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前面表现的是任大成热心和善良,做好事不留名,结局揭示出原委,原来任大成是想绑架老太太的,这事是一个精心策划的犯罪未遂案件,这也让读者看到了任大成的另一面,丰富了人物形象。从结尾的表达效果看,这个情节很是出人意料之外,因为结尾任大成的形象和前文完全不同;同时这个
31、结尾又在情理之中,从前文任大成的车一直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可看出,这是有目的的盯梢;送老太太去医院之后,不用自己的手机打给彭老板,又偷偷溜了,因为心虚。这样写能使小说更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点睛】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的题目,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前,一定要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确小说的环境背景,小说塑造的主要和次要的人物形象,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须细心和耐心。二、古代诗文阅读(
32、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
33、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
34、,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B.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
35、,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此意。B. 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C. 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D. 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B. 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C. 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
36、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D. 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2)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译文: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2)译文: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解析】【10题详解】
3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毕”“升辇”“顾”“左右”“令”。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B. 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12题详解】试题分析:C. 李觉仕
38、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王禹偁奏言,李觉不应该居史职,而非大力举荐他。【13题详解】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因”“设”“诏”“宿制”“试以”“坐”。参考译文: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升做左赞善大夫,掌管泗州,转任秘书丞。宋
39、太宗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下令让孔维和李觉校定。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命令李觉布置将京东各州粮草运往幽州。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鱼袋(五品官职)。雍熙三年,和右补阙李若拙一同出使交州,黎桓对他说:“这地方山川艰险,中原的人忽然到这里,难道不疲倦吗?”李觉说:“我们的国家疆土有万里之广,郡县有四百个,土地有平坦的,也有险峻的,这样的地方哪里值得说呀!”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李觉出使回来,很久之后晋升为国子博士。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
40、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登上讲说之位呢。” 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不久李觉进献论时务的对策,皇上对他十分嘉奖。这年冬天,凭主管官员的身份在史馆当值。右正言王禹偁进言说:“李觉只是能通晓经书,不应当就这样担任史官职务。”李觉模仿韩愈的毛颖传写了一篇竹颖传来献给皇上,宋太宗赞许他,因此搁置了王禹偁的奏章。淳化初年,皇 上因为经书的版本被田敏擅自删去了许多字,任命李觉和孔维详细校定。淳化二年,详细校定的春秋正义完
41、成了,改任水部员外郎、做国子监判官。淳化四年,升任司门员外郎,遭受疾病。请假期满,皇上下诏不断绝他的俸禄,直到去世。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李觉的性格刚强坚毅、聪慧敏锐,曾经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谈及雉兔首足的计算方法,李觉说:“这个方法太繁琐,我能使计算变得简易。”等到完成,果然精巧简便了。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
42、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15. 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
43、,既侧而供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张诗的“雨”描绘春夜和风细雨、杏花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既渲染酒阑人散时闲适惬意的氛围,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映衬和呼应,饶有余韵。(意思对即可)【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
44、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错误,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在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的同时,便以“剑舞”、写出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为“醉”字伏笔。故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本题,“座上相看泪如雨”,意思是座上客人相对泪
45、下如雨,“雨”运用比喻手法,席间胡笳声起,催人泪下。何以“泪如雨”,这里没有交代,但隐含的情调却是慷慨悲壮的,这种气氛也为“醉”准备了条件。“门外萧萧杏花雨”,意思是门外杏花飘落一地。酒喝完才感觉到春夜雨中的一丝丝凉意,风吹杏花,纷纷落下。酒宴结束,宾客尽欢,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呼应。分点整理答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
46、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名句默写。(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阿房宫赋中说,_,_。(2)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但迷失不久,回头不迟的诗句:“_,_。”(3)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答案】 (1).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 实迷途其未远 (4). 觉今是而昨非 (5). 落霞与孤鹜齐飞 (6). 秋
47、水共长天一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鉴、迷、鹜、共。三、语文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站在古镇谯楼,我不禁抚今追昔。古镇作为交通要隘的功能已成历史,但黄峭遣子孙秉承家训到各地创业传承家风的故事,至今让人 。黄峭子孙们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后,第二代或第三代又分出一支到外地打拼,成家创业,周而复始。多年的迁徒,不仅是地理上的变动,更
48、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扬。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发展文化基因,在当代孕育了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家训家风为何能显示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第四十四代子孙黄子曦娓娓道来:黄峭弃官归乡后创建和平书院,培养栋梁人才,撰写家训十七款;当代古镇人则 ,把古代家训家风沐浴于时代新风中,赋予其新的内容。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家风传承的国度,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国家的根基,( ),会对子孙后代优良品格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在令人 且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我们多想想先辈的谆谆教诲,回忆先辈们 的创业艰辛,定能从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前行的路上行稳致远。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49、是A. 津津乐道 革故鼎新 目不暇接 筚路蓝缕B. 乐此不疲 继往开来 目不暇接 栉风沐雨C. 津津乐道 继往开来 眼花缭乱 筚路蓝缕D. 乐此不疲 革故鼎新 眼花缭乱 栉风淋雨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一批贤者延续文明火种,发展文化基因,在当代孕育了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它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B. 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延续文化基因,在当代所孕育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C. 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延续文化基因,在当代所孕育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D. 一批贤者延续文明火种,发展文化基因,在当代
50、所孕育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的表现。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能源B. 祖先创造了作为永恒的精神能源的辉煌文明C. 文明的辉煌由祖先创造,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能源D. 永恒的精神能源,是由祖先创造的一种辉煌文明【答案】17. C 18. B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面不知变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这里根据讲境,是说故事为后人传颂,应用“津津乐道
51、”;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这里根据语境,“把古代家训家风沐浴于时代新风中,赋予其新的内容”是对前人精神的继承和创造,应用“继往开来”;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也比喻事物复架,无法辨清。这里根据语境,“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是时代给人的影响,应用“眼花缭乱”;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栉风沐雨:栉,梳头发:沭,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丽地辛苦奔波。“筚路蓝缕”专指开创的艰苦,“栉风沐雨”侧重形容辛苦。这里根
52、据语境“创业艰辛”,应用“筚路蓝缕”。故答案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A,搭配不当,“发展”与“基因”不能搭配。选项C,成分残缺,句末应加上“的精神风貌”。选项D,搭配不当,“发展”与“基因”不能搭配;句式杂糅,“体现了”和“的表现”杂糅。故答案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句复位的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题型特点,注意结合前后文文意,认真斟酌文意和选项语句。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
53、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根据后文的“会对子孙后代优良品格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主语应该是“辉煌文明”。故答案选A。【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
54、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
55、一面对两面。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5个字。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_。如果将教育比作一棵树,那么,家庭教育则是树根。家庭教育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_,好的家庭教育必然来自好的家长。_,也是终身老师,他们的言行影响自己的孩子一辈子。【答案】 (1). (1)而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2). (2)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 (3). (3)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
56、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先读懂语段的大意后,第处依据“如果将教育比作一棵树,那么,家庭教育则是跟。”可以推测;第处依据“家庭教育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好的家庭教育必然来自好的家长”可以推测;第处依据“也是终身老师,他们的言行影响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可以推测。【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题中这段话有很强的逻辑关
57、系。21.下图为xx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发布的职业病鉴定工作流程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完成题目。(1)根据图表,该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进行职业病鉴定的对象是(2)请从申请人的角度简要说明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哪些注意事项。(40字内)【答案】(1)对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且在规定期限内的当事人。 (2)要注意规定期限; 要提交完整资料; 对受理情况有异议的要及时提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种图文转换题,要先了解表格中各栏目的名称,再从不同角度比较各栏目中的数字,尤其注意那些最高或最低的数字所表达的意思。(1)最上面一行是“该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进行职业病鉴定的对象”,即“
58、对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当事人,下面第二行有申请首次鉴定的时间限制。故可以组织以下答案:对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且在规定期限内的当事人。(2)对申请人来说,有三项工作要做,第一,要申请鉴定,需要注意第二行申请首次鉴定有时间限制。第二,提交资料,需要注意提交资料时,资料要齐全。第三,接到受理通知书后,如果对办理的相关手续有异议的话,要及时提出。解答时注意字数限制。注意字数要求。【点睛】图(表)文转换的解题方法: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
59、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简要归纳概括。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2019年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
60、人民网推出栏目见证人致敬建国70年,邀请建国以来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个人或集体,分享其对建国70年的思想感悟,呈上其最有情感、有温度、有底蕴的表达,彰显时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节目组提供了备选名单,仅供参考: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柳传志等多位企业家,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潘建伟等科研人员,姚明、郎平、李谷一、莫言、杨利伟等知名人士,邰丽华、唐山十三农民、吕保民等感动中国人物,农民工、华侨、大学生、山区小朋友、外交部发言人假如你是被邀请人xxx,请以其身份写一篇节目发言稿。要求:人物可以另外自选,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荣光属于祖
61、国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感谢人民网的邀请,很荣幸能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对于建国70周年的体悟与情感。我一生受到过很多邀请,有的是文化讲学,有的是学术座谈,而这一次的邀请不但意义重大,而且倍感温馨。祖国七十华诞,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都满怀喜悦,抚今追昔,荡气回肠。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我此刻所有的想法,那就是:荣光属于祖国。我是1946年出生的,如今已然是年愈古稀的老叟。七十几年的人生恰好与共和国的历史重合,如果我自称是建国七十年的见证人,应该不会有人反对吧?童年的我在浙江的乡村识字,少年时来到上海读书,青年时与千千万万同龄人一同遭遇了文革灾难。上山下乡,家人离散,苦难的记忆至今历历在目。不过
62、我们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盼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这春风吹醒了神州大地,经济复苏了,文化事业也逐渐走上了正轨。中国人有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也有拯救自我的实力,这份荣光令尚值壮年的我激动不已。经过一番慎重思考,我辞去了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职务,毅然投身于文化考察与文化散文写作中去。上世纪九十年代,满身尘土的我穿行于河西走廊,触摸千年岁月爬过敦煌石窟留下的皱纹,倾听祖先开拓丝绸古路时的足音,挽结在浩荡时空里肆意飞舞的思绪。于是就有了文化苦旅。就这样,一边思考,一边写作,我的文字里有时是三峡的急湍,有时是西湖的群山,唐诗里的风雨和宋词里的花瓣纷纷飘落,我动情地描述着祖国文化的神奇与浩瀚,丰富与细腻。如果我
63、的写作为很多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年打开了一扇窗,也算是为祖国的荣光添了一丝神采。在新千年到来之前,我随香港凤凰卫视的车队去考察几大世界古文明遗址。出国后才突然发现自己重新爱上了祖国。那些与中华文明几乎同时出生的文明都已死亡,那些被恐怖分子霸占的地区制造了日后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我亲眼目睹了文明的废墟,以及废墟间毫无前途的病弱孩童,与之相比,繁荣稳定的祖国是我们强大的后盾,给我们幸福与自信。万里归来,当我们的车队由尼泊尔即将进入国门时,我忽然想到,我们总将祖国比作母亲,却也会偶尔抱怨她容颜不够体面,装扮不够新潮。但我可以对大家说,我们的母亲真是太不容易了,她咬紧牙关整整走了五千年,她走出了一个
64、地球上最伟大的奇迹。荣光属于祖国,可谓实至名归。回首过往,展眼如今,祖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为这壮美的改变欢呼雀跃。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要不负祖国的期盼,将盛世荣光再次奉献于她的膝下。谢谢大家!2019-12-16【解析】【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审题】2019年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小切口突出新时代,小
65、故事讲述大道理。人民网重磅推出见证人致敬建国70年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寻找历史性成就蕴含的“中国基因”,破解历史性变革背后的“中国密码”。提供的几组人物,第一组是互联网企业家代表,他们是新生事物,且发展迅速,引领时代潮流;第二组是科研人员,这是中国的脊梁,是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第三组是体育界、文学界知名人士,他们代表中国体育精神,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还有感动中国人物,寻常百姓,无论是谁,都可以是中国70年的见证者,见证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繁荣。【立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闪光的足迹;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向祖国表白等等。【结构】标题切题荣光属于祖国,格式上符合发言稿的格式,有称呼
66、,有落款。第一段介绍自己是“余秋雨”的身份,引出论点“荣光属于祖国”。第二段开始按照时间顺序见证“荣光属于祖国”,写“文革灾难”;第三段写“我辞去了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职务”“于是就有了文化苦旅”;第四段写“一边思考,一边写作”;第五段写“出国后才突然发现自己重新爱上了祖国”。最后一段强调“我们要不负祖国的期盼,将盛世荣光再次奉献于她的膝下”。【素材】1.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非常接地气,其涵义就是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来到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获得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总结故宫经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切工作要以观
67、众方便为中心,设身处地地在博物馆当个观众,每天走上一趟,你就知道观众在哪些方面还不方便,这样你就会有所改正。2. 要想向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尘封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就需要用一种生动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加以表达。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的“正能量”,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元素。我们的成功案例很多,而归于一点,就是把故宫博物院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以及强大的文化资源,与当下人们的生活、审美和需求有效地对接,为大家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也努力让故宫博物院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既有辉煌的过去,有尊严的现在,也能健康地走向未来。3. 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
68、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钱没挣到多少,倒是闯出了一点名气。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倒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这里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噩梦般的讨债之旅结束了,马云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个疯狂的念头。成为“阿里巴巴”马云的想法是
69、,把中国企业的资料集中起来,快递到美国,由设计者做好网页向全世界发布,利润则来自向企业收取的费用。马云相信“时不我待,舍我其谁”!找了个学自动化“拍档”,加上妻子,一共三人,两万元启动资金,租了间房,就开始创业了。这就是马云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产品叫做“中国黄页”。在早期的海外留学生当中,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商业信息网站,正是“中国黄页”。所以国外媒体称马云为中国的mr.internet。4.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她的“韧劲儿”。青蒿素的发现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其团队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世人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儿”,科学实验难有建树。 “千锤万凿
70、出深山”,学习她的“钻劲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在漫长的探索中,中国政府也启动了“523项目”,屠呦呦开创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钻劲儿”,这项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诸东流。“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习她的“悟劲儿”。屠呦呦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她查阅经典医书、地方药志,四处走访老中医,做了2000多张资料卡片,最后整理出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草药的抗疟单验方集。“我们祖先早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出来呢?”屠呦呦再次翻阅古代文献寻找答案。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
71、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如果没有“悟劲儿”,屠呦呦不会想到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首次采用乙醚低温提取,如愿获得抗疟效果明显的青蒿提取物。“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她的“补劲儿”。大学时学的是西医,毕业后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接受过两年半的“西医学中医”教育。西学中的屠呦呦在中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就在于她的“补劲儿”。不断注入新知识,贯穿中医精粹,形成了渊博的学识,才会到达“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不畏浮云遮望眼”,学习她“敢劲儿”。屠呦呦专心做科研,耐得住寂寞与枯燥,勇于面对质疑,不为世俗所动,不图“短平快”,终于站在科学的巅峰,接受全世界的瞩目。【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引:
72、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