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438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1月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 文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

3、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西晋郭象、东晋支遁与南宋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

4、。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大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

5、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都会将自己所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看法与正确结论。B人们只要精选阅读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说法,就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C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态度,具备质疑眼光。D在研究型阅读过程中,不用归纳知识点,只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

6、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为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着重论述了研究型阅读的三种主要方式。B文章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D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张三有质疑能力就能取得学术上的进展。B经常进行联想式阅读能有效训练眼光敏锐性与思维鲜活性,因而能有效提高思辨能力。C研究者阅读经典古籍时选择几种权威注本进行细读对比,一定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D知识

7、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当人们开始通过栽培植物获得食物的时候,农业开始出现并成为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伴随着食物稳定的获得,人口发生第一次爆炸性的增加,这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在远古传说中很多都以农业生产为内容:伏羲氏结绳而制网,驯养鸟兽;神农氏尝百草,发明耒耜;黄帝播百谷,嫘祖亲蚕;大禹治水,更是反映了远古时代先民从采集向原始农业过渡的历史;尧舜时代,史书就有“食哉惟时”的记载,“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是治国安民的第一件

8、大事。诗经中有关农业和粮食经济思想的内容极其丰富。首先,诗经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和百姓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当周公还政于成王时,便告诫他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可贪图逸乐。而周成王也把每年督促农业生产作为国之大事,周颂噫嘻中说:“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这些是周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生动体现。而在唐凤鸨羽中,借农夫之口发出感慨,“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则表达了广大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其次,还讲到了粮食储备。诗经中“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说需要成千上万的仓与箱来装载粮食。这些记载歌咏了农业生产的丰收,也说明当时奴隶主贵族们高度重视粮食的

9、储备。再次,诗经中还讲到了抗击自然灾害的办法与措施。小雅大田说“田祖有神,秉其炎火”,当虫灾肆虐时,先民们除了期待神灵的降临,也想到了对付虫害的办法!周礼认为,农业是决定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要求地方官员“遂大夫”对农业生产进行督促和检查,“以教稼穑,以稽功事”“简稼器,修稼政”。同时,还规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凡庶民不蓄者祭无牲,不耕者祭无盛,不树者无椁,不蚕者不帛,不织者不衰”;对那些不尽力耕织者,会予以经济制裁,或者进行政治和道德的歧视,贬低其政治地位。在救灾抗灾方面,周礼非常强调政府的作用,并将荒政列为国家的大政之一,通过设置救灾管理机构,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做好灾前准备以及灾后救济等措施

10、,保证粮食正常供应。应该说,周礼中的粮食安全思想是对先秦时期粮食思想的一个新的发展,它更加注重政府在维护粮食安全上的作用,是粮食安全思想的雏形。管子一书,集中体现了齐桓公国相管仲的粮食安全思想。首先,他认为强国富民的根本是“强本事”。英明君主抓好了农业这个根本,“然后民可富”,这样富国就有了保证。其次,管子指出,“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只有生产粮食而又能食用不尽的国家才可以成就其王业,这是从战略高度上来认识粮食生产和积储的重要性。第三,管仲始终把粮食作为万物的主宰来看待,惟国脉民生所系。在增加粮食供给的同时,还注重粮食储备的调节作用,建立了粮食分级储备制度。第四,发挥齐

11、国的粮食储备优势。管仲还提出掌握粮食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积极拓展海外贸易,通过渤海与燕国进行海上粮食贸易。总之,管仲的粮食政策从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等方面做了充分论述,无疑成为后世历朝历代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参照,体现了我国古代早期独具特色的粮食安全思想的发展。(摘编自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探析)材料二:自然灾害种类繁多,频率高发,为了加强防范,保障百姓日常生活的粮食需要,自夏朝起就产生了仓储制度。长期以来,仓储制度在各朝各代都是一项重要的制度,以此来储备粮食物资。在战乱频繁时期,仓储制度也满足了国防需要,捍卫国家主权领土不受侵犯。到了周朝,仓储的用途分工详细,不同的仓储有着不同的功能并由专门人员掌

12、管,发展了官办仓储;秦汉与隋唐时期,也有许多史料记载了仓储制度的优势。宋代南北两朝,三百多年,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发展。大兴水利,大规模开荒,兴建梯田沙田,不断拓展农耕土地的面积,农业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尽管农具创新,水利发展,但宋代抵御天灾的能力、对风险的承受度仍然很低,因此,宋朝设置了包括赈巢仓、平止仓、续惠仓等十多种功能各异、管理方式不尽相同的仓储,并且受到了朝廷官员和百姓的重视。许多规模庞大、全国性的仓储,多建于北宋时期,如常平仓、义仓、社仓等;而南宋更倾向于建设地方性质的仓储,如赈巢仓、平籴仓、平止仓、平巢仓、平济仓、永利仓等。仓储的管理,以官筹民办为主。仓本的来源,有的是地方剩余的

13、经费,有的是各地上供剩余的粮食,也有的来自政府税收。各朝各代,仓储多设置于城市中或近郊地区。但是在宋朝,不仅将社仓、永利仓、续惠仓等设置在乡村中,还建设了如义仓这样存在于州县中但专门为乡村服务的仓储,改变了“藏于州县,所恩不过市井惰游辈,至于深山长谷,力穑远输之民,则虽饥饿致死而不能及”的局面。在宋朝的基础上,以后的各个朝代对仓储制度不断革新,为中国历朝历代的百姓提供了生存保障,为各朝代的繁荣富强提供了稳定的制度建设。但仓储制度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疏于管理,导致许多救济成果不够显著,效果打了折扣,产生了许多弊端。但不能否认,这是中国古代政府对百姓生活保障做出的一项较为成功的努力尝试。(摘编自

14、宋朝仓储制度在乡村的应用)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立国,所以古人在开始通过栽培植物获得食物时,就已经意识到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B管子中所蕴含的粮食安全思想,强调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为当时齐国富国强兵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C宋朝乡村中设置有社仓、永利仓、续惠仓、义仓等,为乡村百姓生活提供保障,可视为当时的一种惠民政策。D宋朝仓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来源多样,依靠当时的仓储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诗经中的一些诗句可知,周朝时仓储问题就得到了当时奴隶主贵族的高度重视。B周礼中的举措虽

15、不能明确惩罚那些惰民,但能提高耕织者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C仓储制度在宋朝国家治理体系中地位十分重要,可为当今研究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参考。D宋朝突破了其他朝代仓储多为城市服务的局限,这是宋朝仓储制度的一种创新性发展。6材料一的三本古籍都强调粮食生产重要、重视粮食储备,它们对粮食问题的看法有何不同呢?材料二从哪些角度介绍了仓储制度的有关内容?请简要回答。(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黎 明罗广斌 杨益言漆黑的夜,连星光也照不进地下牢房的铁窗。小萝卜头蜷曲在床头,早已进入梦乡。小萝卜头觉得自己在公路上走着,特务看守员正把他带进城去。那个城真大,墙

16、很高,还有城门:两扇厚实的铁签子门。城墙上面有电网,电网烧得红红的,很是吓人。街的两边一长串一长串的房间,都有门,门也是用铁条子钉起来的,中间有个方洞,可以伸出头来。“抓人呐!抓人呐!”小萝卜头听见有人在喊。天上蓝蓝的没有云,只有几只鹰在盘旋。唉呀,不是鹰,是特务长了翅膀!突然,一个特务扑下来,一伸手手上的爪子又钩又尖,从门洞里抓了一个人出来。小萝卜头看见那个人的眼珠一下子掉出来了,大大的眼珠,黑白分明,落在地上滚了一阵,突然停住,死死地盯着他。小萝卜头忽然害怕了,心里通通直跳,不禁恐怖地狂喊起来:“妈妈!妈妈!”紧紧地抱住妈妈,小萝卜头从噩梦中吓醒转来,浑身冷汗。微弱的光线,从石墙上的小窗口

17、透进房间,地下牢房厚厚的墙外已经是早晨。小萝卜头是个九岁多的孩子,头长得很大,身子却很纤瘦。看见他的人,都爱摸着他可爱的脑袋,叫他“小萝卜头”,连爸爸和妈妈也这样叫他。只有一个人,他的老师黄以声,才从小就叫他的名字宋振中。在特务看守长的监视下,妈妈正在收拾东西。把衣服和那些零碎的用具收捡起来,把他每天读的书也一一包好。小萝卜头站在妈妈身边,没有去帮忙,他心里想着许多事情。“妈妈,我要出去”“走慢点,别摔倒了!你去给黄伯伯辞行呀。”“是,妈妈。”小萝卜头答应一声,跑进了牢门外那条漆黑的隧道。他早已走熟了,在又黑又长的隧道里,不要灯就可以跑得出去。小萝卜头爬上了楼,走到黄以声的门口。每天早上他来上

18、课的时候,都要得到允许,才跨进门去。这回大概黄伯伯还不知道,他今天不是来读书,而是来告诉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小萝卜头在黄伯伯的牢房里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走出来。黄伯伯递过来一本书,他抱在怀里,又紧紧地拉着黄伯伯的手。过了一会儿,小萝卜头又向黄以声隔壁的牢房走来。成岗看见小萝卜头,就走到门口,蹲下来,隔着牢房的签子门,招呼这个可爱的孩子。小萝卜头今天穿着一身干净衣服,整整齐齐地,像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告诉你,我们要走了。”孩子的声音里,带着神秘和激动。“哪一天?”“就是今天。”成岗阴沉地望着小萝卜头这个没有幸福童年的孩子。成岗想起了第一次看见他的情景,那是将近一年以前的事情到白公馆的第二天早晨,

19、成岗发现了一个孩子站在牢门前。他在门口站了好久,似乎不想走开。成岗好奇地端详着这孩子。孩子大胆地把圆脑袋伸进了风门:“喂,你姓什么?”成岗眨了一下眼睛。“我叫成岗。你是谁?”“我是小萝卜头!”成岗忍不住笑了起来。真像个“萝卜头”呀!可是成岗接着又沉默了,无言地注视着这个营养不良的、畸形的孩子。“你受刑了吗?”“没有。”“你说谎!”小萝卜头机灵的眼睛,从成岗的脸上,找到了伤痕,像命令一样地用认真的声音说道:“把手伸出来我看!”成岗没有懂得他的意思,伸出了手。小萝卜头看见了成岗被扭歪了的指头。他用一种在他这样的年纪还不应该有的,充满悲哀和痛苦的眼光,同情地望着成岗。“你没有说吗?”“没有。”“那你

20、是好人。”孩子用他自己最简单的纯洁的心灵,准确地辨别着人的种类。“你是共产党不是?”孩子又问了。成岗不想和一个孩子谈这样的问题,可是他又不能欺骗这个纯洁而又过于早熟的孩子。于是反问道:“你看我是不是呢?”“我看?”小萝卜头大睁着眼,闪着又信任又快活的眼光叫了起来:“啊!我晓得了!”“你晓得了什么?”“我晓得你可是我不说!”小萝卜头似乎很有把握。成岗愉快地看着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这孩子,太可爱了。现在,小萝卜头要走了。成岗的脑海里,又闪现出那些难以忘怀的印象“你看!这是我画的。”小萝卜头把一张纸从门洞里递了进来。“你留着吧,做个纪念。”一张鲜明的水彩画。顶上是一片蓝天,过多的颜色,把天空涂得浓浓

21、的。下边是金黄的山,翠绿的森林,山头上露出半个大太阳,放射着耀眼的红光。角上写着两个丰满的字:“黎明”。在这离别的瞬息,成岗来不及表露自己的许多联想,也无法把心中激动着的感情告诉孩子。他不能让孩子感到诀别的悲哀,他只能默默无言,紧紧地、紧紧地抓住小萝卜头的手小萝卜头依依不舍地向成岗说:“我走了。真的走了。”“再见啊,小萝卜头。”成岗始终捏着小萝卜头的小手不放,强迫自己笑眯眯地说:“小萝卜头,你回来的时候,一定再给我们一张画。”“什么画呀?”“那时候,你画一张”成岗抬起头来,衷心地说:“你要画一张祖国的黎明。” (节选自红岩,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2、)A插叙成岗与小萝卜头相识的情景,现实与回忆相交织,极大丰富了小萝卜头的形象。B黄以声一直以来称呼小萝卜头以大名宋振中,对小萝卜头充满着爱护、尊重和期望。C面对小萝卜头的告别,成岗感情复杂但极力掩饰,不愿意让小孩子看到自己的脆弱。D“黎明图”色彩艳丽意境深远,长期身处牢狱的小萝卜头心中蕴藏无限憧憬和抱负。8小说开头用大量篇幅描写小萝卜头的梦,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9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红岩精神”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

23、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

24、,诸公各帅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

2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B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C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D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炀帝,是隋二世皇帝杨广的谥号,含贬义,体现了后人对其恶政伤民的评价。B起居注,指我

26、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修史的重要依据,常设专官来掌管。C“成功过之”与“知明而行无过”(劝学)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D“比肩于朝”与“比权量力”(过秦论)两句中的“比”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征指出尧、舜因广开言路而成千古圣君,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因偏信一人而身死国灭后,顺势提出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观点。B褚遂良没有同意唐太宗查看起居注中的言行记录,作为史官,他对君主言行都会如实详尽记载,“不虚美,不隐恶”,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C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中原的华夏民族,轻视少数民族,唐太宗却做到了平等地爱护他们,是他创造盛世、使“四方服悦

27、”的原因之一。D唐太宗与大臣们的议论会经常聚焦历代王朝兴衰成败,避免重蹈前朝的治政之失;在与大臣们的论治中,太宗能够做到兼听众议,从谏如流。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5分)(2)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雍陶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注】陶令,指陶渊明,做过彭泽县令,嗜酒爱菊。手板:笏,古

28、时大臣朝见时,用以指画或记事的狭长板子。百里:县的代称。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借指帝王的住所。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的“古县”既呼应了诗题中的“永乐”(地名),又与颈联中的“百里”相照应。B前两联用陶渊明的典故,塑造了殷尧藩率真洒脱和闲散自适的形象,含有赞慕之情。C颈联以“骥”喻有才华的友人,以“鸡”喻平庸之辈,用一“别”字,寓祝福之意。D作者思念殷尧藩却不遗憾他写书少、著作少,这看似违反常情的一笔更具艺术张力。15“佳句多从阙下闻”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和劝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

29、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 , ”一句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2)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诗。(3)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了“ , ”这样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0分)“欢迎来到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在大约60分钟的时间里,老师们介绍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

30、神奇现象。当一件件太空用品的面纱被掀开、一个个太空实验的原理被揭晓,曾经遥不可及的距离也变得 (1) ,印象里“高大上”的科学也变得 (2) 。来自中国科技馆地面主课堂和广西、四川、香港、澳门4个地面分课堂的孩子们如饥似渴,在这场特殊的“天地对话”中收获颇丰。太空课堂 (3) 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事业的 (4) 。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每一次腾空而起,( )。他们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底气、志气、骨气播撒在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昂扬到心里,把知识技能印进脑海里,浩瀚太空的探索里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足迹。17.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

31、成语。(4分)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个国家坚持不懈地进取,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地跨步B.是一个坚持不懈的国家的进取,也是一代代前后相续的航天人的脚步C.一个坚持不懈的国家的进取,一代代前后相续的航天人的跨步D.是一个国家坚持不懈的进取,也是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的脚步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到心里B.把底气、志气、骨气播撒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昂扬到心里C.把底气、志气、骨气撒播到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昂扬到心里D.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到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

32、播撒到心里(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烧烤的历史,远远早于其他烹饪方式。炖煮需要防水耐火的容器,蒸需要在容器里放隔水装置,煎炸需要较多食用油,但:几根树枝,一堆火,就能让腥膻的生肉,变成油花四溢,香气扑鼻的烤肉。 但严格说来,“烧”和“烤”两个汉字,。说文解字对“烧”的释义是一个更复杂的字“爇”。爇是一个会意字,从字形理解,就是捂在草堆下加热。今天,在云南滇西地区还存在着一种古老的美食“火烧肉”把整猪肉埋入柴草堆里,点燃,慢慢等待火焰燃烧熄灭。然后洗掉猪皮表面烧焦的地方,剩下半生不熟的猪肉切薄片后凉拌吃。无疑,这是古老的“烧”保存至今的饮食活化

33、石,也是汉语、汉字很早就对云南边陲产生影响的例证。,北京知名老字号“烤肉宛”藏着一块匾,那是1946年由齐白石题写的,上书“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自我作古”,绝不是齐白石自大,事实上,解放之前的几乎所有汉字字典里,都没有“烤”字,它最早的源起可能来自熇、洘等古汉字,可能是自北方或西北的外来民族语言,也可能是民间俚语的逐渐演化。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请从加点字中挑选出一例会意字,参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就所选汉字的字形与字意做出解释。(4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4、(60分)言必信,行必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成于思,毁于随;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留下许多关于“行”的箴言,至今对我们仍有价值。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更需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上述材料有何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1C【A项,“读者都会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中“都会”有误,由原文“在知识型阅读阶段

35、,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可知,原文是“往往”会,而不是“都”会。B项,“只就”转述有误,由原文“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可知,原文中还有“加以记忆”,且说法绝对,原文是“追求”,没有说必然“就能”。D项,“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只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与异同”中“不用归纳知识点”“只是”于文无据。】2B【“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分析有错,根据原文,旨在证明“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3B【A项,“一个人一旦有了质疑能力就能在学术上取得进展”假设关系不成立。由原文第二段“提

36、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可知,有了质疑能力,学术上不是肯定有进展。C项,“一定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说法绝对化,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三段“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知,这种做法有可能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一定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D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一段“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可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两者并非缺一不可。】4. B 【A.由材料一第1段可知,“伴随着食物稳定的获得,人口发生第一次爆炸性的增加”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且“所以”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C.由材料二第3段可知,“义仓”并不是

37、建在乡村中。D.由材料二第4段可知,依靠仓储制度并没有有效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5. B 【“周礼中的举措虽然不能明确惩罚那些惰民”错,由材料一第3段可知,“对那些不尽力耕织者予以经济制裁,或者进行政治和道德的歧视,贬低政治地位”。】6.(1)诗经涉及抗灾的办法和措施;周礼强调政府及地方官员的作用;管子则重视粮食贸易。(3分)(2)仓储制度的历史沿革及价值;宋朝仓储的形成原因、种类及特点;实行仓储制度的利弊。(3分)7.C【“不愿让小孩子看到自己的脆弱”错。】 8.交代了共产党员处境的险恶,渲染了恐怖压抑的气氛。突出了敌人的残暴凶狠,反衬了共产党人的坚强无畏。吸引读者,用梦制造悬念,增

38、添故事的紧张感和神秘感。(每点2分,共6分)9.身处逆境,宁难不苟。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成岗的脸上有伤,手指被扭歪了,依然保守党的机密。友爱互助,团结一心。对战友真诚友爱,互帮互助,为了祖国的明天,心与心紧紧的连在一起。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即使身处黑暗之中,仍不放弃,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每点2分,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10. C11. D【“比肩”,并列;“比权量力”,比较。】12. A【“因而成千古圣君、因而国灭”错,“顺势提出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观点”错。】13.(1)所以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并且下面

39、的民情也能够畅通地到达君主。(是故、兼听广纳、壅蔽、上通,各1分,大意1分)(2)陛下博大宽广的德行记载不完,却只从这五个方面自我称誉,大概(这)是陛下谦虚的气度啊。(胜、独、盖、志,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才算明智?怎祥做才会昏庸?”魏征回答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会作出明智的决断;偏听偏信,就会昏庸。从前尧清楚地地向下面的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的恶行被他知晓。舜广开视听,所以共工、鲧和驩兜这样的坏人无处隐藏。秦二世毫不怀疑地信任赵高,给自己带来了在望夷宫被赵高杀害的悲剧。梁武帝不加选择地听信朱异,结果让自己遭受在台城被活活饿死的屈辱。隋炀帝片面相信虞

40、世基,落得被部将缢杀在彭城阁的下场。所以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并且下面的信息也能够畅通地到达君主。”唐太宗说:“说得对!”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掌管起居注,我可以看看里面所写的内容吗?”褚遂良回答说:“史官笔录君主的言行,详细地记载君主的善与恶,希望君主因此不敢有不良的言行,还没听说过君主自己看阅起居注的先例。”唐太宗说:“我有不妥的地方,你也要如实记载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说:“我的本职工作是如实笔录陛下言行,(您的不善)我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载,天下人都会记载。”唐太宗说:“确实是这样。”贞观二十一年夏五月庚

41、辰,唐太宗御驾翠微殿,问近侍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即使统一了中原,也不能使少数民族归服。我的才能不如古人,但所取得的成就却超过他们,我自己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大家敞开心扉据实说说你们的看法吧!”大臣们都说:“陛下的功劳德行像天和地那样广大,我们无法说清楚。”唐太宗说:“不是这样。我能做到这样的原因,只在五个方面。自古以来,帝王纷纷忌妒比自己强的人,而我一旦发现别人的优点,就好像自己拥有这些优点一样高兴。对优秀人才来说,他们的品行和才干往往不能兼备,我常常忽略他们的缺点,而使用他们的长处。帝王在提拔任用贤才的时候,往往巴不得把他们揣在怀里;而退弃无能之辈的时候,恨不得把他们通通推到沟里。而我见到

42、贤才就会敬重他们,遇到无能之辈就怜惜他们,两类人都能得到恰当的安排。君主们往往厌恶鲠直坦率的人,明里暗里地处死他们,没有哪朝哪代不是这样。我登基以来,满朝都是鲠直坦率的人,(我)从来没有贬斥责罚过一个人。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华夏族,却轻视少数民族,只有我能做到平等地爱护他们,所以各个周边民族都像依赖亲生父母一样依赖我。这五个方面,就是我成就今天事业的原因啊。”唐太宗回头对褚遂良说:“你曾经担任过史官,像我方才说的一番话,符合实际情况吗?”褚遂良回答说:“陛下博大宽广的德行记载不完,却只从这五个方面自我称誉,大概(这)是陛下谦虚的气度啊。”14. D【“却不遗憾他写书少、著作少”错误。书,应该

43、是书信之意。作者思念殷尧藩却不遗憾他来信少,这看似违反常情的一笔更具艺术张力。同时,从题目“寄”字可看出作者与友人写信来往,与书籍著作无关。】 15. 直接(正面)赞美:称其诗为“假句”,是对殷尧藩才华的肯定,也是安慰。侧面衬托:多从“阙下”(京城)听到其佳句,说明殷尧藩的诗名已在京城传播,亦是赞扬与安慰友人。照应暗喻(上文):印证了第三联的暗喻小县容不下千里马,高空之鸟终会远离鸡群,而殷尧藩未来可期,终会得到朝廷(阙下)的重用,有安慰劝勉意。(每点2分,大意接近即可)16.(1)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2)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每

44、空1分,与原文不符皆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4分)触手可及 通俗易懂 精彩纷呈 欣欣向荣18.D (3分)【解析】“每一次腾空而起”是主语,后面的内容是谓语,应该加上判断词“是”,故排除A、C项;比较定语顺序,再排除B项。19.A (3分)【解析】B、C项搭配不当,应为“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故排除;D项语序不当,应为“航天梦、中国梦”,故排除。20.(6分)烧烤却什么都不用 含义并不相同 “烤”的历史就短得多 (每句2分,意义接近即可)21.(4分)示例:美是一个会意字(2分),从字形上理解就是羊大为美(2分)。四、写作(60分)22.按高考阅卷标准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