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435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历 史 试 题(考试范围:必修一14单元)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西周立国,以封建制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来维持。以下对于周代封建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封建是周人扩张势力到东方的一种方式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在封建关系之外C诸侯受封以后,经由纳贡与朝觐,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层高下而逐级分割2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可以用王国维的“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

2、,争乃不生”来说明,此处他所谓的“天”是指A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B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3秦的地方行政单位是郡县,东汉地方行政单位是州郡县,从秦的二级制发展到东汉的三级制,主要原因是A版图扩大,加强对边地管理的需要 B经济发展人口增多,须增设一级C朝廷加强对地方控制以巩固统治 D提倡儒学,重视吏治以加强地方建设,4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由此可见,中朝A有独

3、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 B取代了丞相的地位,权倾朝野C在宫廷内参与决策,削弱相权 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5汉书诸侯王表载,武帝时作“左官之律”。注曰:“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为左迁。仕于诸侯为左官也。”官吏违反规定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左官犯罪,加重处罪。这一规定实质上反映了A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汉代存在严格的尊君抑臣等级思想C武帝意在防止诸侯王网罗人才 D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道:“(科考取士使得)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大集合。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而边区远陬,更易有观摩有刺激,促进其文化学术向上之新活力。”

4、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科考取士有利于全国各地人才的汇集 B科考取士有利于促进文化交融与传承C科考取士有利于政府和社会群体交流 D科考取士有利于边远地区文化的发展7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鼓励群臣直言进谏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A BC D8“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

5、省C理藩院 D行中书省9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侵略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0据道光年间外交史料编纂情况统计,道光十年(1830年)至二十年之间,“天朝”一词比“中国”词使用多,道光二十年后,“中国”一词使用频率明显增加。这一变化受鸦片战争惨败的影响而产生为和太平天国政权相区别而使用 反映传统的天下意识被完全抛弃说明近代的国家观念在逐步形成A BC D11马克思在1853年说:“

6、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C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12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社论中指出:毫无疑问,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引起的。社论所指的“铁拳政策”指的是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英法武力威胁“修约”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八国联军悍然侵华13义和团运动期间,发生了山东高密的乡民抗德筑路事件。时人分析原因道:“查明此次聚众阻工。实因华

7、德铁路公司屡议改道,致有碍濠里水利。实因办事不遵章程,挖毁苗麦、菜蔬;遇有坟墓,不待迁徙,即行刨掘;地价又未预发所雇华工,复遇事借势欺压乡民,乡民愤恨已久。”材料反映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高密民众仇视铁路盲目排外 B铁路设计有碍水利、挖毁苗麦C铁路修筑不尊民俗盘剥乡民 D帝国主义野蛮凶残危及民生14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A维新变法运动浪潮激荡全国 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C五四运动启导了人民的觉悟 D国共合作推进了大革命的兴起15孙中山在建立民国时,倡导在三

8、权的基础上加上中国以前的弹劾权和考试权。他说:“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种御史都是梗直得很,风骨凛然可见中国从前的弹劾权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古代监察制度代表社会履行监督职责B古代中国监察制度优于西方的政治设计C监察权可以在民主体制中发挥实际效能D官员素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决定性作用161912年2月12日颁发的清帝逊位诏书表示:“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

9、,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是清末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和妥协的产物B一定程度上减少流血实现政权的和平交接C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袁世凯篡权和复辟活动D是类似于英国权利法案的宪法性文件1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18五四时期,梁漱溟曾说:“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

10、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这表明梁漱溟A为曹、章行为辩护 B认可学生的做法C主张爱国有理 D主张依法行事19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这种规定颁布后A中共妥协,联蒋抗日 B国民党获得八路军、新四军指挥权C中共反对,反蒋抗日 D国共互相猜忌,日本获得渔人之利20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了中华

11、民族复兴的有利契机,其主要表现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结束了外来侵略威胁,消除了战乱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各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有利于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人民革命力量发展,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准备了条件A BC D21下图是故宫文物南迁路线图,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对文物南迁各阶段背景说明正确的是 1933年起,故宫文物开始分批运往上海1936年故宫文物运往南京保存,1937年运往四川1947年文物从重庆运回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部分文物运至台湾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进逼华北B武汉会战结束,日军占领华中重镇C重庆谈判进行,国共达成一致意见D北平和谈破裂,国民

12、党军队败退台湾22关于雅典的法律演进进程有如下记录:公元前621年雅典的德拉古法典出现了抽签选举等相关条款;梭伦将改革条文刻在16块白色旋转的木板上,公布于市场;“陶片放逐法”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坊止僭主政治的复辟。对上述雅典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雅典成文法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 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梭伦借鉴了十二铜表法立法经验 D以法律形式体现民主精神与原则23市鲁图是罗马帝国时期伽太基城里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但30天过去了,布鲁图并没有能力还钱,贵族卡西因此告上法庭,要求布鲁图作他的奴隶。法官同意了卡西的要求。法官之所以这样判决主要是因为A布鲁

13、图是铁匠,地位低下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罗马法只保护贵族的利益 D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4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其中“最美妙”之处在于A以三权分立的形式确定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家元首的权力C规定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D确立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的邦联制2519世纪晚期,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被称为“绵羊脑袋”,德意志皇帝发出的第一道法令就是“致我的军队”。这一切表明A德国实行君

14、主专制制度B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C德国出现了历史的倒退D议会民主政治在德国没有发挥出任何有益的作用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新唐书卷50兵志材料二 自唐以方镇亡天下,庸人狃之,遂为厉阶。然原其本末则

15、不然。当太宗分置节度,皆在边境,不过数府;其带甲十万,力足以控制寇乱。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巳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方镇材料三 边防着重实际情形,以唐代北方游牧民族之盛,防区以疆域大、资源活用为有利。司令官以职业化,长久留任,与当地民情风土融洽才有功效。简而言之,这是一种能够发挥迅速确实的功奴的一种结构。全国官僚机构的组织则先以仁义道德的立场,遣成行政的逻辑,一意保全大体,愿意牺牲局部。即在安禄山叛变之前,这两种组织精神相反,已经有了不能并存的趋向。藩镇诚然为患为祸,然

16、则他们在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也仍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功用无形之中在技术上解决了很多极权政治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成为一种新体系,不能否认他们在历史的演进中,曾产生推陈出新的功用。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材料一反映了唐末五代出现的哪一历史现象?之后的北宋政权针对这一现象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2)材料二中黄宗羲针对“方镇”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概括其理由有哪些?(不准照抄原文)(5分)(3)材料三中关于“藩镇”的观点和材料一、二中哪一个的观点更接近?黄仁字阐述的理由又有哪些?(5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如何优化国家结构以维护国家稳定的基本认识。(2分)27(16分)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在人

17、类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第一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至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材料二 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诚然,耶稣会士传入了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制图学和建筑学等西方科学,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

18、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在这些方面仍然是传教士到来之前的那种模样。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材料一中所指的“第一次转型”带来的最主要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角度阐述,为什么说它是“肉部的社会发展至某一阶段”的必然结果?(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在促使中国社会转型上19世纪西方的冲击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请从“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给予说明。(6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影响人类历史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4分)28(18分)古今中外,对民族主义的不同认知及其实践走向,往往会对本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发展

19、历程起到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有一本名著叫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1807年),是在拿破仑率法国军队横扫欧洲、德国山河破碎的情景下发表的。他所说的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人类在自己的世俗生活中自由地、合乎理性地建立自己的一切关系,也就是建立起自由的理性主义,都必须遵循一个普遍原则,那就是:尊重与维护人类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因此,费希特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抽象的世界主义,相反的,世界主义在现实中势必会变成一种以建立理性王国为宗旨的爱国主义。所以,费希特得出结论说,“任何一个世界主义者都会借助于民族给他设置的限制,势必成为爱国主义者;任何一个在自己的民族中是

20、极其有力、极其活跃的爱国主义者,也是极其活跃的世界公民,因为一切民族文明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将这种文明传遍全人类”。这样,费希特就以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统一性,一方面与脱离文明大道、放弃全人类目标的狭隘民族主义划清了界限,另一方面与超越民族疆界、侵犯他国人民的世界主义即霸权主义划清了界限。摘编自“哲学中国网”学者访谈录梁存秀:我喜欢德国古典哲学材料二 (费希特的名著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在亚洲有两种相反的遭遇。在日本,自从康德研究家天野贞于1914年把费希特介绍给读者以来,军国主义思想家一直在歪曲和滥用这部著作,以至文部省把它编译于关于时局之资料中,免费颁发给全国文教部门,

21、用以论证大和民族优越论。与此相反,自从梁启超于1915年把费希特介绍给读者以来,这部著作则一直被视为反对卖国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宝书但费希特的这些演讲的真正传播,还是在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对我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作出了自已的贡献。但这些作者和译者在向读者推荐费希特的这部著作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摘编自梁存秀论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1)结合材料一,概括费希特的主要思想主张。(6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费希特的民族主义观传到亚洲带来的两种不同影响及其原因。(8分)(3)综合材料一、二分析,梁存秀所说的“这些作者和译者在向读者推荐费希特的这部著作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指的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2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