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选择题1(2013广东百校联考)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 ()A十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3月18日革命 D二月革命【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同时,罪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这反映了二月革命前的俄国状况。故选D。十月革命和七月事件发生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通知时期,排除A、B;3月18日革命是指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排除C。2(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某年3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
2、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独立宣言发表 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C自由女神像落成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记忆能力。根据题干“1776、1917年”这两个时间分析,结合“某年3月”这一时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3(2013百所重点中学联考)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
3、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分析,说明应是1917年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王朝的二月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应选D项。4(2013济南模拟)“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缔结没有赔款的和约 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答案】A
4、【解析】 四月提纲的内容是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5(2103台州模拟)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下列不能正确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当时俄国已经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苏维埃内部仍存在着尖锐地派系斗争C当时俄国存在着和平夺权的可能
5、性 D列宁主张采用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答案】A【解析】 由“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可知B正确。根据“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可判断C、D正确。从材料中找不到“俄国已经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的信息,故A符合题意。6(2013山西模拟)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
6、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提示“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7.(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917年10月24日,列宁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我写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我力劝同志们相信,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下列对该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列宁希望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 B该信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并巩固政权 C客观上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 D列宁在中央委员会内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威【答案】
7、C【解析】从信件内容看,列宁强调的是形势危急,不能拖延起义,这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而这与巩固政权无关,故C项符合题意,排除B项;信件反映的是十月革命,与推翻沙皇无关,故A项错;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8(2013天津五校联考)有人认为:“战争,更正确地说,是临时政府没有能力结束战争,成了列宁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和平、土地和面包”是当时民众的迫切要求 “七月事件”使临时政府丧失了人民的支持 和平法令的颁布是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重要原因 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解能力。1917年11月8日,全
8、俄工农兵苏维埃第 2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和平法令9. (2013山西模拟)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解答能力。从材料中十月革命“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说明D正确。C说法明显错误。A只是
9、材料中一部分观点,B是十月革命影响,材料没有体现。10.(2013广东六校联考)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 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D【解析】据关键信息: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从模式上突破。A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不符合题意;B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不符合题意;C项是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尝试,结果失败,不符题意。十月革命的胜利,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历史纪元,开辟了一条
10、新的现代化道路,即社会主义,D项正确。11(2013山西模拟)“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 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 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答案】D【解析】 由材料中“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知材料信息旨在强调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材料信息并未否定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排除A;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属于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故选D。12(2013如东县调研)下图是纪念
11、十月革命中的一个镜头,老人和孩子的脸上流露出对十月革命的深切崇敬,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思想认识达成统一 B俄罗斯要回归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C俄罗斯要向社会主义国家表示友好关系 D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答案】D【解析】 据题干和图,可知十月革命在俄国人心目中的影响力,实质说明了十月革命的深远影响,故选D。A、B、C三项与图文无关。13(2013山西模拟)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政策是()A余粮收(征)集制 B粮食税 C农
12、业集体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说明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强行征收,忽视商品货币关系,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故正确答案是A。14(2013广东六校联考)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分别指的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
13、,是面对现实的实验,指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也即新经济政策。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指斯大林模式的建立。15(2013盐城调研)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采取固定的实物税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答案】C【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也就是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实力,逐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故选C。16(2013汕头质检)1921年前,苏维埃政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
14、为而予以惩办。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爆发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苏俄经济发展政策的理解。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一切商品流通;而新经济政策是实行自由贸易。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17(2013黄山联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新经济政策
15、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在政治领域的作用。故选D。18(2013临沂期中模拟)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答案】D【解析】 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6、向社会主义过渡失败;列宁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外国资本发展苏俄的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19(2013皖南八校联考)1922年俄共中央规定:“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 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把握时间信息1922年,此时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但要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选择A项。20. (2013辽宁五校联考)“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
17、、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历史传统力量影响至深 B、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配合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好转后进行的调整,它是在从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过度到资本主义的时代的政策,材料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说明当时的人对新经济政策产生了困惑,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构想不同。21
18、(惠州市2013调研)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文中的“莫斯科的模式”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凯恩斯主义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材料“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可知此模式能够克服缺乏资本的问题,也就是能最大限度的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故D项。22(2013山西模拟)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
19、是A. 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表格数据可知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基本平衡,可见此时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23(2013江西红色六校联考)观察下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 )苏俄(苏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表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3544.24余粮收集制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20、集体农庄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大发展 固定粮食税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阻碍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 B C D【答案】C【解析】 集体农庄建设始于1929年大规模开始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期,故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符合题意。24(2013安徽大联考)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 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理解能力。材料有效
21、信息“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 ”故选 A。25. (2013潍坊模拟)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这段对话针对的是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C【解析】 依据内容,A项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注意
22、时间“1904年1980年”排除D,因为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开始;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而材料“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反映出与斯大林模式特点不符合,排除B项。故答案选C。26(2103河北高中联考)“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地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报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材料说明A个人崇拜愈演愈烈 B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C赫鲁晓夫的功绩高于斯大林 D人们对赫鲁晓夫改革由衷赞美【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溢美
23、”以及赫鲁晓夫照片的刊登频率,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对照备选项,B项说法有误,C、D两项不符合史实。 27. (2013浙江名校联考)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答案】B【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判断,此时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代,对斯大林体制虽有触及,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仍然存在,这一点为五年计划报告内容所证实。其中“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
24、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现了触及原有体制;“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是对原有体制坚守的体现。A、C、D三项与材料明显不符,B项正确。28.(2013湖北名校调研)凤凰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的文章。之所以称当时的苏联是“盛世”,主要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 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实质性进展 B已经冲击苏联已有的政治经济模式 C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D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答案】D【解析】勃列日列夫改革的前期,成效明显,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D项符合题意;中后期问题很多,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
25、滞时期,A项错误。他的改革没有冲击斯大林模式,B项错误。C项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二、非选择题 29(2013辽宁五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
26、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材料三: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到:“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
27、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材料四: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5)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解析】本
28、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1)问,苏俄成立初期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一中“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分析,应是新经济政策。第(2)问,根据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联面临的政治环境、国际环境、国防实力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建设成果回答。第(4)问,第一小问,结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苏联实行国家调控经济政策回答,最成功的事例是罗斯福新政,其影响是加强了政府干预经济。第(5)问,结合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相互借鉴回答。【
29、答案】(1)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2) 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敌视,巩固国防的需要;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薄弱;吸取当时中国的教训。 (3)表现形式: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成果: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4)原因:西方国家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事例: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影响: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5)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手段,不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30(2013洛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或者
30、以朝税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他们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但也有一些西方进步人士对苏联国内政策进行了坦率的批评。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显示了“无比高涨的管理生命力和青春活力,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而工作。”另一方面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摘编自苏联这面镜子材料二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这里我们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
31、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内在的错误。”苏共领导人之一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西方进步人士称赞苏联的主要原因。(2)材料一、二批评了苏联社会中的哪些不健康现象?上述现象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中存在的什么严重问题?【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概括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根据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结合所学知识从十月革命、苏联工业化成就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角度回答。第二问第(1)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2)
32、小问从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来分析。【答案】(1)原因: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使西方进步人士看到了人类解放的希望;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支持西方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赢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的好感;苏联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使西方各国进步人士感到钦佩;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对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失望。(2)不健康现象:出现新的贫困群体农民;社会上缺乏自由氛围;用于建设的投资过大;商品供应紧张,供求关系失衡。严重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忽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民主;重建设、轻生活,
33、不重视改善民生,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31. (2013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
34、如何“退却”的?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材料二 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
35、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材料三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3)为摆脱“路径障碍”, 在实践中,邓小平在经济体制上怎样进行政策调整的?【解析】第(1)问注意时间“19211927”
3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考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30年代”可知是苏联模式;第(2)问注意其中涉及人物“罗斯福”可知考查罗斯福新政。在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本质来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回答。【答案】(1)“退却”: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2)“心动”: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权利。“心灰”: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3)调整: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