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耧车(见如图)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它将开沟、播种结合在一起,一次可播三行,一人一牛,日种一顷,功效提高了十几倍。耧车的使用反映了当时A. 注重精耕细作B. 开始使用铁器C. 尚未推广牛耕D. 雇佣关系盛行【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耧车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并且提高了功效,这说明耧车体现了农业生产中的精耕细作,故选A;开始使用铁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汉代已经开始推广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的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故选A。2.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
2、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里反映的经济模式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C. 封建小农经济D. 远古游牧经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耕农经济的理解。自耕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表现形式,基本特点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这段唱词反映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基本状况。故选C。AB项都是社会化大生产,D项是逐水草而居,材料明显不符合。考点:小农经济的特点点评: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
3、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其造成的结果中不包括( )A. 市场狭小B. 原料不足C. 劳动力缺乏D. 资金短缺【答案】B【解析】【详解】“重农抑商”把农民禁锢在土地上,倡导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必然造成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发展商品经济的资金短缺,ACD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地大物博,原料充足,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4.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现象最早可能发
4、生在A. 汉都长安B. 唐都洛阳C. 宋都东京D. 元都大都【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夜市直至三更通晓不绝”可知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早可能出现在北宋的东京,故C项正确;汉都长安对商业进行严格的控制,没有夜市,排除A;唐都长安实行坊市分开的制度,也有严格的限制,排除B;元朝大都不是该现象最早发生的时期,排除D。故选C。5.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的时代,导致这些发现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B. 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C. 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D. 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享受【
5、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分别是指西欧文艺复兴运动与新航路的开辟,这二者产生的原因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有关,故A正确。6.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就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下列是对这段材料的认识,其中最准确的是A. 英国是当时最大的奴隶贩子B. 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C. 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D. 罪恶的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试题分
6、析:“他竟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说明罪恶的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因此选D。A项在题干中没有充分的体现,仅凭个别奴隶贩子不足以说明英国是当时最大的奴隶贩子;BC项没有D项概述全面。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7. “1750年到1850年的100年间,英国人口从770万猛增到2750万。在人口增加的同时,英国的人口中心也发生了移动。总的流向是由东南部流向西北部,由农村转向城市”。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商业中心的转移B. “三角
7、贸易”的发展C. 殖民霸权的确立D. 工业革命的推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人口猛增、英国的人口中心发生了移动,农村人口大量转向城市。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故D正确;新航路开辟导致商业中心的转移,故A错误;“三角贸易”的发展促使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故B错误;殖民霸权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条件,故C错误。8. 飞机与汽车(见如图)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二者创制成功的主要条件是A. 蒸汽机的改进B. 电力的广泛应用C. 内燃机的创制D. 新通讯工具的发明【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
8、识可知,飞机和汽车的动力是内燃机,C正确;ABD与二者的动力无关,排除。故选C。9. 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如果为如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恰当的是A. 清王朝自救运动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春天C. 实业救国的浪潮D. 近代工业的起步【答案】D【解析】【详解】据图示内容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企业中主要是洋务企业和早期的民族企业,所以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故选D;A项未能涵盖早期民族企业,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春天是在一战期间,实业救国浪潮的兴起是在19世纪末,均与图示内容时间不符,排除BC。故选D。10.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国民经济
9、建设计划”,“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希望”。对此认识评价不正确的是A. 有利于构建战时体制B. 有利于外国资本的发展C. 埋下官僚资本猖獗的隐因D.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抓住材料“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来分析,因为战时经济就是一种统制经济,一切为打仗服务,有利于战争,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符合材料“全国一致动员”,说的是发展中国经济,未涉及外国资本,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政府控制了经
10、济,也可能有利于官僚资本借此控制经济命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1.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1953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此时正是“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之时,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
11、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落实时空观念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比较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排除。全国卷高考近几年趋于平和,这就启示我们平时备考不能忽略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12.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下的农村行政体制改革措施是A. 撤人民公社建乡镇政府,撤生产大队建村委会B. 设立经济特区C.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下农村行政体制改革措施是撤人民公社建乡镇政府、撤生产大队建村委会,故A
12、正确;设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措施,故B错误;调整产业结构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故CD错误。13. 观察如图,“甲”段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机遇【答案】B【解析】【详解】据图示内容可知“甲”段是指19112000年,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增长,故选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排除A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D。故选B。14.
13、 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中的一项伟大创举,特区的“特”强调的是A.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B. 实行特殊的政治体制C. 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D. 有着特殊的生活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的经济特区是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所以这里的“特”指的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故选A;经济特区不实行特殊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排除BC;生活方式是否特殊是民众自己的选择,并不是特区的特别之处,排除D。故选A。15. 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职员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这一
14、惊叹表明当时A. 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B. 儒家传统观念受到比较彻底的批判C. 欧风美雨挟来文明开化D. 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可知该官员认为服饰是区分社会等级的重要标志,而当时民众的服饰穿着既有中国传统服饰,也有外来西方服饰,意味着服饰区分社会等级的功能已经混乱了,说明当时社会受到西方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故选A;清末儒家传统观念尚未受到彻底的批判,排除B;“文明开化”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全盘西化”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D。故选A。16. 20世纪60年代末,灰、绿、蓝成了中国服装的主色调,肥、大、宽成了中国人服装
15、的基本式样,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这反映出。A. 国人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B. 国家贫穷落后C. “左”倾思想盛行D. 当时的世界时尚【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末正处于“文革”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盛行,在衣着上以灰、绿、蓝的军装和“干部服”为主,故本题应选C项;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肥”不符,故排除;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干部服盛行”不符,故排除;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灰”、“肥”不符,故排除。17. 20世纪初,中国公路交通发展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其中包括政治腐败 经济困难 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 各种技术因素制约A. B. C.
16、 D. 【答案】C【解析】【详解】把握本题的时间限制,即”20世纪初“,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公路交通发展受到限制的因素主要和政治腐败、经济困难、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和科技因素的制约,都符合题意,故选C,排除ABD。18. 出现互联网以后,许多青少年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目的在网上非法攻击别人的主机。他们往往被称作黑客。其中许多人越陷越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说明A. 互联网上可以放任自流B. 在互联网上也需要进行道德教育C. 互联网上没有道德可言D. 互联网无法控制非法行为【答案】B【解析】【详解】许多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成为黑客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互联网也存在弊端,在互联网上也要对青少年进
17、行道德教育,故选B;ACD中的说法明显错误,不是正确的解决措施,排除。故选B。19. 据统计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37.2%,工业产量倒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各国失业率达30%50%。这组数字反映出这场经济危机A. 持续时间长B. 波及范围广C. 破坏性大D. 来势猛烈【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据统计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37.2%”体现的是经济大危机的破坏性大,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C。20. 有学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在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同时,也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
18、一个新的机会。其含义是A. 达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认识B. 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世界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形成新的机制D. 更加注意运用科技成果,促进生产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西方国家纷纷通过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缓和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因此材料中“新的机会”指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形成新的机制,C正确,ABD排除。故选C。21. 漫画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也是表达历史信息的一种方式。如图“热火朝天植树”的场景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一项措施A. 整顿金融B. 恢复工业C. 调整农业D. 兴办公共工程【答案】D【解析】【详解】漫画“热火朝天
19、植树”的场景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兴办公共工程,故D正确;整顿金融、恢复工业、调整农业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C错误。22.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 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B. 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C. 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D. 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防止人们跌
20、入深渊”可知,福利制度推行的目的是防止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故选D项。A项与材料无关,B项是对“梯子”的解释,C项明显不符合逻辑,排除。23. 如果请你对苏俄经济政策进行调查,你认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经济政策实施中,莫斯科一家工厂带头发起了“星期六义务劳动”B. 大中小企业均收归国有,农民的余粮都收交给国家,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内容C. 1921年根据列宁的提议,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用以替代以前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新经济政策规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粮食归农民自行支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苏俄实行了“星期六义务劳动”,故
21、A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张大中小企业均收归国有,农民的余粮都收交给国家,故B不符合题意;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替代以前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规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D不符合题意。24. 1921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这种“退却”A. 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措施B. 明确了苏联建设的步骤和方向C. 不利于苏俄经济的快速恢复D.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921年推行”“列宁”“退却”,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强调
22、商品和市场,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通过发展生产力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D;新经济政策是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恢复经济的措施,A错误,排除;新经济政策实施是苏俄时期不是苏联时期,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适应了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1年推行”“列宁”“退却”,联系所学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和特点分析解答。25.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年)示意图。造成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是A. 政策指导失误B. 优先发展重工业C. 整风运动过激D.
23、自然灾害严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中国政府实行“大跃进”,苏联政府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因此都是政策指导失误,A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国一直实施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不会单独在50年代末引起粮食产量变化,排除B;中国整风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自然灾害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26. 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 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B. 成立
2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D. 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项和D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27. 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盐城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大宗商品港口物流等国家级产业基础。在此过程
25、中,可以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资金援助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关贸总协定D. 上海合作组织【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建设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大宗商品港口物流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属于长期性的发展计划,需要向世界银行申请援助,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A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涉及汇率方面的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B。关贸总协定是涉及世界贸易方面的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C。上海合作组织是为了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与题干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28. 十年前,针对希腊债务危机,德国总理默克尔称“欧元陷入自诞生以来
26、最严重困境”(如图漫画所示)。这反映出A. 欧元遭到欧元区全体人民的抵制B. 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峻的挑战C. 经济区域化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D. 欧洲一体化无益于成员国的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希腊债务危机使“欧元陷入自诞生以来最严重困境”。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峻的挑战,故B正确;“全体人民的抵制”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经济区域化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故C错误;欧洲一体化总体上有益于成员国的利益,故D错误。29. 某国际组织是一个区域性的官方经济论坛,成员国遍及北美、南美、东亚和大洋洲;既有发达的工业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际组织是A. 欧洲
27、共同体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亚太经合组织D. 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材料“区域性的官方经济论坛成员国遍及北美、南美、东亚和大洋洲;既有发达的工业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社会主义国家”反映了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它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故C正确;欧洲共同体的范围限于欧洲,故A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限于北美地区,故B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并不属区域性的官方经济论坛,故D错误。故选C。30. 2018年,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显示,如果全球爆发小型贸易战,即关税增加10%,大多数经济体的GDP将减少1%至4.5%,其中美国GDP将损失1.3%;而如果全球
28、爆发严重贸易战,即关税增加40%,世界经济将重现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这表明A. 各国的经济依赖加深B. 世界贸易组织即将建立C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D. 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如果全球爆发严重贸易战,即关税增加40%,世界经济将重现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体现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需要密切国际合作,贸易战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A正确;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1995年,B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C排除;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尚未形成,D排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31. 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近170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9、材料一 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如图是该世博会上的展品。材料二 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世界知识材料三 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
30、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世界知识请回答:(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交通工具?(2)根据材料二阐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这届博览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答案】(1)早期火车
31、;汽船。(2)促进科技发明的传播与普及;丰富人们的社会娱乐生活;促进人类的交流与信息传播。(3)特点:以中国传统的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品质优良;但缺少现代工业产品。原因:中国近代工业水平的严重落后。影响:有利于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短暂春天的出现。【解析】【详解】(1)根据图片中的内容可知是早期火车;汽船。(2)根据“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可知世博会的召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是促进科技发明的传播与普及,丰富人们的社会娱乐生活,促进人类的交流与信息传播。(
32、3)特点:根据“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可知中国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主要是以中国传统的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品质优良;但缺少现代工业产品。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因为中国近代工业水平的严重落后。这届博览会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有利于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短暂春天的出现。32. 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中国明清经济发展往往作出不同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
33、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中国“16世纪(明中叶)以后商人确已逐步发展了一个相对自足的世界。这个世界立足于市场经济,但不断向其他领域扩张改变的最少的是政治,最多的是社会与文化。”余英时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材料三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
34、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但建立在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明清商品经济 ,并没有真正割断其自然经济的脐带 ,基本上没有脱离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发展轨道 ,它与导致“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那种商品经济是有所不同的。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经济发展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变最少”的政治制度是?并从思想领域和文学领域回答“立足于市场经济”改变最多的“文化”有哪些?(3)据材料三,从中西比较角度概括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并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形态与西方经济形态的本质不同。【答
35、案】(1)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市镇兴起;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出现。(2) 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表现: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或工商皆本;小说创作蓬勃发展 (3) 基本状况: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GDP比重增长)超过欧洲。本质不同:中国小农经济主导,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并发展。【解析】(1)特点: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由材料一的第一二句话就可以归纳和概括为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由材料一中的第三句话可以归纳为市镇兴起;由材料一中的第四句话可以归纳为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出现。(2) 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中的时间“16
36、世纪(明中叶)”再结合所学明朝的政治制度可知,“改变最少”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表现:根据所学明朝中叶以后的思想和文学相关知识可知,在思想上,这一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或工商皆本;文学上,小说创作蓬勃发展。这都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3) 基本状况:题目要求“据材料三”回答。由材料三中的第一句话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GDP比重增长)超过欧洲。本质不同:有材料三中的“建立在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明清商品经济,并没有真正割断其自然经济的脐带”可以得出中国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主导,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并发展。点睛:这
37、一题的第一小题要求考生概括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标点“”即可将材料分为三部分,再将每一部分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题要求根据材料对其中的信息进行解读,只要根据材料中的时空和题目要去的领域结合所学进行思考即可得出答案。第三小题是根据材料归纳和概括基本状况,这可以参照第一小题的做法,对中西经济的本质进行比较,从材料可以得出中国经济的本质,结合所学可以对应得出西方国家经济的本质。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读图:材料二 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
38、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材料三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演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次事件特点。(3)面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情况,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4)材料三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答案】(1)1929年世界经
39、济危机爆发。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破坏性大;时间长;范围广。(3)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政府要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改变胡佛政府所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4)不能。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解析】【详解】(1)事件:材料以体现的是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经济凋敝现象。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特点:根据材料“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有破坏性大;时间长;范围广。(3)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罗斯福新政。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罗斯福政府要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改变胡佛政府所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4)观点及原因:从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及新政的实质进行最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