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石钟山记课后篇一起巩固随堂演练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彭蠡(l)鼓桴(bo)铿然(kng)B.磔磔(zh)噌吰(chng)石穴罅(xi)C.窾坎(kun)涵澹(zhn)镗鞳(t)D.鹳鹤(un)无射(sh)栖鹘(h)答案B解析A项,“鼓桴”的“桴”读“f”。C项,“涵澹”的“澹”读“dn”;D项,“无射”的“射”读“y”。2.下列对“鼓”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噌吰如钟鼓不绝鼓:敲击B.一鼓作气鼓:击鼓C.令赵王鼓瑟鼓:弹奏D.微风鼓浪鼓:激荡,掀动答案A解析鼓:名词,乐器名。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臆断其有无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B.郦元之所见
2、闻,殆与余同殆:大概C.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泊:停泊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考证答案D解析考:敲打。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表示的关系不相同的一项是()A.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答案D解析前三项的“而”均表示转折关系,D项的“而”表示并列关系。5.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B.空中而多窍C.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答案A解析B项,“空中”,中间是空的,今指天空中。C项
3、,“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的缘故”;今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其实”,“其”,代词,那,“实”,指“事实真相”;今义,副词,实际上。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石钟山记中写唐人李渤通过敲击不同的山石聆听声响探究得名的由来,李渤发现声音的区别是:“,。”表现山石敲击后余音悠长的句子是:“,。”(2)在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3)石钟山记中,苏轼对自己的发现非常得意,认为自己和古人达到了共鸣,这句话就是:“!”答案(1)南
4、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3)古之人不余欺也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
5、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6、。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B.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C.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D.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
7、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答案A解析“千尺”是形容大石的,排除D项;“咳且笑”是老人的状态,不能断开,排除C项;“森然”是“搏人”的状态,排除B项。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即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它简要记述了全国137条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B.干支历采取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如“丁丑”。C.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
8、褒奖善行,称为谥或谥号,如周景王、魏庄子。D.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音律,故用“无射”作为钟名。答案C解析谥号用以褒贬善恶,不只褒奖善行。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或声音描绘得形象逼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绘形绘声,写得十分出色。B.文章描绘出一派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C.作者写了两处水声,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对两处鸟叫的描写也大致相同,都是先写其声,后写其名。D.
9、作者在和儿子谈话中将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歌钟”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以钟命名山的缘由。答案C解析先写出了“栖鹘”之名,写水“大声发于水上”。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参考答案(1)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激荡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2)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课时作业建议用时:40分钟实际用时:分钟满分:33分实际得分:分一、课外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0、,完成第14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
11、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
12、,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
13、/得吾心矣/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培养语感,注意名词、动词、对称性结构、虚词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
14、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有误。五经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墙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
15、,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法和免役法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理解错误。文中说“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对“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的“厌”理解错误。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
16、语。(10分)(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参考答案(1)苏轼问母亲:“苏轼如果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2)他的文体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苏轼读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母亲:“苏轼如果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
17、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主考官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只评为第二名;又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刚开始
18、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苏轼)调到徐州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到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墙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墙。”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武卫营,叫出卒长说:“黄河水将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卒长说:“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等小人,理应为您效命。”于是(苏轼)
19、带领手下人拿着畚箕、铁锹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淹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保全了徐州城。起初,祖宗时,差役法实行久了产生弊端。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法。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法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法。苏轼说:“差役、免役各有其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致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
20、点,司马光很生气。苏轼说:“从前韩魏公要给陕西义勇刺字,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魏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我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笑。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作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虽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体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二、语言文字运
21、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近日,华为自主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囯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
22、国科研领域。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作“织女”“河鼓”和“天津”。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激动,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如今,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举重若轻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见仁见智研究俯拾即是不仅是而且是B.不谋而合研发比比皆是不仅因为更因为C.见仁见智研究比比皆是不仅是而且是D.不谋而合研发俯拾即是不仅因为更因为答案B解析不
23、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显然“不谋而合”更合语境。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发:研究与开发。因操作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所以应为“研发”。比比皆是: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即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后两空的虚词选择,从语境推知:两个分句都是“激动”的原因且有递进关系。“不仅因为更因为”更为顺畅。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个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带有浓浓“国风”味的鸿蒙之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B.中国传统文化和世
24、界观的构成,是由具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组成的C.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是由这个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鸿蒙之境组成D.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构成的答案D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很少有词汇能写出这份激动B.除了能用词汇写出这份激动,就只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C.除了用词汇写出星空的激动,再没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D.除了感慨“今月曾经照古人”,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答案A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
25、意上的暗示。上文是“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后文是“激动”,因此,所填句子的结尾词语以“激动”为佳。这样可排除B、C两项,D项,“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说法过于绝对。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基层小官”,尤其是村干部,直接面对着广大群众和农民,其言行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基层小官”看似职位小、实权却挺大,一旦贪腐,这些“小蝇”“蝼蚁”的危害不亚于,甚至远超“大老虎”。从近几年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这些贪腐的小官或身居关键岗位,以权谋私;或利用工程建设,“靠山吃山”;或盯着补贴款项,“雁过拔毛”贪腐数额多则数亿元,少则几千万、几百万元,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侵蚀着国家执政之基。盯住“微权力”、遏制“小官贪腐”,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模式,加大对小微权力的监督。参考答案关键信息:“小官巨贪”危害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模式;加大对小微权力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