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完成下题。1.(2014课标,15,4分)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 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A.B.C.D.2.(2014天津文综,8,4分)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47个聚居民族繁
2、衍生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正是这种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A.B.C.D.3.(2014山东文综,27,4分)某同学为一次政治讨论课准备了一些材料,内容涉及民主党派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的协商、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居民委员会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提出建议。据此推断,该次政治课要讨论的主题是我国的
3、()A.政党制度B.根本政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基本政治制度4.(2014江苏单科,13,2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下列选项中,对二者关系认识正确的是()二者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二者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国家法律依靠党的政策实施党的政策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A.B.C.D.5.(2013北京文综,34,4分)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
4、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探究。回答下题。6.(2012北京文综,31,4分)甲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关于推动宗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发挥宗教团体在赈灾救济中的社会功能论农村信教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新时期爱国宗教人士的培养研究。据此推断,甲组的研究主题最可能是()A.我国如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B.我国如何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我国宗教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D.我国如何引导宗教与
5、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7.(2012江苏单科,17,2分)2011年9月,有着58年历史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再次成功举行。参赛人数从首届13个民族的395人,发展到如今第九届55个民族的6 700多人,各民族兄弟姐妹实现了更好的交流和融合。这从侧面表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和睦相处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C.一律平等 D.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D考点定位: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国家对民族省区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但不是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也不是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故排除。正确切题,故选D。2.C考点定
6、位: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3.D考点定位: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材料中某同学准备的讨论材料内容涉及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都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D符合题意,故选D。A、C均以偏概全,B特指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均排除。4.B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有法可依,错误;党的政策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国家法律靠国家机关具体实施,错误;是对二者关系的正确理解。故选B。5.C考点定位: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A、B不合题意;D错,民族平等奠定了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多元”指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国家,“一体”指共同体,故C正确。6.D本题考查我国宗教政策的知识。甲组同学的参考文献都涉及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据此可以推断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所以A、B、C不符合题意。7.D本题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知识。A、B、C均不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