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南京市第三中学 刘嘉华 杨守瑛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向传统教育的渗透,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此带来的不仅仅是形式的变化,更多的是学生能力的真正提高。本文介绍了南京市第三中学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做法。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势在必行。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课程 整合 教学方式改革在信息技术全面而深刻影响社会的今天,网络已广泛的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层面。教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网络的渗透而得到极大的补充和拓展,弥补了传统
2、教育无法达到的某些空间。中国基础教育为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促进两个变革,即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以整合为导向,以课题为龙头,抓住课改的契机,提升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南京市第三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底蕴丰厚的办学经验。97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早在1994年,我校就提出了“高举教育现代化的旗帜,走素质教育之路”的办学理念。校领导站在21世纪对人才要求的高度,设计规划了学校十年发展的蓝图,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学校的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教育现代化要求
3、我们改变学校教育的内涵。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新课程计划的颁布,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教育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我校从2000年开始,先后申请并承接了江苏省“十.五”电教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南京市“十.五”重点招标课题运用网络教学,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教育部“资源库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应用”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具体意义.目标.方式等课题的研究。我校从建立机构、整体规划、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学校在创造适
4、宜的软硬件环境过程中,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学校,用先进的理念来引导教师,塑造师资队伍中的领跑者,以点带面,通过研究课题的开题准备和中期总结交流,逐步深入的进行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并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受到了关注课题研究进展的上级领导部门的好评。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中国古名居、美术网络教学处探等26篇论文在省、市、区获奖,先后有二十几位教师在市区开了网络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学校以“总体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为原则,近两年投资600多万元,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1.分三期完成了信息化、网络教学所需的设备建设,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网节点遍布校内所有楼宇,
5、建立了栏目功能全、实用性强的校园网站。所有高中教室配置了无盘工作电脑和视频展示台;各办公室配置了多台电脑;建设了高标准网络多媒体机房、视听教室、电子阅览室、开放式学生电子走廊;标准化计算机图书阅览室,使校园内处处能上网。2.,组建了具有丰富、实用、适时更新的素材库。我校资源库采取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结构。其中包括清华同方资源库;中教育星、K12、洪恩在线等网上资源,为教师备课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及操作平台。教师拥有个人磁盘空间,设有小资源库,方便个人制作课件。同时通过教研组建网建站的活动,将老师们收集、整理、制作的课件资源化,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合作,按新课标对化学学
6、科资源进行了整合。同时,学校还与南京大学合作研究开发了适合于中学课堂网络教学的易学天空网络教室,提供了网络课教学平台。在软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充分认识到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的建设是整合的关键。为此,学校成立了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的信息中心,从硬件维护、编程开发、美工设计到技术培训等方面对信息中心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校园网及教学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同时,抓住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从三个层面上进行了人力资源的建设。第一,基础扫盲,领导带头。通过对领导干部、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训。使全校55岁以下高中教师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课件制作技术及资源库的运用。绝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的运用
7、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第二,加强学习,运用提高。学校组织多次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提高层次、吸收先进经验。同时要求学校的各级公开课上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定期开展课件制作评比。20022003年度,全校就有46个的精品课件在省、市、区、校评比中获奖,21人次在市、区开课。其中,青年教师刘嘉华的金属的冶炼代表南京市参加江苏省网络教学课比赛,获江苏省一等奖;施朝晖老师中国古名居网络课件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比赛二等奖,郭梅老师现代艺术鉴赏一课获教育部组织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录像比赛三等奖。第三,深入研究,总结提高。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研究、实践,我校培养出了一批精通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
8、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群体。在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美等多门学科的整合实践中初出成效,并在2003年5月市、区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就相关课题进行中期总结,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教师成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师的大量工作不是在课上,而是在课下:建立学科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的文字、电子音像材料信息资源,以便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过程中,我校已成功开
9、设了二十多节涉及多学科的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网络课。与省市相关专家和高校教授共同探讨了多种现代教育媒体与学科课程的合理、科学整合问题。总结出自主学习式、展示交流式、自主+引导式等网络教学模式;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人必修课,深化课程的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将网络化学习引入研究性学习课程,将两者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由传承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自主
10、学习过程的转变。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1创设情境,增强体验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就在于跨越时空,把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完整的情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见其貌、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激发起作文思维表达的兴趣。语文教师金鑫、管荣萍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教学时,收集了大量有关红楼梦重要人物的资料,制作了专题网站,为学生生动展示了教材的背景知识,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在音乐、图片、文字处处“红”的氛围中,他们好奇地观察,热烈地讨论,从而对书中人物性格的把握有更加准确的定位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
11、翱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导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最大难题就是没有语言运用的环境;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黄静雅老师在讲授“At the Conference”一课时,依据教学内容在网上创设情境,提供了很多英美社交礼仪的资料,同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运用英语交际的乐趣。 2注重运用,培养能力 数学教师付扬在讲授“对数函数”知识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几何画板,结合细胞分裂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指数函数过渡到对数函数的理解,然后由学生自主地通
12、过几何画板研究对数函数图像特点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自由,形象生动。该课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3释疑解惑,指导学习 历史教师姚琳在讲授西汉的兴衰一课时,建立了本节课的资源库,包括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音像及习题。此外,还建立了网上论坛。本节课的资源相当丰富,课不用教师去讲,学生在阅读教材及网上知识的基础上,自己总结知识结构,对人物及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对本节课作出小结。老师则主要负责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检查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掌握及对本节课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步步深入,就“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的分析”
13、展开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4精心设计,引导深入 刘嘉华老师在金属的冶炼一课的教学中,通过一组图片展示历史上金属冶炼的成就和社会生产生活当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到金属材料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分组探究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主要金属材料是用什么方法冶炼、加工的?”、“分组探究计算机中使用的主要金属材料是用什么方法冶炼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步步深入,增强了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效果。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一般金属冶炼的规律。一组“一些金属资源还能
14、开采多久?”的图片又勾起了学生无限的思考,激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情绪,增强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利用“在线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由电脑批阅并给出提示,如做的不对可重新学习,再次检测。由于网络反馈的及时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刘嘉华老师在教学中还设计了“课堂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也可以浏览其他同学的观点,“课后作业”中设计了以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为研究课题,通过调查、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开展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性小论文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把课堂学习延伸到社会,实现学习的连续性和针对性。三、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
15、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特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与独特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练习、设想和讨论问题、发现问题,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较好地形成了教与学的心理呼应,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我校以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为
16、理论指导,以三大课题研究为龙头,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基础上,进行了涉及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美等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践研究,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网络计算机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超文本多媒体学习系统实现了对学生、对信息的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网络学习课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了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实践能力。99年我校数学老师付阳、英语老师冯丽霞就率先在全市利用网络进行了网络教学的尝试。2000年,刘嘉华老师又在全市开设了第一节化学网络课元素周期表
17、。吸引了听课的所有师生,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网络教学有了研究的愿望和兴趣。网络教学能让学生在校园网、互联网上搜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发言区整理出信息,并提交自己的短评;通过交流区向其他学习者传递信息同时浏览课堂里其他同学提交的内容,真正实现了课堂内自由广泛的学习交流,使学习的交互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们可以在网上展开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控制平台参与学生的讨论和网上的交流,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指导性。这种网上的课堂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达到了学习意义的重新构建,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而且还是创造者。2开
18、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即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一方面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三要素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符合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潮流。我校在2001年提出实施网上研究型课程的设想,并初步建立了网上研究性课程的管理平台。这一理念不仅要求学生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同时,也提出了学校课程管理网络化的设想。至今,我校研究性课程已开展了三年,涌现出一大批有个性、有思想的优秀课题。汤雯雯同
19、学通过网络学习、实地考察,撰写的环境与人类论文获江苏省十三届科普论文大赛特等奖。邓荣根等同学南京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研究的研究课题,涉及的知识较深,动手实践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在因特网的帮助下,他们收集到了大量有关二氧化硫监测、环保标准、微型实验等方面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设计出了实验装置,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所撰写论文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论文大赛三等奖。 杨蕴忻等同学的研究课题白色污染。课题组的同学们,在网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发布资料。将研究成果做成白色污染专题网站,让更多的人认识它,注意它,从而引起全社会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徐甜等同学的课题红楼梦为什么这样红?,在研究过程中,她们充
20、分运用网络中讨论版的优势,在各大讨论版发布了调查问卷,收集到大量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由于讨论版中,言论的完全自由,所以很多结论出乎意料,却又反映了一定的现实问题。学生们还从互联网上涉猎有关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基因解码等方面的高科技知识。不少学生深有感触地说:“互联网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四、整合过程中,及时反思,总结经验,达到教学效益的真正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常常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及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它是一个大的、综合的概念。并非教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找到某些资料”,这样就说能达到培养学
21、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全面。在网络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应注意训练他们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把握文章重点的能力、提炼主要观点的能力、评价分析综合表述的能力、下载发布信息的能力等。因此,全面的正确的理解信息素养并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真正提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正确的网络化学习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网络信息容量巨大,同时也良莠不齐,有的只是对某一问题的观点罗列,有的则带有片面性甚至误导性,那么这种网络化学习的能力培养就要求学生能够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进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出
22、相应的判断。我们存在的问题是:有的教师只是提出“从网站找出一条信息来表达或证明你的观点即可”。这种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资料的思维方式就带有误导。它易使学生人云亦云,甚至以偏概全,有碍其正确判断,有理有据地分析事物的能力,甚至养成“拿来主义”的不良习惯。如果教师连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都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训练的话,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在从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过程中,有部分老师在进行网络整合实践中出现了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的错误倾向。这种极端化的倾向在一些对信息技术不太了解或对新型教学结构掌握得不太好的教师中存在着,同时也在我们实践的
23、早期存在着。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他们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不但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都等丢失殆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学生回归生活、面向实践、了解世界,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实现了由“双基”向“信息素养”(即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及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的过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信息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将适得其反。但失败和挫折并不能阻挡它的先进性和改革现有教育模式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