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池高级中学2020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经研究领域存在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学术悬案,这些公案直接关涉到诗经学的根基,但传世文献本身已无力解决,若想有所推进,唯有把眼光转向出土文献。“孔子删诗说”首见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为“三百五篇”。但是到了唐代,孔颖达编纂诗经正义时,开始对该学说提出质疑,其核心理由是“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此后,不承认孔子删诗活动者代不乏人,并陆续增加了诸如“诗三百”之名由来已久、孔子八岁时吴公子季札所观周乐演奏顺序已与今本诗经篇序相近、布衣孔子不得
2、代表官方删诗、孔子本人仅自称“乐正”而未曾言过“删诗”、孔子若删诗则不可能留存“淫诗”等新的理由。肯定“删诗说”者则又对新的否定理由逐一驳难。但遗憾的是,对孔颖达的核心理由,始终无力颠覆,因为国语左传称引赋诵诗篇确实多见于今本诗经而少“逸诗”。有学者又变换思路,以刘向校理管子荀子等十去其九之例,类推孔子编订诗经十去其九的可能性,以回护“删诗说”,可惜也仅是间接推测而非实证。2012年清华简第三册周公之琴舞公布,为肯定孔子“删诗说”提供了经典实证。该组诗以周公还政、成王嗣位为内容,存诗两组,周公儆毖成王一组仅余前半首4句,成王自儆诗存完诗9首,每首8句。这9首半诗确为诗经“逸诗”无疑,因为第1首
3、就是今本诗经周颂中的敬之篇,而从第1首到第9首诗连续用音乐依次标识“元纳启曰”至“九启曰”,是一个有机整体。既然第1首是诗经作品,后8首也必然是删除之前的诗经作品。由两组诗前小序明言各为9章乐曲可知,该组竹简一次性贡献了8首“逸诗”文本和9首“逸诗”数目,可谓“逸诗”大宗,只是周公的9首作品仅保存前半首而已。更为重要的是,周公之琴舞组诗为“十分去九”删诗幅度和颠覆孔颖达否定“删诗说”的理由提供了经典范本。组诗9首被删除了8首,今本诗经仅留1首,九去其八不就是“十分去九”吗?九去其八的文本还启示我们重新认识司马迁“去其重”的双重含义,即不仅是删除不同版本的重复篇目,还是同时删除同一版本中的相近篇
4、目。两个层次的“去其重”,孔子将“三千余篇”删定为“三百五篇”就在情理之中了。周公之琴舞组诗中的小序还说明,今本毛诗各首作品前的小序可能战国时代已有,汉代人只不过是根据时代需要作了增补完善而已。 (摘编自徐正英诗经学公案再认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颖达撰写诗经正义,始疑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从此开始疑窦。B. 古代的学者由于思路问题,始终无力颠覆孔颖达否定“删诗说”的核心理由。C. 用刘向删古籍来类推孔子删诗,可谓另辟蹊径,可惜推测有余而实证不足。D. 周公之琴舞小序暗示,毛本诗前小序古已有之,汉代人可能只是增补而已。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就诗经学存在的一些悬案问题,先提出方法论,并没有直接显示观点。B. 对于孔子“删诗说”,文章铺陈了正反面两方面的看法,并加入大量点评。C. 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清华竹简周公之琴舞,彰显了出土文献的非凡价值。D. 文章通过对两组逸诗数据方面的分析,有力地证实孔子“删诗说”的正确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回护“删诗说”的人对孔颖达之后新增理由的反驳,实际上都是间接推测。B. 成王自儆诗的第一首现存今本诗经,说明后8首也是诗经原来的作品。C. 竹简周公之琴舞提供了将近20首逸诗,为再认识“删诗说”提供了新材料。D. 周公儆毖成王诗一共9首,
6、只剩4句,致使其验证功能丧失,这是很可惜的。【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孔颖达撰写诗经正义”错误,文章第二段说“孔颖达编纂诗经正义时”,可见是“编纂”,而非“撰写”。B项,“古代的学者由于思路问题”错误,从文中来看,古代学者之所以无力否定孔颖达的理由,应该是当时出土文献不足,是时代局限,从文本中看不出是思维问题。D项,“毛
7、本诗前小序古已有之”错误,原文说在汉代以前可能已有,选项转述成“古已有之”,不符合文意。故选C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对于孔子删诗说,并加入大量点评”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只是对回护“删诗说”作了点评,而且一共只有两处,不能说是“大量”。故选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
8、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项,“致使其验证功能丧失”错误,从文中来看,周公的9首诗歌虽然只剩一点残余,但这个数目极有价值,说明了逸诗其数量之庞大,可以验证孔子删诗十去其九这个幅度是可信的,可见周公9首残诗还是有验证功能的。故选
9、D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
10、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
11、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平安夜的愿望侯发山12月24日,儿孙
12、们约好了似的,如小鸟归巢一样从天南海北赶回来,家里一改往日的清静,热闹起来,充满了浓浓的亲情。这才像个家嘛。老焦乐得咧着嘴,嘴巴老半天都合不上。不知道谁说了一嘴,明天是圣诞节,今晚是平安夜。“剩蛋”还有节日?老焦憋住笑,没敢多问,怕他们笑话他没文化。在他们老家,“剩蛋”就是二球,二百五的意思。前年跟小女儿冬去杭州旅游,在岳王庙里,看到“岳母刺字”的铜像后,老焦忍不住说道:“这个丈母娘真狠心!”弄得冬他们几个很没面子,私下没少数落老父亲。接到他们归来的消息,老焦早就备好了丰盛的饭菜。大家一落座,一道道菜便粉墨登场了。除了凉菜,都热气腾腾的,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直往人鼻孔里钻;花红柳绿的,耀人的眼睛
13、。老焦发现,儿孙们几乎不动筷子,却都盯着手机。老焦忍不住说道:“春,这是你爱吃的红烧鲤鱼。”春是老大。他头也没抬,说:“爸,等会儿,我给老板问候一声。”老焦看了看老二,说:“夏,这是你爱吃的拔丝山药。”夏只顾瞄着手机,说:“爸,等会儿,我给朋友聊着呢。老焦看了看大女儿秋,说:“秋,这是你爱吃的炝冬笋。”秋也没抬头,说:“爸,等会儿,我把这批货发走。老焦转脸看了看冬,说:“冬,这是你爱吃的糖焖莲子。”冬没吭声,看着手机出了神。“冬,这是你爱吃的糖焖莲子,趁热吃吧。”老焦以为冬没听见,加大了语气。 冬点了点头,说:“爸,等会儿,我给同事说点悄悄话。” 老焦把目光投向孙子小欢:“小欢,这是你爱吃的山
14、鸡丁儿。” 小欢说:“爷爷,等会儿,我正在战斗,不能临阵脱逃” 战斗?老焦吓了一跳,旋即明白是网络游戏。他对孙女小喜说:“小喜,这是你爱吃的瓜丝儿。” 小喜说:“爷爷,等会儿,我把鬼片看完。”老焦吆喝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响应。看到有的菜凉了,他就挪动脚步去厨房热菜,一盘又一盘,一趟又一趟。小欢的战斗终于结束了,说声“我饿了”然后拿起筷子叨菜。老焦趁机又催促吃饭,大家才不情愿地拿起筷子,一边叨菜一边看手机。小欢一边往嘴里塞鸡丁,一边皱着眉头叫道:“爷爷,您爱吃啥菜啊?”小喜说:“爷爷最爱吃剩菜!”一句话,大人们都笑了。看得出,那笑不是十分的自然。春忙转移话题,说:“大家都许个愿吧,圣诞老人会帮大家
15、实现的。”听说圣诞老人要来,最开心的要数孩子。小欢说:“我要当班长。”小喜说:“我要当班花。”春说:“争取来年当上部门主管。”夏说:“明年赚20万。”秋说:“到美国旅游一次。”冬说:“减肥十斤。”轮到老焦了。他看看这个,瞧瞧那个,犹豫半天,还是没说话。小欢说:“爷爷,圣诞老人真的会来,去年我睡觉前许愿要个新书包,醒来就发现枕头边有个新书包。”“真的,”小喜点点头,“我许愿要个蝴蝶发卡,第二天就发现书包里有个蝴蝶发卡。”“真的这么灵验?”老焦有点不相信。春夏秋冬一律憋着笑,忙点了点头他们想给老人买点礼物,却不知道老人缺少什么。之前他们给老人买了不少东西,除了吃的,好多都没拆封。看看这个,瞧瞧那个
16、,老焦说:“我希望你们的愿望都能实现。”冬说:“爸,您怎么老想着我们呢?不算,说您自己的。”“说您自己的。”其他几个人也随声附和。老焦这才不好意思地咧嘴一笑,说:“我、我希望自己变成手机。”手机?在座的都傻乎乎地瞅着老焦。“我要是能变成手机,就能跟你们不离不弃了.”老焦解释道。 (摘自微型小说月报,2017年第12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儿孙们回家时热闹的场景,与下文儿孙们不顾老焦的感受、各自玩手机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欲抑先扬,发人深思。B. 老焦不知道圣诞节,不懂得“岳母刺字”的故事,这一情节的描写,凸显了老一辈人没有文化、
17、与年轻人有隔阂的现状。C. 小说细节描写很出色,“乐得咧着嘴”“嘴巴老半天都合不上”等从正面描写了老焦看到儿孙们归家后的高兴;而“咧嘴一笑”等则表现了老焦对儿孙们各自玩手机的无奈。D. 这篇小说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乡土气息较浓的口语,还有幽默诙谐的语句,语言清新、朴实、自然。5. 这篇小说以“平安夜的愿望”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试做简析。6. 这篇小说以老焦劝儿孙们吃饭谋篇布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答案】4. B 5. 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家人在平安夜许下的愿望。有反讽社会现实的效果,儿孙们的平安夜愿望是为了自己,而老焦的愿望是为了子孙,以“平安夜的愿望”为标
18、题,具有较强的反讽社会现实的效果。使得老焦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 便于塑造人物形象,老焦能清楚地知道儿孙们爱吃的饭菜,表现了老焦心细、疼爱孩子的形象特点;便于推动情节发展,老焦劝子女们吃饭,他们却各自玩手机,这就为下文老焦希望变成手机做了铺垫;便于揭示小说主题,儿孙们只顾玩手机,却忽视与老焦的交流,反映了当下人们亲近手机、远离亲情的社会现象。【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
19、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凸显了老一辈人没有文化、与年轻人有隔阂的现状”错误,从文中来看,“老焦不知道圣诞节,不懂得岳母刺字的故事”这一情节只是表现了老焦没有文化、纯朴,并没有表现出“与年轻人有隔阂的现状”。故选B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结构,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篇小说以平安夜的愿望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试做简析”,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考生可以先分析标题的内容,然后看这一标题有无艺术手法,看这一标题与小说人物、小说情节、小说主旨有何关联。从本文来看,先看标题
20、的内容,“平安夜的愿望”,这是小说的事件,文中讲老焦一家子在平安夜许下的愿望,孩子的愿望都是为了自己,有的要当班干,有的要做主管,有的要旅游,而老焦的愿望是“我希望你们的愿望都能实现”“我、我希望自己变成手机”“能跟你们不离不弃了”,父母与子女的愿望截然不同,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小说以“平安夜的愿望”凸显了这一问题;标题是“平安夜的愿望”,而这愿望是什么,需要读者到文中去寻找,这就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的结构,分析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篇小说以老焦劝儿孙们吃饭谋篇布局,这
21、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这就要求考生回归文本,到文中找到老焦劝儿孙们吃饭这一场景,看这一场景中孩子们的表现,并思考由此反映出的问题。从文中来看,老焦所做的菜都是孩子们爱吃的,每个孩子爱吃什么,老焦非常清楚,这表现出人物的细心,为了让孩子们吃上热菜一趟有一趟、一盘又一盘地去热菜,这表现出老焦对孩子们的疼爱;反观孩子们,他们捧着手机,不是和老板回话,就是与朋友聊天,或者玩着属于自己的游戏,以至于最后老焦的愿望竟然是“希望自己变成手机”,而原因就是“能跟你们不离不弃了”,上文的劝饭为下文的愿望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反映了当今的社会现实亲近手机而远离了亲情,能更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点
22、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
23、内容形成对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第四次零售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又超越互联网的一次革命,它将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这次革命改变的是零售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变零售业本质“成本、效率、体验”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方式,是信息、商品和资金流动效率的升级,然后一步步走向社会化、专业化。社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通过社会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提高专业化的水平。最终,信息、商品和资金流的服务会变成像水电煤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将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推向新的层次。所以,零售的改变其实是背后零售基础设施的改变。未来零售的业态可以有许多新的形式,但背后的基础设施会越来越社会化、
24、专业化,零售业会演变成为互联、共享的零售生态。 (摘编自刘强东零售的未来:第四次零售革命)材料二:推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因素是什么呢?消费主权时代到来,需求个性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自身个性的表达。这对产品和零售的适配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说,未来消费者可以通过家里的智能冰箱自动识别鸡蛋、牛奶等常规食品的余量,自动下单;可以一边和虚拟助手聊天,一边让它购买朋友最近关注的时尚新品作为生日礼物.可以预见消费变化带来的结果是:客户需求、消费场景和商品产出这三者会变得极其分散。如何才能把这些散乱的点有序地串联、协同起来?这需要通过建立在感知、互联、智能基础上的智能商业来实现。消费和智能技术就像DNA的双螺
25、旋结构一样,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消费端的变化代表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方向。但如果没有智能技术的支撑,这一切都是空谈。消费与智能技术这两股力量绞合在一起,为我们带来第四次零售革命。 (摘编自第四次零售革命,还是新零售)材料三: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5%。随着新零售大门的开启,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在“寒冬”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2017年的“双十一”,很多国产品牌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优势,其品牌销售增速高于国际品牌。凭借互联网技术创新、善
26、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和服务优势,中国品牌正在崛起。中国在未来零售方面,有很大的探索与突破,将会成为许多国家的模板。“超级大企业”们如果能在标准、国际规则方面进一步探索并加强国际合作,那么中国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制定、提升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也就有了着力点,中国引领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就真正落到了实处。(摘编自“搜狐财经网”)7.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四次零售革命,将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它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又超越互联网。B. 零售业本质“成本、效率、体验”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方式等,将在第四次零售革命中不断改变。C. 第四次零售革命,促进信息、商品和资金流动效率的
27、升级,也使零售逐步社会化、专业化。D. 第四次零售革命将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推向新的层次,以此促进信息、商品和资金流服务的升级。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提高专业化的水平,政府应该担负起社会化的关键性职能。B. 消费的个性化使客户需求、消费场景和商品产出这三者会变得极其分散,而智能化商业则将其串联起来。C. 第四次零售革命就是要实现消费个性化的目标,让消费者可以通过家里的智能冰箱自动识别鸡蛋、牛奶等。D. 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迅猛,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同期实体店。9. 结合
28、材料二,简要概括推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因素有哪些。【答案】7. D 8. B 9. 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倾向,要求产品和零售有更高的适配度;智能技术,能将客户需求与商品产出进行有序地串联与协同。【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第四次零售革命将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推向新的层次,以此促进信息、商品和资金流服务的升级”错误,选项颠倒了“成本、效率、体验”与“信息、商品和资金流服务
29、”之间的关系,文中说的是“信息、商品和资金流的服务会变成像水电煤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将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推向新的层次”。故选D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政府应该担负起社会化的关键性职能”错误,文中无此信息。C项,“第四次零售革命就是要实现消费个性化的目标”错误,从文中来看,“个性化消费”是推动第四次零售的因素,而不是它的目标。D
30、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同期实体店”错误,文中说的是“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5%”。故选B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推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因素有哪些”,题干已经给出了设题的区域,即“材料二”,然后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分条概括即可。材料二开头说“推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因素是什么呢”,这就引导考生往下寻找,“消费主权时代到来,需求个性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自身个性的表达。这对产品和零售的适配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段“可以预见消费变化带来的结果是
31、:客户需求、消费场景和商品产出这三者会变得极其分散。如何才能把这些散乱的点有序地串联、协同起来?这需要通过建立在感知、互联、智能基础上的智能商业来实现”,第三段“但如果没有智能技术的支撑,这一切都是空谈。消费与智能技术这两股力量绞合在一起,为我们带来第四次零售革命”。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
32、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33、,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34、成小题。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起家著作佐郎。以方鲠闲素,为武帝所知。再迁太尉从事中郎,未拜,遭母忧。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胜丧。宋台建,为侍中,建议以为:“鞫狱不宜令子孙下辞,明言父祖之罪。亏教伤情,莫此为大。自今但令家人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便足以明伏罪,不须责家人下辞。”朝议从之。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时中书令傅亮任寄隆重,学冠当时,朝廷仪典,皆取定于亮。亮每事谘廓然后行,亮意若有不同,廓终不为屈。迁司徒左长史,出为豫章太守。征为吏部尚书。廓因北地傅隆问亮:“选事若悉以见付,不论;不然,不能拜也。
35、”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厝怀,自此以上,故宜共参同异。”廓曰,“我不能为徐干木署纸尾。”遂不拜。干木,羡之小字也。选案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连名,故廓言署纸尾也。羡之亦以廓正直,不欲使居权要,徙为祠部尚书。文帝入奉大统,傅亮率百官奉迎,廓亦俱行。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廓年、位并轻,而为时流所推重,每至时岁,皆束带诣门。奉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谘而后行,公禄赏赐,一皆入轨,有所资须,悉就典者请焉。从武帝在彭城,妻郗氏书求夏服。廓答书曰:“知须夏服,计给事自应相供,无容
36、别寄。”时轨为给事中。元嘉二年,廓卒。武帝常云:“羊徽、蔡廓,可平世三公。” (节选自南史 蔡廓传)10. 下列对文中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B.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C.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D.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
37、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忧,母亲丧事。古代子女为父母守丧,不行婚嫁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官者须离职。B. 豫章,古代区域名称,在汉代设郡,指现在的南昌地区,唐代初期把豫章郡改为“洪州”。C. 吏部,掌管天下所有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和选拔考试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D.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指太尉、司徒、司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廓知书识礼,看重礼仪教化。他博览群书,言语行动都不逾礼:在宋朝为官,建议废除子孙指控长辈的诉讼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B. 蔡廓才干卓异,得到朝官敬重。中书令傅亮位高权
38、重,负责决定朝廷的礼仪典章,每一件事都要先向蔡廓咨询,在征求他同意后才实行。C. 蔡廓刚直不阿,仕途遭受打压。他担任御史中承职务,弹劾多名官员,整肃了官场;但也因刚直得不到上司的信任,没有得到应有升迁。D. 蔡廓家中长幼有序,他奉兄如父。家中事无巨细,都请示长兄蔡轨;俸禄赏赐,一律上交;妻子想买夏服,蔡廓也告诉她长兄自有安排。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方鲠闲素,为武帝所知。再迁太尉从事中郎,未拜,遭母忧。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厝怀。”【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 以方正鲠直安闲纯朴为武帝所赏识。两次升迁为太尉从
39、事中郎,还没到任,遇到母亲去世。(2) 傅亮把这话告诉给录尚书徐羡之,徐羡之说:“黄门郎以下的事都交给蔡廓办理,我们不再考虑”。【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这段话是说“世子的左卫率官谢灵运擅自杀了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因为对他不加纠察而被免官。武帝因为蔡廓刚直,让他补位就任御史中丞
40、。他纠察并上章弹劾了许多人,百官及其僚属因慑于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世子左卫率”“谢灵运”“人”“御史中丞”“王准之”“武帝”“御史中丞”“百僚”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左卫率”是官职,是专有名词,不能断开,这就排除AC两项;“坐”意思是“因犯罪”,此处是因为“不纠”而免官,故“坐”与“不纠”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D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
41、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吏部,掌管天下所有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和选拔考试等事务”错误,不是“所有官吏”,只是文官,武官属于兵部管辖,“选拔考试”在唐开元以后是礼部的事情。故选C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每一件事都要先向蔡廓咨询”错误,“每一件事”不当,从文中来看,文中“亮每事谘廓”意思是“常常用事来咨询”,“同意后才实
42、行”于原文无据。故选B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以”,介词,凭借;“方鲠闲素”,方正鲠直安闲纯朴;“为武帝所知”,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知”,赏识;“再”,两次;“迁”,升迁;“拜”,到任;“忧”,父母丧事。第二句中,“以”,介词,把;“录”,告诉;“悉以委蔡”省略句,“以”后省略代词“之”,“以”,把,“悉”,都,“委”,交给;“吾徒”,我们这些人;“厝怀”,关心,考
43、虑,注意。【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
44、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45、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
46、,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蔡廓博览群书,依照礼节说话做事,(被朝廷)从家中起用为著作佐郎。以方正鲠直安闲纯朴为武帝所赏识。两次升迁为太尉从事中郎,还没到任,遇到母亲去世。他性情极为孝顺,(服丧期间)三年不梳头洗发,几乎难以禁受丧事之悲。南朝宋的中央官署建立后,他担任侍中,他建议“审讯囚犯不应该让子孙提供证词,不
47、宜让他们明白地说出父亲祖父的罪过。败坏风气,伤害情感,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从今以后,只让家属与囚犯相见,只要他们没有请求复审,便足以说明他们已经认罪服法,不需要责令家人提供证词。”朝廷讨论并听从了他的意见。世子的左卫率官谢灵运擅自杀了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因为对他不加纠察而被免官。武帝因为蔡廓刚直,让他补位就任御史中丞。他纠察并上章弹劾了许多人,百官及其僚属因慑于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当时中书令傅亮被委任托付以重要职位,而学问在当时首屈一指,朝廷的仪礼典章,都是由傅亮决定的。傅亮常常是先向蔡廓咨询然后实行,傅亮的意见如果有不同,蔡廓也不因此最终屈从。后升任司徒左长史,出京担任豫章太守。他被征调为吏部尚
48、书。蔡廓通过北地的傅隆问傅亮:“铨选官员的事如果全部把(它)交给我,我就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不能接受这一职务。”傅亮把这话告诉给录尚书徐羡之,徐羡之说:“黄门郎以下的事都交给蔡廓办理,我们不再考虑;由此以上的事,本来就应该共同研究参考不同意见。”蔡廓说:“我不能因为徐干木在纸尾上署名。”于是没有上任。干木,是徐羡之的小字。铨选官员考察官员用的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需要在上边联名签署,所以蔡廓说是在纸尾上署名。徐羡之也因为蔡廓太刚直,不想让他身居权要地位,调他担任祠部尚书。宋文帝入京继承了皇位,傅亮率领百官迎接,蔡廓也一同前往。蔡廓到了寻阳,恰逢生病不能前进,傅亮将要继续赶路,到他那里
49、告别。蔡廓对他说:“营阳王在吴地,应该优厚地予以侍奉,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你们诸位有杀主的恶名,你们还想在世上立足,将可能吗?”蔡廓年龄和官位都不大,却被当时的名流所推崇敬重,每当到了时令年节,都恭敬地束好衣带到他家里拜望。他侍奉兄长蔡轨如同侍奉父亲,大大小小的家事,都是询问兄长以后再做,从公家所得的俸禄和赏赐,全都交给蔡轨,有时需要花费,全都是到主管人员那里去申请。他跟随武帝在彭城,妻子郗氏写信向他要夏天的服装。蔡廓写信回答说:“我明白你需要夏服,估计兄长给事中自然会给你提供,不用另寄。”当时蔡轨担任给事中。元嘉二年,蔡廓逝世。高祖曾经说:“羊徽、蔡廓可以与三公平等看待。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
50、小题。闲 望吴融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注蛱蝶:蝴蝶。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前四句写景,通过对周围景物细致入微的描写,着力突出一个“闲”字。B. 青山疏雨、临水野花、芳草蛱蝶、暖沙鸳鸯构成一幅雄奇美丽的山野风景图。C. 诗歌以“狂飞”写蛱蝶爱芳草,以“稳睡”言鸳鸯的惬意,用词形象而贴切。D. 颈联二句,由新居闲望想到旧山隐居之所,词句之中充满抛离故园的懊悔伤感。15. 简要分析“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表达的思想情感。【答案】14. B 15. 奔
51、走求任的酸楚与无所获得的失望;渴望归隐山林,而又难以割舍仕途理想的无可奈何【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构成一幅雄奇美丽的山野风景图”错误,从
52、诗中来看,诗人着眼于细小景物的描写,突出的是宁静、美丽、和谐,并没有“雄奇”的表现,故选项中“雄奇”一说错误。故选B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是针对诗歌的局部设题,考生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有无艺术技巧,然后体会其中的情感,且要关注全篇。“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是诗歌的尾联,意思是“东奔西走都没有收获,羡慕傍晚树林归巢的乌鸦”,前一句中“东迁西去”是说为仕途而四处奔走,但结果却是“俱无计”,内心既有奔走求仕的酸楚,又有无所获得
53、的失望悲哀,后一句中“羡”“归林上鸦”流露出的是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结合前一句中的“东迁西去”来看,虽然诗人产生归隐之念,但有难以割舍仕途,难以割舍理想,故内心又包含纠结矛盾以及无可奈何。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答题。【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
54、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16.名篇名句默写(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两句是“_,_”。(2)庄子逍遥游中的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春天到来后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景色的两句是:“_,_。”【答案】 (1). 落霞与孤鹜齐飞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
55、沮 (5). 木欣欣以向荣 (6). 泉涓涓而始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两句”“庄子逍遥游中的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春天到来后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景色的两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鹜”“誉”“劝”“沮”“欣欣”“涓涓”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 ,就
56、放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萌发对生活的热爱。作家雪小禅对莱市场 。她说:“我有一个癖好,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这与古龙先生所见大抵相同。走进菜市场,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世界: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买菜的大都是主妇,为一日三餐的性价比,她们使出 ,在这里“斗智”一番。就连平素较弱的女性,为了准备一桌丰盛可口的饭菜,一进菜市场便也仔细地挑拣蔬菜,麻利地装进大袋小袋.菜市场蕴含着无穷的生活哲理。姜昆的相声段子就巧妙地拿“菜市场”说事:“生活就是大白菜,( ),内容丰富,层出不穷。”通俗易懂,又让
57、人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B. 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C. 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繁个过程极富节奏感。D. 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A. 种了一茬又一茬B. 吃了一顿又一顿C. 品了一遍又一遍D. 扒了一层又一层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穷途末路
58、一见钟情 浑身解数 叹为观止B. 走投无路 情有独钟 浑身解数 忍俊不禁C. 走投无路 一见钟情 绞尽脑汁 忍俊不禁D. 穷途末路 情有独钟 绞尽脑汁 叹为观止【答案】17. C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语序不当,应是先“装袋、过秤”之后,再“收钱、找零”,这就可以排除BD两项;“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极富节
59、奏感”搭配不当,这就排除AD两项,故选C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姜昆的话是以“大白菜”来表现生活的特点,故只有使用“扒”和“一层又一层”才能符合“大白菜”的特点,并且和后面“层出不穷”相呼应。故选D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穷途末路”,形容无路可
60、走。这两个成语相近,均可用于第一个横线处。“一见钟情”,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也指一见面就喜欢上它了;“情有独钟”,对某一事物特别喜欢。第二处,表达的是雪小禅喜欢菜市场,应该用“情有独钟”,这就排除AC两项。“浑身解数”,全身的武艺,解数,武术的架式,也泛指手段、本事;“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第三处,“使用绞尽脑汁”不搭配,可排除CD两项。“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叹为观止”,赞美好到了极点。第四处,表达姜昆的相声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让人忍不住要发笑,用“忍俊不禁”更恰当。故选B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61、。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
62、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根据以下材料信息,请指出小王的借条中内容和格式不符合要求的五处。材料:2018年6月10日,小王的妻子生病住院。第二天,小王向自己的好友小张借了27000元钱,用于妻子的治病所需。小王同时保证将在一年后归还,并支付与银行同等的利息。以下为小王的借条: 今向小张借到27000元,于2019年还清本金,并支付利息。立此为据! 借款人:小王2018年6月11日【答案】【解
63、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应用文借条的写作能力。首先在纸的顶部居中写上标题“借条”两个字,然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借条的正文。正文一般先写明借钱的原因,然后写谁向谁借钱(最好有身份证号,避免同名同姓麻烦),借多少钱(数字用大小写各写一遍),利息具体如何计算(或者确切的利息是多少),什么时候还钱(确切的还钱日期)。最后在借条右下方写借款人姓名,在姓名下方写上年月日。本题,首先缺标题“借条”。正文中缺金额大写“人民币贰万柒千圆整”。还款时间不确切。“并支付利息”不确切。还有“借款人”与日期应分行写。21.请根据所给条件,推断小王、小张、小赵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
64、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此外,关于他们,还知道以下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小王:_小张:_小赵:_【答案】 (1). (2). (3).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推断能力。小张是商人,小赵是大学生,小王是士兵。假设小赵是士兵,那么就与题目中“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这一条件矛盾了,因此,小赵不是士兵;假设小张是大学生,那就与题目中“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矛盾了,因此,小张不是大学生;假设小王是大学生,那么,就与题目中“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这一条件矛盾了,因此,小王也不是大学生。所以,小赵是大学生。
65、由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得出小王是士兵,小张是商人。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長江三鲜,是指长江三角洲盛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鲥鱼、刀鱼和河豚。渔民捕捞它们时张的是一张网。鲥鱼头小身子大,头过了网眼身子却过不去,但它爱惜鱼鳞,死不退后,最终被渔民捕获。刀鱼穿网眼时,吸取了鲥鱼被捉的教训,身体迅速地后退,结果身体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眼上。其实,它只要停止后退,向前一使劲就可以穿过鱼网逃生。河豚碰到鱼网时,吸取了鲥鱼、刀鱼被捉的教训,既不退也不进,而是拼命地给自己打气,让空气把自己胀得饱饱的,企图浮出水面逃生,结果渔民轻而易举就把它逮住了。你对长江里的这三条鱼的想法
66、、做法和结果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感触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 以己为本,杂花生树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实,重要的是“内自省”,只有先自省于心,然后再以他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作为良药,才能使自己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有人看到他人的失败,心中便会发怵,小心谨慎地全盘吸取他人的教训,并一味地绕其道而行之,最终只落得刀鱼和河豚一般可悲的结局。人人都渴望成功,所以便有人唯成功人士之言是从,一切向其看齐,一言一行皆如其人,最终也只落得个邯郸学步,遭人耻笑的下场。所以说,无论是避前车之覆,还是寻
67、成功之道,都应以己为本,他人的经验教训只能作为参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条件,所以走向成功的道路也不会完全相同。这就如同搏斗,短小精悍之人善于躲闪腾挪和见缝插针,虎背熊腰之人若也效仿这一套,就只会四处碰壁。但他如果能发挥自身攻击力强的特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猛烈进攻,也许只消几个回合,就能将对方击败。而要真正做到以己为本,还需把握问题的实质。刀鱼若深思鲥鱼为何会卡在网中,它就会发现其因是鲥鱼身子大,又爱惜鱼鳞,而自己的特点是身子细长,此时它只要停止后退,向前一使劲,便可全身而退。光看到“进退”之举动,只能算是见其表象;洞悉“身大宜退,身窄可进”之事理,进而明了“鲥鱼之所不能
68、为恰恰是刀鱼之所能为”,方为把握其实质。以己为本不仅是为了追寻成功或避免失败,而且也是一种对真我的追求,能让我们活出自信,活出自己独特的风采。在当今建筑产业化的中国,王澍并没有盲从他人的经验,而是认准自己所爱,选择传统建筑,尽管这曾让他一度曲高和寡,但他坚守自己独到的视角和对中国文化的高深见解,从而成为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中国建筑师。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曾经这样评价王澍:“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以己为本的前提是理性思考,面对他人的成败,我们应冷静分析其原因,深入透视其实质,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吸收和借鉴其经验教训。只要牢记以己为本
69、,适取他山之石,你就会发现杂花生树的成功之境即在眼前。【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题,并且给出了写作指向:表达对长江里的这三种鱼的想法、做法和结果的看法。这就要求考生先要读懂材料,然后对此发表评论。材料中的三种鱼在遭遇渔网时的想法、做法不同,结果却都失败。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存在的问题:鲥鱼碰到渔网后,假如能不顾惜
70、那几片鱼鳞,便可以免遭一劫,所以说有时后退也是通向成功的一条蹊径;刀鱼能清楚地看到鲥鱼的错误,却没考虑到它的身体和鲥鱼不同,一味后退;河豚综合考虑了鲥鱼和刀鱼被捉的原因,却不知道它在别人身上总结的经验并不适合自己。由此可以联系到我们自身。我们知道一路向前,却很少想到可以适时后退;许多时候,我们能清楚地发现别人的错误,却找不到自身的缺点,我们经常努力分析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案例,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却不曾想过这些经验和教训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可以有以下立意: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短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也要找适合自己的;走适合自己的路;应有变通思维;等等。点睛:材料作文
71、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