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281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桂林十八中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历 史考试时间:2015-8-27 10:30-12:00注意:本试卷共3 页,答题卡2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大题用黑色水性笔书写,否则不得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

2、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2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3. 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

3、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这体现的原则是A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D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4.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A国共共同抗日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

4、国热情5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对此理解正确是A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 B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 D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6.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C.宗法制

5、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7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设置中书省9.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

6、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维新变法10“超国民待遇”原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对外企来华投资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的说法。其实,这种待遇在近代中国就已经出现。史学界认为: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据此解读,下列条款中外国取得“超国民待遇”典型的表现是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在沿海沿江增开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11.有学者认为:“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外国人

7、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规定A.所有安分传教之人,均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 B.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C.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独由使馆管理 D.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清国必须立时弹压惩办12.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13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

8、1935年处应该填写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14、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材料可以说明A相持阶段,国民党积极抗战 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15. “日本作战计划,系图强渡黄河,破退华军。此项计划,于今已告失败。中国方面为保卫大徐州所做的苦斗

9、,显系此次中日战争中最大之会战。其结果,华方已获胜利,(日军)今兹遭逢惨败,应无颜再向国内民众如此矜夸。”(纽约先锋论坛报)该材料评述的是A喜峰口战役 B枣宜会战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16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由此可见A国民党开始以游击战作为对日作战的主要方式B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C游击战适应了当时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D国共两党己经对如何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策略达成了共识17.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

10、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20周年 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50周年 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60周年 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18.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

11、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19 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从材料可以得出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人的思想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20.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

12、略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 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21.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C他看到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2、“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

13、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23“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或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走

14、向崩溃C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D春秋时期礼乐制度逐步走向崩溃24“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 B. 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 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 D. 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25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予以表彰”。由此可见,秦始皇主张A. 书同文 B. 度同制 C车同轨 D. 行同伦26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

15、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27. 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保障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重要因素。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承唐制”是宋代制度的主要特点。唐宋时期为维护统一局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的共同点是A在边疆设立军镇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28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A. 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B. 中央集权制

16、度的不断强化C. 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 郡县制度的持续深化29. 甲午中日战争时,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这些观点的本质是A认定战争是推动文明的根源 B坚持认为战争可超越国家利益C以狭隘地区观总结战争性质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30. 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

17、”,吏)訓(刑讯)蜜衿(蛮荆)。(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 B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31、(18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国人的民族思想。我国民族思想存在两种发展情况:一是清帝

18、国部分有识的高级官员及知识分子,开始了自强运动;一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二 1903年梁启超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一文中指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 摘编自李喜所“中华民族”概念是怎样提出的材料三 五四运动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材料四 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

19、英的动员,抗日战争则是全民族的总动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8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请回答:(1)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践,评析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运动。(6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相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表现出的民族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主义表现出的新发展。并说明原因。(4分)(3)依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

20、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4分)(4)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抗日战争使我国的民族主义得到了怎样的发展?(4分)32(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

21、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发刊词【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材料四】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

22、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8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6分)桂林十八中13级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参考答案1 【知识点】A2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答案解析】 B 解析:据材料“元朝的行省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等信息,说明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并未阐述

23、中央的制衡。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正确解读。2【知识点】C1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的影响 【答案解析】B 解析:分析题干“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作者强调了失败后的改革和探索。故选: 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3. 【知识点】C4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中“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一律平等”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

24、法”反映了地方自治;“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反映了党政军分离。【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正确解读。4.【知识点】C4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答案解析】 C 解析:依据材料“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可见国共双方都比较看重戴安澜将军的功绩。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正确解读。5【知识点】 史学研究【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中“历史主

25、要是研究人的”和“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可知历史研究的不是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B项错误;从“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漠不关心”,可知历史不是研究孤立的个别事件,C项错误;“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可知D项与题意不符;综合题意可知历史既要研究人又要体现人对事件的价值联系,A项最符合题意。故选: 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6.【答案】B 考点:此题考查宗法制的作用。王国维认为西周用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决定大宗小宗的政治地位可以减

26、少争论,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7 【答案】B 考点:分封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题干中的大一统理论“尊王”、“内华夏”、“崇礼”与西周、春秋以来的史实密切相关。B项正确。8.【答案】D 考点:材料中“皇室的权”“政府的权”实际上反映的是君相之间的关系: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A、B、C对材料均有体现,D项实施后宰相权力不降反升,与题意不符。9. 【答案】A 考点:鸦片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作为一场战争的名称,会很容易使人反对这样一场和鸦片这种毒品相连的战争,实际上隐含作者的态度,

27、符合材料中“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A符合题意。故选A。10【答案】D 考点: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AC项有利于中国的外交近代化, B项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不属于超国民待遇;D项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使得外国在华企业享有了更多的特权,而产品不需要向中国缴纳海关关税,故选D。11.【答案】D 考点: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从时间判断应该是辛丑条约签订后,A、B两项内容属于天津条约,排除。C、D两项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D内容就是永远禁止中国人参加或组织反帝斗争,这就使他们“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12.【答案】A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甲

28、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寄希望于英俄等国,希望他们能制衡日本,体现了“以夷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以夷制华”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体现了“以华制华”的思想。故本题应选A项。13【答案】B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过程。从材料中的时间1921年到1935年可以看出,这是指的中共成立之后的15年,中共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而1935年遵义会议是中国成熟的标志。故选B。A项错误,五四时期是1919年开始的;C项国共对峙走向抗战是1927年啊到1937年的时间;D项星星之火,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时。因此ACD项均

29、不符合题意。14、【答案】A 考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相持阶段的国民党的抗战,根据材料,可发现国民党组织了积极的抗战,故A项符合题意。15. 【答案】D 考点:台儿庄战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国方面为保卫大徐州所做的苦斗,显系此次中日战争中最大之会战”“华方已获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这次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所以答案选D。16【答案】C 考点:国民党抗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准确分析与理解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蒋介石下令“加强敌后游击战”,A的“主要方式”表述不合题意;B不合题意,1938年1

30、0月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D不对,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存在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差异;题干只是在强调游击战争适合当时形势下战争的需要,故选C。17. 【答案】D 考点:抗日战争。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中出现“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和平与正义”突出了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D项正确。 18.【答案】B 考点:辛亥革命。临时政府是相对于正式政府而言的,根据宪法的原则,选举总统、成立一届政府需要召开国民大会。当时的中国尚未统一,还无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然后依据宪法选举总统,成立政府。所以,当时的总统、政府都是临时的。“临时”的提法正好体现了革命党人的

31、民主共和精神。19【答案】A 考点:五四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说明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使国人对民族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引起教材内容的变化;A项正确。20.【答案】B 考点:北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先定三湘,武汉,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的信息说明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该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故选择项。21. 【答案】D 考点:土地革命。“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作者认为革命的中心在城市,“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

32、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强调城市革命的重要性,忽视了中国城市敌人力量的强大,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清楚,因此排除B、C,A不符合史实,所以选择D。22、【答案】 考点:文史常识史料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足以说明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人的脑袋里”就是“主观”的意思,对于同一个史料不同的人,不同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23【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33、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早期政治制度 宗法制【答案解析】C 解析: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可知,所谓“合法的”指合乎宗法的意思,所以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的只能是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解题时解读材料关键句并结合所学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可。24【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封制 郡县制【答案解析】D 解析: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其依据是宗法血缘,秦统一后实施的郡县制打破了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符合题

34、意的选项为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解题干题时抓住关键词“血源性”“地缘性”即可。25【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答案解析】D 解析:书同文指统一文字,度同制指统一度量衡,车同轨指统一车轨,行同伦是指人们的行为习惯要遵循统一的道德规范,材料中“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的就是礼仪规范,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所学排除与题干信息不相符合的选项即可。26【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答案解析】C 解析:“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据此可知是指选官制度,而且这

35、种制度不分阶层,直接排除AD,“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则说明这种制度可以加强中央集权,综合上述可知这种制度为科举制,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27. 【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案解析】B 解析:A项属于唐朝措施而不适合宋朝,CD属于宋朝措施而不适合唐朝,联系唐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知相同点是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依据教材知识可直接答题。28【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答案解析】B 解析:A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

36、项不是最佳答案,郡县制从属于B项,故本题准确选项为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2000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其积极性的作用,学习时需注意辨证看待。29. 【答案】D考点:甲午战争的性质。很明显,日本的观点是错误的的,是在美化侵略,为侵略做辩护。从根本上讲,对历史的认识从自身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无视历史的客观事实。故选D。A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推动文明的根源或者超越国家利益的问题;C项错误不是从本质上进行分析的。30.【答案】B考点:郡县制。据秦简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遣官员以特殊的法律政策来治理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洞庭郡西境的边关“城邑”有人反叛。故B项对材料理解最为准

37、确。31、(18分)【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是极其狭隘、偏激的汉民族主义运动。(2分)他们把斗争矛头指向满洲贵族建立的清王朝,目标是建立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新政权。他们对外国的侵略,没有做出积极反应。(4分)(2)发展:国内小民族意识淡化,强调国内各民族组成一个大民族。(2分) 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国内各民族与满清统治者的矛盾下降为次要地位。(2分)(3)五四运动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而爆发,反帝爱国是五四运动最鲜明的主题;这次运动由爱国学生发起,工人阶级、商人相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4分)(4)抗日战争促进了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团结,形成了抗日民族统

38、一战线,并且使广大基层民众参与到抗战中,实现了全民族的大团结与总动员,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4分)考点: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1)属于观点评述题,回答时候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观念进行评述,首先说明太平天国民族狭隘观,然后依据争矛头指向满洲贵族建立的清王朝,目标是建立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新政权。他们对外国的侵略,没有做出积极反应的角度进行作答。(2)依据材料二中“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

39、、合藏,组成一大民族”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来概括答案;原因从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的角度思考作答。(3)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史实从巴黎和会引起五四运动爆发以及引起国内民族情绪导致广泛参与的工人阶级、商人相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角度思考作答。(4)对应材料四,依据材料中“全民族的总动员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并结合抗日战争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及抗战胜利后民族自尊心上升的角度思考作答。32(22分)【答案】(1)异:学习西方技术(自强求富),维护封建制度;(2分)挽救

40、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社会改良)(2分)(2)特点:政治革命,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2分)(3)道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2分) 原因: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或答具体史实);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受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6分)(4)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2分); 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2分)结果: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2分)考点:近代救国道路。(1)第一小问,可以从两者不同的学习方向来归纳作答,第三个方案与前两个方案背道而驰则从近代化与反近代化的角度作答。(2)应该从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涵义特征寻找角度作答。(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第二小问要结合历史的、外在的和内在的等方面归纳其原因。(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条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所谓特点一般是比较得来的结论,所以其特点应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为什么会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的角度思考归纳;实践结果从道路目标的实现上,重在归纳最主要的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