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长春五中高三历史 09《北宋的统治与政治改革》保温练习练习.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268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五中高三历史 09《北宋的统治与政治改革》保温练习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吉林省长春五中高三历史 09《北宋的统治与政治改革》保温练习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吉林省长春五中高三历史 09《北宋的统治与政治改革》保温练习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北宋的统治与政治改革一、选择题1.“陈桥兵变”后,北宋政权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没有成功的是 A.收复幽云十六州 B.削平南方割据势力C.解除节度使兵权 D.消灭北汉割据政权2.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中央集权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3.(2010山西大学附中模拟)西门庆接口说:“儿,你长大来还挣个文官。不要学你家老子做个西班(武将)出身,虽有兴头,却没十分尊重。”西门庆生活

2、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4.(2010孝感模拟)陆游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按两宋军事管理模式,其调兵之权应属于 A.节度使 B.枢密院 C.三司使 D.转运使5.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反映在政治上是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其主要表现是 A.文官制度完善 B.行政权的集中C.科举制的发展 D.士族政治终结6.宋代的陈亮在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中写到:“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作者指出了 ()A.传统科技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弊端C.科举制度的局限 D.八股取士的危害7.

3、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8.(2010银川模拟)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有着较强的战斗力。北宋王安石为了改变“积弱”局面,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借鉴了唐朝府兵制的 ()A.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B.士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 C.兵将分离,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D.士兵定期更换驻地9.(2010云南师大附中模拟)王安石上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由此实行了 A.

4、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10.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此诗主要反映王安石变法 A.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局面 B.开垦荒地发展海上运输 C.丈量土地增加国家田赋收入 D.推动了北宋农业大发展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革去其弊又,方镇阙帅,稍命文臣权知复置转运使,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续资治通鉴材料2: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

5、,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材料3:帝(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续资治通鉴材料4: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请回答:(1)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其措施涉及哪几个方面?这些措施的基本精神是什么?(2)根据材料3,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3)材料2、4对宋初改革评价如何?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藩镇割据问题。军事、行政、财政、司法。削弱

6、武将、宰相和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2)认为“内患”甚于“外忧”,即边事可预防。巩固其统治地位。(3)材料2认为宋初改革措施使天下晏然,战祸平息;材料4认为它使地方兵弱财困,最终导致“靖康之祸”。看法: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被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此形成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加重了中央财政负担,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北宋灭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应完全归罪于宋初改革。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

7、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材料2:臣(司马光)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览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续资治通鉴长篇卷356材料3: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习,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日知录宋世风俗(1)材料1和材料2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理由是什么?(2)材料2和材料3的相同点、不同点各是什么?ADCBA / CDAAA(3)三则材料作者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请说明理由。 答案:(1)应不应该实行募役法。材料1主张实行募役法,理由是实行募役法可以不夺农时,发展农业;材料2反对实行募役法,理由是实行募役法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使农民失业。(2)相同点:都是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其为害大。不同点:材料3的指责更为严厉,认为变法不仅“为百姓害”,还“为朝廷之害”,为害久远。(3)一致。三人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的言论和行为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