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08.50KB ,
资源ID:4025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0258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培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1月段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培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1月段考试题.doc

1、广东省培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1月段考试题本试卷共8页,四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区考点考场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第14、7、10、14、1820题的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3第56、89、1113、1517、2122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

2、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与积累(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

4、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A. 而卒葬之 最终 B.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尽C. 而余亦悔其随之 自己 D. 则或咎其欲出者 责怪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2分)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5、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选出对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2分)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也叫做“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此文“学者”与师说中古之“学者”的意义相同,同现代汉语中的“学者”也相同。4.下列语句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2分)A. 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

6、,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B. 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C. 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D. 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

7、达。5. 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加点词。(5分)(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报任安书(2)而听细说 鸿门宴(3)而刘夙婴疾病 陈情表(4)及是,愈以为诚有 小石城山记(5)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黄州快哉亭记6.把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打点处为采分点)。(6分)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节选自小石城山记)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

8、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节选自黄州快哉亭记)(1)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3分)(2)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秋夜纪怀 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注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

9、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7.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4分)8.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 (2)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 (3)赤壁赋中写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渺小的句子是:“ , 。”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80年不灭的“中国梦” 记印度尼西亚华人记者沈慧争虽然已是耄耋之年,沈慧争依旧十分关.心中

10、国时政。得知习近平总书记与其他6位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这位81岁的印尼华人激动地对记者说:“我也去过那里!”原来,沈慧争和夫人在一年多前,冒着瑟瑟秋风,也曾参观过这个展览。尽管只是走马观花,但沈慧争依然深切地体会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之深、斗争之长。“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对此深感认同。”沈慧争1932年出生于印尼。19岁时,作为家中长子的他,已是一名华文教师,工作之余乐于向当地报纸、杂志投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沈慧争从广播与报纸中得知中国欣欣向荣的景 象,一颗年轻而热诚的心便飞向了神州大地。 “我申请过回中国定居,但由于历史的

11、原因,这个梦想无法实现。”沈慧争的语气中带着遗憾。他留了下来,很快就找到了弥补未偿心愿的方法投身印尼华文教育。虽然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华文在印尼遭禁,华人及华人文化受排挤,但沈慧争继续担任家庭华文教师,坚持华文创作。印尼没了华文报纸,就把文章投到香港、马来西亚和中国内地。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经过印尼政府的改革和华人的共同努力,华人的生存空间得到很大改善,华文教育得到政府认可,华语课程普遍开设,甚至到了教师“供不应求”的地步。谈及此,沈慧争十分欣慰:“在传播文化事业方面,我尽了炎黄子孙的责任,也就心安了。”沈慧争的第二个梦想是,让自己的子女能回中国接受教育。1965年,印尼右派军人发动大规模排

12、华浪潮,局势突变,人心惶惶。沈慧争想尽一切办法,终于让当时不满lO岁的一双儿女搭上了北归的航班。从此,中国不仅是他的梦之所在,也成了他的情之所系。“他们在北京接受良好教育,毕业之后各自成家立业,一直生活在这个城市,”沈慧争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的成长多亏党和国家的关怀和培养。”最令他慨叹的是,数十年里,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民众的生活随之节节攀高。最初赴中国探亲、采访的年月里,沈慧争常会从印尼购买电器馈赠亲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为中目亲友选择礼品成了一件越来越难的事,因为很多东西国内都不缺乏。沈慧争动情地表示:“如果没有强大的中国,我的两个孩子就不会有今天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一生

13、最深刻的感受。我的美梦成真了。”2000年,68岁的沈慧争成为印尼华文报纸千岛日报资深记者。沈慧争说,以高龄出任记者,是因为他的第三个“中国梦”:增进中国与印尼交流,推动两国友好。2001年,沈慧争赴北京采访两会,为印尼华文报业开创先例。此后的10多年间,他多次回国,采访重大事件。采访两会时,沈慧争不仅带着相机、证件,胸前还挂着一张北京市政交通卡,成为许多国内外媒体注意的人物。赴汶川采访时,距离大地震不过一个月时间,余震不断。奥运场馆中,他头戴“Beijing 2008”运动帽,胸别奥运纪念章,身背福娃旅行书包,垒神贯注地捕捉新闻,精神头一点都不输年轻记者。世博会期间沈慧争每天都满负荷工作,整

14、理照片、 编写稿件时常到深夜,次日照样神采奕奕。他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反倒告诉年轻同行:“我很有兴趣,而且能有这样的机会回中国采访,我觉得很光荣。” 沈慧争惊叹于中国的发展,愿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倾注笔端,与越来越多的印尼读者分享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改变一些印尼民众对中国的偏见,沈慧争在报道时 始终着力宣传两国友好,“这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精耕细作。”正是凭着这么一股劲头,他一篇篇地往印尼发回报道和评论。”它们传递了我的,心声,但还远远不能 完全表达我对中国的感情。”沈慧争说。或许某一天,你会在北京、上海或广州遇到这住白发苍苍、笔耕不辍的老记者。到时候记得停下脚步,和他仔细聊聊“中国梦”。 (选自2

15、013年02月26日人民日报)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沈慧争得知习近平总书记与其他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消息,心情激动。因为他在一年多前参观展览时感触很深,时至今日,仍难以释怀。B.沈慧争作为一名华人,心中始终怀揣着盼望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梦想。他在海外饱受欺凌的不幸遭遇,更让他加深了对祖国富强的热切盼望。C.沈慧争年轻时的最大梦想就是回归祖国、定居故土;年迈之后,他的最大梦想就是宣传中国与印尼的友好关系,推动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D.沈慧争因为成功地将自己的子女送回了中国,完成了自己的夙愿,所以对祖国充满无尽的感激之情,愿意穷己一生之力回报

16、祖国。E沈慧争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在为改善印尼华人的生存空间方面,做了许多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工作,尽到了一名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11.沈慧争为了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一生做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12. 开头两个自然段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5分)13.文章在叙述沈慧争多次回国报道重大事件时,是如何行文的?这样写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0分)一代通儒顾炎武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

17、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

18、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城志。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

19、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

20、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相关链接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

21、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槽、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摘自辞海第六版)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顾炎武之所以不顾家庭,离家出游,固然有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实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的理想。B顾炎武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沿途考察人文地理,验证文献

22、记载,搜集著述材料,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结合在一起,大大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C顾炎武南北往返,在二三万里的旅途中,览书万余卷,写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著作,终成一代大家。D顾炎武足迹半天下,广交贤豪长者,又在广师中对十位“同学之士”推崇备至。他的弟子潘耒称赞他,天下无贤不肖,无不知道顾炎武为通儒。E顾炎武一生奔走,始终以豪杰自视,虽没有完全实现他“救民水火”“兴太平之事”的雄心壮志,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15.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16.梁启超生平最敬慕顾炎武的为人,认为他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这是为什么

2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17.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表达运用(16分)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年轻人相遇相识在深圳;10年

24、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法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域附近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消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A. B. C. D.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最近,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似乎深受广大学子们所欢迎,因为它即将打破高考“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的弊端。B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苹果产品在华的销售每况愈下;同样,苹果财报显示,上季度该公司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也减少了三分之一。C如果干部脱离百姓的生

25、活,自然对民生疾苦没有切身之痛。他们如果过上了和老百姓一样的生活,估计就能做到“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D这次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比赛在大家的关注下如期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预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孙杨以1分44秒65的成绩逆转夺冠。2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开发的3D成形技术,用静电墨水喷嘴按照零件截面形状, ,形成截面轮廓。一层粉末成形完成后,再铺上一层粉末,进行下一层粉末的粘接,如此循环,最后经过处理,形成原型制件。 A为了使部分粉末粘接在一起,就要把液体黏结剂喷射在预先铺好的粉末层上 B液体黏结剂能使预先铺好的粉末层上的部分粉

26、末粘接在一起 C将液体黏结剂喷射在预先铺好的粉末层上,使部分粉末粘接在一起 D要使部分粉末接在一起,就要将液体黏结剂喷射在预先铺好的粉末层21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7分)四、作文(1题,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近日,某地在市内一些特定的道路开启了“落叶不扫”模式,在适合的时间段和适合的天气情况下,保留路面的落叶。其目的是打造“落叶景观道”,将落叶作为风景来美化城市环境。这种做法引发了广州媒体和市民的热议。要求: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

27、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017年高二段考(二)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古诗文阅读(9题,34分)1.【文言实词】(2分) A、卒:死后,去世后 2.【文言实词】(2分) D、(“至”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3.【文意理解】(2分) D 、学者:读书人,求学的人4.【文言文意理解】(2分) D、作者强调在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作用下,真正有志(树立志向,有意志坚持)的人才能到达。5.【文言实词】(5分) (1)考订、考查 (2)小人之言 (3)缠绕,约束 (4)确实,的确(5)玩赏,观赏 5分。每小题1分。6.【文言翻译】(6分

28、)(1)(小石城山)经历了千百年也没能拥有一次让人欣赏到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确实(本来)是白耗力气(徒劳)而毫无用处3分。“更”:经历1分,“售”:欣赏1分,“伎”:美景1分。(2)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去什么地方会不忧愁呢?3分。“其中”:他心中,“何往”:宾语前置,去什么地方,“病”担心,忧虑,各1分。7.【内容理解】(4分)(4分)【参考答案】【要点】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1分)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1分)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2分)(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8.【情感分析】(5分)(

29、5分)【参考答案】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概括1分,分析4分) 6分。情感概括1分;结合相应的诗句分析,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9.【名句默写】(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二、现代文阅读(8题,40分)10【信息筛选】(5分)C给3分,E给2分,A给1分,B、D不给分。 A项原因概述不准确,“时至今日,仍难以释怀”不够严谨;B项“他在海外饱受欺凌的不幸遭遇

30、,更让他加深了祖国富强的热切盼望”属无中生有,于文无据;D项因果关系解释错误。11. 【内容概括】(4分)积极投身印尼华文教育。沈慧担任华文家庭教师,坚持华文创作;克服切困难让自己的子女回中国接受教育;作为印尼华文报纸的资深记者,积极采访报道中国,增进了中国与印尼的交流,推动两国友好。 4分。答对第1点2分,答对第2点3分。答对3点4分,意思对即可。12. 【句意理解】(5分)结构布局上,照应了文题“80年不灭的中国梦”,统摄了全文主要内容。人物刻画上写出了传主年事已高,但关心中国时政的痴情不改,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了他的执着品质。思想内容上,赞颂了传主沈慧争热爱祖国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31、答对1点2分,答对2点4分,答对三点5分)13.【特点分析】(6分) 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了沈慧争在北京报道“两会”,赴汶川采访,在世博会期间整理照片、编写稿件等多项工作;着重从他的装扮和精神两方面来反映其作为一名印尼华文报纸记者所做的具体工作。(1点2分) 作用:这样写,能够更好地展示沈慧争为增进中国与印尼交流,推动两国友好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折射出他的光荣之感、心声和感情,凸显了他一生所追求的“中国梦”。(2分) 6分。“行文特点”4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14.【信息筛选】(5分)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15.【内容概括】(4分

32、)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积少成多,不断增改,务本求真;严谨笃实,勤勉治学,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 4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16.【内容分析】(5分)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经世致用,学问广博,开一代学术风气;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5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5分。17.【问题探究】(6分)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教

33、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6分。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4分,答对三点6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三、语言表达运用(4题,16分)18.【成语辨析】(3分) 答案 A:解析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铄石流金,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气极热,有别于“众口铄金”。 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此处望文生义。萍水相逢:萍水相逢,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19【病句辨析】(3分)答案B

34、 【解析】:A。句式杂糅,“为所欢迎”和“深受欢迎”糅杂在一起;C。语序不当,“如果”放到“干部”后面; D。成分残缺,“参赛选手角逐”缺少谓语。20.【衔接连贯】(3分)(根据句子成分,首句主语为“3成形技术”,如选,主语为“液体粘结剂”,中途易辙,不合语法;而根据语义逻辑,、项“为了”、“要使”所在句,打乱了句子的连贯性,只有项既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又保持了前后语意的连贯性)21.【图文转换】(7分)“中国梦演讲比赛”拟于5月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组织工作需要联系报告厅,选拔2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报道。 (内容得当,给3分;

35、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22.【写作】(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基础等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

36、等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 论据充实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见解新颖

37、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四)字数扣分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2.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5. 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6. 完全空白的,评0分。(五)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

38、级。试题分析2016年的学业水平测试作文题是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内容是某地为打造“落叶景观道”,在市内一些特定的道路于特定的时间开启“落叶不扫”模式,将落叶作为风景来美化城市环境。此举也引发广州媒体与市民的关注。 此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是某地开启“落叶不扫”模式的做法,其二是某地做法引发关注。一、 关于题意理解作文题目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内容”是指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表层意思,“含意”是指由材料引申出来的较为深层的意思。相对高考“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而言是降低了写作难度。只要考生能“结合”材料构思写作,都不算是偏离题意,也是考虑了高二考生接触议论文写作时间不长的实际情况。第一关于材

39、料的内容理解大致可分为下面几个层次:1.某地在市内一些特定的道路保留落叶作为城市景观2.某地开启“落叶不扫”模式,须适合的时间和适合的天气情况3.某地开启“落叶不扫”模式,目的是打造“落叶景观道”4.某地将落叶作为风景来美化城市环境5.某地的“落叶不扫”模式引发了广州市民的热议第二关于材料的含意理解大致可分为下面几个方面:第一从“落叶不扫”模式所包含的对城市管理的做法、认知和思考1城市建设,管理方式2人文自然,审美意识3环境生态,环保意识4景观设置人为,刻意差异第二从对本市管理者借鉴“落叶不扫”模式的认知和思考1政策的制定要因地制宜还是要生硬照搬2政策的制定要拓展思维,由此及彼,结合本地特色第

40、三方面:对“落叶不扫”模式及对其的学习借鉴思维作进一步引申理解1学习思维中的创新与借鉴二、 关于选好角度从材料中引出的角度至少有四个主要角度:1城市管理角度(美化、生态、环保、景观等)2学习借鉴角度(是否可以借鉴、如何借鉴、借鉴与本地化等)3哲学思维角度(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4环境建设角度(人居环境、自然与人工等)考生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角度,没有高下之分。考生可以谈对“落叶不扫”模式的态度和看法,也可以谈对借鉴“落叶不扫”模式的态度和看法,还可以谈对于“创新”“借鉴”等抽象问题的认知和看法,没有优劣之分。三、 关于是否符合题意“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

41、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一)符合题意围绕材料中的“落叶不扫”模式、对“落叶不扫”模式的借鉴,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对学习与借鉴、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思考写作的,都属于符合题意。(二)基本符合题意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及上述信息(“符合题意”中所及的信息),作文的主体部分与之无关,则属于基本符合题意。(三)偏离题意完全离开材料中所提供的内容与信息,文本内容与“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中提及的内容、信息完全无关。比如空谈“美好”“社会”等。四、 关于文体选择考生必须按照题目中对文体的写作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考生如写了其它文体,如记叙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属“不符合文体要求”,“表达”项在四等给分,“内容”项可根据考生文章的具体情况在三等或四等给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