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6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252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6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6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6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6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6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6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6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6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一、选择题1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出现这现象的原因不包括(B)A西方文化的传入 B科举制度的废除C民族危机的加深 D洋务运动的开展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 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 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排除。2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

2、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当时(D)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题干中既有“留学生”,又有“进士、举人出身”等信息,可知此时中国教育新旧并存,D项正确。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施的,B项错误。中国正式废除科举考试是在1905年,C错误。3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外国学堂有宗教一门。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若学堂不读经书,

3、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者,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矣。”这一规定表明清末教育改革(A)A体现“中体西用”的理念 B依旧带有盲目排外色彩C是戊戌变法的继续发展 D带有明显的专制烙印解析:据材料信息“若学堂不读经书,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者,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矣”可知,清末教育改革重视中学,体现了“中体西用”的理念,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4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A清末选官制度的变化 B洋务运动的破产C戊戌变法的失败 D儒家思想地位

4、的变化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末年对于学成归国的留学生直接授予官职,体现了清末选官制度的变化,故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5以下是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合计课时5451936111120884310180以上图表,反映了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A)添设西学课程 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征A BC D解析:从课程分类来看,既有中国儒家经学,也有西方自然科学等课程;从课时分布来看,儒学与西学课时比例差别不大,揭示了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并

5、行的局面,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征。故均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6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正式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被废除的根本原因是(A)A科举制的弊端 B西方列强的入侵C近代工业的发展 D西学的传播解析:影响历史事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科举制被废除的外部因素,排除。7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的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亦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这反映了北洋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B)A延续

6、了封建的选官制度B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C实践了男女平等的思想D照搬了西方的文官制度解析:据材料信息“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可知,这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是对封建选官制度的否认,故B项正确,A项错误。据材料信息“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可知,女子没有获得同男子一样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北洋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借鉴了西方的文官制度,但不是照搬,故D项错误。81921年,孙中山发表演讲五权宪法,提出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补入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制衡,实现“人民有权,政府有能”。这不能反映孙中山(B)A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B反对三权分立的思想C深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D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

7、治解析: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发展了三权分立的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补入考试权,这反映了孙中山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故A项不符合题意;据材料信息“补入考试权和监察权人民有权,政府有能”可以看出孙中山受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据材料信息“人民有权,政府有能”可以看出孙中山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题意。 9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1906至1912年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B)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解析:依据材料

8、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清政府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转而全面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这些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B选项正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政策的变化有关,与民族危机、民主革命浪潮和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下列有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D)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禁绝了任用私人的现象A BC D解析:据所学知

9、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私人现象始终无法禁绝。故正确,错误,D项符合题意。1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的几个国家先后创立了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是人事行政制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在(D)A晚清政府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故D项符合

10、题意。12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表述正确的是(D)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实行,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A BC 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1年7月,在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会奏变法之疏的第一疏“筹议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中提重大举措:一为设文武学堂,二为酌改文科,三为停罢武科,四为奖励游学。1904年1月,朝廷正式颁布张之洞及管学大臣张百熙、荣庆所厘定之学

11、堂章程,明确宣布十年三科内减尽科举名额。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学务大臣张百熙及荣庆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而新学堂未能普遍设立,又使得科举不能立刻停止。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1905年9月,直隶总督袁世凯会同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等六人一起奏请立停科举,获诏准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摘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废除科举的特点及其背景。(2)

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地方实力派(统治阶级自上而下)主导,具有渐进性。背景:外国列强侵略;革命浪潮冲击;西方文化的影响;国内新学堂已有一定规模;近代经济的发展。(2)意义:有利于选拔近代化人才,普及新式教育,宣传自由平等观念。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清末废除科举的特点及背景。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会奏”“厘定之学堂章程”等信息归纳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社会特征、西方文化影响以及经济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清末废除科举制的意义。依据材料中废除科举制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近代化以及思

13、想自由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材料二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旧时一种叙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审查考核)。1933年颁布公务员退休法,1947年公务员退休法提高了公务员退休薪资待遇。1935年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

14、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答案:(1)特点:通过法律手段确立;制度逐渐完备。(2)评价: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公务员选拔任用体系,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有利于国家机构的正常运作;强调资历和劳绩,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但突出党性为一党专政提供了方便之门。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可得出通过法律手段确立;从“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可得出制度逐渐完备。(2)从材料二中的“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审查考核)”,可得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公务员选拔任用体系,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有利于国家机构的正常运作;从“1933年颁布公务员退休法,1947年公务员退休法提高了公务员退休薪资待遇”,可得出强调资历和劳绩,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从“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可得出突出党性为一党专政提供了方便之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