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品》2012高一精粹达标练习1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249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2012高一精粹达标练习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2012高一精粹达标练习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2012高一精粹达标练习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品》2012高一精粹达标练习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 箱子岩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青黛(di) 高矗(ch) 烘炙(zh) 罅隙(xi)B.疯癫(din) 膘壮(pio) 嘈杂(co) 杀戮(l)C.兴奋(xng) 轮廓(ku) 缩颈(jng) 角隅(y)D.蹶脚(ju) 痈疽(yng j) 溃烂(ku) 澧州(l)答案:B提示:B项“膘”应为“bio”。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青黛 罅隙 疯癫 堕落B.硬弩 蹂躏 煜煜 募兵C.蹶脚 痈疽 澧州 斑驳D.崭削 高矗 杀戳 轮廓答案:D提示:D项“杀戳”应为“杀戮”。3.对下列各组词语的释义有误的一组是( )A.青黛:青黑色。 烘炙:烘烤。B.膘壮:肥壮。 贫俭:

2、节俭。C.蹶脚:摔跤。 痈疽:毒疮。D.角隅:角落。 恭维:为讨好而赞扬。答案:B提示:B项“贫俭”应为“贫乏”。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答案:B提示:题中“坟地”“

3、残碑”“枯水”,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气氛。A项“五彩”“夕阳”“烘炙”渲染的是一种热烈的氛围。D项“透明”格调清新,也与原文不谐,故A、D两项要排除。C项虽也有“枯草”“落叶”之凄凉感,但既然“崖壁在江对岸”,那“字迹模糊”就显得不合情理了,不能作答案。只有B项,“冷”“萎落”“瘦削”含凄凉感,与原文气氛一致,为正确答案。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组是( )A.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B.原来这些青年人百日里划了一整天船,看船的已慢慢散尽了,划船的还不尽兴,

4、并且谁也不愿意扫兴示弱,先行上岸,因此三只船还得在月光下玩个上半夜。C.即如号称东亚大国的一片土地,也已经有过多少次被从西北方远来沙漠中的蛮族,骑了膘壮的马匹,手持强弓硬弩,长枪大戟,到处践踏蹂躏!D.我们要用一种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惶恐”,且放弃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答案:D提示:D项中句号应改为问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

5、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彭彭彭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6.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主要侧重描写了什么场面?7.给这一段场面描写划分层次。8.这段场面描写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案:6.五月十五日,大端阳节的赛龙舟场面。提示:此题旨在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概括时应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语透露出的信息。7.这一片段的场面描写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从“那一天”到“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正面描写三只龙船上的青年桨

6、手。第二层(从“河身”到“一点感慨”),侧面写观众呐喊助威。提示:此题旨在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要对文章描写的内容加以概括分类。8.这一场面描写使用了烘托和对比的手法。提示: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要结合文章描写的内容,并且要熟悉各种常见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祈 求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

7、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

8、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

9、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天空是蓝色的

10、,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虽然它一生未曾飞翔。 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高飞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作品写南方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对比,以反衬鹰的敏锐与高傲。B.作品写年轻的鹰茫然冷漠与苍老的鹰高傲暴烈,用意在于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将失去灵魂。C.作品描写遭到欺辱后的鹰的动作、眼神和鸣音,使其内在的精神和性情得到了充分展示。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

11、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E.作品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10.散文开篇,作者选择了“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有什么用意?11.文中小孩欺辱苍老的鹰时,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这表明了年轻的鹰的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12.看到小孩欺辱苍老的鹰以及鹰的痛苦和无奈,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答案:9.CE提示:A项,反衬的应是鹰是“飞翔的精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B项,苍老的鹰并没有失去灵魂。D项,“对摧残个性

12、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在文中没有根据。10.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个场景中,特定的景物使作者产生由鹰及人及民族的联想,使作者产生内心的震撼,这震撼不仅仅是对于鹰,更是对于中国人、中华民族鹰一般的爆发的力量和奋飞冲天的豪迈气概的深刻感受。提示:注意一些关键词:场景、象征、中华民族、联想、震撼或爆发。11.从文中可以看出,“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它展翅,只不过是为了“站稳”,它的目光“冷漠”,是缺乏“鹰”的情感;而“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茫然”表明它从未曾飞翔,不知所措;“目光投向远方”,表明它还有着祖先的血脉,仍然有着对蓝天的向往。作者要表明的是:不要人为地制造能力退化,而要让高飞的灵

13、魂永不沉沦。提示:注意关键词语:人工孵化、情感、未曾飞翔、向往、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最后一个词语是关键。12.苍白、强烈、冷冷,形容作者悲怆之深:一方面,愚昧(无知)竟然会使人变得如此残忍;另一方面,苍老的鹰,这高傲、凶猛的生灵,却被铁链锁住无法高飞,且当尊严受到冒犯时无法还击。这里,有对愚昧者的怨愤,也有对奋飞者厄运的同情。提示:愚昧、残忍、怨愤;奋飞者、同情,意思对即可,其中“怨愤”“同情”是关键。13.按照例句的句式(若只因为就,无异于)仿写一个句子,用另一比方评论另一事物。 例:一本书,若只因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买它,无异于买一套由好裁缝缝制的却并不一定合身的衣服。示例:一个人,若

14、只因为是经常出入于某高等学府就对他崇拜,无异于见庙中泥胎就跪拜但并不一定是叩拜真神。对某人,若只因为有著名学府的文凭就认定他是才俊,无异于见鱼目是圆的就珍视却并不一定是珍珠。提示:此题是考查我们运用句式和修辞的能力。这种题有三个突出特点:没有规定话题,可以任意选择,但应注意“一本书”三字,暗示话题应选择某一人或事物。给出了句式要求,要按照“若只因为就,无异于”的句式仿写。从句式总体来看,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第一个分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紧缩复句,第二分句还存在转折关系,仿写的句子应该符合这个要求。从内容上看,是对人们某种思想认识或行为的批评否定,这种思想认识或行为具体表现在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仿

15、写的句子也要与这个意思吻合。针对这种思想认识或行为进行评价时,要运用一个比喻来类比,比喻也应该是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这样,答题自然就比较准确了。14.(2007江苏高考,19)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要求:(1)切合原意;(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答案:示例:(1)不要让“”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2)“”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3)“”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4)无家可归的“”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提示:要注意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同时语意的表达要切合原意。15.沈从文曾说过:“我的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他的语言好像都与水有关,清秀,有灵气,纯洁,看不出有半点杂质。我们要学习这种来自生活的有生气的语言。请写一篇与水有关的文章,500字左右。提示:可以直接写水,写成优美的散文,也可以写自己与水有关的经历。注意在语言上要学习沈从文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