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213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38页
2020湘教版高考地理(经典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基础全面梳理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的概念:一定的地域空间。2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界线是明确的,有的界线是模糊的。(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二 区域空间结构三 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3差异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三

2、次产业的比重关系,可以推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一般而言,当区域内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当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当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更合理。四 区域发展阶段1常用的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综合性的指标有人文发展指数。2区域发展阶段一般分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及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五 区域发展差异1四大地区的差异(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2)表现:产业结构差

3、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2南方与北方(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4、。(2)北方地区所跨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有利资源条件: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限制性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经济(工业):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当前任务: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3)南方地区所跨温度带: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有利资源条件: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性因素: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经济: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问题:人地关系日趋紧张。3西部大开发(1)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2)范围: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

5、、直辖市)。(3)优势与劣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油气、水能、土地等资源优势突出,但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4)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区域的界线是明确的吗?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等;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区等。2区域的空间结构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吗?区域是长期在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经济等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要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6、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方面的共同影响。3西部大开发只是资源的开发吗?不是。西部地区尽管自然资源丰富,但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所以在西部大开发中,不能简单理解成就是资源的开发,首先应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4水资源紧张现象只在北方出现吗?不是。我国降水量呈现南多北少的局面,北方水资源相对紧张。由于南方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污染严重,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水资源也比较紧张。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区域空间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1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解(1)区域空间结构(2)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二、三”区域产业结构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7、,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三次产业分别表示如下: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2区域发展过程中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1)空间结构的变化一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交通、人口与产业分布、乡村与城市等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形式会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整个区域的空间结构不断地发展变化。交通人口分布:乡村城市工业、城市:密度小密度大乡村与城市:乡村地域面积减小;城镇地域面积增大。(2)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发达国家的一般规律)区域在发展前期,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工业化不断加速,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当区

8、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区域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3区域特征分析思路认识区域、分析区域特征,应从区位入手,先整体把握,再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2016上海高考)重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积极发展国际贸易。2009年到2012年,重庆商品出口中比重变化最大的产品产自于()资源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A B C D思维探究答案B考向1区域的含义(2017全国卷)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

9、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3)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答案C解析因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导致秦岭淮河线在洪泽湖以东地区不与自然河道一致且无明显的自然标志。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因此有划分指标依据。秦岭淮河线属于自然地理界线,具有过渡性,两侧地理环境无明显差异。(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答案D解析长江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天然地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因此

10、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答案D解析由于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域经济联系;进入21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考向2区域地理环境特征(2019成都摸底)一位去巴厘岛的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在乌布行走,常能看到随山势修筑的层层稻田,错落有致走着走着,便会毫无预兆地遭遇一场阵雨,于是便在路旁的亭子里停下来听雨赏雨,看到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下图为巴厘岛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1

11、)(3)题。(1)影响乌布稻田的主导自然条件是()A光照充足 B土壤肥沃C水热充足 D河网密布答案C解析水稻是一种好暖喜湿的农作物,只有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才能满足其生长,故C项正确。(2)在乌布遭遇毫无预兆的一场阵雨的成因最有可能是()A对流活动强烈 B台风活动频繁C西南季风强盛 D东北信风控制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巴厘岛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周围海域广阔,水汽供应充足,空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成雨,故A项正确。(3)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照足B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C以平原为主,海拔低,气温高D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

12、跃答案D解析巴厘岛地处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容易使岩层产生裂隙,释放地球内部的热能,因而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故D项正确。考向3产业结构的比较(2018河北调研)区域行业分工指数可大致衡量区域分工的程度。指数值越高,两地区的行业差异性越大,反之则两地区产业相同性越大。读表完成(1)(2)题。环渤海地区分工指数表(1)与北京产业结构最为相似的省级行政区是()A天津 B河北 C山东 D辽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指数值越高,两地区的行业差异性越大;指数值越低,两地区的行业差异性越小。从图表信息分析可知,1997年到2001年天津与北京的行业分工指数值最小,所以差异性最小,故A项正确。(

13、2)19972001年,分工指数的变化说明环渤海地区()A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B产业结构趋于一致C经济发展速度都在加快D内部竞争更加激烈答案A解析表格数值反映环渤海地区从1997年到2001年的行业分工指数值有变大的趋势,说明行业差异性逐渐增加,也就是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的描述考点2区域发展阶段1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2以美国东北部为例看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2015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下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

14、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思维探究答案(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15、(4)赞同。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不赞同。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考向1区域农业发展(2018辽宁师大附中期末)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等豫南地区,传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春夏种植一季水稻,秋冬种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本植物)。近年来,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2017年5月,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野,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地区“白地”的范围正越过淮河逐渐向北蔓延。据此完成(1)(3)题。(1)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A全球气候

16、变暖 B当地的产业升级C城镇建设占地 D种植业收益降低答案D解析种植业收益降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导致两熟田变成一熟田,D项正确。(2)豫南地区一些农业部门干部解释说,“白地”出现对农业生产具有定好处,主要体现在()A增加生物多样性 B恢复土壤的肥力C提高专业化水平 D提高机械化水平答案B解析“白地”的出现,导致土地休耕,有利于恢复土壤的肥力,B项正确。(3)为缓解豫南地区“白地”蔓延趋势,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机制积极发展基塘生产等生态农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A B C D答案C解析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机制,保证农产品收购价格,有利于

17、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正确;河南不适宜发展基塘生产,错误;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正确;“白地”出现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无关,错误。考向2产业结构调整(2018广东茂名五大联盟学校联考)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正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和“阳光花城”转型,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近10万人来此过冬养老。读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完成(1)(2)题。(1)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转型,说明了该城市()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城市化阶段完成C钢铁产业全部转移D工业化阶段完成答案A解析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转型,说明该城市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进

18、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项正确;攀枝花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城市化继续推进,B项错误;该地钢铁产业没有转移,C项错误;工业化继续推进,D项错误。(2)攀枝花正由“百里钢城”向“阳光花城”转型的积极意义是()A城市规模扩大,以绿地为主B彻底解决了城市环境污染C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D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答案D解析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阳光花城”转型,城市绿地面积扩大,但城市用地不是以绿地为主,A项错误;转型过程中,攀枝花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但不会彻底解决城市环境污染,B项错误;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关系不大,C项错误;随着环境质量的改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19、D项正确。1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2实现区域再生的途径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造成区域经济整体衰退,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才能实现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其措施如下:(1)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2)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考点3区域发展差异1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2)四大地区(3)四大地区发展差异2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主要差别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南方和北方是针对东部和东北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发展

20、方面,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2018天津高考)读图文资料,完成(1)(2)题。2016年四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表(1)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2)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A东京、纽约 B纽约、伦敦C东京、巴黎 D巴黎、伦敦思维探究答案(1)C(2)A考向1区域自然环境差异(2019成都摸底)每年1月起,油菜花次第开放,缓缓掠过我国辽阔的大地。油菜花盛开

21、期间,处处都是养蜂人追花逐蜜的身影。下图为中国大陆油菜花开花时间(月份)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2)题。(1)四省区中观赏油菜花时间最早的是()A豫 B鄂 C闽 D滇答案C解析结合图中油菜花开花时间(月份)等值线可知,河南油菜花开花在4月前后,湖北在34月,福建在2月前后,云南在23月,因而四省区中观赏油菜花时间最早的是福建,故C项正确。(2)M地与N地油菜花盛开时间不同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 B地形C土壤 D降水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M地位于四川盆地,N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M地油菜花开花时间早于N地。在冬春季节,四川盆地北部高大的秦巴山地对冷空气具有阻挡作用,因而四川盆地气温高于长江中下游

22、平原,故B项正确。考向2区域人文活动差异(2016浙江高考)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1)(2)题。(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答案B解析依材料可知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

23、之比,即表示经济发展速度,越向右数值越大,说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B项和D项均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描述,依据它们在图中的左右位置关系可判断数值大小,即可判断出经济发展速度快慢,故可知B项正确,D项错误。同理可知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即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越向上数值越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读图可知,A、C两项均错误。(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答案A解析数值大小表示单位能耗高低,无论哪一区域均应降低单位能耗,故A项正确,B项错误;重型工业

24、和资源密集型工业均属高耗能工业,故C、D两项错误。区域差异的分析思路素能专项突破图表解读26产业结构图的判读(2015上海高考)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 BC D(2)崇明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C农贸批发业

25、 D房地产业答案(1)A(2)A第一步:明确图表类型。一般的产业结构统计图表均表示三大产业结构。常见的产业结构统计图表有柱状图、饼状图(图一)、平面三角坐标图(图二)、统计表格等。不同的统计图表数据的分析方法不同。从表示的地理要素来说,有三大产业增加值结构图、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图。此外还有农业结构图、工业结构图等形式。第二步:判断产业特点。判断产业结构特点的前提是正确读出三大产业的比重。柱状图中柱状的高低、扇形图角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三大产业的比重,平面三角坐标图需要分别读出三大产业的比重进行比较。第三步:判断变化特征。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是指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变化状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第

26、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一产业比重继续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差异可以比较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三产业比重很大,经济发展水平很高。第四步:分析变化原因。人口迁移、工业化、城市化、旅游业的发展等都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2018浙江省选考押宝卷)下图为浙江省20002016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四条折线中代表城镇化率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现阶段中国城镇化率不断上升,图中折线符合变

27、化趋势。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100%,选取某一年,比重之和与、分别相加,等于100%的为,说明代表城镇化率,C项正确。比重最低,呈下降趋势,为第一产业;在2014年以前占主导,比重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为第二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在2014年以后占据主导,为第三产业。2图示期间,浙江省()A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B城镇化率与第二产业变化同步C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D浙江已进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答案C解析浙江省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但经济总量上升,其产值不断上升,A项错误;城镇化率不断上升,与第二产业变化不完全同步,B项错误;根据图示可知,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C项正确;根据2016年浙江省城市人

28、口比重可知,浙江省还没有进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仍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D项错误。热点探究26地理环境与传统文化2018年10月1日,以“探源祖脉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的首届“中华传统文化与华夏文明探源”国际论坛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隆重开幕。来自国际、国内多领域的360多名专家、学者多维度深入探讨华夏文明之源,就华夏文明的根源在哪里、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发展等话题,以严谨细致的学术态度,分别从哲学、历史、地理、考古、文献、文化的视角,为华夏文明溯源的探讨之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疆域辽阔完整中华凝聚意识与稳定绵延的文化形态广大的疆域,纵深的腹地,为中华文化的滋生繁

29、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不曾中断的、具有连续性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归功于中国拥有一块完整而广阔的地理环境。2外部封闭隔绝封闭内敛的大陆型文化 从地理环境看,三面陆地,一面临海,北面多沙漠,西面从北到南由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把中国和西亚隔开,东南面是大海,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也是造成中国文化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原因。3多样的地形气候多元格局的文化形态(1)地形差异。不同的地形,构成了不同的经济区域,孕育了不同的人文,铸就了文化的多元性。中国多山多水的地形地貌,既哺育了古代文人,也造就了富有特色的中国山水文化,主要表现在游览、文学和绘画等方面。(2)气候

30、差异。气候差异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农业文化。农耕与游牧文明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主体。农耕民族依恋土地,重农轻商,居安思稳,保守平和;游牧民族迁徙不定,重牧轻农,勇猛好斗。(3)南北差异。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候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细腻、灵捷、浪漫、精明。4地域文化如果以区域细分的话,在中华土地上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台湾文化、西域文化、徽州文化、荆楚文化、三秦文化、关东文化、岭南文化等地域

31、文化共同构成锦绣中华的历史画卷,成为世界民族文化的奇葩。(2018全国卷)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这说明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文化蕴涵,故C项正确。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欧洲西部 B中亚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答案A

32、解析据材料“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可知油纸伞耐用度低且价格相对较高,油纸伞应在降水较多且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推广,故A项正确。配套课时作业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18成都一诊)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甲图为土墙平顶屋,乙图为砖墙斜顶屋。据此完成13题。1甲、乙两传统民居分别位于()A新疆、四川 B甘肃、浙江C陕西、江苏 D贵州、广东答案B解析甲传统民居为土墙平顶屋,说明该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乙传统民居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观,屋顶坡度大,屋檐较长,说明该地区位于湿润地区,地形

33、起伏小,地势低平。结合四个选项可知,甘肃、浙江符合上述特征,故B项正确。2导致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河流答案C解析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屋顶的差异主要是对当地降水条件的适应。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降水少,对排水要求小,屋顶为平顶,故C项正确。3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测甲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A东北和西北方向 B西北和西南方向C东南和东北方向 D东南和西南方向答案A解析据前面分析可知,甲传统民居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冬季气温低,盛行寒冷的偏北风,所以甲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东北和西北方向,A项正确。(2016海南高考)福建海

34、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46题。4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答案B解析从材料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季风区,“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5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风沙满地跑”说明风力很大,“房子像碉堡”说明房子需要具备的特点是防风,所以是低矮的,窗小。从材料提

35、取信息“地势低平”,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判断,影响该地区的东南季风得不到有效抬升,降水少,所以传统民居的屋顶缓。6当地居民主要从事()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答案A解析从材料提取“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但由于该地区四周临海,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三联考)“鲁锦”是以鲁西南地区为中心,带有鲜明的齐鲁文化特色的山东民间纯棉手工纺织物。“鲁锦”的织造工具几乎全是木制的,结构都很简单。织造原料均为纯棉材料,从采棉到上机织布,共要经大小72道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方式,手纺、手织天然植物染色棉织物。目前,“鲁锦”织造从业者多

36、为4060岁的农村妇女,“鲁锦”织造技艺面临消失的困境。读图,完成79题。7清末鲁西南地区“鲁锦”产业受到冲击,渐趋衰微。其原因可能是()A洋布进口及机器纺织业的发展B消费市场萎缩C“鲁锦”织造技艺失传D劳动力价格上涨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鲁锦”依靠纯手工完成,生产效率低下。清末时,随着洋布进口及机器纺织业的发展,纺织业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手工业受到严重的冲击,故A项正确。8目前,鲁西南地区发展“鲁锦”产业突出的优势条件是()A水资源丰富 B劳动力文化水平高C织造机器制造业发达 D传统工艺历史悠久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鲁锦”产业属于传统手工业,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故D项正确。9为了“鲁锦”产

37、业的可持续发展,鲁西南地区最应该()A传承技艺,开发文化创意产品B树立品牌,扩大销售市场C扩大棉花种植面积D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工艺答案A解析“鲁锦”属于传统手工业,应传承技艺,开发文化创意产品,A项正确。(2018东北三省三校三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其中的东部农业文化区(下图)包括:燕赵文化副区、黄土高原文化副区、齐鲁文化副区、巴蜀文化副区等。据此完成1011题。10对齐鲁文化副区的表述,正确的有()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传统经济类型为农耕业沿海有渔业朝鲜族主要聚居地A B C D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齐

38、鲁文化副区位于华北地区,朝鲜族主要聚居地在东北地区,错误。11各文化副区与当地的地方戏曲对应正确的是()A燕赵文化副区山东大鼓B黄土高原文化副区秦腔C齐鲁文化副区川剧D巴蜀文化副区京剧答案B解析黄土高原文化副区的地方戏曲包括秦腔;燕赵文化副区对应京剧;齐鲁文化副区对应山东大鼓;巴蜀文化副区对应川剧。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12(2018江西上饶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成员国。墨西哥当地时间2017年8月25日,北美华富山工业园暨标准厂房开工奠基仪式在墨西哥新莱昂州蒙特雷市(墨西哥第三大城市)隆重举行。这是华立集团

39、(主要发展医药、仪表及电力自动化、生物质燃料、新材料、国际电力工程及贸易、海外资源型农业等产业)在继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取得成果后乘势布局的第二家海外工业园,也是中国在墨西哥开建的第一家大规模工业园。(1)根据墨西加利和蒙特雷的地理位置,说明两市夏季的降水差异及原因。(10分)(2)与周边国家相比,据图指出中国公司选址墨西哥的主要原因。(10分)(3)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中获得的利益。(6分)答案(1)夏季蒙特雷降水比墨西加利多。原因:夏季蒙特雷受来自墨西哥湾的水汽及热带气旋影响大,降水多;墨西加利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且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水少。(2)美、加两国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比

40、墨西哥高;可以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的关税优惠条件,有利于产品进入美、加市场;蒙特雷市是墨西哥第三大城市,工业协作条件好,配套设施较完善;墨西哥本土市场需求量也很大;中、墨两国政府的支持;附近中美洲国家经济落后,市场较小,且配套设施不完善。(3)获得资金、技术支持;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蒙特雷距墨西哥湾近,受来自墨西哥湾的水汽及热带气旋影响大,降水多;墨西加利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且受寒流影响,降水少。第(2)题,联系美国,加拿大及附近国家的条件分析即可。第(3)题,从资金、技术、拉动相关产业及就业等方面分析。13(2018福建质检)

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公元前4000年以来,沿线的环境演化和农业文明变迁明显。通过考古发现的不同年代相关证据,可用于探索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物质交流和文化融合及其进程。丝绸之路沿线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黍、大麦和小麦。粟黍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大麦、小麦是西亚驯化的生物。丝绸之路沿线的新疆巴里坤湖是东天山北麓的高原湖泊,面积最大时达800多平方公里。下图示意不同年代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和巴里坤湖附近遗址数量、有机质含量及湿度的变化。(1)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是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进程加速最明显的

42、时期,找出判断的证据。(4分)(2)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丝绸之路沿线逐渐形成“小麦/大麦粟黍畜牧业的混合型绿洲农业”的生产模式,分析其原因。(10分)(3)在巴里坤湖附近发现的遗址中,公元前1000年公元元年期间的遗址较多且数量稳定,推测其原因。(16分)答案(1)遗址数量增多迅速:(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迅速。(2)公元前2000年之前,丝绸之路沿线以畜牧业为主;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间,来自黄土高原的物种(如粟黍)、技术与来自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技术在丝绸之路沿线的绿洲汇合交融;该时段湿度增加,水源增多,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沿线绿洲中心自然条件较好,谷物生产

43、比重增大,畜牧业比重下降,形成混合型绿洲农业;位于东西方交流的交通要道,人口增多,交流的活跃度增加,市场需求的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绿洲居住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劳动力增多。(3)遗址较多: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较高,种植面积大,食物供应充足;位于丝绸之路,人流、物流量大,居住地和经济社会活动场所较多;巴里坤湖附近位于东天山北麓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天山积雪融水较多,水源较充足湿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较肥沃,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较活跃。数量稳定: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变化不大,种植面积稳定,食物供应稳定;有机质含量维持较高水平,环境稳定性较好;湿度较大,风沙少,侵蚀弱

44、,当时居住地和经济、社会活动场所被沙漠淹埋的可能性小;自然灾害较少,社会稳定。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遗址数量增多迅速,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迅速,说明此时期是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进程加速最明显的时期。第(2)题,读图可知,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间,该时段湿度增加,水源增多,来自黄土高原的物种、技术与来自西亚的物种、技术在丝绸之路沿线的绿洲汇合交融;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沿线绿洲中心自然条件优越,谷物生产比重增大,畜牧业比重下降,形成混合型绿洲农业;位于东西方交流的交通要道,人口增多,交流的活跃度增加,市场需求的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绿洲居住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劳动力增多。第(3)题,公元前1000年公元元年期间巴里坤湖附近发现的遗址较多的原因与丝绸之路沿线农业发展好,食物供应充足,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较活跃等因素有关。由于丝绸之路沿线食物供应稳定,环境稳定性较好,湿度较大、风沙少、侵蚀弱,被沙漠淹埋的可能性小;自然灾害较少,社会稳定,故公元前1000年公元元年期间,巴里坤湖附近发现的遗址数量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