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诗从肺腑出蜀道难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巉岩(chn)飞湍(tun)B.喧豗(hu)砯崖(png)吮吸(shn)C.崔嵬(wi)峥嵘(zhng)万壑(h)D.猿猱(no)秦塞(s)咨嗟(ji)解析D项,“塞”应读“si”。答案D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地崩山摧天梯石栈何盘盘B.匪亲弗居以手抚赝倚绝壁C.杀人如麻猿猱攀援萦岩峦D.磨牙吮血冲波逆折仰胁息解析B项,“赝”应写作“膺”。答案B3.下列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手抚膺坐长叹(用)B.所守或匪亲(有时)C.但见悲鸟号古木
2、(只,仅)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比)解析B项,“或”应为“倘若”之意。答案B4.从词的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使人听此凋朱颜”中“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地崩山摧壮士死B.雄飞雌从绕林间C.砯崖转石万壑雷D.问君西游何时还解析C项,“转”和例句中的“凋”用法一样,都是使动用法;A项的“摧”和B项的“绕”都是一般用法;D项的“西”是名词作状语。答案C5.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开国何茫然B.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C.枯松倒挂倚绝壁D.剑阁峥嵘而崔嵬解析B项,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其他三项古今义都相同。答案
3、B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67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 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6.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诗歌的形象有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物象(咏物诗中的事物形象)。此
4、题属于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对景物形象的鉴赏,要紧扣诗中写到的景物,分析这些景物共同组成了怎样的画面。题目指明“前四句”,因此鉴赏时要紧扣其内容:一、二两句中“回万里”“九龙盘”写汉江水势浩瀚,一泻万里,支流众多,流域广大;三、四两句中,“豁中国”“飞迅湍”写其气势磅礴,景象宏大。诗人开头写这样的景象,是为下面赞美国家一统后的“众流安”做铺垫,以突显诗歌的主旨。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7.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典故抒情
5、。“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诗后面的注释中解释了其含义: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国家一统,众流安定,国无巨寇,正应众生安居乐业。王琦评论李白此诗时说:“因众派安流,水无巨鱼,故任公子钓竿可罢,喻言江汉宁静,地无巨寇,则王者之征伐可除也。”这种理解很有道理。参考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10题。登太白峰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
6、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8.“夕阳穷登攀”中一个“穷”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解析结合诗中登山时的具体情境山又高,夕阳将落,但诗人依然登顶。凭此可推知诗人的精神。参考答案太白山高峻,但诗人攀登到夕阳在山,也要登上峰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9.诗人怎样描写太白峰的高峻雄伟?解析答题点在“怎样”二字,实际上是考查手法,注意烘托、虚与实、夸张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参考答案首先,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侧面烘托了山的高峻。随后写他和太白星倾耳密语、交谈融洽的情景,化实为虚,以虚写实,夸张地表现出太白山直插云空的雄姿。10.诗中表现了诗
7、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解析注意李白思想上的矛盾,从出世和入世的两个角度分析。可抓住关键诗句“直出浮云间”“何时复更还”两句,一是诗人想象着乘风直出浮云间,这是追求自由的象征,二是渴望着“何时复更还”的入世思想。参考答案诗人想象自己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飞升,自由轻快,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他举起双手飞向皎洁的明月,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追求个性自由,追求光明理想。但是诗人毕竟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诗的最后两句细致地表达了作者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矛盾心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112题。登新平楼李白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苍苍几万里,
8、目极令人愁。注 本诗为李白年轻时离开长安登新平楼回望京城所作。11.本诗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试加以分析。解析常见的写景技巧在备考之时已有所储备,可以作为思考的切入口。颔联写的是暮秋时节,天高云淡,落日显得特别遥远,水流纯净,可以看出它的流动。本诗既有远近高低的结合又有动静的结合。参考答案颔联写景注意空间变化,远近结合,将天边的落日和近处的寒波有机结合起来;动静结合,写出了寒波流动、落日苍茫的暮秋景象。1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令人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解析理解诗人情感要注意注释、关键性的带着情感的句子、诗歌的意象。首联注意“去国、怀归、伤暮秋”,可知诗人怀着愤懑、失望的心情离开的无奈与伤感;颔联
9、、颈联借景抒情,落日、寒流、秦云、胡雁勾画出凄凉的暮秋景象,和诗人怀归忧国的心情相一致;尾联则感慨天地广阔,人生的渺小和无能为力。参考答案面对凄冷的暮秋景象的伤感;去国怀归,报国无门的失意愤懑之情;天地苍茫、人生渺小的无奈之情。三、语言表达13.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挑出三处并加以修改。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觉得害怕,为诗的夸张描写所激动,所感染。这是为什么呢?从描写对象来说,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第处,。第处,。第处,。解析第句中“艰辛”的适用对象是人,应改
10、为“艰险”;第句中的“为所激动”语义不通;第句中“具备”多余;第句缺少主语。参考答案“艰辛”改为“艰险”。“为诗的夸张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删去“具备”。“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纵观整个语
11、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内在逻辑及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第处,前面说“不仅”,后面自然是“而且”,具体的内容应结合横线后面的句子内容填写;第处,“但是”表示转折,前面是说为人类造福,后面自然是说利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第处,是横线前面这样做的目的。参考答案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备课资源链接蜀道四难蜀道难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初年到长安时写的,其文想象丰富,全篇紧扣一个“难”字,描绘了蜀道的奇丽惊险。(1)开道之难。远古的蜀地早已开国,“尔来四万八千岁”,可是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山川险要,人迹不
12、至,只有鸟儿能飞行。直到五壮士因拽山洞大蛇而山崩石裂,山分五岭,才通入蜀之道。在李白笔下,蜀道非人力所为,而是借助“五丁开山”,不仅给人类对山川的开发披上了神秘色彩,更突出了蜀道“开道”之难。(2)有道之难。“五丁开山”虽然有了“道”,但“道”依旧是“难”。这蜀道名为“道”,实乃“天梯石栈”,上是目力不及的高危险峰,下有滚滚波涛,天仙“太阳神”的车子过不去,擅飞的黄鹤也飞不过去,善攀援的猿“欲度”也“愁”,更何况人呢?面对山路曲折盘旋的山岭,面对“百步九折”的山道,可以想象人攀登蜀道之艰难。人在此道几乎可触摸星星,山之高危可见,人也许只能无可奈何地“以手抚膺坐长叹”了。(3)行道之难。友人入蜀
13、,行在蜀道,“难”在心理感受,李白用细致的笔墨描绘了几幅独特的画面,渲染路途的寂寞与恐惧。鸟,是悲鸟;木,为古木;松,乃枯松;壁,是绝壁。其氛围令人胆寒。夜间,月惨淡,子规啼,山空寥,瀑争流,石轰鸣。此情此景,怎不让人心悸,不让人倍感孤独?这也自然“使人听此凋朱颜”。(4)尽道之难。高山可绕,绝壁可躲。然而,千辛万苦攀爬了艰难蜀道之后,面对“险关”“要塞”,如果守关将士不是亲信,“化为狼与豺”,来个“一夫当关”,岂不前功尽弃?“道”可走“尽”,而人心难测,人心隔肚皮,当防有人在此利用险要之势割据称王,“杀人如麻”,应引以为戒。这足见李白的政治远见。蜀道难正是围绕一“难”字,由古而今,由自然地理之难而心理寂寞孤独之难而社会和谐之难,层层深入,由实而虚,虚实相间,深化主题,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