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187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外历史纲要上学业质量综合评估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春秋时期,周宣王因不喜欢鲁国太子括而喜爱公子戏,便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这一行为(C)A破坏了分封制 B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C违背了宗法制原则 D瓦解了贵族政治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和社会等级的问题,排除A、B两项;结合宗法制,鲁国的王位继承应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不应由周宣王的喜好决定,故选C;“瓦解了贵族政治”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2金文中的“封”字写作“澍”,“邦”字写作“蟒”,意为植树为帜,划定疆界。其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C)A禅让制 B内外服制C分封制 D郡县制解析:分封制是

2、封邦建国的意思,所以材料中的“封”和“邦”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分封制,故C项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禅让制和内外服制,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封”和“邦”反映的是分封制而非郡县制,故D项错误。3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打破了原来“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提出了“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执法原则,且要求吏民共同守法。由此可知,当时法家(B)A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要求B具有建立社会新秩序的构想C吸收了儒家的“民本”思想D要求实现国家政治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法家打破了原来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

3、,提出了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执法原则,且要求吏民共同守法”,这体现了法治的原则,具有建立社会新秩序的构想,B项正确;法家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本”思想,排除C;材料未表达出“要求实现国家政治的统一”,D项排除。4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下列事件与此记载有关的是(A)A打击匈奴 B征服越族C平西南夷 D修建长城解析:秦朝为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直道用于运输军队和战略物资,A项正确;B、C两项属于南方少数民族;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5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

4、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D)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解析:材料中“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是指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是指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是指汉武帝时期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由此可知本题选择D。A、B、C三项都包含在D项之中。6据记载,北魏末年在河北查出隐漏人口将近一半,东魏政府也查获逃漏户口60余万,而在南方,自吴至陈的300年间,政府统计的江南户口几乎没有增长。这主要

5、说明(D)A南方统治区域逐渐缩小B南方的政局动荡难以统计C南方人口流失相当严重D南北方政治控制力的差异解析:南北朝时期,南朝实行门阀政治,中央集权削弱,北朝实行军功官僚政治,政治控制力增强,由此在南北方统计逃漏户口的过程中,南方豪强隐瞒人口,导致政府统计户口几乎没有增长,而北方却查出很多逃漏户口,故选D项。南方统治的主要区域没有明显缩小,A项说法错误;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民南迁,人口不是流失,而是流入,故排除B、C两项。7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C)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

6、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解析: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与“奖励耕战”无关,故B项错误;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项错误。8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D)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C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君子气节、道德自觉解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7、不妖”等是君子的气节,是道德的自觉,所以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君子气节、道德自觉,选项D符合题意,正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是理学后来的追求,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存天理、灭人欲”也是理学后来的追求,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9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表所示。这反映了(C)地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山东陕西直隶人数3114311111A.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B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C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D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解析:材料显示的是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分布,体现不出“

8、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清朝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明显超过北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江浙地区状元数量占明显优势,而此时恰恰是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时期,体现了文化兴盛得益于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清朝时期政治中心在北京,不在江浙地区,故D项错误。10从1849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农业税收入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则由23%上升到69%。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D)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解析:据材料“1

9、849到1911年农业税收入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则由23%上升到69%”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工商业逐渐发展,故相应的税收发生变化,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是在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税收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在税收问题上只能体现为关税,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11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B)A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B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C成立天津机器局D创办福州船政局解析:“求富”是洋务派创办民

10、用企业的指导思想,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用企业,故选B项。A、C、D三项都属于军事企业,错误。12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B)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C甲午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解析:“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义和团爆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潮,义和团运动由此爆发,故选B项;外国教会势力的猖獗激化了中外矛盾,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以后,故排除D项。13范文澜曾指出:维新变法使“学问分子从

11、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整封建思想来,应该说行进了一步”。这实际上是肯定了维新变法(A)A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引起了洋务阵营的分化D实现了社会政治变革解析:材料“学问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整封建思想来,应该说行进了一步”,说明该评论实际上是肯定维新变法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答案为A项。材料是从思想方面来讨论的,排除B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4近代中国某理论被史学家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民生、计划的社会、福利经济,以及反对外国的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情感全部掺杂在一起”。下列口号与此对应的是(C)A“师夷之

12、长技以制夷” B“排满兴汉光复河山”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口号,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无关,故A项错误;“排满兴汉光复河山”是辛亥革命时期口号,矛头指向清王朝,与材料“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反对外国的和反对帝国主义”等无关,故B项错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口号,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合作基础是新三民主义,矛头指向军阀和帝国主义,与材料信息相符,故C项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口号,斗争对象主要是国民党,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151941年12月

13、,中共中央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要求切实整顿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这一指示的贯彻(B)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缓解了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C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解析:19411943年,日军集中兵力对华北和华中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持续扫荡、清乡运动,敌后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由于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政策和措施,1943年,敌后抗日根据地扭转了困难局面,为转入攻势作战创造了条件。选项A、D与题干中的“精兵简政”没有关联,且时空不对。选项C属于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的作用。16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禁止给党

14、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这一主张的贯彻(C)A巩固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社会基础B有益于内战向抗日战争的转变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D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需要解析:毛泽东是在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上述主张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革命的转变关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因此这些主张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答案为C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1949年3月召开,不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也早已结束,排除A、B

15、项;1949年3月属于内战时期,D项“民族解放战争”说法错误,排除。17习近平强调的“民主观”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该民主模式被概括为“有事好商量”。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前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映出人民政协(D)A确立中共领导地位B体现社会主义民主C通过协商监督民主D具有广泛民意基础解析:本题考查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根据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可知,第一届政协的参会人员包括各党派代表、国内外代表、各民族代表、各地区代表、各人民团体代表等,由此可知第一届政协的召开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8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

16、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文件(B)A反映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C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解析:材料“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生产队实行责任制”体现了安徽省省委六条既在坚持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模式,又开始尝试突破,故B项正确。A、C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公社强调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不选D。191971年2月,尼克松在提出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中国,这在美国官方文件中还是第一

17、次。这表明尼克松政府(C)A承认“一个中国”原则B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试图改善中美关系D谋求实现访问中国的既定目标解析:尼克松政府在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上承认一个中国,A项错误。当时的美国并不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项错误。1971年4月,基辛格访华确定了尼克松访华的目标,D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同时中苏关系也已经恶化,材料中尼克松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呼,是其想改善中美关系的体现,C项正确。20“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

18、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材料主要表明(C)A政府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完成C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社会生产的积极性D改革开放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解析:“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表明“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社会生产的积极性”,故C正确;中国依然是公有制处于主体的,故A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材料未体现,故B错误;“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材料未体现,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

19、,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

20、济、文化认同感。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和唐代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分析其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4分)答案:(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唐代中后期:地方设置藩镇,由节度使管辖;节度使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措施: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大部分的财政收入收缴中央。(3)特点:行省权力较大;

21、行省的设置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图一汉初行政图的“北海郡”“胶东国”等信息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方面分析作答。根据材料一中图二唐代中后期形势图的“河东节度使”“卢龙节度使”等信息可知唐中后期在地方设置藩镇,由节度使管辖;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方面分析作答。(2)根据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

22、、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等信息即可概括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3)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三“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等信息即可概括特点。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三“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省制的开端等方面分析作答。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

23、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24、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6分)答案:(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各答2点即可)(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

25、”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1)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归纳出雍正年间和19世纪70年代的矿产政策。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政策,主要推动者,社会需求等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

26、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应当联系教材,从这种政策对“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影响来回答。23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羁縻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朝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630年)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

27、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靺鞨部为止,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摘编自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材料二民国时期的政府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事务日益重视,设置了对应的事务机构,并且在中央设立了专门机构来进行管辖。例如,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在内务部设立了蒙藏事务处,专门管辖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朱敏试论我国近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影响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

28、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机构的历史背景。(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的意义。(3分)答案:(1)特点:涉及地区逐步扩大;体现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具有高度的自治性;设置时间长,规模大。积极作用:加强民族联系,稳定边疆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发展边疆经济生产;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国防,维

29、护了唐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地位。(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帝国主义势力渗透;社会动荡,边疆分裂势力猖獗;民国成立,民族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整体意识不断深化。(3)意义:保障了自治地区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了自治地区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的信息从涉及地区、设置时间和规模以及设置的特点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加强民族联系,稳定边疆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发展边疆经济生产以及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国防等角度思考回答。(2)依据材料二“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的时间和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社会动荡、边疆分裂势力猖獗以及民国成立后民族意识强烈等角度思考回答。(3)依据材料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可从政治、经济以及民族凝聚力等角度思考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