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高考语文中等生巩固练(七)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韬晦(hu) 散漫(sn)酵母菌(jio) 潸然泪下(shn)B涨幅(zhn) 刊载(zi)发横财(hn) 沆瀣一气(xi)C酗酒(x) 堵塞(s)潜意识(qin) 翩跹起舞(qi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美滋滋常年累月大展宏图未雨绸缪B拉拉队 融会贯通 到处传诵 牙牙学语C照像机 迫不及待 要言不烦 纷至踏来D金钢钻 出其不意 否极泰来 出奇致胜【答案】C【解析】A项,熨贴熨帖;B项,摄相机摄像机;D项,修养生息休养生息。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安
2、居、上学、看病、就业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通过的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中所列的十大民生工作,件件直指老百姓最忧、最急、最盼的难题。B“善”是三教九流共同推崇的。儒家的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道家的老子说“上善若水”;佛家修行,首先要求“心存善念”。C课文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选自论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作者谢冕,原文题目是漫步在诗的郊野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选入教材时有删改。4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九一八”事变之后,为避劫难,国民政府决定“国宝”南迁。一批有爱国之心的文物工作者承接了这项_的文物大迁徙工程。1939年2月,他们将部分“国宝”_
3、于贵州安顺严华洞,虽然贵州曾遭敌机轰炸,所幸文物安然无恙。一位当事人说:“事后回想,心有余悸。_,在万里辗转中,我们一行人的脊梁_愈挺愈直了!”A史无前例埋藏不过确乎B绝无仅有藏匿但是反而C绝无仅有埋藏但是反而D史无前例藏匿不过确乎答案D绝无仅有:极其少有。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文物迁移工作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埋藏一般指藏在土中,把文物埋在地下,显然不当。后两空,根据语境,用“不过确乎”更妥。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透露,湖北银行总部设于东湖西路的平安置业大厦,不久后将更名为湖北银行大厦。目前湖北银行的股本规模约为20亿股,近期会增资扩股约30亿股左右。B由辛亥志士后裔、
4、民间爱心人士联合兴建的“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墙”,包括纪念广场、英雄名录、首义第一枪、首义第一炮、首义第一旗、祭扫花台、辛亥志士衣冠冢等组成。C近年来,房地产调控屡屡成为“空调”。如何理顺“食利者”的利益关系,从而确保降房价的政令在传递中不至于出现太大的梯层衰减现象,仍是当下必须直面的难题。D中国质量报曾报道,食品专家基本可以断定“一滴香”是通过合成反应及化学品直接调和的方法,营养作用十分有限,长期食用会损伤肝脏。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
5、东西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二、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安贫韩偓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注韩偓:唐末五代诗人,唐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逐出朝廷。后来朱温篡唐,建立梁朝,韩偓开始了
6、漫长的漂泊生涯。蒲卢:又名蜾蠃,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首联中的“风”指四肢风痹。“八行书”指信札。“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九局图”指棋谱。“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衰的身体。B颔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出“安贫”的题旨。“窗里日光飞野马”一句暗示时光如白驹过隙,难以把握。“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C新唐书韩偓传记载,一次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端坐不动,引起朱温的恼怒。这就是诗中自谓的“安蛇足”“捋虎须”,也就是诗人致贫的来由。D尾联紧承颈联对往事的回忆,运用了“滥竽充数”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黑暗
7、世事彻底失望、愿意隐退,满腔的愤懑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E本诗是唐代诗人韩偓晚年感叹身世的作品。诗作将现实与回忆连成一片,这里的“贫”,一语双关,不光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指政治上的失意。2诗题为“安贫”,诗人真的安贫吗?这首诗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精析1BDB项颔联中的“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埃尘,语出庄子逍遥游。该句意思是:闲居无聊,望着室内的埃尘在窗前日光下浮动。D项尾联,诗人在回顾自己报国无成的经历之后迸发出了一个质问:世界上怎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可又有谁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呢?质问带有那么一点微茫的希望,而更多
8、的是无可奈何的感慨:世无识者,有志难骋,不甘于安贫自处,又将如何!满腔的愤懑终于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诗人的心情是矛盾的,并非“彻底失望、愿意隐退”。2(1)不是真的安贫。(2)颈联中诗人敢于坚守礼法,触怒权贵。他感到自己虽愚拙,但报国不避艰危,(故表面以“安蛇足”自嘲,实际上以敢于“捋虎须”而自负)透露出他在颓唐外表下隐藏着的一片舍身许国的忠诚。尾联,诗人确实有感于世事黑暗,没有明辨贤愚的明君,人才只能沉默无言,表达了内心的失落与无奈。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表现了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二、近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9、成后面的题目。国外将某些方面有突出才华的人称为有“神奇的左手”。有些人在某个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例如绘画、音乐或者数学等。研究者相信这类人的才能来自于他们独特的大脑结构,他们还发现在孤独症患者中,这种“独专一门的天才”比在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中的比例更高。为什么在一个人身上会存在着才能和精神障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特性呢?以前的研究表明,在孤独症患者中,所谓“独专一门的天才”所占的比例大约是10%。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个比例可能还会更高。究竟是什么特性使孤独症患者中的有些人更容易成为“天才”?研究的结果是,一个儿童,假若他善于“注意被别人忽视的细节”或者“记忆被别人忽视的细节”的话,那么他就比一般人更有
10、可能拥有一份“特殊的天赋”。科学家说,这样的儿童拥有一份“特殊的天赋”的可能性是普通孩子的两倍。“注意细节”的特性使一个人更容易成为“天才”,它被称为“天才的立足点”。例如,它能使一个学习音乐的孩子更关注准确的音符,从而培养出更强的辨音能力和出色的音乐记忆能力;它能使一个学习绘画的孩子更关注画面的细节,从而培养出精确的描绘能力。而在孤独症患儿中,这种“注意细节”的特性比普通人更常见、更明显。为什么“注意细节”的特性在孤独症患者中更为普遍呢?剑桥大学的西蒙巴伦科恩解释说,孤独症患者比普通人更为敏感,这种高度敏感性常会促使他们产生“注意细节”的特性。不过单凭“注意细节”的特性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天
11、才”,这是所有人都承认的道理。科学家认为,练习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们认为,大凡成为“天才”的人,他们确实是很勤奋的。同时,又有研究表明,这些“天才”的大脑的确和普通人不一样。例如有一项研究就显示,“天才”处理视觉空间和计算等方面的大脑皮层通常比普通人的厚,而处理社会认知的大脑皮层则比普通人的薄。这样的不同是天生的,还是经过了大量的练习后才形成的呢?研究者在一个意想不到的群体中找到了答案,这就是伦敦的出租车司机,这些人必须记忆伦敦25 000条街道的名称和布局、几千个地址,而且还必须在需要的时候很快地将这些内容回想起来。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人和那些“独专一门的天才”在本质上并无不同。研究表明
12、,这些出租车司机大脑中的后海马比巴士司机和一般人的大;而一旦他们退休,后海马就缩小了。这表明,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原本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差异来自于后天的练习。如果“独专一门的天才”果真在本质上和这些司机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他们的大脑原本也应该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他们善于“关注细节”的认知方式比普通人更为明显而已。那么,我们普通人按说也应该能成为“天才”的,但为什么多半不能呢?研究表明,“独专一门的天才”比一般人更用功,原因就在于这些人通常不得不把他们的一生全部寄托在这样一项特殊的“本领”之上,生存本能给了他们不可估量的动力,这也许就是“天才”和一般人的真正区别。(原文有删改)7下列关于“注意细节的特性
13、”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注意细节”的特性能够使一个人更容易成为“天才”,因此它被称为“天才的立足点”。B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中,具有“注意细节”的特性的人比普通人更常见、更明显。C科学家认为,孤独症患者比普通人更为敏感,这种高度敏感性会促使他们产生“注意细节”的特性。D一个儿童,如果善于“注意和记忆被别人忽视的细节”,就比常人更有可能拥有一份“特殊的天赋”。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研究者发现,在孤独症患者中,这种“独专一门的天才”比在其他疾病患者中的比例更高。B研究表明,因为出租车司机大脑中的后海马比巴士司机和一般人的大,所以他们都是“独专一门的天才”。C科学家认
14、为,练习应该是一个人成为“天才”的重要因素。成为“天才”的人,他们都是很勤奋的。D有些人在某个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研究者认为这类人的才能来自于他们独特的大脑结构。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天才”不是天生的,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在出生时都是一样的,“注意细节”的特性和用功练习是使一个人成为“天才”的两个重要因素。B我们普通人如果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寄托于一项特殊的“本领”之上,然后,比一般人更用功,也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天才”。C以前的研究表明,在所谓“独专一门的天才”中孤独症患者所占的比例大约是10%,而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个比例可能还会更高。D有一项研究显示,“天才”们处理视觉空间和
15、计算等方面的大脑皮层通常比普通人的薄,而处理社会认知的大脑皮层则比普通人的厚。(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天目山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
16、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帘瞬间又闭合了。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排树,昂然立于路旁。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褐色的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千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就靠在了那棵大树的树干上。他依
17、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陡峭的石阶两旁,柳杉武士样雄伟。顺坡排列,阵势逼人。再抬眼,金钱松破雾而出,穿云摩天,傲气十足。若不是弥天大雾遮挡了视线,
18、就可望见悬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几百棵千年银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黄叶灿烂,一片金光四射。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里响起来的时候,唯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后来那些离乱梦魇的岁月,仍是这些树,在荒野莽丛中陪伴他。他年轻的生命终止在27岁那个年纪,大树却已千年。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
19、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母亲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树下。树身奇粗,三人合抱仅围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皱褶中写满沧桑。枝条上没有一片绿叶,惟有躯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惊叹中,母亲说,这就是真正的大树王,现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见过它活着的样子,树冠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整个开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阵山风袭来,雾气旋转着,雪花般从它粗糙的枯枝中穿过。刹那间,油绿的树叶似一树繁花,缀满了它坚韧的枝干,青枝摇曳,生机盎然,满山坡都是杉叶林涛的哗响。大树王在我的想象中复活,抑或说它从未死去。雾越发浓了,洇湿了母亲的头发。父亲说,他们已是第三
20、次到天目山了,但没有人知道那个57年前被枪杀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我说,你找不到他,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棵树。世事变迁,唯有天目山的树,是永远的。为着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旧对他们深怀敬意。然而,在缥缈的雾中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山民说,天目山东西两峰之巅,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颇似双目仰望苍穹,故得名“天目山”。我想象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诘问苍穹。山林寂静,水气迷茫。雾中影影绰绰的大树无言,没有回声。1【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第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_2第段这句话的含义是_答案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3
21、【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段作赏析。答:_4根据文中的内容,介绍萧洪明其人。(不超过60字)答: _答案革命志士,母亲的战友,57年前被枪杀于天目山的大树下,牺牲时年仅27岁。5对文中写“树”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描写雾气越来越浓厚,烘托了天目山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B第段写树形神兼备,赋予了树轩昂、雄健、不屈的气质。C描写“大树王”死而复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顽强的生命活力。D浓墨描写大树,层层铺叙,为篇末揭示赞美先烈的主旨服务。E本文以登山行踪为顺序,始终贯穿对大树的描述,脉络清晰。F天目山的树在父母眼里是一种植物,在作者眼里是人的象征。6第段中写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图是_答案表达对遗忘先烈、淡忘历史的现象的责问与担忧,以及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