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952KB ,
资源ID:40117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011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学案:7-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学案:7-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2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3)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观,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给精神生活带来了新的内涵,社会风尚与民俗风情都在发生着变化。(4)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而发生变迁,由于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制,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5)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覆盖全

2、国的交通、通讯网络。(6)近代报刊以丰富的内容,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_转变。2表现(1)近代男子:长袍马褂、西装、_装。女性:改良后的旗袍。(2)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特征: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3)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特征: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表

3、现:“干部服”和军装盛行。(4)改革开放后表现: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影响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港台、欧美等文化的影响。特别提示 中山装和旗袍属于中西结合的产物。现代中国西装成为时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二、饮食与居室建筑的演进1饮食文化(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2居室建筑(1)传统居室:_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了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三、习俗风尚的变革1影响因素:_、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2

4、主要表现(1)婚俗清末民初,受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礼: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由土葬向火葬改革。(3)其他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走出家庭,步入社会。易错提醒 社会生活变迁的易错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

5、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四、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1交通工具的更新(1)概况人力车: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共交通:1906年,_建成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24年_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轮船:1865年4月,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_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飞机: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民航事业起步,在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2)新中国交通发展的

6、特点发展速度快。多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易错辨析 近代中国的铁路(1)近代最早在中国修筑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商人擅自修筑的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铁路。(2)唐胥铁路是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3)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构图解史 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2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通信落后的邮政通信方式:驿站、民信局。发展: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2)电信事业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_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06年,创设无

7、线电报。电话:_年,电话传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大众报业原因: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兴起与发展: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_,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通俗性报刊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教材补缺 近代报刊分类(1)传播洋教、西学为主的报纸:促进了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2)商业报纸出现原因:传统经济结构解体与近代商业社会的逐步形成,市民

8、们的近代商业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标志:1872年申报的创刊。特点: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和广告四要素有机结合,尤其以适应近代社会发展工商事业需要的商情和时事为主。(3)政论性报刊维新运动时期的时务报,1896年创办,由梁启超主笔,猛烈抨击顽固派的因循保守,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作用。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机关报,以孙中山名义发表的发刊词第一次公开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俄国十月革命后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原名青年杂志。(4)通俗性报刊:取材世俗,运笔浅显,专门满足市民

9、休闲娱乐的需要,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娱乐等专门分工。1884年,申报馆创办的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2)广播影视广播: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1896年,上海放映了“_”,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_;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出现:_年,中国第一

10、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影响: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民众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易错辨析 有关大众传媒认识的几点误区(1)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2)各种媒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相互不能完全取代。互动课堂核心突破阐释概念提升素养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读图明史近代社会礼仪的变化解读 三幅图反映了近代礼仪由跪拜礼到鞠躬礼,再到

11、握手礼,表现的是一种礼仪的变迁,其实质反映了中国社会由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体现了时代变迁。(二)史料探史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史料 鸦片战争后,中国建筑开始了新发展。旧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如银行、海关、百货公司等。一些沿江沿海的旧城镇,被辟为商埠及划分租界,形成新的商业区。19世纪4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出现了近代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公共建筑。当时的房屋,早期以殖民地式和折中式居多,逐步又传来了古典式、罗曼式、哥特式、欧洲村舍式。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商纷纷投资住宅建筑,使住宅商品化。新型里弄最先在上海出现,一些大城市还出现了高层公寓。开埠之初,这些建筑物多是砖木结构,外墙

12、以青砖砌筑。到20世纪初期,外观已有应用面砖、石块等做法,内外装饰也相应增加,房屋的机械设备也比较现代化,高层建筑已应用了电梯。摘编自王绍周中国近代建筑概说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说明开始出现新的建筑类型及建筑布局的变化反映出中西交融,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反映出住宅开始走向商品化反映出在建筑中开始应用新材料和现代技术(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提取史料信息从建筑类型、建筑风格、建筑材料等角度归纳特点,根据史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国内外政治、经济、建筑等角度分析原因。试答: 系统认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社会

13、影响和认识(1)特点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从过程看与西方侵略相伴始终,有较强的半殖民地化的色彩,在中西、新旧并存中出现中西合璧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仍广泛存在(2)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工业化进程。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

14、。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3)认识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三)归纳总结影响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

15、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奠定了经济基础。3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政府的重视与提倡。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变迁(一)历史概念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

16、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二)史料探史报刊的发展史料 1912年秋,三十二岁的史量才得到张謇等实业家的支持,买下了当时已有四十年历史的申报,提出“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企业化方针,抵制袁世凯等政治人物或政治集团对报纸的影响。到1922年创刊50周年时,已发展成为平均日销5万份的、全国最大的报纸之一。主要措施有:一、开展广告业务,设广告推广科;二、强化报纸发行;三、注重基础建设,更新技术设备。为避免在战争迭起的动荡政局中受到牵连而危及营业利润,申报实行不偏不倚、轻言

17、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申报总主笔陈景韩把新闻采访写作要求归纳为3条,一曰确,二曰速,三曰博。此新闻“三字经”成为当时申报记者的守则,一时为报界记者所效仿。九一八事变后,申报一改保守的政治立场,积极宣传抗日,揭露日寇侵略暴行,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以“战时附逆”为由,对申报实行党化政策,由此,申报及其附属事业被国民党接管,改变了纯民营性质。摘编自沈惠敏史量才与申报的发展探究 根据史料分析申报曲折发展的原因。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爱国实业家支持,申报提出“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方针1922年,申报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之一注重发行质量和广告宣传实行不偏不

18、倚、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新闻写作“三字经”领先报业为抗日宣传作贡献申报及其附属事业被国民党接管,企业性质发生改变(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申报的发展体现了近代报刊业的一个发展缩影。近代报刊业以丰富的内容,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了思想的传递和民智的启迪。结合的信息分析“发展的原因”,结合信息分析“曲折的原因”。试答: 系统认知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运

19、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民主科学的思想武器。(3)为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4)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有利于促进新知识的传播。(三)归纳拓展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影响1积极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交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

20、的规则意识、文明意识、平等意识,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沟通,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消极影响: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造成交通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近代交通的发展也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随堂训练感悟经典对话专家发掘高考12020天津卷,4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

21、散22020浙江7月,10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32019全国卷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420

22、19海南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 )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52019江苏卷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6201

23、8海南高考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72018海南高考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A进出口贸易增长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专题总结提升 专

24、题知识结构 专题知识纵横 一、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态经济形态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地位/影响小农经济封建土地制度;封建政治制度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被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在近代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为主要表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消亡凭借其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经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覆灭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只学技术,不变制度;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

25、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发展曲折,19531956年间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和动力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抗战期间迅速膨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没收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互关系自然经济在其他经济发展中不断走向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夺

26、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中国近代工业化艰难起步。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性,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4中华民国成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5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民族工

27、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的迅速膨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官僚资本的压榨和国民政府出卖主权的险恶环境下,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发展困境。深化理解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与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关系(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百日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奠定了基础,也促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2)民国初期兴办实业高潮,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扩大了阶级基础。(3)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表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支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4)国民政府后期民族

28、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困境迫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对国民党的幻想,走上了同共产党合作的道路。三、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西方工业化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从18世纪以来,世界工业化经历了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三个主要阶段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和阻碍,进程曲折缓慢领导力量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和金融寡头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很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缺少资本原始积累,资金严重不足

29、工业化次序先从轻工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一开始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四、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变迁时间历史背景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变化尤其明显第二次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带有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礼仪逐渐推广第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了保障,但

30、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第四次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理解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变迁的影响及其认识(1)影响政治上:有利于近代中国反封建制度变革的开展,推动了资产阶级社会改良和民主革命的进程。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推陈出新,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增添文明科学内涵。(2)认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

31、史进步。受帝国主义影响和封建势力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留有遗憾。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色彩。 主观大题培优 典例 2019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

32、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素养透视 本问以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科学解释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本题的潜在价值是用历史事实讲述不变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丧权辱国,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中华民族只有奋发自强,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解

33、释,家国情怀)尝试解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第一步:审准题目,避失误1答题限定语要求回答“变化”和“原因”。(“变化”强调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需要说明事物原来是怎样的,后来是怎样的,即“由到”的变化。“原因”要结合内因、外因、历史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角度思考)2答题提示语“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简析”。(注意,答案要利用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回答,“概括”要求语言简练,条目清晰,“简析”要求言简意赅,有理有据)第二步:透析材料,抓关键1变化比较项目获取材料关键信息解读信息康熙、乾隆时期1843年是否区分

34、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海关税率的高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压低税率”晚清海关税率比鸦片战争前降低2.原因获取材料关键信息解读信息材料一中“设立四处海关”“寓禁于征”“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材料二中“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列强获取协定关

35、税特权,中国海关主权丧失第三步:联准教材,细思量1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2清代康熙、乾隆时期虽然出现了盛世景象,但也是落日余晖,中国社会的发展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3明清时期中国对外长期实行“海禁”“闭关”政策。4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迫切要求得到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对外推行殖民侵略、扩张政策。第四步: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每点3分,共6分)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36、(每点3分,共9分)第2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自主学习一、1平民化2(1)中山二、2(1)四合院三、1辛亥革命四、1(1)天津上海轮船招商局2(2)丁日昌18823(1)昭文新报(2)西洋影戏中央电视台(3)1993互动课堂考点一(二)答案:特点:中西交融;出现新型建筑和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住宅开始走向商品化;应用新材料和现代技术。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的推动;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技术的进步。考点二(二)答案:发展原因:爱国实业家(民族资本家)的支持;重视质量和广告宣传、重视创新;确立了适宜的办报方针和编辑

37、方针。曲折原因: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官僚势力的阻碍。随堂训练1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大公报对鼠疫相关事项的宣传和开设专栏宣传防疫知识的做法,有利于推动民众形成预防鼠疫、加强公共卫生的思想观念,因此报刊宣传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报刊开设防疫专栏宣传鼠疫预防知识不能等同于政府建立防疫体系,A项错误,排除;报刊从属于舆论宣传,而对疫情的专业研究应归属于医疗卫生机构,B项错误,排除;对疫情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利于增强民众应对鼠疫的能力,但不能达到控制疫情的效果,D项错误,排除。答案:C2解析:结合报章记载的相关内容可知,其记述的“铁轮小车”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结合所学可知,自行车在中国城

38、市广泛出现的时间大致为20世纪初,B项正确。结合“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可知,这种交通工具不需要机械牵引,A项错误,排除;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起步的标志是无轨电车、汽车以及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而不是自行车,C项错误,排除;D项中的“根本性改变”说法错误,排除。答案:B3解析:报道中“滑稽剧”的说法,说明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太后的幕后统治,支持光绪帝发起的变法运动,故D项正确。当时君主立宪制并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清政府对外国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列强干涉中国内政,故C项错误。答案:D4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近代厦门、泉州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

39、一体的近代建筑,并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因此B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体现了西方建筑文化对部分沿海地区的影响,并非是遍及中国乡村;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并非是中国建筑风格受到冲击;D项表述过于绝对,漳州等地区不是近代开辟的通商口岸,西式建筑也出现于中国其他地区。答案:B5解析:题中歌谣劝卖脚带者弃行的原因是裹足对女性是一种凌虐,而不是脚带无销售市场,A项错误,排除;“普遍解放”说法以偏概全,B项错误,排除;材料信息“四乡八镇销场远”折射出女子裹足现象非常普遍,C项正确;歌谣的唱词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舆论方向,但并不一定说明已达成社会共识,D项错误,排除。答案:C6解析: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7解析:材料中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体现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故B项正确。答案:B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