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75MB ,
资源ID:40110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0110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高考地理考前突破专题 必考点8 自然地理事象的垂直分布规律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高考地理考前突破专题 必考点8 自然地理事象的垂直分布规律试题.doc

1、必考点8自然地理事象的垂直分布规律考向1气温的垂直分布(2015浙江文综)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

2、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1)A(2)C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根据逆温上界和强逆温上界的高度的不同可以看出,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项正确。图中显示日出前后逆温强度最大,B项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消失,C项错;读图可知,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有段时间仍是增速,日出后快速下降,D项排除。第(2)题,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逆温上界高于强逆温上界,造成逆温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上界峰值,C项正确。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这些与逆温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上界

3、峰值无关,A、B、D项错。考向2降水的垂直分布(2013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1题。1.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上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答案B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及地形雨的形成原理。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由此排除A、C两项。山地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正确答案为B项。(2013重庆文综)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第2题。2.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答案B解析读题干和图形信息可知,甲地位于47N,127E129E之间,为

4、我国小兴安岭,地势较高,夏季风(东南风)受其抬升,降水较多;乙地位于47N,133E135E之间,为我国三江平原,地势低平,且其东侧是丘陵地形,乙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造成甲地降水多于乙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B项正确。考向3自然带的垂直分布1.(2015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 B.南岭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 B.水分C.海拔 D.热量答案(1)C(2)B解析第(1)题,山麓自然带可以反映该山所在的大致纬度

5、和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由图可知该山脉北坡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C正确;秦岭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岭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喜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不可能有温带荒漠带分布,所以A、B、D都错。第(2)题,该区域为昆仑山北坡,处于背阴坡,光照和热量不足,所以对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影响小,故A、D错误;甲地有森林的分布,而乙、丙没有森林的分布;甲处冰原带分布的海拔低,由此说明影响三地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条件,B正确;海拔主要通过影响热量条件而影响垂直自然带分布,故C错误。2.(2016全国文综乙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

6、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答案(1)A(2)C解析第(1)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四川西部山地该高度植被应为高山草甸带。第(2)题,由图可知,2 000米到3 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

7、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D项错误。3.(2016全国文综丙卷)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答案(1)B(2)B解析第(1)题,考查

8、岩石圈(山地)、大气圈(气温)、水圈(冰川)之间的整体性关系。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第(2)题,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有直接关系,山顶气温较高,降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4.(2016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2)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答案(1)C(2)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7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2以上,最

9、低气温在8以下,气温日较差最大。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一年四季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所以应该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项错误;赤道附近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无法形成台风,B项错误;赤道地区山脉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C项正确;热带最低气温在15以上,该地最低气温在8以下,气温降低幅度超过了6,所以山顶海拔超过1 000米。1.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点。2.大气圈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及其原因。3.对流层大气中气温的正常变化和逆温现象及影响。4.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及原因。5.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应用。1.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两大部分。根据不同

10、深度的物质的属性特点,地球内部以莫霍面、古登堡面为界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岩石圈的范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软流层是由塑性物质组成的(如图所示);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2.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如图所示)3.气温在平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这是因为大气增温的过程是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如果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或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时,就出现逆温现象;在平流层中,受臭氧层的影响,气温随

11、海拔升高而升高;在高层大气中,由于电离层的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是先降低后升高。4.降水达到一定高度的山体,迎风坡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增多,过了一定限度(即大降水带),降水出现减少的趋势;在背风坡由于焚风作用,降水量由下向上递增甚微,且同一高度背风坡降水往往低于迎风坡。在不同山地,最大降水带出现的高度与气候的干湿度有关,一般是气候越湿润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低,相反,越干旱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高。气温和降水量的垂直分布举例如下:5.植被山麓地带的植被与山地所处的自然带基本一致,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水分、热量条件会发生变化,致使植被发生垂直分异,这种分异类似于从山地所处自然带向高纬度的水平地带性分

12、异。一般来讲,越往高纬山地的植被类型越少;若在同一纬度的山,海拔越高,植被类型越丰富;同一座山,相同高度迎风坡与背风坡的植被是不同的。(如下图)。6.地貌由于随海拔高度变化,光照、热量、水分差别很大,外力作用也有很大差别。如高山上气温低,冰川广布,主要是冰川地貌,山腰、山麓河流发育或流经,则流水地貌发育。7.土壤一般来说,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土壤有由繁变简、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在相似的纬度上,从湿润地区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到干旱地区,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在相同或相似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另外山地坡向不同,土壤组成及同类土壤分布

13、高度也有差别。8.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1)影响垂直事象的因素分析:垂直事象的分布取决于山地热量及其与水分的组合,对水热组合状况起着深刻影响的山地位置和山体性质是决定垂直事象性质和结构的基本因素。纬度位置影响不同的垂直事象类型;海陆位置:山地的距海度(指距水汽源地的远近)不同,垂直事象的性质和结构也有区别;山麓的海拔高度,决定了山地水热组合的初始状况,也决定了山麓事象的性质;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山体性质(山体高度、山脉坡向、坡度与走向以及局部地形等)也影响垂直事象的分布。(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判读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顺序: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与山体所在地区自

14、然带从低纬向高纬的水平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判读基带或山体所处的热量带:基带与当地同纬度水平自然带相同;根据基带名称确定热量带。如珠穆朗玛峰南坡(28N附近)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判读南北半球:南北半球常常用到阳坡与阴坡的概念。阳坡靠近低纬度一侧,热量条件好。如温带、寒带地区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南半球北坡为阳坡。方法主要有:a.根据自然带数量判读:一般阳坡多于阴坡;b.根据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判读:一般阳坡一侧高。判读自然带数量的多少:一般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如乞力马扎罗山(3S,海拔5 895米)就比文森峰(78S,海拔5 140米)自然带数量多,珠穆

15、朗玛峰南坡比北坡自然带数量多。(3)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线,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降水、地貌等。分析全球山地雪线山地降水越多,雪线越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因此全球山地雪线的分布曲线呈马鞍形,即在副热带山地雪线最高,然后向南北两侧降低。夏季气温高,山地雪线较高;冬季气温低,山地雪线较低。分析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雪线山地坡度越大,雪易下滑融化,雪线偏高;阳坡气温偏高,雪线位置高;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分析时要注意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

16、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易错点(1)区分岩石圈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不要把二者等同起来。(2)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适用范围局限于近地面附近的对流层内。其他大气层不适用。(3)逆温并不是只有弊端,它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带来以下好处: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逆温若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同时也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4)迎风坡降雨量比背风坡多,只是相对于同一海拔高度上相比。不同高度没有比较价值。(5)在判断山地的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时,由于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气

17、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不同的地区其主导因素不同,因此一般不能直接以雪线为标准。而同一自然带(非雪线)在阳坡的分布高度永远高于阴坡(对同一山体而言),因而往往根据该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出来阴坡或阳坡,再结合其他条件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6)地球表面的各个自然带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总是由这一自然带逐渐地转变为另一自然带,因此在两个自然带之间总存在着过渡带。例如,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过渡的森林草原带,由草原带向荒漠带过渡的半荒漠带等。(7)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8)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在副热带地区,到极地附近,雪线可降至地表。此外,由于10N的降水量比10S多,因此10S的雪线比1

18、0N要高一些。(9)并不是任何一个山体都具有垂直地带性,只有它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发生急剧变化时,才有可能出现。通常,基带(垂直带下部的起始带)以上垂直带出现的高度,温带地区在800 m以上,热带地区在1 000 m以上。(10)注意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的因素是相对高度而不是海拔。(11)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荒漠的高山,由于海拔的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题组1气温的垂直分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日等温面(气温值相等点构成的面)和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甲、乙两处

19、()A.甲处气温、气压均高于乙处B.甲处气温高于乙处,气压低于乙处C.甲处气温、气压均低于乙处D.甲处气温低于乙处,气压高于乙处(2)该天气系统属于形成()A.伏旱天气的副热带高压B.寒潮天气的亚洲高压C.雷电暴雨天气的热低压D.梅雨天气的准静止锋(3)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特点是()A.炎热干燥 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 D.寒冷多雨答案(1)C(2)A(3)A解析第(1)题,气温由地面向高空是递减的;图示甲位于等温面上,乙位于等温面下方,说明甲气温低于乙;甲在等压面上方,乙在等压面下方,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说明乙处为高压区,甲处正好相反,为低压区。第(2)题,乙处气温、气压均高于甲处,是

20、高温、高压天气即伏旱天气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寒潮天气的亚洲高压是寒冷干燥的冷高压;雷电天气是强对流天气,多是低气压;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不是高压天气。第(3)题,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题组2降水的垂直分布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A.大致相等 B.北坡较多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2)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A.南坡3 500米 B.南坡2 000米C.北坡3 500米 D.北坡2 000米(3)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A

21、.南岭 B.秦岭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答案(1)B(2)D(3)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学会判断地形剖面对应的降水量。判断方法如下图所示,同为3 000米高度的A、B两点,对应的年降水量分别自A、B两点作垂线,与降水量线交于两点,即C、D两点,然后找到其对应的降水量,即C约为600 mm,D约为400 mm。第(1)题,结合上面的判读方法,可以看出同一海拔高度,南坡降水量小于北坡。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坡海拔约2 000米处,降水量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逐渐降低。而南坡则是海拔越高,降水越多。第(3)题,图中显示山脉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说明北坡为迎风坡,南岭、秦岭、阴山都是

22、南坡为迎风坡,只有天山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少。题组3自然带的垂直分布1.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甲乙丙 B.甲丙乙C.丙乙甲 D.丙甲乙(2)终年积雪区域北部下线与南部下线海拔不同。下面分析,正确的是()A.北部更高,因为相同海拔情况下,北部气温更高B.北部更低,因为北部降水更丰富C.南部更低,因为南部降水更丰富D.南部更高,因为相同海拔情况下,南部气温更高答案(1)D(2)C解析气候因素是影响雪线高低最常考查的内容,气候又包

23、括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的影响,必须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影响力的大小。有时候可能两个因素叠加,有时候可能两个因素冲突。在冲突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降水的影响大于温度的影响,所以降水多的地方雪线低。第(1)题,由于甲、丁两地气温相同,甲乙两地位于同一侧山坡,乙处的海拔高度高于甲处,故判断乙地气温低于甲地;而丙丁位于同一侧山坡,丙地海拔高度低于丁地,故判断丙地气温高于丁,即高于甲地。故选D。第(2)题,图中阴影是终年积雪,可以判断南坡的雪线低,北坡雪线高;北坡气温低;而结合前面分析,南坡是阳坡,雪线低,说明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故选C。2.下图为“我国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24、1)(2)题。(1)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坡云杉林带缺失坡度大B.乙坡自然带海拔低热量充足C.丙坡自然带数目少高差小D.丁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降雪少(2)天山是新疆的主要牧区。天山山脉草场垂直分布,四季轮回。下列关于天山乙坡“山腰山麓轮牧”对应的时间和地区正确的是()A.夏季在1处,冬季在3处放牧B.夏季在3处,冬季在4处放牧C.夏季在4处,冬季在3处放牧D.夏季在3处,冬季在1处放牧答案(1)C(2)D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甲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较高,是阳坡,云杉林带缺失是因为水分条件较差,A错。乙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低是位于阴坡,热量条件较差,

25、B错。丙坡是喜马拉雅山脉北坡,自然带数目少的原因是高差小。C对。丁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是因为迎风坡,降雪多,D错。第(2)题,天山是新疆的主要牧区。天山山脉草场垂直分布,四季轮回。夏季气温高,在海拔高的3处放牧,冬季大雪封山,在海拔低的1处放牧,D对。A、B、C错。3.读“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比图”,回答(1)(2)题。(1)甲山东南坡植被类型比乙山东南坡植被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A.甲山海拔较乙山高 B.甲山降水较乙山少C.甲山坡度较乙山小 D.甲山纬度较乙山高(2)乙山可能位于()A.河南 B.湖北C.安徽 D.福建答案(1)D(2)D解析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

26、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甲地区基带为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植被,而乙地区基带为热带季雨林,位于热带,说明乙处纬度低于甲,D正确。第(2)题,四个地区中福建纬度最低,又临海,可能会有热带季雨林,D正确。河南、湖北、安徽纬度较高,不可能有热带植被,A、B、C错。专题提升练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受大气干湿状况的影响,干燥状况下约为0.98/100米,湿润状态下约为0.65/100米。读某区域地形图(左图)和地形剖面图(右图),完成12题。1.脐橙为亚热带水果,多分布在光、热、水条件较好的肥沃沙壤土地区。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脐橙生产规模(

27、)A.甲乙丙 B.乙丙甲C.甲丙乙 D.乙甲丙2.若由图所示地1月、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15,则地7月与1月平均气温年温差最有可能为()A.6 B.9C.16 D.20答案1.B2.D解析第1题,由图中纬度分布和海陆位置可知乙、丙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光热条件好于甲(温带海洋性气候);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乙地处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多肥沃沙壤土,比甲、丙条件好,故生产规模应是乙丙甲。第2题,由题干可知地1月、7月平均气温年温差为16,地和地同处山地迎风坡,且海拔地较地低1 000 m左右,所以地大气较干燥,气温垂直递减幅度较大,故平均气温年温差应该大于16,直接由选择项或计算可知最

28、可能为20。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大气中某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据图判断,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A.正西 B.东南C.正东 D.西北4.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A.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C.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D.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答案3.C4.C解析第3题,图中甲地南面对应的高空是高压,北面对应的高空是低压,甲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高空的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左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因此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正东。第4题,图中35S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此时当地是夏季。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

29、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A错。华北平原冬小麦正值冬眠,B错。南极是极昼时期,冰川融化速度快,C对。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D错。下图是某时刻某市附近地区垂直温度变化(/100米)分布图。读图完成57题。5.图示发生大气逆温现象距市中心的范围是()A.16.5 kmB.1.55.2 kmC.1.55.5 kmD.1.5 km以内和5.2 km以外6.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500米 B.100米C.350米 D.150米7.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高空扩散C.有利于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答案5.C6.C7.B解析第5题,逆温现象为对流

30、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观察图示区域可判断0等温线内的部分出现逆温现象,利用逆温区的左右界限与市中心比较即可。如下图中阴影区为逆温区,水平范围出现逆温现象的范围为图示两实线箭头所指区域1.55.5 km,选C项。第6题,0等温线最高点的高度即是。图示虚线箭头所指高度为350米,选C项。第7题,当出现逆温现象,由于气温下低上高,大气不能形成对流运动,从而抑制污染物向高空扩散,选B项。下图为“信风带中的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读图回答89题。8.甲处的水温可能为()A.16.5 B.19.5C.18.5 D.17.59.图示海区表层洋流性质和位置可能是()A.暖流,北半球大

31、洋东岸 B.寒流,南半球大洋西岸C.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D.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答案8.B9.C解析第8题,图中甲处有一暖流流经,温度较高。图示等温线温差是1,所以甲的取值范围是1920之间。第9题,全球气温变化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图示海区海水温度北高南低,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是南半球海区;该洋流是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是暖流;南半球低纬暖流在大洋西岸。林树下线是指干旱河谷地区由低至高出现的灌丛到森林的混合交错带的平均海拔。下图示意四川省北部某干旱河谷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及林树下线1999年和2009年的分布变化。回答1012题。10.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分

32、B.气温 C.气压 D.光照11.关于该地山区林树下线与坡向的关系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A.南坡高于北坡南坡为阳坡,比北坡热量条件好B.西坡高于东坡西坡为背风坡,比东坡热量条件好C.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好D.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12.林树下线的海拔受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与1999年相比,引起2009年林树下线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全球变暖 B.坡度变大C.城镇建设占地 D.退耕还林答案10.A11.D12.D解析第10题,森林适宜生长在水分条件好的地区。读左图可知,图中1处为地带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为干旱河谷小叶

33、灌丛,说明水分条件差,海拔再升高又出现了森林,是由于随着海拔升高,地形雨的影响,水分条件好所致,所以影响林树下线的因素为水分。如果是气温的话,气温随海拔升高降低,不会出现森林灌丛森林的变化。气压和光照对林树下线没有什么影响,故选A。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林树下线的因素主要为水分,AB错。读右图西南坡和东北坡林树下线高度相差无几,且我国四川北部地区不受西南季风影响,C错。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的水分条件好,是由于西北坡属于阴坡,蒸发量小所致,D对。第12题,读图可知,与1999年相比,2009年林树下线降低。全球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加剧,水分条件变差,下线升高,A错。人类活动对坡度的影响较

34、小,B错。城镇建设用地增多会压缩林树生长空间,导致下线升高,C错。退耕还林会使当地的局地气候发生变化,水汽的含量增多,降水增加,林树下线降低,D对。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读以北半球山峰为主的一些著名山脉与山峰雪线高程图,完成1314题。13.影响图中雪线高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坡度 B.降水C.海陆位置 D.气温14.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数量最多的是()A.珠穆朗玛峰 B.横断山C.乞力马扎罗山 D.阿尔卑斯山答案13.D14.C解析第13题,图中显示纬度越低雪线分布的海拔越高,则与气温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所以主导因素是气温。第14题,乞力马扎罗山纬度低、

35、海拔高(山体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最多。秦岭东段支脉伏牛山系北麓重渡沟,植被覆盖在98%以上,且区内有800亩竹林密密层层,可与蜀南竹海相媲美。2015年暑假洛阳市某中学地理夏令营考察了重渡沟,体验了沟内海翠河和金鸡河沿岸“高峡飞瀑藏幽径,绿水秀竹怀古情”的独特环境。据此,完成1516题。15.夏令营登顶依剑锋途中穿过的自然带依次是()A.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冰川带B.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带针叶林带D.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16.海翠河沿岸的800亩竹林,其主要自然形成因素是()A.地形和水源 B.纬度和土壤C.水源和技术 D.土壤和植被覆盖率答案

36、15.B16.A解析第15题,重渡沟地处秦岭北麓温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基带应是落叶阔叶林带,随海拔升高更替为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C、D项错误。最高海拔1 668米,没有冰川带,A项错误、B项正确。第16题,我国竹林适宜生长在水热丰富的南方地区。海翠河沿岸位于阳坡、冬季风背风坡,山谷水热条件较好,能够满足竹子生长要求。A项正确。下图为“山地城镇农业产业垂直布局特征示意图”。读图回答1719题。17.图示低海拔地区发展精细农业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面积广大B.土壤肥沃,单产高C.气候适宜,水热组合好D.人多地少,土地价值高18.图示海拔、地租高低、农业区产值之间的关系是()A.海拔越高,农业区

37、产值越高B.海拔越高,土地租金越低C.农业区产值与海拔无相关性D.距市中心越远,土地租金越低19.图示表明,山地城镇农业不同海拔上布局何种类型农业区取决于()农民意愿市场需求土地租金生态因素A. B.C. D.答案17.D18.B19.C解析本题组以山地城镇农业产业垂直布局特征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图形的判读分析能力。第17题,从图示看,低海拔地区土地租金最高,精细农业投入高,产出大,是最关键的因素。第18题,从图示看,海拔越高,土地租金越低,受土地租金影响,海拔越低,农业区的产值也应越高。第19题,从图示看,中低海拔上发展何种农业,主要取决于土地的租金。但高海拔地区生态脆弱,以生

38、态保护为主要考虑因素。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完成2021题。20.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21.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变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答案20.D21.A解析第20题,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可知该地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 500米之间,尤以1 000米人口密度最大,可确定该地在热带地区,排除A选项,B选项人口集中于海拔200米左右的恒河平原上,不符合。C选项亚马孙平原湿热,人口集中于海拔5001 000米的巴西高原上,也不符题意。选D。第21题,该地海拔400米以下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选A。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