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摸底检测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第一部集中记录神话片段和原始思维的奇书曰山海经,是极其富有象征意味的。它呼唤着山川湖海的精灵和魂魄,黏附着泥土和方域。更值得珍视的是,山海经吉光片羽般展示了初民以神话思维所构想和理解的人间的“历史”。英雄
2、神话在山海经中出现了,它是初民在形式中以自身的意志、力量和智慧与天地比试高低,凭借惊天动地的行为对意志、力量和智慧赋予崇高的礼赞。“不量力,欲追日景”是世人对于夸父的志趣和命运的一种异说。但夸父之驰名古今,完全得力于海外北经的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行文有囊括六合、举重若轻的气魄。夸父逐日的目的并未明言,目的就是光芒逼人地显示自我存在的逐日行为本身,他由此成为失败了的悲剧英雄,成为悲剧英雄之后,还要弃杖成林,福荫后世。在这里,一种生命的强力、意志的强力,简直是力透纸背了。精卫填海的故事较为单纯。北山经说:发鸠之山“
3、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故”。鸟的形状、色彩、鸣叫,是温婉动人的,想不到其内中包含着如此不可摧折的复仇意志:“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幅画面与夸父逐日相映成趣,一者气势磅礴,一者幽邃精微。西山、东海足见其远,小鸟微木与浩瀚沧海形成强烈的反差,谱出一曲小与大相较量的意志之歌。原始的力之美也存在于英雄神话与战争神话相交织之中。例如,黄帝与蚩尤之战。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大荒东经中:“应龙处南极。”描写涉及之处,足见双
4、方的规模之大、阵容之盛、对抗性之强、鏖战程度之激烈。这真可谓初民心目中的“立体战争”,天,上地下,人、神、天象变迁相交织,以战争神话的形式显示了“天人合一”哲学的原始风貌。在英雄神话与战争神话相交织中,出现了堪称千古一绝的特异英雄:刑天。海外西经记载:“形(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庄子应帝王曰:“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七窍乃是人借用视听认知世界的孔道,以及通过饮食呼吸进行吐故纳新的孔道
5、,七窍凿通,人就有知有欲,那种原始含混的无知无欲的状态也就结束了。未凿七窍的“浑沌”,隐喻着某种皈依原始、皈依自然的非文化的文化姿态。相反,刑天则在丧失首级之后,于心不甘地把面目重现于乳与脐之间,这就在无七窍的状态中重开七窍,变得有知有欲有怨有恨,从而把反抗精神的象征推向极致。二者一柔一刚,一象征哲理,一宣泄意志,显示了初民神话思维不可替代的杰出创造性。这就是山海经的永恒魅力:它以零碎片断的形态保存自己的原始性,又以宏大的方位结构思考着山川湖海间初民的同类与异类,猜想着人间的“历史”,描绘着战争与英雄,给千百年间虚构叙事以别具一格的灵感触媒。(摘编自杨义的神话思维,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
6、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外北经中描写夸父的文字,注重显示其逐日行为本身,而弱化了其逐日的目的,展现了其生命的强力、意志的强力,极具悲情色彩。B. 北山经中描写精卫填海的文字,展现着温婉动人与不可摧折的反差,小鸟微木与浩瀚沧海的反差,幽邃精微和气势磅礴的反差。C. 大荒北经中记载的黄帝蚩尤之战,攻伐激烈,天上地下,由人至神,天象变幻,展现了“天人合一”哲学的真实风貌。D. 海外西经中的刑天,断首后于心不甘,重开七窍,这与开凿七窍、皈依自然后的浑沌相比,展现了更为强大的反抗精神和宣泄意志。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的论证观点明确,作者在论证过程
7、中大量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B. 文章第三、四段用“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两则故事论述了山海经中蕴藏着初民们的意志之歌。C. 文章为讨论特异英雄刑天有知有欲和反抗精神的进取过程,借浑沌被凿七窍的例子做类比,使得表述更为形象具体。D. 文章的论述结构为总分总,分论时主要借用英雄神话、战争神话,论述了初民神话思维不可替代的杰出创造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海经显示了民间想象的原始性与神秘感,其英雄神话寄托了初民想以自身的意志、力量和智慧与天地比试、抗衡的愿望。B. 山海经中黄帝蚩尤之战的神话思维形态,体现了初民原始思维中的地
8、缘观念、族群文化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C. 七窍凿通而浑沌死亡的神话是为证明人类应始终保持皈依原始、皈依自然的姿态,切勿打破原始含混、无知无欲的状态。D. 山海经集中记录了零碎的神话片段和初民的原始思维,给千百年间虚构叙事以别具一格的灵感触媒。【答案】1. A 2. C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北山经中描写精卫填海的文字,展现幽邃精微和气势磅礴的反差”理解错误。“展现着幽邃精微和气势磅礴的反差”,是指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两个画面的对比,而不是指描写精卫填海的文字。C项,“展现了天人合一哲学的真实风貌”理解错误。原文是“显示了天人合一哲学的原始风貌”,
9、“原始风貌”与选项中的“真实风貌”不一致。D项,“与开凿七窍、皈依自然后的浑沌相比”理解错误。据原文,应是“与未凿七窍、皈依自然的浑沌相比”。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借浑沌被凿七窍的例子做类比”理解错误。“类比”错误,应是“对比”。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七窍凿通而浑沌死亡的神话是为证明”于文无据,原文第六段是为说明,人类生存存在两端:皈依原始、自然和有欲有怨、勇于反抗。二者一柔一刚,一象征哲理,一宣泄意志。都是可取的姿态。选项中的“始终”和“切勿”说法绝对。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
10、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电影白鹿原是影视与文学的又一次联姻,小说再次支撑起电影之魂。陈忠实在小说的扉页写到,“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么当它被改编成电影之后还能保留原作的神韵吗?日前,记者采访了陈忠实,说起小说以外的话题,他说得最多的是我是个外行!记者:关于电影对小说的改编,您认为哪些部分比较满意,哪些觉得还有遗憾?陈忠实:我最满意的是电影呈现给观众的历史氛围是基本真实的,人的生存形态也是真实的。因为历史氛围的真实决定了人物命运和人物情感的真实。电影必须保证历史的真实。乡村的伦理道德、沿袭已久的民间文化习俗等影响着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这些习俗、规则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矛盾,进而影
11、响人物情感的真实性。无论小说还是电影都要反映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的真实情感,人物与时代都是血肉相连的。浙白说到遗憾,我总希望电影能更充分、更准确地通过直接的视觉画面把小说的全部传达给观众,总希望小说里的人物更充分、更集中地与观众交流,但受到不同艺术形式的时空限制,留下了遗憾。记者:电影白鹿原具有浓郁的地城特色,当初你觉得其中大量使用地方戏和方言是一种冒险吗?陈忠实:贯穿电影始终的唱腔是在陕北地区一种几乎失传的民间艺术“老腔”,演唱者都是地道的农民,平时就靠在红白事上唱戏谋生。我想大家会喜欢这种原汁原味的音乐。方言是生活和时代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中方言许多都是咱们民族的原始语言,古语中的很多词句
12、用法都在其中保留了下来。我在写小说时对使用方言有自己的把握尺度。电影在方言的使用上走得更远。记者:把地方文化植入影视作品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地域元素”成了影视剧创作的一个法宝,你觉得这部电影在这方面处理得怎样?陈忠实:这部电影的确有浓郁、鲜明的陕北特色,但它没有简单地为影片贴标签,没有刻意离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单纯表现文化符号,这样看上去比较融洽。这些人物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他们的矛盾、纠葛都与这块土地有关,所以不可能脱离这里的语言和风俗。记者:除电影以外,白鹿原还被改编成话剧、秦腔、舞剧、广播剧等,能否简单评价一下它们?陈忠实:可以说各有千秋。秦腔基本是单线条化,唱腔、唱词、舞美比较有吸引力
13、。话剧基本上全面展示了小说的故事,但在两个多小时里只能通过人物对话,交代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舞剧就更简单、纯粹了,主要表现黑娃和田小娥的爱情,用舞蹈展现出当时的社会对他们爱情的扼杀,反而不受小说情节的限制,优美的舞姿也能吸引观众。记者:现在大家都说缺少好剧本,您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为“剧本荒”提供什么?陈忠实:不是所有好小说都适合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文学和影视最大的差异是,小说通过文字和读者交流,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描写,充分展示作家对人物的把握;影视是以直观的形象与观众交流,它的优势是能把文学形象具体化、生动化。读者普遍认可的好小说都能成为好剧本的脚本,比如红岩林海雪原等,但也有些好小说是改
14、不成电影的,那些有完整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和强烈的冲突的小说更容易改编。编剧、导演、演员对原著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是影响他们能否创作出优秀作品的重要因素。(摘编自无论小说还是电影,人物与时代都是血肉相连的陈忠实访谈,文艺报2012年04月20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电影的真实性问题,陈忠实表示,电影必须保证历史的真实,一旦沿袭已久的习俗、规则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矛盾,进而影响人物情感的真实性。B. 对电影白鹿原中大量使用地方戏的问题,陈忠实希望观众能够喜欢这种原汁原味的,在陕北地区几乎失传的民间艺术。C. 回答影视剧中“地域元素”使用问题时,陈忠实肯
15、定了电影白鹿原“地域元素”的使用贴合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非单纯地表现文化符号。D. 小说白鹿原被改编为多种艺术形式,陈忠实认为电影与话剧基本全面地展示了小说的故事,而秦腔、舞剧则不受小说情节的限制。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电影作为一种更直观的艺术形式,其优势是能把文学形象具体化、生动化,但要注意呈现真实的历史氛围,反映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的真实情感。B. 陈忠实作为原著作者,认为电影白鹿原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原始的民族语言,呈现了基本真实的历史氛围。C. 记者作为对谈的一方,关心小说改编成多类艺术形式后的呈现,表达了对当前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剧本荒
16、”和地方文化植入影视作品现象的担忧。D. 小说改编难度大,虽然读者普遍认可的好小说都能成为好剧本的脚本,但是由于人物、情节和矛盾冲突等问题,不是所有好小说都适合改编成电影。6. 访谈第一段中提到“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请结合文本,谈谈将小说改编为电影时要如何保留原作的神韵。【答案】4. D 5. C 6. 电影必须保证历史的真实,尊重小说文本中沿袭已久的伦理道德、民间文化习俗等,反映生活在相应时代的人的真实情感。保留小说文本中历史沿袭已久的地域元素,有尺度地使用方言。不贴标签,不刻意离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单纯表现文化符号,不脱离地域的语言和风俗。编剧、导演、演员对原著的理解要准确、到位
17、。尽量让小说里的人物更充分、更集中地与观众交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陈忠实认为电影与话剧基本全面地展示了小说的故事,而秦腔、舞剧则不受小说情节的限制”理解错误。材料中,陈忠实对电影的故事全面性没有作出评价,且原文“不受小说情节的限制”的是舞剧。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项,“表达了对当前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剧本荒和地方文化植入影视作品现象的担忧”理解错误。从材料中可总结出,记者关心作者就小说改编成电影、话剧、秦腔、舞剧、广播剧等艺术形式的呈现的评价,虽然提出了“剧本荒”和地方文化植入影视且“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并不
18、一定是表明对这些现象的“担忧”,“担忧”一词感情色彩过浓,于文无据。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本,谈谈将小说改编为电影时要如何保留原作的神韵。结合“电影必须保证历史的真实。乡村的伦理道德、沿袭已久的民间文化习俗等影响着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这些习俗、规则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矛盾,进而影响人物情感的真实性”分析,可概括出:电影必须保证历史的真实,尊重小说文本中沿袭已久的伦理道德、民间文化习俗等,反映生活在相应时代的人的真实情感。结合“方言是生活和时代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中方言许多都是咱们民族的原始语言,古语中的很多词句用法都在其中保留了下
19、来。我在写小说时对使用方言有自己的把握尺度。电影在方言的使用上走得更远”分析,可概括出:保留小说文本中历史沿袭已久的地域元素,有尺度地使用方言。结合“这部电影的确有浓郁、鲜明的陕北特色,但它没有简单地为影片贴标签,没有刻意离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单纯表现文化符号,这样看上去比较融洽。这些人物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他们的矛盾、纠葛都与这块土地有关,所以不可能脱离这里的语言和风俗分析,可概括出:不贴标签,不刻意离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单纯表现文化符号,不脱离地域的语言和风俗。结合“读者普遍认可的好小说都能成为好剧本的脚本,比如红岩林海雪原等,但也有些好小说是改不成电影的,那些有完整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和强
20、烈的冲突的小说更容易改编。编剧、导演、演员对原著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是影响他们能否创作出优秀作品的重要因素”分析,可概括出:编剧、导演、演员对原著的理解要准确、到位。尽量让小说里的人物更充分、更集中地与观众交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旧梁实秋俗语说,“人不如故,衣不如新”。其实,衣着之类还是旧的舒适。新装上身之后,东也不敢坐,西也不敢靠,战战兢兢。我看见过有人全神贯注在他的新西装裤管上的那一条直线,坐下之后第一桩事便是用手在膝盖处提动几下,生恐膝部把他的笔直的裤管撑得变成了口袋。人生至此,还有什么趣味可说!看见过爱因斯坦的小照么?他总是披着
21、那一件敞着领口胸怀的松松大大的破夹克,上面少不了烟灰烧出的小洞,更不会没有一片片的汗斑油渍,但是他在这件破旧衣裳遮盖之下优哉游哉的神游于太虚之表。世说新语记载着:“桓车骑不好着新衣,浴后妇故进新衣与,车骑大怒,催使持去,妇更持还,传语云,衣不经新,何由得故?桓公大笑着之。”桓冲真是好说话,他应该说,“有旧衣可着,何用新为?”也许他是为了保持阃内安宁,所以才一笑置之。“杀头而便冠”的事情,我还没有见过;但是“削足而适履”的行为,则颇多类似的例证。一般人穿的鞋,其制作设计很少有顾到一只脚是有五个趾头的,穿这样的鞋虽然无需“削”足,但是我敢说五个脚趾绝对缺乏生存空间。有人硬是觉得,新鞋不好穿,敝屣不
22、可弃。“新屋落成”金圣叹列为“不亦快哉”之一,快哉尽管快哉,随后那“树小墙新”的一段暴发气象却是令人难堪。“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但是需要等待多久!一栋建筑要等到相当破旧,才能有“树林阴翳,鸟声上下”之趣,才能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乐。西洋的庭园,不时的要剪草,要修树,要打扮得新鲜耀眼,我们的园艺的标准显然的有些不同,即使是帝王之家的园囿也要在亭阁楼台画栋雕梁之外安排一个“濠濮间”“谐趣园”,表示一点点陈旧古老的萧瑟之气。至于讲学的上庠,要是墙上没有多年蔓生的常春藤,基脚上没有远年积留的苔藓,那还能算是第一流么?旧的事物之所以可爱,往往是因为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回忆。例如阳
23、历尽管是我们正式采用的历法,在民间则阴历仍不能废,每年要过两个新年,而且只有在旧年才肯“新桃换旧符”。明知地处亚热带,仍然未能免俗要烟熏火燎的制造常常带有尸味的腊肉。端午的龙舟粽子是不可少的,有几个人想到那“露才扬已,怨怼沉江”的屈大夫?还不是旧俗相因虚应故事?中秋赏月,重九登高,永远一年一度的引起人们的不可磨灭的兴味。甚至腊八的那一锅粥,都有人难以忘怀。至于供个人赏玩的东西,当然是越旧越有意义。一把宜兴砂壶,上面有陈曼生制铭镌句,纵然破旧,气味自然高雅。“樗蒲锦背元人画,金粟笺装宋版书”更是足以使人超然远举,与古人游。我有古钱一枚,“临安府行用,准参百文省”,把玩之余不能不联想到南渡诸公之观
24、赏西湖歌舞。我有胡桃一对,祖父常常放在手里揉动,噶咯噶咯的作响,后来又在我父亲手里揉动,也噶咯噶咯的响了几十年,圆滑红润,有如玉髓,真是先人手泽,现在轮到我手里噶咯噶咯的响了,好几次险些儿被我的儿孙辈敲碎取出桃仁来吃!每一个破落户都可以拿了几件旧东西来,这是不足为奇的事。国家亦然。多少衰败的古国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惊羡,欣赏,感慨,唏嘘!旧的东西之可留恋的地方固然很多,人生之应该日新又新的地方亦复不少。对于旧日的典章文物我们尽管喜欢赞叹,可是我们不能永远盘桓在美好的记忆境界里,我们还是要回到这个现实的地面上来。在博物馆里我们面对商周的吉金,宋元明的书画瓷器,可是溜酸双腿走出门外便立刻要面对
25、挤死人的公共汽车,丑恶的市招和各种饮料一律通用的玻璃杯!旧的东西大抵可爱,惟旧病不可复发。诸如夜郎自大的脾气,奴隶制度的残余,懒惰自私的恶习,蝇营狗苟的丑态,畸形病态的审美观念,以及罄竹难书的诸般病症,皆以早去为宜。旧病才去,可能新病又来,然而总比旧疴新恙一时并发要好一些。最可怕的是,倡言守旧,其实只是迷恋骸骨;唯新是骛,其实只是摭拾皮毛,那便是新旧之间两俱失之了。(选自华夏二十世纪散文精编,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对新衣服、新建筑等寻常事物的叙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暗示读者正是这些寻常事物引发了“我”的思考,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26、。B. 作者善于借事例说理,如借古代学堂的墙上多年蔓生的“常春藤”“苔藓”,喻指一流学校的文化底蕴,语气中含有一种对旧事物的认同。C. 人们不肯改变节日的旧俗,是因为这些事关联着他们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记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D. 文章以“人们喜欢新事物”始,以“人生要日新又新”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内容丰富,繁而不乱;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8. 作者是如何围绕“旧”字展开富有层次感的叙述的?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9. 本文语言充满古朴典雅的气息,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答案】7. C 8. 首先从生活、文化多个角度指出旧东西的好处:旧的衣着比较舒
27、适;旧的建筑和园艺更有情趣和底蕴。然后分析旧事物可爱的原因: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回忆。最后作者辩证地提出要理性对待新旧,去糟取精:要发现和学习新的东西,而且旧的陋习、旧的制度、旧的思想要“早去为宜”。 9. 用典丰富:文中多处引用史料和古诗词,如“蒲锦背元人画,金粟笺装宋版书”,语言典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多用对仗工整的整句:如“中秋赏月,重九登高树林阴翳,鸟声上下”等,使语言整齐雅致。用词典雅:文中多处用到文言词、书面语表情达意。如“拾”“旧新恙”,词语凝练,形成古朴的文风。【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项,“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无中生有。开
28、篇对新衣服、新建筑等寻常事物的叙述,只是展开话题,说明旧东西的好处、以及旧事物可爱的原因等,与“我”的文学创作并无关联。B项,“喻指一流学校的文化底蕴”说法错误。本句不属于借喻手法。D项,“首尾呼应”“富有诗情画意”理解错误。“首尾呼应”不明显:本文以“人念旧”开头,又以“理性对待新旧”结尾。另外,“诗情画意”文中表现少。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脉络层次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围绕“旧”字展开富有层次感的叙述的。作答本题,要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全文共5段,分为三个部分,第12段写旧东西的好处是什么;第3段写旧事物为什么好;第45段写怎样对待旧事物。结合“衣着之类还
29、是旧的舒适”“一栋建筑要等到相当破旧,才能有树林阴翳,鸟声上下之趣,才能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乐”分析可知,旧的衣着比较舒适;旧的建筑和园艺更有情趣和底蕴。作者首先从生活、文化多个角度指出旧东西的好处。结合“旧的事物之所以可爱,往往是因为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回忆”分析可知,作者紧接着分析了旧事物可爱的原因: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回忆。结合“旧的东西之可留恋的地方固然很多,人生之应该日新又新的地方亦复不少”“旧的东西大抵可爱,惟旧病不可复发。诸如夜郎自大的脾气,奴隶制度的残余,懒惰自私的恶习,蝇营狗苟的丑态,畸形病态的审美观念,以及罄竹难书的诸般病症,皆以早去为宜”分析可知,最后作者辩证地提出
30、要理性对待新旧,去糟取精:要发现和学习新的东西,而且旧的陋习、旧的制度、旧的思想要“早去为宜”。【9题详解】本题考查品味作品语言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赏析本文古朴典雅的语言特色,所谓“古朴典雅”,即文章文风古朴,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作答时可从典故、句式、书面语、文言词等角度来总结。从典故的使用角度来看,文中多处引用史料和古诗词,如“蒲锦背元人画,金粟笺装宋版书”“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等,语言典雅古朴,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句式的使用来看,多用对仗工整的整句:如“中秋赏月,重九登高树林阴翳,鸟声上下”等,使语言整齐雅致。从用词的选择来看,文中多处用到文言词、书面语表情
31、达意。如“拾”“旧新恙”,词语凝练,形成古朴的文风,语言典雅。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也。曾祖潜,太子少傅,汉末避地会稽,因家焉。愉年十三而孤,养祖母以孝闻,与同郡张茂字伟康、丁潭字世康齐名,时人号曰“会稽三康”。吴平,愉迁于洛。惠帝末,归乡里,行至江淮间,遇石冰、封云为乱,云逼愉为参军,不从将杀之,赖云司马张统营救获免。东还会稽,入新安山中,以稼穑读书为务,信著乡里。后忽舍去,皆谓为神人,而为之立祠。永嘉中,元帝始以安东将军镇扬土,命愉为参军。邦族寻求,莫知所在。建兴初,始出应召,为丞相掾,仍除
32、驸马都尉、参丞相军事,时年已五十矣。帝为晋王使长兼中书郎于时刁协刘隗用事王导颇见疏远愉陈导忠贤有佐命之勋谓事无大小皆宜咨访由是不合旨,出为司徒左长史,累迁吴兴太守。沈充反,愉弃官还京师,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太常。及苏峻反,愉朝服守宗庙。初,愉为司徒长史,以平南将军温峤母亡遭乱不葬,乃不过其品。至是,峻平,而峤有重功,愉往石头诣峤,峤执愉手而流涕曰:“天下丧乱,忠孝道废。能持古人之节,岁寒不凋者,唯君一人耳。”时人咸称峤居公而重愉之守正。咸和八年,诏曰:“尚书令玩、左仆射愉并恪居官次,禄不代耕。端右任重,先朝所崇,其给玩亲信三十人,愉二十人,禀赐。”愉上疏固让,优诏不许。愉欲大论朝廷得失,陆玩抑
33、之乃止。后导将以赵胤为护军,愉谓导曰:“中兴以来,处此官者,周伯仁、应思远耳。今诚乏才,岂宜以赵胤居之邪!”导不从。其守正如此。由是为导所衔。后省左右仆射,以愉为尚书仆射。愉年在悬车,累乞骸骨,不许。转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在郡三年,乃营山阴湖南侯山下数亩地为宅,草屋数间,便弃官居之。病笃,遗令敛以时服,乡邑义赗,一不得受。年七十五,咸康八年卒。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节选自晋书孔愉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为晋王/使长兼中书郎/于时/刁协/刘隗用事王导/颇见疏远/愉陈导忠贤/有佐命之勋/谓事无大小/皆宜咨访/B. 帝为晋王使长/兼中书郎于
34、时/刁协/刘隗用事/王导颇见疏远愉/陈导忠贤有佐命之勋/谓事/无大小皆宜咨访/C. 帝为晋王/使长兼中书郎/于时刁协/刘隗用事/王导颇见疏远/愉陈导忠贤/有佐命之勋/谓事无大小皆宜咨访/D. 帝为晋王/使长兼中书郎/于时刁协/刘隗用事/王导颇见疏远愉/陈导忠贤有佐命之勋/谓事无大小皆宜咨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傅与少师、少保并称“三少”或“三孤”,文中太子少傅是辅导太子之官,有实权。B. 宗庙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之地,也为朝廷及国家的代称。C. 乞骸骨即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够回到故乡安葬,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一种委婉说
35、法。D. 谥号是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追加的寓含评价的称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愉为人正直,不肯担任叛贼参军。孔愉走到江淮之间时,被封云逼迫当参军,孔愉不顺从,封云打算杀了他,后来靠封云的司马张统营救才得以免死。B. 孔愉操行高尚,被时人所称赞。孔愉前往石头城见温峤,温峤十分敬佩孔愉并感动于他的德行,当时的人也都称赞孔愉身居公卿之位而有守正的德操。C. 孔愉刚正廉洁,坚决推辞皇帝的赏赐。他上疏坚决推辞了皇帝给予他二十名亲信的赏赐,皇帝没有答应。孔愉还想评价朝廷的得失,被陆玩制止后才停止。D. 孔愉恪守正道,敢于据理力争和进言。
36、王导准备任用赵胤为护军,孔愉认为要有周伯仁、应思远那样才华的人方能担任,王导没有听从。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东还会稽,人新安山中,以稼穑读书为务,信著乡里。(2)病笃,遗令敛以时服,乡邑义赗,一不得受。【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孔愉)向东回到会稽,到新安山中,以种地读书为业,他的信誉在乡里著名。(2)(孔愉)病重时,写遗嘱让(家人或侍从)用当时平常的衣服入殓,乡邻赠送的助葬的财物用品,一律不准接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帝为晋王”,“帝”主语,“为”谓语,“晋王”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
37、断开,排除B;“王导颇见疏远”,“王导”是本句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排除A;“愉陈导忠贤”,“愉”指的是“孔愉”是本句的主语,前面应断开,排除D。本句译为:皇帝做晋王时,长期让他兼中书郎。当时刁协、刘当权,王导很是被疏远,孔愉陈说王导的忠贤,有辅佐创立大业的功勋,还说无论事情大小都应该向他咨询。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文中太子少傅是辅导太子之官,有实权”说法错误。太子少傅主要职责是教习太子,但是后来一般为大官加衔,以示恩宠,没有实权,仅为虚职。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关键词翻译的能力。B项,“当时的人也都称赞孔愉
38、身居公卿之位而有守正的德操”理解错误。孔愉前往石头城见温峤,温拉着孔愉的手流泪说:“当今天下丧乱,忠孝之道衰废。能保持古人的节操,在艰难的情况下也不改变的,只有您一个人。”时人都称赞温峤身居公卿之位而能推崇孔愉守正的德操,而不是孔愉身居公卿之位。选项张冠李戴。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关键点:(1)“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稼穑”,名词用作动词,种地、干农活;“信著乡里”,状语后置句;(2)“病笃”,病重;“敛”,入殓;“时服”,当时通行或普通的衣服。参考译文:孔愉,字敬康,是会稽山阴人。孔愉的曾祖孔潜,官至太子少傅,在东汉末年避乱到会稽郡,由此定居于此。孔愉十三
39、岁时父亲去世,因奉养祖母以孝顺闻名,与同郡人张茂(字伟康)、丁潭(字世康)齐名,当时人称他们“会稽三康”。吴被平定后,孔愉移居到洛阳。惠帝末年,回家乡,走到江淮之间,遇上石冰、封云作乱,封云逼迫孔愉当参军,(孔愉)不顺从,封云要杀他,靠封云的司马张统营救得以免死。(孔愉)向东回到会稽,躲进新安山中,以种地读书为业,他的信誉在乡里著名。后来忽然离去,乡人都以为他是神人,为他立祠庙。永嘉年间,元帝开始以安东将军的身份镇守扬州之地,任命孔愉为参军。家乡亲族寻找他,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建兴初年,(孔愉)才出来接受召见,任丞相掾吏,接连授任驸马都尉、参丞相军事,这时他已经五十岁了。皇帝做晋王时,长期让他
40、兼中书郎。当时刁协、刘隗当权,王导很是被疏远。孔愉陈说王导的忠贤,有辅佐创立大业的功勋,还说无论事情大小都应该向他咨询。因为这件事不符合晋王的意旨,(孔愉)外任司徒左长史,多次升迁至吴兴太守。沈充谋反,孔愉弃官回到京师,拜授御史中丞,迁任侍中、太常。到苏峻反叛时,孔愉身穿朝服守住宗庙。当初,孔愉做司徒长史时,因平南将军温峤的母亲亡故,遭逢乱世不得归葬,就不提升温峤的品级。到这时,苏峻被平定了,而温峤立了大功,孔愉前往石头城见温峤,温峤拉着孔愉的手流泪说:“当今天下时局动乱,忠孝之道衰废。能保持古人的节操,在艰难的情况下也不改变的,只有您一个人罢了。”当时人都称温峤居公卿位而能推崇孔愉恪守正道的
41、德操。咸和八年,诏书说:“尚书令陆玩、左仆射孔愉都能恪尽职守,俸禄微薄。尚书令责任重大,是先朝所重视的,赐给陆玩亲信三十人,孔愉二十人,(这是)皇帝的赏赐。”孔愉上疏再三推辞,皇帝颁发诏书不答应他的请求。孔愉还想评价朝廷的得失,被陆玩制止后才停止。后来王导将要任赵胤为护军,孔愉对王导说:“自中兴以来,担任这个官职的,是周伯仁、应思远。现在确实缺乏人才,怎么能让赵胤来担任这个职务呢!”王导没有听从。他就是这样恪守正道。因此被王导怨恨。后来撤销左右仆射,任孔愉为尚书仆射。孔愉已到了七十岁,多次请求退休,但都没有得到许可。转任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在郡中三年,才在山阴湖南侯山下几亩地中建造住宅,几间
42、草房,就弃官去居住。病重,写遗嘱让(家人或侍从)用平常的衣服入殓,乡邻赠送的助葬的财物用品,一律不准接受。七十五岁,咸康八年去世。追赠他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苏轼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释江城:指位于长江北岸的黄州。酽:液汁很浓,这里指酒的味道醇厚。招魂:宋玉因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楚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
43、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风”为春之信使,诗人却未感觉到春天的到来,于是决定骑马到去年所游之地旧地寻春。B. 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既可指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可概括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乐趣。C. 诗人已和朋友约定每年来此地寻春,并借宋玉为屈原写招魂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忠心,希望重新得到重用。D. 全诗以寻春为线索,既写诗人与朋友出郊寻春,又表达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劝朋友不要为自已的处境担忧。15. 诗歌颔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认为其妙在“虚实离即之间”,请结合诗句赏析。【答案】14. C 15. “人似秋鸿”承接首联,是实写现实处境。诗人外出寻春,体悟到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
44、,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事如春梦”是虚写,开启下文春游之乐,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般,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于是才有下边四句所表达的春游之乐。诗人解脱了往事的失意痛苦,把人生进取、政治抱负都看得淡漠了,于是才有超然旷达、出郊寻春之举。颔联看似游离,实为全诗的关键所在,因而其妙在“虚实离即之间”。【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希望重新得到重用”错误,苏轼在这里借此典故指老朋友们为他的起复积极奔走,并非表达自己希望重新得到重用。从尾联两句也可看出苏轼是告慰故人:我在黄州过得很好,已和这里的朋友们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你们不必为我的处境担忧,也不必为
45、召我还京多操心。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人似秋鸿”承接首联,是实写现实处境。“人似秋鸿”是说人如侯鸟,会有感于外界信息而动。鸿雁南来北往,即使年年如此从不懈怠,在瞬息万变的宇宙中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人之如候鸟,正在于此,只不过人间的信息比自然季侯要复杂得多,诗人外出寻春,体悟到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事如春梦”是虚写,是说人因有感而动,其中一切经历、一切思绪,也只如春梦一般,时过境迁,了无痕迹。苏轼之所以有“事如春梦”之感,究其根源,是由于他遭受过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又正在贬逐之中,只有把一切往事,一切留恋和烦恼,都强自推向“春梦了无痕”的
46、虚无境地,以解脱失意中难以消除的痛苦。“事如春梦”开启下文春游之乐,因为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般,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于是才有下边四句所表达的春游之乐。“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两句让诗人意识到对鸿雁来说,时间就是圆的,春天、秋天,转了一圈都会回来。如果人也能这样观照时间,则应该有更合理的人生态度,不要把过去看成现在的原因,过去的事犹如一场春梦,了无痕迹;也不要使现在为了将来而存在,现在该喝现在的酒,享受当下的温存。圆转的时间里应当有圆转的生活,就好像鸿雁那样,年年周而复始。这样,诗人解脱了往事的失意痛苦,把人生进取、政治抱负都看得淡漠了,于是才有超然旷达、出郊寻春之举。通过颔联
47、物象与事象的结合比照,诗人的怀旧忆昔、感时伤世之情倍增。颔联看似游离,实为全诗的关键所在,因而其妙在“虚实离即之间”。(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北征乌桓胜利班师后,曹操在观沧海中写他“_,_”,这一登山望海的形象与赤壁赋中写他攻陷荆州,夺取江陵后“_,_”的饮酒作诗的形象都是曹操一代枭雄的体现。(2)人们往往在回想过去的时候才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正如李商隐在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惆怅苦痛:“_?_”,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答案】 (1). 东临碣石 (2). 以观沧海 (3). 酾酒临江 (4). 横槊赋诗 (5). 此情
48、可待成追忆 (6). 只是当时已惘然【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碣”“酾”“槊”“赋”“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不仅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还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 ,才能发出 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
49、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 、 ,只能被时代淘汰。17.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而且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B. 不是体现在中国人民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就是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
50、C. 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也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D. 要么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要么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任何国家的任一经典文艺作品B. 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C. 不同时代的任何经典文艺作品D. 产生经典文艺作品的任何时代19.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休戚与共 振聋发聩 茕茕孑立 喃喃自语B. 同舟共济 响遏行云 茕茕孑立 喋喋不休C. 同舟共济 振聋发聩 举目无亲 喃喃自语D. 休戚与共 响遏行云 举目无
51、亲 喋喋不休【答案】17. C 18. B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与“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二者是并列关系;同时,将“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放在后一分句里才能更好地引出下文对文艺工作者积极回应时代声音的论述,所以,原句与A项,错在均为递进关系且语序不对;B项,错在是选择关系:D项,错在是选择关系且语序不对。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文
52、段论述经典文艺作品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排除A;根据后文“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可知,此处不是强调“不同时代”的比较,据此排除C;根据后文“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可知,此句主语应为“经典文艺作品”,据此排除D。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组,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同舟共济:大家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在艰险处境中团结互助,共同战胜困难。此处语境并未强调艰险的处境,故选“休戚与共”。第二组,振聋发聩: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喻指言论、文章有使人醒悟、启发愚蒙
53、的作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直上天空,把浮动的云彩都挡住了。此处语境强调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故选“振聋发聩”。第三组,茕茕孑立:孤独无依地站着,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举目无亲: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此处语境并未强调没有亲人,故选“茕茕孑立”。第四组,喃喃自语: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此处语境应与前一空“茕茕孑立”呼应,形容“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后的处境,故选“喃喃自语”。故选A。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在当代中国,绝大多数人口仍然居住和劳作于乡村
54、。“农村”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_。“农民”不仅是一种职业身份,而且是一种政策身份。_,却又与政治有最直接的干系。可以说,中国最重要的公民权利,当是乡民的权利;中国最重要的人权,当是农人的人权。所以,研究中国公民的权利发展,若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_。这个关注点,既有别于西方人权的关注点,也有别于当前国际人权运动的关注点。【答案】 (1). 而且是一个政治概念 (2). 农人远离政治 (3). 就该关注乡民(或农人)的权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第空,前句为“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根据关联词“不仅而且”的用法可知,此处应为“而且是一个
55、概念”;而又根据后文“而且是一种政策身份”“却又与政治有最直接的干系”可知,此处应为“而且是一个政治概念”;第空,根据后文“却又与政治有最直接的干系”可知,此处应同农民“与政治有最直接的干系”形成转折关系,故而此处写到与“农人远离政治”的相关内容均可给分;第空,前句为“研究中国公民的权利发展,若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关联词“如果(若)就”的用法可知,此处应为“就该关注的权利”;而根据前文“中国最重要的公民权利,当是乡民的权利:中国最重要的人权,当是农人的人权”可知,此处应为“就该关注乡民(或农人)的权利”。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
56、0个字。2020年9月21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海洋二号C星送入预定轨道。海洋二号C星是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的第二颗卫星。相较于传统遥感卫星运行所在的太阳同步轨道,海洋二号C星的“走位”十分独特,在五院研制团队的精心设计下,C星将在倾斜轨道上运行,将大幅提升我国海洋观测范围、观测效率和观测精度。同时,得益于研制团队遵循的卫星多功能集成化发展目标,该卫星具备多种功能一从测量全球海洋表面风矢量、全球海面高度,到全球船舶自动识别,再到接收、存储和转发全球海上浮标测量信息。五院设计师们将其功能概括为“捕风、勘海、鉴舟、汇志”。【答案】2020年9月21日,我国海洋二
57、号C星成功进人预定倾斜轨道运行,将大幅提升我国海洋观测能力。该卫星还具备“捕风、勘海、鉴舟、汇志”等多种功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先把语段分层,然后概括每一层的意思,最后根据具体要求筛选关键信息。语段的第一层(第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事件,即2020年9月21日,海洋二号C星进入预定轨道;第二层(第二、三句),介绍这颗卫星的“走位”特点倾斜轨道上运行;第三层(第四、五句),介绍该卫星具备的多种功能。据此筛选关键信息,注意句子简洁流畅和字数要求即可。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 做牙医的潘先生希望女儿不要走得太远,最好能在广州上大
58、学。但女儿坚持要去内蒙古读书,她说:“离父母远一点,就可以早点学会独立自主。”材料二 王阿姨的女儿想填报中文专业,大学毕业后想做媒体人。但王阿姨夫妇希望女儿能选择一个毕业后容易找工作的专业,比如师范专业。女儿抱怨说:“虽说照你们的意愿去做,我可能少走一些弯路,但你们根本不考虑我是否会喜欢,你们不尊重我的理想。”高考志愿填报,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孩子今后就业方向及人生道路的大事。但是,在填报志愿时,家长和孩子意见往往出现不一致的情形。请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任务一: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组织的高考志愿填报交流会上,与你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任务二:假如你也面临志
59、愿填报,经过反复权衡、深入思考,你终于做出了决定,请你结合材料内容,给你的父母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志愿填报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不惧将来,无悔青春在高考志愿填报交流会上的发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是想就志愿填报来与你们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填报志愿时,我们要遵从内心,坚守热爱。兴趣与热爱是最好的引路人,从事自己热爱的事,让每天的生活都充满阳光。前阵子湖南女孩钟芳蓉以687分高分被北大录取,却选择了冷门的考古系一事引发热议。面对舆论,她只有淡淡的一句“因为喜欢”。她遵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
60、法,守住了这份诚挚的热爱,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是如此,不需要太多理由,只是因为一份热爱。填报志愿更也不例外,请大胆地去追寻你所热爱的就好了。但我们还应理智选择,不留遗憾。现在所以为的“热爱”是真正可以持久地喜欢,还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呢?或者说对于你自己来讲,有比去做感兴趣的事更重要的东西吗,比如金钱、荣誉或地位?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细细思考的。研究表明,很多人现在所从事的工作都不是自己喜欢的事。但人们仍然只是迫于现实而积极地工作着,让这个社会平稳有序地运行下去。也许我们也终究融入这样的人群里,若我们不从长远考虑,我们终究会融入这样的人群。因此,填报一个最适合你、最让你感到舒适的专业尤为重要
61、,这样才有最大可能从事一个较为理想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时刻谨记历史的使命,以振兴家国为己任。只有将我们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相连,个人价值才能发挥到最大化。大家都熟知的詹天佑先生,当年他留洋后义无反顾回国参与建设,带领国内团队攻关克难、修建出了京张铁路,狠狠地打了对我们冷嘲热讽的外国人的脸。他的不忘初心,他的家国大义,多少年来都令人为之动容。再如钱学森、郭永怀、潘建伟等一批伟大的科学家,也都是毅然决然地回国搞科研、为国家谋发展。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不论填报的是何种专业,始终牢记一份家国情怀,随时做好挺身而出的准备。雄安新区的标语写道:“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
62、是告诫我们应当勇于担当,争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厉害的专业,只有厉害的我们。相信不论选择了哪一条路,最后焕发光彩的一定是努力奋斗的人。大胆选择吧同学们,不用畏惧将来,只须无悔于如今风华正茂的我们自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多任务指令的写作题。两则材料均是关于高中生填报志愿时家长和孩子意见出现分歧的情形。符合当下现状贴近学生生活考生阅读材料后应该有所感悟。第一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是父亲想让女儿就近上大学。第二句女儿坚持要远离父母读书为了更独立自主。这是家长和孩子的分歧所在,也提示考生此则材料的重点:父母关爱与子女独立
63、自主的关系。第二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王阿姨的女儿想填报中文专业毕业后做媒体人。第二句王阿姨想让女儿读师范专业类 以后容易找工作。第三句话是女儿的抱怨,孩子理解父母的“计深远”,但认为不尊重自己的理想。此则材料体现了家长与孩子在理想兴趣、专业选择、就业状况等方面的分歧。综合来看这两则材料都涉及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家长和孩子意见出现不一致的情形。一方面引导学生去感念父母、理解父母;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后的就业方向及人生道路上,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想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注意任务要求不同,一为发言稿,一为书信。立意:1.从考生角度:理想与现实孰重?兴趣(理想)引领;未来可期;请尊重
64、我们的理想(意愿、兴趣)。2.从父母角度:现实需求即是理想(兴趣)所在;经验是父母的巨大财富。3从考生与父母角度:找寻人生的平衡点。素材:1.生于重庆普通工人家庭的秦玥飞,高中毕业后获得全额奖学金赴耶鲁大学留学,主修经济学和政治学专业,并于2010年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秦玥飞并没有选择高级白领工作,而是选择归国,成为湖南省衡山县贺家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并再也没有脱离过“土地”两个字。他帮助农民改善水利灌溉系统,即使在干旱之年也使农民获得了良好收成;他关注孤寡老人,为他们建立集生活和轻劳动于一体的现代养老院;他关注留守儿童,通过公益组织募集资金为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建立起数字化课堂、尝试
6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即时掌握率2012年,他以85%的选票当选为衡山县人大代表,成为了第一个直选出的留学归来的人大代表。2.因为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而备受关注的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收到了她的“偶像”、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赠予的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在同时寄来的信件中,樊锦诗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今年82岁的樊锦诗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自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的女儿”。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激动的钟
66、芳蓉连夜回信。她在信中写道:“樊先生选择了敦煌、选择了坚守,成为敦煌的女儿,也找到了心灵的安顿。我希望能追随您的脚步,去北大,选择为考古献身,也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3.电视剧小别离中方朵朵来自于一个中产家庭,妈妈是市场经理职业女性,在家里是虎妈,她要求方朵朵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成绩是至高无上的标准。朵朵妈妈对朵朵的控制达到极端,她不允许任何人干预自己对女儿的教育。朵朵的一切,她都希望了如指掌。结果朵朵受不了巨大的压力,成绩很是波动。甚至两个人引起巨大的争吵。朵朵朝妈妈吼出:你就别认我这个女儿!小别离有句台词:这个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最讨厌的是第三种,自己飞不好,
67、下个蛋然后逼迫孩子飞的。小别离这部电视剧深受好评,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4.2003年,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因不顾家人反对在西安市街头经营一家名为“眼镜肉店”的小肉铺而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一时间陆步轩成了公众人物,接到的聘书达200多份,甚至一家美国公司的经纪人也准备与陆步轩进行合作。人们关注陆步轩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其中一条也许更直接、更能接近真相:北大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卖肉?在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的时候,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必然会有一些空格。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首先把这个空格考虑进去大学生应当放弃“精英心理”,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去选择岗位。毕竟,谁都得首先解决吃饭问题。挥刀剁肉即便不是北大才子的理想,但却能维持一家人稳定的日常生活。结构层次:本文是一篇发言稿,开篇直接表明这篇文章是“就志愿填报来与你们分享一些我自己看法”,然后提出填报志愿要遵从内心、坚守热爱的观点,接下来文章提出应理智选择,要辨析所选是否真的所爱,并要长远考虑的观点,这一提法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最后文章上升到大我的角度,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结合,体现考生的时代责任感,凸显文章深刻性。文章列举钟芳蓉、科学家的事例,使文章内容丰富;引用名句,增加了说服力。